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孩子應該教導,去下地幹農活嗎?

心理之路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個人建議 應該讓孩子下地幹 目的不是讓他們出多大的力 而是 讓他們 從小就體會父母 老一輩的不容易 老一輩的辛苦 因為我家也是農村的 從小也在農村長得 不是在這裡誇讚我自己 從下父母讓下田地幹活的小孩子 比那些從小父母沒讓下地幹活的懂事 更容易吃苦 相對而言更懂得顧家 因為這樣的孩子 從小就體會到了 下農田的辛苦 栽種 的辛勤 汗水 和豐收的汗水與喜悅 以及滿足感 成就感 這些必須要小孩子自己親身參與其中才可以體會到的 有句俗話不是說得好嗎 溫室大棚裡永遠長不出蒼天大樹 我感覺這個俗語不能說百分之百的對吧 可能也有的小孩子 後天的潛力 爆發了更大 但是對事論事 我感覺挺有道理的 所有我認為應該讓小孩子下農田裡乾乾活 讓他明白 幸福的生活是來之不易的 讓他好好的讀書 其實幹農活是可以修身養性的 可以修煉心性毅力的 說的好像有點多了[呲牙]嘿嘿

好啦 以上文字是我個人的觀點和建議[握手]

如有不足不到之處

還請各路大神多多指教批評[祈禱]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幫助[握手]

有問題可以隨時問我 共同努力學習[握手]





亳州老趙頭


看到您這個問題,我還是頗有感觸的。

我是一個農村長大的90後小孩,06年我考上了我們這的市重點中學,但是我只上了半年就輟學回家了。因為我們這小學初中都是在鄉下上的,只有高中是在市裡。那時候剛入高中的我滿口黃牙,一張嘴說話是村裡的土話,在周邊全是普通話的同學裡顯得格格不入,讓我形成了很大的自卑心理。那段時間現在想想也是真的很難熬。但是隨後慢慢的融入同學後,我發現我並不比他們的見識差,有次課上講植物,老師的幻燈片上有很多隻有鄉下才有的照片,好多同學表示沒見過,更有可笑的是有的同學把小麥認成韭菜,這讓我重拾了自信。但是那個時候由於家裡也確實困難又逢上我父親住院,我那個時候也有網癮了,就決定輟學了,我父母因為我輟學特別傷心,現在還是歷歷在目。

回到家後做過好多事,只有幫著父母下地幹活的時候,我才最開心,一次秋收後,玉米棒子都掰下來拉回家了,但是秸稈還都立在地裡,父母很累了,第二天還要去出攤趕集,我就手持鐮刀伴著月色伐倒一棵棵玉米秸稈,第二天父母回到田裡看到農活都幹完時候驚訝的表情完全能夠讓我忘記手上水泡帶來的痛楚,真的很是幸福!

我要感謝父母,感謝他們對我的教導,也要感激自己生在農村,因為在農村長大的日子裡,我學會了堅韌不拔,學會了積極向上,正是因為這些基本素質的養成讓我一個沒有學歷的農村孩子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

我現在在一家肥料企業任職市場部經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崗位,正是農村的生活經歷讓我堅持不懈,從一個小小的業務員做到高管。15年我25歲買了14萬的車子,去年我29歲在市區買了百萬的房子。我想這應該是一個農村小子的合格答卷了。

所以,我認為孩子教導,還是要讓他體驗下各種生活的,雖然現在網絡發達了,很多東西網上就能看到學到,但是親身經歷是不一樣的。像我的孩子我還是經常帶她回來老家去地裡幹活,去集市上趕大集,去爬樹摘蘋果。這些經歷會讓他的人生更精彩。


這是李大能


大家好,我今天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農村的孩子應該教導,去下地幹農活嗎?

首先我作為一個90後,我小的時候。除了上學回來做作業,其他的時間都是跟著我的爸媽一起到田裡幹農活,那也不是幹農活,就是跟著他們一起,他們也放心,我們也開心嘛,他們從不要求我幹什麼,但是我會看著他們做的很累很辛苦,會主動幫忙的,當然我現在也還是一個農民,我也希望我的孩子跟我一樣,不要求她幫我做任何的農活,只要在我的身邊就行,但他也會幫忙做他能所力及的一些事情,教導孩子不能強求他幹一些他不願意乾的事情,要他心甘情願發自內心的幫忙,你強求的太厲害,他會產生自卑,還有抱怨埋怨。


鄉野麗妹


對於出生在農村,生長在農村的小孩,是否需要教導他(她)們學習幹農活?我是這樣看的。

給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有積極意義的,甚至可以說是很有必要的。之所以這樣說,就是我們如果把孩子當成小公主、小王子去養,從小到大,不讓孩子接觸任何體力勞動,他(她)們長大以後,大多都會變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庸才”。媒體曾有報道,一位十七歲考取中國科大研究生的神童,因生活不能自理而被勸退。如果孩子從小會做家務,能做力所能及的體力活,是絕不可能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

