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刘伯温真的像人们说的上知300年下知500年吗?

用户6502379185851


在古代的历史当中,但凡提到诸葛亮、刘伯温这样的人物,大家总是把上知300年下知500年这样的东西,强行加载到他们的身上,难道说诸葛亮与刘伯温当真如同神仙一般预知上下几百年的事情吗?

说实话古代的人为什么会被大家传成神仙一般的存在呢?

其实就是他们做到了当时大家做不到的事,于是他们就被大家各种的添油加醋,最终成为了我们现在听到的神仙一般的人物。

就好像大家为什么会认为吕布天下无敌一样,就是因为大家会潜意识的进行比较,关羽和张飞都被人称为万人敌,能跟他们相提并论可以说少之又少。

但是吕布却可以一对三跟刘关张打成平手,并且再次在曹魏六大将的手中全身而退。

很多时候,战绩直接说明了一切,你再强大,可是打不过关羽和张飞,又有什么用,大家会认可你吗?更不说单挑吕布了。

同样的道理,诸葛亮与刘伯温也是如何,在他们哪一代人当中,脑子能比他们灵活的几乎没有。

也不是说没有,而是别人比他差了一点点,可就是差得这么一点,直接让最终的胜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就跟很多人知道世界第一高峰,而第二高峰又有几个知道的,再到第三高峰的名字,如果大家没有百度的话,直接脱口而出,这才是真正的牛人。

很多东西看似高大上,实际上就是用自己的脑子来分析数据一样,虽说当时的三国时期比较混乱,但只要掌握了大数据,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分析出来的。

当时的诸葛亮还没有出山,就已经明确的表示将来天下会分成三份。

其实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分析题而已,很明显曹操在北方的大势已经成型,而孙权在江东也站稳了脚跟。

唯一不确定的就是刘备,但是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机会,不过富贵险中求,很多时候也要讲究机遇。

诸葛亮的能力很高,但真要去曹操或者孙权身边,他们会重用吗?庞统在孙权这里打工多久了,从来没有得到过重用,而诸葛亮其实跟庞统不相上下,自然也是一样的结果。

曹操很惜才,但是他只惜武将,对于谋士曹操并非很重视,毕竟武将都是直心眼,可以死命的效忠于自己,而谋士的心眼太多了,曹操一直都很提防谋士。

别看诸葛亮的智谋天下无双,可真要自荐到曹操与孙权身边,可能一辈子也就在中下层混了,就好比徐庶一样,你能说徐庶不想为曹操卖命吗?只是曹操不敢用而已。

所以诸葛亮经过自己的分析之后,决定跟刘备拼搏一下,万一要是成功了,哪自己可就风光一辈子了。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诸葛亮各种的运筹帷幄,可实际上不论是《隆中对》还是其它的预言,都属于诸葛亮的大型战略目标。

也就是说这些都是将来的大方向,诸葛亮会按照自己所定下来的目标开始一步步实施,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诸葛亮上知300年下知500年的情况。

实际上就是人家直接定好了目标,然后一辈子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而已,并且在定下目标的时候,还要经过无数次的分析与实践,以保证自己的战略不会出现大方向的错误而已。

同样的道理,刘伯温也是如此,说白了刘伯温在朱元璋身边,只是一个超级助理,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为朱元璋查漏补缺。

也就是说看似很多智谋都跟刘伯温有关,可实际上却是朱元璋与刘伯温等人群策群力一起想出来的结果。

毕竟打仗这种事,你计划的再好,也要跟自己的兵力强弱挂钩吧,也就是说大家把自己的能力跟属性提供给刘伯温,然后刘伯温用这些数据分析出一个大的战略方向而已。

很多时候,大家总是会把某个人的能力夸张一下,因为这样听起来很有感觉,也能让大家把天继续聊下去,所以刘伯温的能力也开始被神话了,最后就成了我们所理解的上知300年下知500年了。


