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發動機,機器人,芯片哪個難度大?

用戶9557494867321


從科技的角度分析航空發動機,機器人,芯片都歸屬於核心技術領域,每個從高端的角度分析都是需要多年的積累才能完成的事情,但非要比較其難度個人還是傾向於航空發動機。因為航空發動機只是在應用在軍工行業,要想真正意義上的突破必須部署一個產業鏈,這個成本的代價就會顯得非常大了,就拿國內的實際情況對比,從剛建國時候的只有幾架日本的教練機到現在擁有自己的太行發動機,這中間消耗的代價可想而知,為了彌補在基礎領域的缺陷,國家在各地都建設了軍工研究所不斷積累理論基礎,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遇到尖銳問題,特別是在發動機的材料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合成能夠耐高溫的材料,還要保證其壽命。

當然上面講到的發動機的材料只是一方面,發動機需要在高溫,高壓下工作對於裡面的基礎部件的要求也是非常高,中國早期的發動機基本上都是依靠從俄羅斯進口而來,但是俄羅斯的發動機的特點就是壽命比較短,早期裝備的飛機因為發動機的問題很多沒怎麼使用就已經不能用了,而且制約中國戰鬥機數量的瓶頸就在發動機上,像對於發動機這種技術完全靠的是技術慢慢積累,需要時間作為鋪墊,中國的發動機立項從80年代就開始了,經歷了20多年才在2007年的時候有點突破,主要原因在於前期的技術積累太薄弱了,幾乎就是零基礎在起步,遇到核心的部件如果不過關就會被卡在那裡不動了,航空發動機的研發過程中可謂充滿了血與淚,好在太行發動機在突破了瓶頸之後已經慢慢開始部署在國內戰鬥機了,但是距離歐美的最高技術還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工業體系是支撐基礎研發的關鍵,中國是在工業體系真正部署完全之後才開始航空母艦的建造工作,因為即使早期有能力製造這個戰艦但是由於維護不了,或者對別的國家的依賴性太強,就失去建造航空母艦的意義,未來中國構建航空母艦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完成從0到1的突破之後再從1到N對於製造大國中國來講不是多大的問題,航空發動機是航空工業最關鍵的瓶頸,一旦突破中國的航空技術將進入嶄新的一個篇章,為了打造這個航空發動機不僅僅是一個航空產業鏈條的問題,還需要對應的工業技術能夠跟上,像印度一樣直接買個別人淘汰的設備拉過去壯國威,結果出問題了還需要進口買零件,這種狀態真正到了戰爭的狀態,很容易被卡住軟肋打擊。為了發動機的製造中國在裡面的投入的資金和人力以及時間都是巨大,所以從難度上講遠高於機器人和芯片。

對於機器人的研發,從單純的工業機器人來講難度倒也不是很大,因為機器人的種類非常多,現在國內中低端的機器人制造技術也是非常強大的,但要達到人工智能裡面包含神經系統的機器人制造能力,目前還在探索的階段,目前機器人這塊技術主要在企業中引領,像百度,阿里巴巴都在人工智能中處於領先的地位,像百度的小度機器人技術目前屬於國內領先的位置,但是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實踐落地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目前在工業機器人領域日本屬於比較靠前的位置,國內很多工廠的自動化生產線都是從日本進口的,包括華為手機智能組裝系統都是從日本引進的,按照中國的發展速度以及新技術的追進能力,機器人行業也將是一個巨大的突破,畢竟機器人產業背後的產業鏈在國內領域還算比較齊全,對於打造機器人工業體系也是有著非常大的幫助,以私有企業為龍頭帶動加上國家的大力支持,這塊中國在世界範圍內也能打出一片天空。