對於安排孩子幹活,一定要考慮孩子的體力和耐心。孩子在六七歲的時候,安排臨時看管弟弟妹妹就比較適合。時間不能過長,一開始以十五分鐘為好,隨著年齡增長,可以安排洗碗和擦抹桌椅的家務。幹農活,應在十歲之後為好。做體力活的時間也可以逐漸延長。

從我的經歷來說,六七歲(週歲)時,看管兩三歲的小孩是常態。七歲時必須每天撿糞一糞箕。八歲時,每天起早撿糞,然後回家燒早飯,吃過早飯去上學,放學回家放豬放鴨子,晚上寫作業。我十歲那年暑假的一天下午,我與一個比我小兩歲的同村小孩去放牛。放牛的地方是距離村子兩公里左右的荒草崗。我們到那裡不一會,天氣突變,西邊天際烏雲翻滾,很快天就黑了下來,緊接著電閃雷鳴。那個小孩嚇得“哇哇”大哭,不知所措。我把兩頭牛拉到一起,哄他不要哭,拉他一起鑽到牛的腹部下面躲雨。如果我平時沒有經過那麼多的勞動訓練,突然遇到這種暴風驟雨,我想,我也一樣會害怕,會手足無措。

對於農活,我是十歲以後才逐漸參與的,剛開始就是做一些拔秧澆水等力所能及的農活,重體力活從來不做。小孩子對新事物會有濃厚興趣,開始對幹農活興致很高,時間長了不僅沒有興趣,反而會不耐煩。如果能讓孩子堅持下去,對培養孩子的毅力和定力,培養孩子堅韌的品格,都十分有好處。

再就是如果有心培養孩子的勞動品格,應在小學階段抓緊完成。到了初中,學業會陡然加重,繁重的學習任務,會使孩子不再有參加勞動的時間。


老牛愛遛彎


不管是農村和城市,我覺得從小就應該培養孩子做點該做的事,更何況在農村,要窮養孩子,不能富養,在節假日適當地教他們做些農活,讓孩子們,真正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和父母的辛苦,我們生在農村,必須接受這個現實,孩子們吃點苦對他將來也是一個磨鍊。吃苦的孩子都知道孝順父母。

就拿我簡單地來說下吧,我家兩個兒子,當時我們出來創業很辛苦,當時大兒子5歲,一直跟著我們,小兒子三歲跟著奶奶住在鄉下,一直上到小學畢業,初中就住學校,每次回家就告訴小兒子,好好學習,父母沒有文化,不要走父母的路,要幫奶奶爺爺做家務和農活,大兒子一直跟隨我們住城裡,結果小兒子上學很努力,考上一類大學,大兒子跟我們在一起反而只考進了普通高中。

後來我問過小兒子學習的事,他說看到奶奶爺爺和你們都這麼辛苦,學習才是我唯一出路。大兒子跟我們住在城裡,只知道上學吃飯,吃飯上學,那能體諒到父母的心酸。

小兒子上大學時間,自己想辦法掙學費,從來不問家裡多要錢,進入社會,遇到困難,向家裡都是報喜不報憂的,自己省吃儉用,買這買那的往家裡寄,自己賺錢買房,也不問家裡要錢。反而還說我們多管哥哥,他自己能過好。

所以農村的孩子多做點農活是有好處的,他們看到父母風裡來雨裡去搶收莊稼,拖著泥巴和汗水,在他們心裡都會落下深深的感受,反而更能促進孩子發奮學習,誰都知道疼愛自己孩子,可是溺愛是害,嚴是愛。

從小就讓孩子養成愛做事的習慣,他踏入社會即使受到挫折也能挺過去,最起碼他是一個不懶惰的人。什麼困難都不怕的。

這是我作為一個母親的親身體驗,如果我的問題能幫助到你,請多關注,我們繼續交流。


湖北農民劉姐


農村孩子早當家,這是不爭的事實,幹農活就是最好的表現,農村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跟著父母去山上田間地裡幹農活,童年過得還是很辛苦的,不過當時也很快樂,把幹農活當成一種很好玩的事情,雖然累,但是不枯燥,等到讀書了,放學回家也要幫家裡幹農活,雖然人小幹不了多少,但是可以幫父母減少些負擔,在一些瑣事上幫助父母,也是不錯的。

