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不僅要會彈,還要懂得怎樣欣賞古箏曲

欣賞古箏音樂,實際上是關於音樂的一個具體類別的欣賞,這就決定在怎樣聆聽、如何鑑賞的總的方面,與音樂欣賞的一般規律是一致的。


正如音樂欣賞的初步為音樂的形式美感的獲得,古箏音樂欣賞的第一步就是感受古箏音樂的形式美。事實上,對音樂的形式美的感悟,既是欣賞音樂的出發點,也可視為音樂欣賞的歸宿。


由於音樂藝術的特殊性,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實際上常常無法用語言和文字加以說明和闡釋。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說:“一首我喜愛的樂曲所傳達給我的思想和意義是不能用語言表達的。這不是音樂不夠具體,而是因為它太具體了。因此,我發現,每當我試圖用文字或語言來說明一段音樂時,好像是說過了,但又好像說得都不令人滿意。”


門德爾松所說的樂曲的“思想和意義”因為太豐富、太具體而超出了語言文字表達的極限。但是,不管這“思想和意義”有多麼豐富、多麼具體,都必須通過樂音的不同組合形式來承載,都一定融入每一個樂音,音樂最終是用音響“表情達意”。所以,感受到音樂的形式美,實際上已經感受到或已經某種程度地感受到音樂的豐富內容和深邃內涵。由此看來,音樂欣賞,包括古箏音樂欣賞,的確沒有什麼艱深奧妙之處,循著古箏音樂形式美的玄關,即可步入美妙的箏樂殿堂。


具體而言,古箏音樂的形式美主要由下面的基本要素構成:

1.箏樂富有特色的旋律(音高的上下流動)

2.箏樂豐富多變的節奏音型(音的長短不同的組合)

3.箏樂的織體(和聲)

4.箏樂的基本聲音色彩及其變化(音色)

5.箏樂音量的變化(力度) 6.箏樂快慢的變化(速度)


以上前三項實際就是構成音樂的三要素:音高、節奏、和聲;後三項音色、力度、速度,通常稱作音樂表現的三要素。這六大要素孕育出千姿百態的箏樂箏曲。欣賞箏樂,就是要感悟這些要素的個性美和它們共同構建起的整體形式美。


鑑於欣賞箏樂場景的不同,有時候構成形式美的基本要素會超越上述六個方面。例如,欣賞環境若是在音樂會中,或是利用光碟和錄像在電視熒光屏上欣賞,箏家的演奏姿勢也自然成為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古箏因為採用坐姿或站姿演奏,身體不必承載琴體的負擔,演奏者能夠自由地運用身體參與演奏過程。與樂曲內容吻合的演奏姿勢,或舒展大方,或優美雅緻,常常令人賞心悅目。在那些唐人的詠箏名篇中,詩裡關於演奏者奏姿的細緻的審美描摹十分傳神,讀“雲髻飄蕭綠,花顏旖旎紅。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移愁來手底,送恨入弦中,慢彈回斷雁,急奏轉飛蓬”,“綽綽下雲煙,微收皓腕鮮”、“調箏夜坐燈光裡,卻掛羅幃露纖指”的詩句,使人頓生親臨現場聆聽之感,唐朝詩人真稱得上賞樂高手、箏樂知音。


古箏的一些特色演奏技法所產生的特色音響效果,也是構成箏樂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例如: 古箏刮奏的快速五聲音階琶音,和諧而流暢,引起人愉快的聽覺感受;左手“按、顫、吟、揉”的裝飾性技巧對箏樂風格特色的形成幾乎有決定性的影響;現代箏樂作品中擊奏琴身發出的噪音音響,與絃音形成對比效果等等。


古箏不僅要會彈,還要懂得怎樣欣賞古箏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