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数千家法庭远程审案 开启“无接触庭审”新模式

法治 | 全国数千家法庭远程审案 开启“无接触庭审”新模式

CFP/供图

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刻,如何做到疫情防控和审判工作两不误?各地法院“网上开庭”迎来了大规模应用。据公开数据统计,目前申请开通网上审案功能的法庭已超过8000家。

为应对疫情,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曾于1月28日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要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引导当事人通过网上立案、诉讼、调解、信访,就近跨域立案,跨区域远程办理诉讼事项,最大限度方便当事人和律师参与诉讼,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出行和聚集,切实维护诉讼参与人、来访群众、法院干警安全和健康。

业内人士认为,在这场疫情的考验中,“远程审案”成为各地智慧法院建设中的一次大练兵,实现了减少人员聚集、方便群众诉讼、提高诉讼效率一举多赢。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网上审案”或将得到广泛运用,推进庭审方式的变革。

日前,杭州共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研发的“新一代互联网智慧法庭”为各地法院免费使用,“直到疫情彻底控制”;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智能及其合作伙伴也宣布为全国法院提供免费的“云间”互联网庭审服务。

“网上开庭”大爆发

2月6日,大连中院第七法庭内,法官正在组织一场线上庭审,上诉人代理人和被上诉人代理人通过视频接入,三方的高清影音图像出现在审判席前方的电子显示屏上。

这是一起买卖合同纠纷上诉案。庭审中,法庭围绕原审被告主体资格以及违约金是否过诉讼时效等焦点问题进行询问,双方当事人围绕上述焦点展开辩论。法庭事实调查、法庭辩论、发表最后陈述意见等环节在线上有条不紊地进行。

随着双方代理人借助电子签名技术完成对庭审笔录的确认,仅用时30分钟即完成了庭审全部环节,庭审互动性丝毫未受空间距离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庭审结束后,庭审音视频自动存储在云服务器中,可供法官随时下载备查。

“感谢大连中院用互联网庭审方式开庭,让我在疫情防控期间不用从广西南宁赶过去,用手机就能很方便地参与庭审。从实际效果看,这种形式沟通也非常顺畅,效率很高。”上诉人诉讼代理人陈律师在庭审结束后表示。

据了解,该案原定2月7日开庭,受疫情影响,在庭前排查中,主审法官丁大勇发现,该案上诉人诉讼代理人远在广西,合议庭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与双方沟通联系,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决定启用互联网庭审系统开庭审理。

据法院介绍,这是辽宁省首例借助互联网庭审系统线上审理的案件。目前,大连中院正在加快推进应用互联网庭审系统,下一步,将在全市各基层法院推广使用。

此次疫情防控期间,首次推行网上审案的法院,全国不在少数。2月5日,青海省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次采用网络庭审的方式成功审理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这也是战“疫”期间青海省法院合议庭首次采用网络“隔空”审案。

2月4日,山东济南法院系统也首次通过互联网开庭审理案件。济南市历城法院速裁团队法官刘明通过互联网共用时一个半小时,开庭审理了两起民间借贷纠纷。庭审结束后,当事人在法官指导下,在屏幕上进行签名操作,完成了庭审笔录的校对和签字确认环节,真正做到了人在千里之外,庭审就在眼前,互联网庭审的优越性极大地显现出来。

杭州共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祝文明告诉记者,2月3日当天,全国法院使用“互联网智慧法庭”进行的开庭达116场。从2020年1月1日至2月10日,包括疫情期间,全国开通“智慧法庭”的法院为286家,开庭场次为1324场。

据“云间”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月11日20时,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法院申请开通了“云间”互联网庭审服务,覆盖超过一半的法院,自2月3日起,已累计开庭场次为1487场。

从数据上来看,全国法院已有超过一半的法院开通了网上庭审功能。每日开庭数据正在大幅增长,显示抗疫期间全国各地法院“网上开庭”的大爆发。

不同平台,技术先行

疫情加快了法院运用新技术进行“智慧”审判的节奏。各地法院纷纷启动网上开庭审判的“无接触”模式。

2月13日,湖南高院下发疫情防控期间案件开庭审理有关事项的通告,提出各级法院开庭审理的案件,具备网上开庭条件的,一律采用网上方式开庭。

据新华社报道,2月3日至9日,山东各级法院通过网上立案等方式新收案件8335件,结案5883件,通过互联网开庭134次。山东具备网上开庭功能的法庭已经有932个。在当前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做到了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两不误。

