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在每年春节时坚持手写春联?

柔软时光里的小女人


这每逢过年,就是我写春联的季节了。小时候,大约七八岁开始吧?我就给村里邻居和我自己家写春联。说来也怪,我那时才上小学三四年级吧?(我4岁半就上一年级了)可偏偏不信邪,硬是要逼迫自己抓破脑袋给别人编对联,绝不抄书。那时,在我父亲熏陶下,略知春联(包括楹联)需要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可实际上对楹联这门学问,我还是十分稚嫩甚至可笑。记得有个同学,他让我给他家里写了对联,他拿回去没一会儿就哭着回来,说我编的对联是咒了他们家,所以他没读出来,被大人给骂了。我写的是“春夏秋冬年年有,酸甜苦辣代代尝”。这一个“苦”也代代尝惹得他挨骂了。那时,囧得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每年要么在江苏老家,要么在定居的湖南,总会给别人编对联。通过那次酸甜苦辣的教训,我知道春联,得尽说好话,实话不能实说的了。

记得看过一个文章,趣说对联。当年袁世凯死了,香港《大公报》征集对联,上联就仨字——袁世凯。最终获得第一名的下联是“中华民国”。有人不断打电话写信,说四个字的下联怎么能对得上三个字的上联呢?报纸给出解释——“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所以,寓意就在形式中。这是多么高级精妙的回答啊!

还看过一副对联,贴理发店门口的,曰“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何等精妙啊!至于各种各样精妙绝伦的对联,真是品之有味,嚼之不舍。

最近,我去一家中医门诊看病,医生知道我会写联,特意嘱咐我写一副。我在他那看了几天病,见每每有病人来,火急火燎,他拿银针针灸,大多都是很快恢复如常了。于是,我想起一副过去贴厕所上的对联——“来三步急,去一身轻”,加上株洲话,就给他写了“唔改咯?来三步急?莫事哒!克一身轻!”横批——妙手仁心。

春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是传统文化有效载体,是精妙的古体诗词创作的重要基础。我喜欢玩一玩。


入云堂杨树华


现在来说几乎很少了!大部分人都是去买对联,或者有很多的商家免费送春联!如果住的是楼房,其实一副对联就可以了!有太多的人不好意思去求别人写对联!因为几块钱搞定的东西再去求人觉得没必要,还得搭人情!

现在买春联非常的便宜,成本非常的低!因为批量的生产有时一副对联成本价块八角的,所以卖起来会非常的便宜!但是全是买的对联,又千篇一律!没什么创意!商家,住户等等其实贴对联的内容应该是不一样的!如果都一样就没意思了!

手写对联成本要稍微高一点!今年过年我在网上买的对联宣纸,最小的对联还要两块多钱一副!但是我还是喜欢手写对联,写的好不好都无所谓,因为自己写很有意义,我也喜欢书法,所以以后每年过年我都要自己写对联!

这是我手写的春联


这是我手写的福字





这也是我手写的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我是墨宝,谢谢


墨宝


现在能坚持手写春联的很少了,可能只是一些书画爱好者或经常和毛笔打交道的专业人士还在手写春联。曾经我也是每年给村里的乡亲们写春联,每到腊月二十几都要忙几天,连续写这么几天累的腰都直不起来,不过没办法,村里会写毛笔字的少,都知道自己会写把红纸送来了自己也不能拒绝,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应该的。现在过年基本都不用写春联了,每个家庭都会从各种渠道弄到几幅春联,也省了花钱买了,看到家家门前贴的春联都是印刷出来的,和以前的手写春联相比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后来终于知道了,那就是少了点当初用手写春联写出的弄弄的年味吧!


说点情感


又到春节,又到书法家送春联的时候。每年这个时候,各个级别的书协就要组织书法家给大家写春联。

记得小时候,快过年时,集市上就会有几位老先生摆开一张桌子卖春联。

笔者因为会写几个字,自己家里和周围几家邻居的春联就落上我的身上。自家的春联,每年还要花点时间自己撰联。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印刷的春联开始流行,现在,农村的集市上,已很少看到卖书法的老先生了。

