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强势诸侯王的崛起之路,远胜《大明风华》中的朱棣远征

最近大明风华正在热播,剧中大明风华的背景,则是明成祖朱棣,一个饱受争议的君王,而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旅游团,就是剧中大结局部分的明成祖朱棣远征蒙古之行。“五出漠北,三犁虏庭”是社会对于明成祖朱棣远征蒙古的经过描述,看字面描述,感觉明成祖意气风华,剑指北疆,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并不是。

一位强势诸侯王的崛起之路,远胜《大明风华》中的朱棣远征

明成祖朱棣在位时国家内部相对已比较稳定,而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袭扰却常有。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安排蓝玉大将军痛击蒙古,让蒙古人听蓝玉之名闻风丧胆,各部盟无力抗争,只得后退,后来,蒙古分成鞑靼、瓦剌、兀良哈三大部落,已经成为了分散的小聚落,故只能派遣小股部队进行骚扰。

但朱棣倾全国之力五次御驾亲征远征漠北,率领了50万大军,意图灭掉蒙古大军,但是蒙古军主力皆闻风远遁,根本没有任何实质的有效战果,并且助长了部分的蒙古战斗风气,种下了仇恨的种子,也间接导致不久之后的瓦剌部落一拥而起,造成了明英宗朱祁镇的“土木堡之变”(明朝政治断层的导火索),也埋下了晚明政治黑暗的祸根。所以,明成祖的远征从某些方面看,弊大于利,没有描述的那么战功赫赫,也没有电视剧里那么神勇。

一位强势诸侯王的崛起之路,远胜《大明风华》中的朱棣远征

回首再看,千百年前的大秦帝国的崛起。公元前324年,秦昭襄王诞生,这位强势的秦王,精力旺盛极具雄才,重用了一文一武两位能臣,一位是被打个半死扔到茅厕中死里逃生的范雎,一位是号称“人屠”的武安君白起。这两个人可了不得,范雎谋划了“远交近攻”的国策,白起则是战无不胜的讨伐各国疆土。

一位强势诸侯王的崛起之路,远胜《大明风华》中的朱棣远征

在秦昭襄王在位时期内,秦昭襄王根据自己的东出大策,审时度势,对韩魏楚三国济进行了大肆扩张(说白了,就是看你弱小、没人帮就往死里揍你)。其中,名将白起的杀名也是就此期间杀出来的。秦国当时根据斩首来作为你晋升的证据,所以秦军参与的战争,常常血流遍野,导致虎狼之师的恶名在其他诸侯国之间广为流传,而白起更是被冠以“人屠”之称号。

一位强势诸侯王的崛起之路,远胜《大明风华》中的朱棣远征

随着对韩魏楚的征讨,秦与赵两个大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也越来越多。最终,上党的归属权问题导致了两个大国的爆发,爆发的地点大家都知道——长平。长平之战的伊始大家都很清楚,也没有必要再去讲解了,结局大家很清楚,秦国胜了,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军事实力基础。在这里顺便提一下齐国,在和赵国打之前,战国是秦齐对峙,东齐西秦,两位并称为帝(后面都自己免掉了帝号),由于一位“死间”苏秦,齐国灭掉了最富庶的宋国,招致六国觊觎,在秦的号召下,六国攻齐,齐国国力大衰。

由此观之,明成祖的远征有炫耀实力之嫌,秦国的南征北战则是实至名归的开疆扩土。虽然二者都是远征他国,但是二者的目的不同,也导致了后期的长期结果两相径庭,差距颇大,对后世影响深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