虎头山小妖


史学界有一个观点,历史是“层累”造成的,这个观点用在诸葛亮刘伯温身上也合适。

一、历史是层累造成的

这是著名史学界顾颉刚研究中国古史提出的一个观点,他认为中国古史处于神话故事,有神话传说一层一层累计起来造就的。

诸葛亮和刘伯温历史中确有其人,但是他们的故事也是经过一个个朝代,经过后人一层层的美化夸大,使得他们变成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神仙级人物了。

这其实也是历史演绎的结果,你说某某厉害的故事,他也说某某厉害的故事,人们自然就两人说故事合在一起,甚至可能编纂出一个更厉害的故事。

说是“添油加醋”也罢,还是“不断加工”,总之就造成了人物的神化。

历史层累说,有一个看法是,“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盒放愈大”,之前诸葛亮的已经被极大神话,后来人们又将明代刘伯温神话到和诸葛亮类似的地位,甚至在一些人看来刘伯温可能比诸葛亮还厉害。

二、诸葛亮、刘伯温的确是杰出人才

层累历史观还有一个看法是:“我们在这上,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至少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

所以我们能够透过诸葛亮刘伯温被神化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这件事看出,传说背后的两个人的确是极其出色的人。

诸葛亮和刘伯温本身都是各自使得出类拔萃的人物。

他们的才华、才智本身就超越大多数人,让很多人敬佩或望尘莫及,如此大家才愿意去歌颂他们,也才有拔高他们的基础。


微史春秋


首先,我们先确定一点,诸葛亮和刘伯温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我们先讲一下刘伯温,首先他是朱元璋的军师,如果肚子没有点东西,也不会当上军师,陪着朱元璋打江山,更不会为明王朝创下不少奇功。

说他上知三百年下知道五百年,是因为他写过《烧饼歌》,这本书我看过,确实大有千秋,预测了千年王朝的兴许。所以刘伯温是不是神人也,不敢妄加猜测,但绝对是一奇人!

然后我们在说说诸葛亮,首先诸葛亮这个人,绝对是没得说,忠诚,从他写的《出师表》就能知道他的用心良苦,刘备永安托孤,也证明了最信任的人是诸葛亮,当然诸葛亮也没辜负了刘备的信任,为蜀国操劳一生,致死为止。

但要细说诸葛亮的能力,其实没有神话的那么严重,他肯定是有才华的,他二十七岁的时候写过一篇《隆中对》,足可看出他的才气,但从三国的历史结局看,蜀国是一个战败国,许多战略上的失误和战术上的败笔,也都和诸葛亮有关。如关羽大意失荆州,其实也算诸葛亮不作为的结果。

但众观历史,能留名者少之甚少,像他俩这样流芳百世的奇人,也许当时真是文曲星转世也说准!


一只杨的幽默


这个是后人口口相传被夸大的结果,跟谣言一样,越传越邪乎,诸葛亮和刘伯温都是当年那个年代最杰出的人才之一,他们的学问很丰富,对于易经和鬼谷子等著作绝对熟悉,再通读历史,看人看事都是很准的!

利用他们的知识加上逻辑推理能力,就可以对几十年后可能会发生的状况进行合理的推测,如果说上知300年可以理解,下知500年就纯属扯淡,他那么牛逼,早把对手算计死了!姑且听听就算了!


普渡闲人


刘伯温是明朝的开国大臣,他辅助朱元璋称帝,后来的百姓也把他传神了,也出来了很多关于刘伯温的小典故。在古代百姓对刘伯温的评级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知道前后五百年的事情。传说在当时很多的人都说刘伯温是诸葛亮的转世,但是那个时候的刘伯温看见百姓把他和诸葛亮做比较十分的不开心说了一句: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诸葛亮大家一定非常的熟悉,三国著名的谋士,在三国大家对诸葛亮的评价极高,三国时期有这样的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是大家对诸葛亮的最高评价了。里面的卧龙就是诸葛亮,得到诸葛亮就可以得到天下。而且诸葛亮确实非常的聪明,他的计谋有空城计,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等....而且大家都把诸葛亮传的神乎其神,比如著名的孔明借东风借寿命等。

