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现代的研究成果,古人如何防蝗灾?且看先民的智慧

蝗虫出现以后,如果是小规模,几亿到数十亿数量的,可控可防。但是规模达到500亿左右,就难控难防了。4000亿乃至再成倍增长的究极大规模,只能用聚集后变"丧失",所到之处寸草不生来形容。硬要描绘的话就是"遮天蔽日、魔焰滔天、天上地下,哀鸿遍野"。别说出去抓了,门都不敢开,甚至担心窗户会不会被破坏。

别以为在危言耸听,那是因为灾难不在你身边。

古代没有现代的研究成果,古人如何防蝗灾?且看先民的智慧

蝗灾被古人列为三大灾(水灾、旱灾和蝗灾)之一,我国其实一直在与蝗灾作斗争,只不过科学防控得当,出现规模小,影响不大,才让老百姓慢慢淡忘了蝗灾的恐怖。再加上人性的惯例,好了伤疤忘了疼,所以许多人对蝗虫不怎么恐惧了。那么在科技不够发达的时代,古人是如何对抗蝗灾呢?

古代没有现代的研究成果,古人如何防蝗灾?且看先民的智慧

一:唐朝

唐朝的方法是"火诱烧法",发起人是唐初贤相、著名政治家姚崇。开元四年(716年),山东(泛指华山以东之黄河流域)蝗害成灾,老百姓受迷信思想束缚,不敢捕杀,而在田旁设祭、焚香、膜拜,坐视庄稼被蝗虫吞食。

百官均认为:"蝗是天灾,岂可制以人力!"是除治还是不除治,在当时两种不同理念斗争十分激烈。

古代没有现代的研究成果,古人如何防蝗灾?且看先民的智慧

姚崇说:"只要齐心协力,就可以除尽。"他说:"蝗虫怕人,故易驱逐。苗稼有主人,故救护者必定卖力;蝗虫能飞,夜间见火,必定飞往;设火于田,火边挖坑,边焚边埋,定可馀尽。"

也就是说,人们先去找一些柴禾等易燃物,然后很多人一起大面积地把蝗虫往有易燃物的地方赶,等到蝗虫都聚集到那里,就点燃易燃物烧蝗虫。但是由于蝗虫什么都吃,渐渐地柴禾等易燃物也很难找到。

古代没有现代的研究成果,古人如何防蝗灾?且看先民的智慧

玄宗说:"蝗是天灾,是由于德政不修所致,你要求捕杀,这不是背道而驰吗?"

姚崇又说:"捕杀蝗虫,古人行之于前,陛下用之于后,安农除害,是国家的大事,请陛下认真考虑。"玄宗被说服,但当时朝廷内外,都说蝗虫不能捕杀。

玄宗说:"我同宰相讨论,已定捕蝗之事,谁再反对,即行处死。"于是派遣御史分道督促,指挥老百姓焚埋蝗虫。结果颇见成效,全国捕蝗900万担,成功杜绝蝗祸,当年农业获得了较好的收成。治灾避难当用智慧,必有巧妙之计而渡脱难关,姚崇就是此事件的高人了。

古代没有现代的研究成果,古人如何防蝗灾?且看先民的智慧

姚崇

二:宋朝

到了宋朝时,捕蝗更是进入了法律。地方政府治蝗不力的甚至可以就地免职。宋神宗时有"除殄蝗虫种子法",宋哲宗时有"捕蝗法",宋孝宗时有"诸州官捕蝗之法"等等。宋朝发明出了杀卵抑制蝗虫再生的方法,在《宋史·卷三十五·孝宗三》记载:十年春正月丁丑,以给事中施师点签书枢密院事。命州县掘蝗。什么是掘蝗?就是挖掘虫卵。

古代没有现代的研究成果,古人如何防蝗灾?且看先民的智慧

宋代捕蝗活动简表1


古代没有现代的研究成果,古人如何防蝗灾?且看先民的智慧

宋代捕蝗活动简表2


古代没有现代的研究成果,古人如何防蝗灾?且看先民的智慧

宋代捕蝗活动简表3

三:明朝

到了明朝时,捕蝗技术已经基本成熟,而我们看史料会发现蝗虫大灾在这时期的发生比以前少了很多。从开始的惊恐而不知如何处理,到后面的主动捕杀,看似人虫的简单斗争,里面还包含着我国古代先民们从迷信走向科学、从盲目走向清醒的巨大改变

古代没有现代的研究成果,古人如何防蝗灾?且看先民的智慧

参考书籍:

《新唐书·姚崇传》

《宋代的捕蝗与祭蝗》

《宋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