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怎麼尋找疫情的源頭?

周老員外2030


不管什麼時代都是有瘟疫發生的,並且古代的醫療水平很低,防範也比較薄弱,只要發生了,傳染率和死亡率都會很高。史書上有寫過,每次瘟疫發生,都會有十萬人或者是一個地區的人死亡,有的時候一個村的人都死光了也是正常的。在古代,發生的瘟疫次數還是很多的,例如歐洲的黑死病,死了1/3的人。中國的古代,基本上每個朝代都經歷過疫情,尤其是隋唐五代,共有50多次,那麼,古代的瘟疫如此可怕,醫療水平又低,大家是如何尋找源頭的,又是如何控制的呢?

從古到今,病毒的傳播只有三個因素: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所以,古人掌握了這幾個途徑之後,每次爆發之後,基本上都是從這三個方面著手。手下會最重要的,就是要阻斷傳染源繼續傳播,這樣一來,才能阻止悲劇的發生。古代的疫情能夠死這麼多人,主要就是因為醫療水平低,還有一個就是傳染源沒有及時阻斷,這才使得疫情肆虐,遍地都是屍體的慘劇。

如何規避疫情

古代的帝王們吸取了之前的教訓,學會阻隔傳染源。在明朝的時候,天花一直持續了很久,為了阻斷源頭,朝廷專門設立了一個官職,名叫“查痘官”,只要發現有起痘的,就立馬隔離,很好的控制了源頭,如果有官員對出痘的現象進行隱瞞等,都是按死罪處理,這種做法,很好的降低了傳染源。

另外,古代的君王還會設立隔空區,古代有記載,患有疾病的不能跟其他人接觸,以防傳染給別人,從這裡能夠看出來,在先秦的時候,就已經出現疫情隔離的情況了,魏晉時候,這種隔離制度已經很成熟了。

另外當時還設有專收疫情患者的醫院,名叫六疾館,如果家裡有親人染上了,就可以送到這裡來,避免傳給家中其他人或者朋友。唐代的隔離更加嚴格了,還有專門收麻風病的地方。每個朝代的隔離措施,可以說是每次阻隔疫情的重中之重。只要能很好的做到這一點,就能夠防止疫情的擴散。

另外,要想很好的阻隔病毒,還要很注意患者屍體的處理。如果帶有疾病的屍體不好好處理,隨便拋屍,那麼病毒跟細菌等大量的繁殖,反而會讓病毒流傳的更快。例如唐五代的時候,只要發生疫病,就會對屍體進行專業的掩埋和隔離。根據歷史記載,天寶年間有一個地區爆發瘟疫,唐玄宗讓全國的官員進行屍體的善後工作,從那以後20多年裡再也沒有發生大的傳染病。這種措施對以後的預防也提供了很好的借鑑作用。

古代的人把瘟疫看成是老天的懲罰,一旦瘟疫爆發,就會重點整治貪官,各地的官員也會自我反省,祭拜老天,希望老天別懲罰當地的百姓。還會認為是官員審錯了案,冤枉了無辜的人,國家就會把之前的案子再檢查一遍,如果有錯判的就會平反。雖然這並沒有什麼用。不過不管什麼時期爆發了瘟疫,醫生都是衝在最前面的。


春秋亂舞


受技術限制和處理疫情的方式不同,古代對於疫情源頭很難會有準確的定位,一般都是根據水源和食物來判斷疫情的發源地。

疫,在古代是讓人們聞風喪膽的字眼,無數寶貴的生命被它吞噬,無數家庭被它破壞。曾經,人們將它視為人類不可戰勝的惡魔,視為神靈對人類的懲罰,在它面前束手無策,甚至俯首稱臣。尤其在戰爭、災荒頻頻出現的年代,如若復加瘟疫,所以詩書記載相對較少。



錢書機大劇院


古代疫情一般是,尋找村莊人口或牲畜死亡之地飲用水源和食物,還就是傳播的數度之快,影響到其它的村裡或者地區,調查其死因有何不同?從而確定是否是因為瘟疫。


得勝影視開拓者


古代疫情一般是,尋找村莊人口或牲畜死亡之地飲用水源和食物。調查其死因有何不同?從而確定是否是因為瘟疫。


我本逍遙客


古人那時不發達,只要靠把脈判斷,和症狀,去啦哪裡,和吃啦什麼東西來知道的!


發料君


我認為應該沒有,科技不發達,只有人傳人,到最後病毒減弱,或者天氣改變,讓病毒慢慢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