《傾城之戀》:戴著原生家庭的鐐銬,還有機會得到愛情嗎?

張愛玲,一個寫盡了愛情辛酸故事的作家。她的文字始終關注女性的情感、女性的生存、女性的處境,《傾城之戀》是其中的代表作。

《傾城之戀》:戴著原生家庭的鐐銬,還有機會得到愛情嗎?

《傾城之戀》,這個夢幻的名字下描述的並不是一段唯美的愛情,反倒是充滿了各種傾軋算計,現實到令人寒顫。

白流蘇,本是生在大戶人家的小姐,姿色不凡,可惜父親好賭,輸的個傾家蕩產。她又不幸遇人不淑,嫁的人也不值得託付,經常打她,不得已離婚,在孃家跟哥嫂生活,寄人籬下,看盡白眼。

範柳原,華僑商人的私生子,一直流落英國,後父親去世,作為家族中唯一的兒子獲得繼承權,原配一脈自然對他敵意有加。見慣了世態炎涼的範柳原吃喝嫖賭樣樣都幹,旁人都說他把女人看成腳底下的泥,可是他自己一直期待著“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感情。

兩個人偶然遇見,牽扯出一段糾葛的感情。小說的結尾,兩人總算成婚,白流蘇得到了她一直想要的婚姻的保證,但是在我看來,她卻失掉了愛情,而這樣的放棄是她自主選擇的結果。

很多人讀《傾城之戀》,認為白流蘇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她沒有獨立的經濟基礎,導致她並不獨立的人格,然後得出女性只有獨立自強,才能夠獲得幸福婚姻的結論。

然而這一結論是基於當代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婚姻觀念,放在當下,這個結論立得住腳。可是把時間倒回到張愛玲描述《傾城之戀》故事發生的20世紀30-40年代,有多少女性能夠擁有所謂不依附於家庭和婚姻的獨立的工作和經濟來源,尤其是大戶人家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小姐。

所以,在我看來白流蘇對婚姻和人性產生如此悲觀的看法,把婚姻當作一種工具,不是不獨立,而是被她的原生家庭禁錮的結果。她討厭被利用,也深受其苦,但是她內心卻又認同婚姻就是利用。這些都是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她不過是帶著原生家庭的鐐銬在愛情裡拼命地掙扎,最終還是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失掉了愛情。

《傾城之戀》:戴著原生家庭的鐐銬,還有機會得到愛情嗎?

電視劇《傾城之戀》白流蘇

家人之間關係冷漠,人和人之間只是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導致白流蘇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愛

白流蘇的四嫂是白家門裡頂厲害的角色,因為四爺賭博,敗光了家裡的錢,被剝奪了管家的權力。雖然做不了主事,可四嫂機關算盡的嘴臉卻絲毫沒有收斂,不僅對流蘇如此,對自己的親生女兒也是如此。

最初,親戚徐太太是張羅著把流蘇的妹妹寶絡說親給範柳原的。四嫂得知範柳原家底豐厚,想著一旦攀上這門親事,總是能夠貼補點家用。她明明聽聞範柳原無意娶親,喜歡沾花惹草,卻提議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不管不顧二十多歲的年齡差。

《傾城之戀》:戴著原生家庭的鐐銬,還有機會得到愛情嗎?

電視劇《傾城之戀》範柳原

在她的觀念裡,寶絡作為白家一個庶出的女兒,自然不會跟家裡人一條心。她嫁過去之後估計也不會跟家裡再有什麼往來,自然也不能從她身上獲得什麼好處。這樣倒不如把自己的女兒嫁過去,將來總是可以利用的。

一個對待自己的親生女兒尚且如此的人,對於一個離了婚,無處可去的小姑子怎麼可能有絲毫情誼可言。

如果只是嫂子如此,流蘇或許不會如此絕望,可如果連親生的母親都是這樣的態度,這又該讓流蘇如何在家庭中生存。

當嫂子不斷地對她冷嘲熱諷,流蘇只是想從母親那裡得到一點安慰,可是她的母親竟不願意說一句暖心的話;當流蘇和範柳原分手無處可去的時候,她的母親也是任憑周圍的人惡意咒罵流蘇,一聲不吭。

如果說哥嫂的態度讓流蘇對家庭充滿了憤怒,那母親冷漠到骨子裡的態度則使她徹底斷絕了對家庭的念想。她知道,自己就是一個六親無靠的人了,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

她看透了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是一種冰冷的交易。她不相信人和人之間會有愛,當然也就不知道如何接受愛,甚至表達愛。所以,她對於範柳原的感情充滿著算計和揣測,因為她深信人和人的感情就是如此。

這是一個機關算盡的家庭,它給流蘇的觀念上深深烙下了冷漠與利用的印記。當她看到感情裡充滿了利用,當她的生活被陰謀和企圖包圍,她便也理所應當地去利用別人,去從感情中獲得利益。

家人之間只講利益不講親情,讓白流蘇意識到只有財富才能夠保證現世安穩

流蘇離婚的時候,孃家也並沒有極力反對,還允許她搬回孃家住,這在當時的背景下看起來似乎也不是完全不講情面的家庭。可是當我們讀到真實的原因的時候,才知道這個家並沒有一點溫暖可言。

她離婚回孃家的時候,應該也是帶著一筆錢的,所以起初的日子裡,她也能夠勉強在家裡生活,也許不至於受太大的氣。可是當她的錢慢慢地被三哥、四哥一家投資、做股票賠光用光了,她在家裡的處境也就越來越艱難了。

《傾城之戀》:戴著原生家庭的鐐銬,還有機會得到愛情嗎?