当然刘伯温也非常的聪明,他能让朱元璋一个非常低下的乞丐做上了一国之君。在朱元璋统一天下后,百姓都称刘伯温是诸葛亮在世,可是这个时候的刘伯温开始膨胀了,就说道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十分的想证明他比诸葛亮强上百倍。他不想一直活在诸葛亮的影子下。所以就大肆宣告百姓:如果诸葛亮料事如神,那他会料到他死后我刘伯温会去挖他的坟墓吗?如果他能料到我就在他坟墓前磕一千个响头。到了后来刘伯温真的带了一队的人去诸葛亮的墓园,到了诸葛亮的坟墓前,墓碑上面写着:吾到无人到。刘伯温不屑的笑了一声,后来就叫人把墓碑砸了,挖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又挖到了一块墓碑,上面只写着五个大字“只有伯温到”看见这个墓碑的时候刘伯温慌了,连忙跪在地上磕头起来,一边磕头一边还说学生妄大自尊,不知天高地厚,罪该万死。这就是刘伯温挖诸葛亮坟墓的典故了,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所以大家不要把他当成历史来读。



路路通4588


刘伯温和诸葛亮被后人称作是智慧和正义的化身,后世流传着“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和“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说,更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说法。

在古代科技并不发达的年代,博通经史,再懂点地理学,天文学就成为了神机妙算的厉害人物了。尤其是这天文学,属于帝王之学,君王们出生那叫天星下凡,皇帝即位叫紫薇星闪耀,将军去世叫将星坠落,懂天文学的都很受重视。刘伯温和诸葛亮都懂这个,所谓的料事如神就借助了天文学的知识了,比如草船借箭和借东风的故事。这两个人还精通兵法,那更是了不起的本事了。他们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古人们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他们造福人民的功绩的感激,使的他们的故事广为流传。

古人把对未知的,肉眼看不到的这份神秘感以神话方式流传下来,越传越神,前知五百年是有的,只要博通经史就可以。后知五百年,这个有点难。只要研究透了历史发展的进程规律,还是能预测个大概方向的。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谁也不知道,所以说,刘伯温和诸葛亮,别人懂的,他们都懂,别人不懂的,他们还懂,后知五百年,就是他们运用所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看出了事情的发展规律和方向。






胡家小胡


古代中国,可以说是世界智慧的中心。中国古代出现了很多有大智慧的人,例如军事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预言家等等。中国古代有三大奇书,是预言家智慧的结晶,他们分别是鬼谷子的《鬼谷子》、袁天罡的《推背图》、刘伯温的《烧饼歌》。我们今天来探讨下刘伯温《烧饼歌》精准预言。

  很多人都知道刘伯温有本奇书叫《烧饼歌》,但是这本书是怎么来的就知之甚少了。刘伯温是明朝的开国功勋,是著名的大军事家。公元1368年,也就是朱元璋建立大明的第一年。有一天早晨,朱元璋在殿内吃烧饼,刚咬了一口,就听见刘伯温觐见。朱元璋觉得刘伯温是有大智慧的人,就将咬了一口的烧饼放在碗里盖起来,再让刘伯温进来,让他猜碗里是何物。

  刘伯温猜出来是烧饼,后面朱元璋和刘伯温的对答,就被记载在一本书里,起名为《烧饼歌》。刘伯温在《烧饼歌》里,做了很多语言,有些语言精准的发生了。其中刘伯温3大预言,前2个已经精准应验,第3个在2019年也可能会发生。

  第1个预言:我皇万子万孙,何须问哉!