農村最多的事情就是農活,基本上每個季節都有要做得事情,有農忙的時候,也有閒的時候,我們小時候讀書都還有農忙假,就是五一的時候放假回家幫助家裡幹活,因為那時候的農活特別多,父母肯定無法幹完,想想那時候,真的很累,每天起早貪黑的,有時候要從天不亮幹到天黑,隨便帶點東西去山上煮吃,因為有的地離家裡還是有點遠,來回得跑浪費時間,就乾脆飯都帶著去山上吃了。我們那時也會在地裡找些紅薯,苞谷啊,就在山上烤了吃。

我們小時候幹過的農活真的很多,數都數不清啦,在農村,什麼都要幹,事情很多,很忙,很累,根本不會擔心沒事做,放學了要麼去山上放牛,砍柴,要麼去挖地,小女孩呢大多在家裡煮飯餵豬,那時候生孩子,生男孩他們就說生了個山上跑的,生了女孩,他們就說生了個鍋邊轉的。

一:洗衣做飯

煮飯大多數都是女孩子做的事情,在農村又沒什麼高科技,以前都是用柴火煮飯,還有大鍋,煮飯的灶都是黑的,煮一次飯,都會把自己弄得黑頭土臉的,有的孩子都還沒有灶那麼高,只能用板凳墊著煮飯了。

做飯洗衣都是女孩必會的技能啊,農村小時候是沒有什麼洗衣機的,洗衣服要麼在家裡打水洗,注意,是沒有自來水的哦,要麼去到一條小河或者小溪邊上洗。

二:餵豬

農村家裡都養豬的,因為不養豬就沒肉吃啊,吃的肉都是過年殺豬留下來的,有的家裡養得比較多吧,可能有五六頭豬,如果遇到要讀書的時候,要賣幾頭大豬才能交得上學費,餵豬當然成了農村孩子必備的功課,那時候也不喂飼料,是餵豬草,就是去地裡找來的豬草,然後還要煮熟了喂,我們所說的喂熟食就是這樣的了,不像現在都是用面拌飼料喂,這種叫做生食。

三:挑水

水為什麼要用挑呢?在以前農村是沒有什麼自來水的,要麼村裡面有個水井,所有人家的水都要去挑,挑回來放到自己家裡的缸裡面,每天才會有用的,挑水也成了農村孩子的必備技能,拿著扁擔水桶就去挑水了。很多時候要挑很多轉,才能把家裡的缸裝滿,如果桶大的話都是大人去挑,我們小時候只能用小桶挑了。

四:放牛

農村的男孩子就喜歡放牛了,還騎在牛背上去山上放牛,有時候很多小夥伴一起,把牛趕到山上就一起去玩了,有時候牛打架,牛不聽話亂跑的話,那就累了,要追著跑著去把他拉回來。牛乖的話,可以把牛放到山頂然後回家看電視,在家裡面看得見山上的牛,晚了點就去趕回來。

五:砍柴

農村煮飯燒水都要用柴火,所以柴是必備的東西,沒有柴飯都煮不了,農村的山上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樹,砍柴並不是把一棵樹都砍回來,我們都是爬到樹上,把樹枝砍下來做柴,如果有掉在地上的乾柴那更好,直接撿回來就可以用了,好多時候我們砍柴還是要自己揹回去,一般都是一捆捆的用草捆起來揹回家,如果太多的話,還是用馬馱回去。

六:挖地挖紅薯

挖地也是經常乾的農活,小點的地或者坡上的地,牛無法進去犁地,只能自己挖了種,地裡種的紅薯啊等其他東西,也是用鋤頭一個個的挖起來的。

七:扳苞谷,收花生。

每到收穫的季節,那也是最累最忙的時候,特別是收苞谷花生啊,苞谷地裡面蚊子又多,葉子又戳,每次去裡面出來脖子臉上到處是紅的,收苞谷也是最累的時候了,很多,每天都是從早到晚,白天收回去,晚上還要用手撕開掛起來,經常都是凌晨2點多才睡覺。

花生更是如此,收回去了,還要一顆顆的摘下來,細嫩的小手早就長滿了老繭,去到學校閒下來了,老繭又自己破掉。

八:烤煙

這個可能很多地方沒有,但是我記憶深處,這算是最苦的活了,栽種烤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從栽到地裡,再到烤乾基本上沒有哪天可以閒下來,而烤煙也是農村的支柱產業,需要苦上大半年的時間,不管下雨還是太陽曬,都得把菸葉摘回來烤著,每次一顆上都只能摘一到兩片葉子回來,再用煙桿串起來放到烤房裡面烤,一個週期5天左右,就是這樣反覆重複著,直到把地裡的菸葉全部烤完,每到烤煙的時候菸葉上的油把我們的手搞得又黑又膩,洗都洗不下來。

農村孩子早當家,看到這些,都是農村孩子要乾的農活,你該知道農村孩子的童年是如何過來的了吧,其實還有更多的農活,數都數不完,農村孩子除了讀書,大多數時間都是用來幹農活了,如果你也是農村的,我想你肯定都幹過這些農活






