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除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他的處事之道為什麼不可取

說起陶淵明,我們最熟悉的就是他的《桃花源記》,小學生人人會背;另外一個就是他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那份閒適。

其實實際的陶淵明沒有像他的詩寫的那樣灑脫和閒適,“不為五斗米折腰”也不是他沒事吃飽了撐的,陶淵明歸隱後吃酒都沒錢,都是朋友結賬,何來溫飽啊。

陶淵明:除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他的處事之道為什麼不可取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裡面更多的是一個務農文人的無所事事和無奈,只不過我們村裡人寫不出那種農閒時節田園生活的那種意境罷了。

雖說陶淵明在文壇地位很高,但是歷史對他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的。特別是在宋代以前,李白就曾評價陶淵明:齷齪東籬下,淵明不足群。那就是一個大男人,整天沒事採菊,太齷齪了,不值一提。

李白為什麼看不起陶淵明呢,主要是嫌棄他格局小,沒有抱負,不像李白其實是有濟世安民的宏願的,不過李白有點放蕩不羈,不願摧眉折腰事權貴,所以他的理想抱負實現不了。

陶淵明:除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他的處事之道為什麼不可取

李白這點就和曾國藩有相同之處也有差距之處。曾國藩外號曾剃頭,前期也是一個很自命清高的人,按現在說就是官場上的一股清流。所以在官場上,幾起幾浮,屢受打擊。貶官鬱悶之下都想學老莊之道,去求仙避世了。是老子的《道德經》拯救了他,最後大徹大悟,重新出世,剿滅太平天國,寫有《曾國藩家書》和《冰鑑》等書,成為三不朽所說的立功,立言,立德的千古第一人。

杜甫對陶淵明的評價也不高。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陶淵明並不是真清高。選擇了三次出仕,又選擇了三次歸隱,說明陶淵明是有理想的,但是社會黑暗,自己抱負實現不了,可能就是智商高,情商低吧。

二是陶淵明自己不行,但是望子成龍。寫了很多《責子》,《命子》等詩篇,但是兒子們(五個兒子)也不爭氣,可能是比較笨,據說是陶淵明喝酒太多,導致兒子智商有問題。所以杜甫說:有子掛懷抱,未必能達到。說明陶淵明並不是一個完全超脫的人,不像屈原,堅貞不屈,直接跳江了事,那是為了理想可以獻身的人。

陶淵明:除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他的處事之道為什麼不可取

陶淵明真正文學地位確立始於蘇軾。蘇東坡認為:李杜諸人,皆莫及也。認為李白杜甫都趕不上陶淵明,是中國歷史第一人。這個就比較奇怪了,應了那句話:

自古文人相輕。就是文人自古以來都是相互看不起的,就像魯迅看不起胡適一樣,例子很多。也有惺惺相惜的,但是比較少,不像武人不打不相識,服不服打一架就行了,文人呢,看你不順人就用文章罵你,罵你個體無完膚,字字入心,坐立不安,直到讓你感覺生無可戀的樣子。

王國維對陶淵明的評價也很高,認為能文壇稱雄的,屈原之後就是陶淵明。為什麼呢,一個是陶淵明開創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隱居。當然是文學上,看不慣世事我就隱居。隱居生活當然讓人嚮往,但是得有一定經濟基礎,不然就有很多無奈。像楊過和小龍女在終南山那種不問世事,無憂無慮的生活現實是不存在。

陶淵明:除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他的處事之道為什麼不可取

還有就是田園詩的鼻祖。陶淵明之前沒有人寫田園詩,為什麼呢,就是那時代人們溫飽還沒解決,那在農村田間勞作只有勞累和辛苦,哪有時間和心情去感受田園風光的美好,那才是吃飽了撐的才寫的。就像馬克思告訴我們的,只有先解決了衣食住行,才有精神層面的追求。所以陶淵明寫採菊東籬下時可能是餓著肚子的,要不他的作品那麼少呢。

那麼陶淵明為什麼會有那種既入世又出世的矛盾心態呢,這和他的出身和思想有關。陶淵明出生時他已經家道中落了,祖上還是大富大貴,到他這一代不行了,就像曹雪芹一樣,家世由奢入撿了,到自己頭上那就是命不好了,只能寫《紅樓夢》來回憶祖上的榮光和體會現實的艱辛了,所以寫的就比較深刻,入木三分了,畢竟沒吃過豬肉,見過豬跑啊。

陶淵明:除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他的處事之道為什麼不可取

還有就是陶淵明同時受儒家和道家思想影響,很想出世有一番作為,實現胸中抱負,但是一旦遭遇挫折,他想的不是如何解決,而是選擇逃避,逃避一段時間,又憋不住自己內心的慾望,蠢蠢欲動,又出世出仕了,反覆三次,徹底心灰意冷只能寫寫田園詩和望子成龍了。不像鄧小平同志三起三落衝上天,他三起三落掉地獄了。

所以說一個人的想法和思想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就。如果你經常看偉人傳記,成功學之類,雖說是雞湯,但是你就會選擇儒家那種出世的,積極地,奮發有為的向上的心態,就算不能取得很大的成功,至少說明曾經努力過,奮鬥過。

相反的,如果你經常看老莊之道,《菜根譚》之類的書籍,那就會產生那種悲觀厭世逃避現實去修仙的想法,那自然就沒有意氣風發的精神和昂揚向上的奮鬥動力,就會滿足於現實,不思進取,遇到問題也只會逃避的消極方式,就很難有太大的成就。

陶淵明:除了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他的處事之道為什麼不可取

這點對年輕人特別重要,不要在該努力學習的年紀,有太多複雜思想;不要在努力奮鬥的時候,選擇了安逸。因為很多事情等你明白了,往往是血的教訓,發生別人身上那是故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就是悲催了。

就像電影《華爾街2》裡面有句話說的:人生需要一個導師,一個門徒。導師讓你在事業上少走彎路,門徒讓你的事業有了傳承。很明顯陶淵明不是人生路上一個好的導師,但是可以可以作為一個反面教訓,當然不能否認他是個偉大的詩人,但是他的人生是多舛的,成功也是身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