不过,会写字的人,每年自家的春联还是要手写的。而现在制作好了的对联纸,也给我们带来方便,不用再自己叠格子了。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现在满大街的春联印刷品,其中有请书法家写后印制的,但更多的是电脑美术字体,内容单一,墨色乌黑,语句平淡,缺少艺术性。还有用金色、银色,一股子土豪气,更甚者装饰得花里胡哨,显得俗气。但贴春联是民俗文化,却也无可厚非,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但一些讲究的人,还是要贴手写的春联,能写的自己写,不能写的找一个称意的书法家帮着写。大红的纸上,翰墨划过,留下重重的墨印,飘出浓浓的墨香,这便是传说中的书香,有一种文化的味道,这味道在中华大地上散发了一千多年,令人沉醉。我自孩提时握笔,在父亲的教导下,写春联30多年,本村外村的很多门联,自家的门联都是我和父亲写,兴趣来时还会自己做联文。这一传统现在又传授给我的学生了,他们也喜欢上了这种书写形式,争相挥毫泼墨。这是中国独特的年文化,这是全球华人共同的文化基因。








书法内参


手书春联,重新回头的时尚潮流,一生守望的自留地!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联作为书法和文学艺术以及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近十多年来,随着印刷业的发展和进步,原有的手书对联的书法形式遭遇到了残酷的冲击和考验。

曾几何时,面对着五光十色杂彩纷呈奢华炫目的印刷对联,我和众多的书法爱好者一样,有着末日一样的感觉,我曾经看着自己手书的一地红联,疑惑道:难道这手书的对联会就这样彻底的淘汰掉吗?

但是我很不甘心的静静冷冷的一直看着,几年下来,印刷对联这个行业形式露出了许多的先天不足和弊端,比如内容单一,字体刻板,花里胡哨,浮躁无趣,它现在已经是穷途末路,日渐捉襟见肘,黔驴技穷,更多的人从无知的跟风和盲从中醒过神来,折头转向对书法对联的欣赏和推崇。

随着书法春联与时俱进的成长,我们看到书法春联正在逐渐的演变成一种返璞归真的新的时尚潮流。书法手写春联,一定会更加兴盛起来的!

远嫁秦皇岛的女儿,今天在朋友圈发了一篇关于我过去陪我写对联的小文,让我感动不已,她是这样写的:

《怀念陪父亲写对联的日子》

特别 怀念以前陪父亲写春联的日子,那些年,每到年关,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街坊四邻都会来家里找父亲写春联,除了“福”字、身体健康、出门见喜、供奉天地和灶王爷等神龛的小对联,村里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十来个屋门,一家家地写下来,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往往一到腊月二十就开始逐渐忙起来。这个时候,家家都忙,要洗涮,要打扫,要蒸煮,要置买,特能干的妈妈总是一个人承揽下来,什么也不让父亲干,只管操心给大家写好对联就行。


父亲是个热心肠,又最爱写字,要他写对联的人越多,他越高兴。而我总是扮演着“镇石”的角色,也就是那个给父亲逮对联和放对联的人。


父亲写得快,写起字来,龙飞凤舞,一气呵成,尤其他还严格要求我做到眼疾手快,逮和放的动作也要一气呵成。


父亲手上不闲,眼睛嘴巴也不闲着,看到一副好的对联,常常会高兴得念出声来,还会时不时问我一句“好不好?”我年纪小,只会说“好”!说了好他就高兴。我心里却又怨怪他老是问我做什么。后来渐渐明白他听的除了这声好,还有知音的回响……


我终于在父亲日复一日的熏陶下,能跟他讨论一些对联的好处,认得了许多生僻的古字和写法,也明白了古人的些许意趣,每天看着这一地复一地的活蹦乱跳红红火火的字花儿,于是愈加喜欢这份工作,甚至期盼每年春节快快来临,虽然辛劳些,但心情是非常愉悦的。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三十之年,忽焉已至。我长大了,终于也远嫁了,带给我书香快乐的父亲,也日渐苍老,萦绕在我心头的总是他带着笑意的脸和笑声中的爽朗,在这个年关将至的午夜,久久不肯散去,我多想回去,再做回那个帮父亲逮对联的小孩儿。

悉心回味着女儿的文章,孤芳自赏着满地新写的红联,一朵朵墨花倾诉着我的心声。我就是从写对联一步步爱上书法的,我与这红纸黑字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割舍的情结,我曾经走遍多少村庄的角落,踩着正月闲静的白雪,一户户寻觅着让我心仪的墨迹和充满吉祥的妙句,记忆里留下多少美好和感动,怎么能随随便便的就让他随风而逝呢?这字里行间穿梭着不老的音符,让我永久的迷恋和守望着她,如同我永不下堂的糟糠发妻。