芯片領域國家已經有明確的規劃,並且在拿出大量的資金在補助企業進行研發。爭氣的華為公司在投入了上千億的資金之後終於在高端芯片領域取得了突破,這就是為什麼國家一直全力支持華為公司的主要原因,華為公司就是很多企業的榜樣,像華為這麼幹是可以取得核心技術的突破的,但是國內整體的產業鏈條還不是很完善,就拿芯片製造工藝來講距離世界頂級的水準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差距,現在國際上最流行的工藝技術是7納米,國內剛剛突破了14納米的技術,差距還是非常大,中國自從改革開放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績,起碼在宏觀上進步非常大,但在精密化差距還是巨大,日本和德國在這方面做的就比較靠前,最近因為美國加壓臺積電斷供華為的芯片製造這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其關鍵點還是在於大陸並沒有對應的工藝技術能夠跟上,所以要想穩定的發展還得自力更生,甚至很多人講只要是中國人能夠製造的產品,立即白菜價主要是因為之前的價格很不合理造成的,中國的介入讓產品恢復市場價格而已,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第一是航空發動機,航空發動機太複雜了,不僅涉及材料,還有製造、工藝,需要太多積累。這麼說吧,你買回一臺別人家的航空發動機,花幾年時間全部研究透,但你自己做不一定做得出來,還涉及很多專利,航空發動機是一個超級複雜的系統工程。一個國家的航空發動機製造水平,代表了這個國家的整體科學技術水平,假如某國的航空發動機水平趕上了美國,就說明該國整體科學技術水平已經與美國平齊了。

第二是芯片,相比較航空發動機容易一些,只要有人才和資金投入,假以時日都可以搞出來。芯片雖不象航空發動機那樣複雜的系統工程,但,也不是簡單的事情。在一塊指甲大小的硅片上,做出能集成數億甚至數十億個晶體管的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也有複雜的流程和工藝,包括芯片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環節,任何一個環節跟不上都不行。

第三機器人,有了芯片的基礎,有了製造航空發動機的工業能力,機器人不在話下了。如果材料、機械製造水平上去了,芯片設計、製造水平也上去了,加上自動控制、算法、AI等,機器人就大功告成了。


木子又李


我說,難度最大的,是你、是我、是我們的技術不行。

不知你是贊還是噴?

縱觀我們的教育、興趣培養、技術論文含金量、技術人員務實度,哪個環節為技術攻堅培養了有效力量?

我們先分析一下,這些項目的技術難點。


航空發動機的技術難點

航空發動機,是所有動力裝置難度最大的。

簡單點說,噴氣式發動機,就是一個兩端開口的圓筒,通過其中的壓氣機、燃燒室、渦輪的協調工作,把從前端吸入的低壓空氣壓縮、燃燒,推動渦輪、再驅動壓氣機繼續壓縮空氣,最後把高溫、高壓的燃氣從後端高速噴射出,僅僅讓流動的空氣經過幾米長、直徑不到2米的圓筒,產生幾千甚至上萬公斤的推力。

航空發動機,燃氣溫度越高,發動機推力越大。

流過發動機的空氣量越大,發動機推力也越大。

其中,最關鍵的壓氣機、燃燒室、渦輪組,是核心機也是技術難點。

渦輪驅動的壓氣機,轉速每秒高達上千轉,其中的高速高溫軸承、轉子的動平衡、葉片與轉子的受力處理是技術難點。

壓氣機和渦輪驅動效率、燃燒室耐溫材料、油氣混合與燃燒是難點。

葉片形狀、製造工藝、電器控制等等無數的難點。


機器人的技術難點

從實用與工業生產的機器人來看。

技術難點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1、運動精確性,機器人操作無法像人那樣,可以通過觸覺去感知,因此,只能靠精密的運動精確度來彌補,要實現運動精確度,需要實現運動剛度、傳動減速機構的回差校正、以及傳感器的高分辨率。無論是哪個在機電行業都是具有技術含金量的。

2、作業平穩性,理論上的機器人關節是一個點,但是,實際機器人的關節是有間隙的,沒有間隙的運動機械是無法潤滑的,但是有了間隙磨損引起間隙變化就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平穩性和誤差彌補也是一個技術難點。

3、佈局的多樣性,也可以說是通用性,太過於定製化的設備,成本是非常高的,設計師需要對通用性,進行綜合考慮,這也是不小的技術難點。

4、操作易用性,機器人總是需要人來操作的,日常的維護、保養是否能夠低成本化,對機器人的運行成本有直接聯繫。因此,在這個上面也是一個難點。

如果還要列舉,其難點,可呢不必航空發動機少。


芯片製造的技術難點

芯片,就是拿一塊硅片,在上面做光刻,然後腐蝕、沉積、離子注入,便可以形成各種各樣的半導體,重點是每一步都是在納米級的精準度上。

其實上面的每一步裡面,都有很多個小步驟。

芯片的技術難點,往往不在於怎麼去做這些步驟,而在於每一個步驟的損壞率。因為每一步都是在上一步的基礎上進行的。

如果每一步的成功率是99%,如果有2000多個小步,把99%x99%……一直乘到2000多個步驟,總體成功率會越來越低,如果低於90%、80%是會嚴重虧損的。

任何複雜的技術,都是由一個個細小技術堆疊而成的。

從上面的這些技術難點看,為什麼國外能完成,而我們不行?