  朱元璋让刘伯温猜完烧饼后,就问刘伯温:“天下之事若何?朱家天下长享否?”刘伯温回答说:“我皇万子万孙,何须问哉!”刘伯温的意思是,明朝灭亡于万历皇帝的孙子,万历皇帝的孙子不正好是崇祯皇帝吗,大明不也正好是亡于崇祯之手吗?可见刘伯温的预言非常精准,只是朱元璋不知道其中的含义,不然刘伯温死的更早。

  第2个预言:刘家五世之后出人才,五世后人有奇遇

  刘伯温的死也是一个谜,有人说是被胡惟庸下药害死的,也有的说是被朱元璋的毒鹅害死的,还有说是病死的。刘伯温临死前,对儿子说:“刘家五世之后出人才,五世后人有奇遇。”果不其然,百年后,明孝宗为刘伯温平反,刘伯温的后人也受到了朝廷重用,这个时间正好是刘家第五世。

  第3个预言: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云贵胜江南

  刘伯温曾经预言:“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云贵胜江南。”江南一般指江浙沪这一带,云贵一般指云南和贵州这一带。五百年可能是泛指,指数年之后,云南和贵州要超过江浙沪。这一点在旅游和经济增速上已经实现了,现在到云南和贵州旅游的人远远超过江浙沪了,而且GDP增速,云贵排名第二位和第三位,而江浙沪排名倒数,例如2018年贵州GDP增速为9.1%,而江苏增速为6.7%。


古今历史观文


诸葛亮和刘伯温,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因为是非常有才的军师,所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历来就是智商超群的代表性人物。

但是,他们毕竟都是人而不是神。说他们聪明绝顶、机智过人都没有错,但如果说他们上知300年,下知500年,那就绝对是罔顾事实,胡言乱语了。

我们知道诸葛妙计安天下,有关三国时诸葛亮的事迹,除了口口相传的大量民间传说,还有大量的戏曲作品,最重要的就是《三国演义》这本书,对他进行了非常夸张的描写。在这本书里,诸葛亮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能掐会算,通天彻地,几乎无所不能。所以鲁迅先生说:“状诸葛亮多智而近妖”。诸葛亮已经不像人,而像一个妖怪了。

与诸葛亮类似,刘伯温也是一个智商被充分放大的人物。“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他与诸葛亮在机谋善变方面是并驾齐驱的。

明朝夺得元朝的天下,对于汉族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所以有关朱元璋和刘伯温,被老百姓津津乐道也就不足为怪。刘伯温当军师富于传奇色彩,他的故事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玄。他也成为了另一个半人半神的人物。

之所以说刘伯温上知300年,下知500年。最主要的原因是,传说他写过预测后世的《烧饼歌》,这本书与唐代李淳风、袁天罡撰写《推背图》一样,都是中华预言奇书。

这本书详细解说了明朝的历史发展脉络,也对明清之后的历史做了预言。这些预言看似准确无误,但又言词隐晦,必须用已发生的事实,去倒推才能看出结论,所以有很大的模糊性。也可以算得上是“事后诸葛亮”。

而且这本书经过考证,民国之前并未流行。所以有人认为这是清末有人假托刘伯温之名的伪作。

不管怎么说,自古至今,都不存在任何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人。所以诸葛亮和刘伯温,是智者,是奇人,但绝对不是神人。





笑谈古和今


他们应该都属于博古通今的大学者,大学问家,这里评价他们主要是用一种夸张的方法突出其博学多才。才智近妖,主要是三国演义的过分加工,这种妖智必然是不存在的。三国演义一共过分抬高了两个人,关羽忠肝义胆千里走单骑,诸葛亮才智近妖,给读者造成了一种神的错觉,现实生活中这些显然是不存在的。


夜绍非翁


我来回答。

说诸葛亮刘伯温前知三百年,后知五百年,应该这样看。

诸葛亮和刘伯温他们所处的时代,读书人很少,杰岀的读书人更少。他们偏偏是这很少的读书人中岀类拔萃的皎皎者。

他们聪颖好学,广泛涉猎先贤各类著作,总结前人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指导自己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比如《马前课》《烧饼歌》等。

所以说诸葛亮刘伯温前知三百年是真的,毕竟他们读先贤著作甚多,至于后知五百年那就不好说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是我的见解,望采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