四为堂主人


贴春联,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习俗,而春联则是集文学、书法为一体的传统文化艺术。最早起源于辟邪的桃符,五代时为宫廷联语,宋代纸张替代桃符,明代初始京都,后传天下。

在无印刷机和电脑的时代,春联皆用毛笔写成,一副好的春联,不但其字体美观漂亮,而且联语寓意深刻,不但上下联要对仗工整,还要有一定的平仄起伏韵律,因此,一户人家有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或文学修养,从其大门上张贴的春联便略知一二。

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平时很少用毛笔写字,能看到的手写春联实在不多,大多是千篇一律的电脑印刷体。印刷体春联,不但字体僵硬,内容也是千篇一律,一条街上,家家都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并无一点新意可言。而现在的大多数人,买春联也不看看什么内容,也不分上下联,随意往门框上一贴,爱咋的咋的。

其实,就算现在有人能有一定的书法功底和撰写春联的文学素养,你要真的摆摊现场书写春联售卖,真没几个人买,因为真的没人欣赏得了了,如果白送,他们占几块钱小便宜还可以。现在能够坚持每年手写春联的人,能有千分之一就不错了。


若愚趣谈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和领导的重视,掀起了学习国学的热潮,书法也越来越受欢迎。

1.毕竟手写春联跟千篇一律的打印体意义不同。每年我们这边很多小区都有免费赠送春联的活动,现场书写。还有很多学过书法的小朋友也帮忙书写。

2.现在的年味没有以前浓了。以前都是盼着过年,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穿新衣服,放烟花。现在不用担心那么多了。唯一手写春联这个习俗还在继续并且打算一直坚持。


墨香书法老师


说到春联,那是我们中国人民每逢过年都要贴的,但应该有很多童鞋不知道为什么过年要贴春联,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呢?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不过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也有说是辛寅逊或孟昶的儿子孟喆所撰。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贴春联已成风俗,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虽然现在印刷春联很方便,耐用。但我觉得只有手写的春联才能代表年味,才能体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就像机器人写字永远取代不了中国书法,因为笔墨是抒发我们内心情感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全国各地一到过年,手写春联的场景依然很多!

对于我来说,我每年都会自己亲手写春联送给亲朋好友,这里面饱含我对亲友的祝福情感在里面,所以这份礼物特别有意义,以下是我写的一些春联,和大家分享!也祝大家狗年大吉,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学习书法,你会学会坚持,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是坚持不懈的日积月累。

欢迎关注头条号“聪聪墨香屋”,和聪聪老师一起趣玩书法,通过写字成为更好的自己!


聪聪墨香屋


过春节写春联贴春联看春联,这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春节习俗。春联是用毛笔书写,讲究内涵表达和韵律,直接包含着一个家庭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其实写春联对一个人和一个家庭而言,最重要的是家庭文化的传承,是几代人亲情的交流和交融,对国家而言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发展。

小的时候,每年过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写春联,贴春联。爷爷会总结过去一年家里的一些重要事件,比如我上了幼儿园,家里添了一个小妹妹,爸爸在单位的发展,姑姑家换了新房等等,这些细小的回顾,让我感觉这一年过了很充实,很有乐趣,很有收获。还有在新的一年,有哪些大的目标,当然最重要的永远是一家人的健康平安。爷爷还会结合当年的来当值的生肖、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最后创作我们自己家的春联。

记忆中最早是爷爷写,后来我们上小学了,写春联也是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小孩每年竞争的重要项目,爷爷要看谁的书法进步最快,写的最好,才确定今年的春联由谁来写,所以,书法练习也就成了我的日常。

现在想想,很多亲情、家庭文化都是潜移默化的,没有谁强制你去做,但通过这样的一些习俗,成为你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春联的独特记忆和感受,但其中包含的春节中红色喜庆和家庭温度是每个中国人共同的文化体验。

相信未来自己写春联过春节的家庭会越来越多,当你拿起笔开始写的时候,你才会明白这才是中国人过年的方式,这就是中国人的春节。就如王安石《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