最核心的難點,其實是我們自己,我們的下一代技術力量。

任何複雜的技術,都是無數個細小技術堆疊而成的。

如果說航空發動機、機器人、芯片,我們做不出,只能說我們的人不行。

如果你仔細琢磨,我們自己做的東西,是不是,沒有任何一個人做出來的東西,可以像芯片這麼樣,百分之百的精準。

可能有的人會說,有那個必要那麼精準嗎?

這就是問題所在,要求和標準不夠嚴謹和嚴格!

縱觀我們的教育、興趣培養、技術論文含金量、技術人員務實度,哪個環節為技術攻堅培養了有效力量?

如今,很多人只看到了,從藝收入高,很多家長培養孩子,從小都去學藝術的特長,可是科技方面的特長培養,很多家長卻覺得沒必要。

難道就是因為,現在很多唱唱跳跳的節目,讓人看到,只要出名,就有好前途,形成了這麼一個誤區。

再有,一些骨幹科研企業或者單位的研究室,往往領頭不是技術牛人,對於研發上,會有很多不務實,只看什麼論文報告,談到什麼就說,我們依據了什麼什麼論文。

話說不回來了,我國的論文行業,還有幫助寫論文的行業,讓那些研究生,能夠不研究就拿學位。

科研企業參考這些毫無價值論文,而不去實際務實的考察實驗,能得出什麼有價值的技術成果呢?


我們所有技術難點,其實是在於我們自己,我們的人。

我作為一個技術人,我深有體會,身邊和我同窗學習的人,沒有一個和我在技術領域務實。的確,沒有基礎生活來源,的確沒法科研繼續,但是在今天這個時代,國家已經發展,有了支持,我們對下一代的培養上,還是對興趣和科技方面很淡薄。

我作為媒體人、科技人、會繼續在這個領域引導熱愛科技的人,不讓我們被國外的科技所鉗制。


機電匠


感覺還是芯片。航空發動機被稱為工業2.0時代的工業上的皇冠,是機械時代的顛峰之作,即使時至今天,我國也還在努力,不過快了,C919正式起飛之日也就差不多了。機器人主要還是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技術,實質還是算法,如何優化算法模型,讓機器能像人一樣思考,這是關鍵,現在已能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假以時日,機器人就能具備此項能力。而芯片工業是前二者的一部分,甚至核心。芯片越做越小,信息高度集中,不敢想像將來在1納米大小的芯片上如何光刻?目前芯片光刻機就是擺在面前的一座大山。


BuddyYee


發動機:想下汽車摩托車我們都造不好、華為等都可以造芯心、而且是代替!所以發動機肯定難過芯片了。

機器人?有高檔低檔之分?有是不是能叫"人"之分!

若按科幻電影中的高級抽象的機器人為標準、那製造難度肯定大於NN倍發動機、因為不知地球人何時能造出來。


梅迪68933759


個人覺得航空發電機、機器人、芯片這種沒有可比性,如果非要比較,應該最難的是機器人,理由有:

問世的時間

1946年芯片的最早模型電子管問世至今有大概70年曆史;

1870年工程師格拉姆發明了直流發電機至今更有百年的發展歷史;

而世界上第一臺機器人是在1959年 ;

由此可以判斷是機器人。




程序猿之奇異世界


個人認為……

芯片難點最多,難度第一……

航空噴氣發動機難點大約是芯片的三分之一,難度大約相當於芯片的幾分之一,但是,仍然屬於很難……

機器人的綜合難度與噴氣發動機接近……

其實,湊湊合合都可以弄出來一些低級產品……但是……想做出行業頂尖的產品都是很難……

這些都不是憑藉一個人就能弄好的……都是需要合理的體制,以及一批彼此無間協作的天才人物……從這個體制上說,才是真正的困難


手機用戶60669424220


機器人難度最大,它本身就包括了航空發動機和芯片


用戶84912901376


航發難度最大,這個機械部分很多,我國最差的就是機械部分了,你看看國產汽車就知道了。


蘭若凝霧


發動機最難,因為是綜合國力的體現,涉及材料科學,電子科學等等,面比較廣。其次是芯片,再機器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