小魚頭喲


我是地地道道農村人,這個問題,我最願意分享。

農村的孩子那是絕對的應該去地裡面幫著大人幹活,對他而言是一個很好的鍛鍊機會。十幾歲的孩子正是一生中最活躍的時候,正是動手能力的最佳鍛鍊期。去地裡幹活,能開闊他的視野,增加他的靈活度等等很多特別有益的東西。還有就是,幹了一天活,出了好多汗,這個時候他吃的也飽,睡的也香,慢慢的小臉也紅潤多了,身體也壯實了,何樂而不為……

還有一點,我覺得必須要說一下。前幾年有個新聞,河南的一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由於從小缺乏鍛鍊,缺少生活能力,在雙親去世後不久,也隨之而去。這可是活生生的例子啊……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打字不易,留個免費的贊再走……


山西追夢小吳


我覺得應該的,出生在農村的孩子要讓他懂得生活在農村的艱苦,從小讓他懂得農村條件是這樣,這對他學習有好處。或者適當的讓其歷練對他成長會有好處,豐富一下他的課外生活,讓其在學習過程中找到更好的題材。但要注意,適量的去增加農活的強度,不要讓孩子太過勞累,而變成厭倦。因為我本身是在農村長大的,記得小時候父母親讓我去地裡挑玉米,一下就給挑幾十斤,走了幾里的山路,肩膀都磨出血了,那樣會讓孩子對這樣的工作負擔太重選擇逃避。久而久之會激發他的逆反心理。所以適當的增加農活的輕重,鼓勵他慢慢的去適應。功夫不負有心人,養兒育女,重在引導。


廣西阮哥


我認為農村孩子下地幹農活有百利而無一害。本人有二個兒子,大兒子今年二十六歲,已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小兒子十五歲讀初三。我大兒子出生只有五十六天就被其母親拋棄,我離婚後外出打工謀生,大兒子是由爺爺奶奶帶大的,五六歲時就幫爺爺奶奶幹農活,從小就品嚐了生活的艱辛,捉使其發奮讀書最終跳出農門。相對來講,小兒子的條件比他哥好多了,十歲時就住上了樓房,生活設施和城裡一樣,儘管如此,逢節假日我會要求小兒子下地幹農活,讓他體會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小養成勤儉節藥,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從而更加努力讀書,學成本領回報社會!


常德老劉視野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作為農村出生的我,從小就跟著大人一起幹活,家裡地裡都幹,現在我長大成家了什麼都會幹,洗衣服做飯地裡幹活都不在話下,可以這麼說,除了不會生孩子,基本農村每天需要乾的活我都能幹,還在農村生活,地地道道的農民,父母也把家裡的田地都給了我,讓我來管理,我學著大人教的方法種地,也在不斷的學習新的方法,很好的延續下去,同時我也喜歡種地,也喜歡農村,城市我也去過,生活過,感覺很壓抑,緊湊,生活節奏太快,不適合我。我還有個弟弟,從小被我爸媽寵著,很少幹農活,現在每天都睡懶覺,只知道上網玩遊戲,馬上都三十歲了還沒結婚,每天就是吃睡玩遊戲,如果弟弟小時候也和我一樣跟著大人幹農活,幹家務,現在也不至於這樣,每天啥都不知道幹,甚至自己的個人衛生都解決不了,腳臭的也不洗,頭髮也一樣,這就是從小啥都不幹的後果,因為什麼都是從小薰陶的,就和我們從小洗臉刷牙一樣,剛開始不習慣洗臉刷牙,一旦養成習慣了,每天早上起來不刷牙洗臉就感覺自己髒髒的,都不好意思吃飯,所以說, 好的習慣必須從小養成,在農村就得讓孩子從小去地裡幹活,幹他力所能及的,這樣他也知道大人的辛苦,知道幹活多累,知道還是學習輕鬆,他也能好好學習,即是對他體力的鍛鍊,也是對他心靈的洗禮。如果從小不讓小孩去地裡幹活,或者幹家務,長大了就越不好管理了,不信你試試吧,我現在有倆兒子,每次幹家務幹農活也總是把他倆叫上,幹活後我會問他倆累不累,他倆如果說不累,那就繼續讓他倆幹,如果說累,我就開始教育他倆,說如果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和爸爸一樣沒本事,掙不了幾個錢,每天還幹這麼累的活,他倆經過勞動,懂得了農民的辛苦,懂得了什麼東西都來之不易,懂得了不好好學習就得幹髒活累活還掙不了幾個錢。所以說,我建議農村的孩子就得有個農村樣,不能嬌生慣養,有什麼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農活就讓他們幹,好好的磨鍊農村的孩子。下面配幾張我家孩子還有我哥們的孩子幹農活的相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