目前,全国各地法院的网上开庭方式并不统一,所运用的平台也是多样化。

比如,湖南高院向全省法院下发的通知中提出,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有4种方式办理网上立案、调解、审判和执行等司法活动:“湖南移动微法院”、北京华宇“云间法庭”、杭州共道“智慧庭审”及江苏新视云“云上庭审”。

祝文明介绍,目前从事网上开庭技术支持的公司有四五家,为赢得更多市场,彼此之间竞争激烈,而背后是互联网公司巨头的技术比拼。

比如,“移动微法院”基于网民普遍使用的腾讯公司微信平台,而“云间”方案系阿里云与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小鱼易连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其中,阿里提供了基础技术资源和AI能力;小鱼提供多端视频交互服务;华宇提供全流程互联网庭审业务服务。共道公司官网介绍,该公司系阿里集团给予强大技术支撑的互联网科技公司,致力于打造全国一流的司法服务开放平台。

“开通互联网庭审系统之后,各法院只需自备互联网电脑,案件当事人可以用电脑、IPAD、手机等终端方便快捷地参与到庭审活动中。”据阿里云智能业务发展专家塔拉介绍,依托互联网庭审服务平台,全国各法院可在线上开展审判调解工作、开庭审理活动以及信访接待工作,为法院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不间断、高效率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提供了科技手段。

“对于当事人来说,手机装上App或小程序,就能参与庭审,而对于法官来说,也能提高效率。”相关技术专家介绍,互联网庭审服务平台目前从技术上,支持电脑和手机多种方式接入,已实现案件信息关联、审案全程留痕,对形成的音视频资料、庭审笔录及电子签名进行存储,系统支持语音识别自动生成庭审笔录、庭审举证示证等服务,此外,系统还通过人脸识别在线验证当事人身份信息,有效解决互联网开庭无法验证当事人真实身份的情况。

5G时代的庭审变革

“互联网庭审系统在抗疫期间的使用具有特殊意义,拓展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渠道,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免去了当事人往返法院的奔波之累,也避免了人员聚集可能引发的安全和健康隐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作为企业,我们希望能够用技术和资源为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助力全国各地法院开展网上庭审。”祝文明说,而在这场疫情的考验中,人民法院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审判方式,实现减少人员聚集、方便群众诉讼、提高诉讼效率一举多赢,“网上审案”的广泛运用,无疑将推进庭审方式的灵活性。

“我们本来就计划将公司研发的‘智慧法庭’作为2020年重点产品去打市场,根据之前对于互联网庭审发展趋势的预判,未来3-5年,随着5G时代的到来,预计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案件能实现网上开庭。”在祝文明看来,此次疫情期间全国法院“网上开庭”大爆发,源于数年来全国法院智慧法院建设打下的底蕴,也使他对于“网上开庭”普及的预判时间大大提前。

“今年大年初三我们就开始工作了,全国很多家法院跟我们联系,要求对法官进行远程培训。”祝文明说,“互联网智慧法庭”系统为方便当事人,其进入端口极为简单,而法官端则设置了禁言、投屏、实人认证、电子签名等多个功能。

祝文明介绍,网上开庭的技术基础,一是云资源,如阿里云,二是视频流服务,因为庭审中需要通过视频对话的方式,三是安全措施,以及证据交换、语音识别等技术的运用。“互联网智慧法庭”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和广州互联网法院有2万场的运用,而上述两家法院98%的案件为线上审理。

值得关注的是,网上开庭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开庭,仍有多个问题待解:仪式感、严肃性如何保持?技术上,如何识别证据的真伪等等。

祝文明认为,随着5G技术的来临,可以辅以其他技术手段,比如VR、虚拟空间,增强庭审的现实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未来电子证据会越来越多,结合区块链技术和多个技术的融合,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案件适合网上开庭,这需要一个过程。”

法治 | 全国数千家法庭远程审案 开启“无接触庭审”新模式

《民主与法制》社新媒体出品

本期主编:王 镡

美编:程 铭

审核:阮 莹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治 | 全国数千家法庭远程审案 开启“无接触庭审”新模式

民主与法制社是由中国法学会主管的中央级新闻事业单位,拥有《民主与法制》杂志、《民主与法制时报》、民主与法制网、民主与法制移动新闻客户端等权威法制媒体。

微信号:minzhuyufazhish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