後來,家人聽說流蘇的前夫過世了,竟又都勸說她回去爭奪家產,勸說不成,就口出惡言,將流蘇貶的一文不值。

小說開始,我們是能夠感受到流蘇是極力在與家庭抗爭,對於財富也不顯得過於渴望,可是當她發現,沒有錢的她任由別人作賤,而毫無還手的餘地,她就開始追求財富的保障。因為她親身感受到,沒有了金錢,她毫無容身之地。

當範柳原出現的時候,流蘇很清楚,她需要從他那裡獲得經濟上的安全。只要能夠保證她的生活,感情的事情根本不值一提。

《傾城之戀》:戴著原生家庭的鐐銬,還有機會得到愛情嗎?

這是一個人情淡薄的家庭,維繫家庭關係的只有金錢,能夠生存下來的也只有金錢。曾經的流蘇也只不過是一個沒有心機的姑娘,當她感受到了沒有錢會生活的如此沒有尊嚴的時候,她便只能相信這世間哪有感情可言,不過都是靠金錢維繫的臨時關係。流蘇在用她能夠掌握的方式,算計著感情,求得一個生存的機會。

家人之間虛與委蛇,滿口禮義廉恥,背地裡卻只看利益,白流蘇深受其害,卻也慢慢地變成了她討厭的這種人

流蘇離婚後,家人都說她不守婦道,害的一家人抬不起頭,尤其是四嫂,一口一個不害臊地羞辱著她。後來流蘇去了香港,沒有結果地又返回上海,家人知道後更是變本加厲,說什麼“女人上了男人的當,就該死;女人給當給男人上,那更是淫婦”之類的話。

當她第二次動身離開上海,再赴香港的時候,她與那個所謂的家徹底的恩斷義絕。她是帶著極大的痛苦和失望離開的。如果說,她之前的每次屈服都還有猶豫,這一次她走的十分決絕。她是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了,因為“家庭的壓力是最痛苦的戲碼“。

《傾城之戀》:戴著原生家庭的鐐銬,還有機會得到愛情嗎?

表面上看,家人這麼做似乎是那個時代下大家族普遍的反應,覺得流蘇的作為丟了顏面,背棄了他們常常掛在嘴上的仁義道德。可是當白流蘇最終跟範柳原真的結婚,白公館的人看到了,內心大多無比羨慕,嘴上也都客氣的不得了。

最反轉的竟然是那個把離婚當作女人最大恥辱的四嫂,在看到流蘇離婚後再嫁範柳原,竟然決定跟沒有本事的四爺離婚了,自己也想去撞撞運氣,掙個好前景。

這是一個荒誕可笑的家庭,嘴上全是禮義廉恥,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指責別人,背地裡全都是自私自利地與現實媾和妥協。或許流蘇也曾經是個幻想愛情的浪漫主義者,只是在這樣的家庭裡,浪漫和單純沒有生存之地,只有把自己變得現實,才能夠在現實中生存。

所以,白流蘇在與範柳原的感情中一直就是若即若離的,從未訴說衷腸,也從未吐露心意。反倒是經常想自己就是利用這段關係求一個安穩的,可以依附的歸宿罷了。

《傾城之戀》:戴著原生家庭的鐐銬,還有機會得到愛情嗎?

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傷害不僅體現在讓她感受到世態炎涼,更深刻地影響在於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對於財富權勢的觀念。她深受其害,卻也在慢慢地變成她最討厭的那種人,接受了她最嗤之以鼻的觀念。

白流蘇是孤獨的,雖然她在現實的世界裡知道人與人之間冷漠的關係,也信奉並且維護這樣的關係,可是在內心身處,她總覺得自己還是應該保有自己的堅持,只是她的這個觀念不夠堅定,抵不過家庭帶給她的影響。

張愛玲最後還是仁慈的,給了白流蘇一個相對來說最好的結局。

因為戰爭的原因,兩個孤獨的人發現除了對方已經無人可以依靠,與其在這個世界孤苦伶仃,還不如兩個人抱團取暖。殘酷的現實反而讓流蘇有勇氣去對抗自己的過往,猶如以毒攻毒一般,一個城市的崩塌成全了兩個人的愛情。

《傾城之戀》:戴著原生家庭的鐐銬,還有機會得到愛情嗎?

白流蘇終於得到了她想要的婚姻的名分,經濟的依靠,可是她究竟是否得到了範柳原的真心呢?我們不得而知,白流蘇似乎也並不十分在意。

柳原現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那是值得慶幸的好現象,表示他完全把她當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順的妻。然而流蘇還是有點悵惘。

張愛玲曾經評價過自己的這部得意之作,她說,“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也只能如此。”

結語: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深刻而久遠的,甚至難以擺脫。我們的親密關係往往會折射出原生家庭的影響。可是,我們應該學會放下過往,包括原生的家庭,曾經的愛人或者自己的舊有觀念,因為當你愛著你面前的這個人的時候,你們倆應該一起擁抱的是現在和未來。

就像範柳原曾經對白流蘇說的,“你是什麼樣的人,我就拿你當成什麼樣子的人看待”。你帶著什麼樣的觀念和認知走進婚姻裡,你得到的可能就是你相信的。

你相信美好,就可能真的收穫美好;你相信利用,你就可能真的被利用。

——END——

作者:瀟瑤Cathy,用文字記錄成長故事,傳遞溫暖的力量。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收藏和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