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書法的“金石氣”?

不二齋


古樸厚重。筆有刀味,墨有乾溼。飛白、方圓自然。代表人物有近代沙孟海、劉海粟等。











鍾國康


潘天壽先生說:“石鼓、鐘鼎、漢魏碑刻,有一種雄渾古樸之感,此即所謂‘金石味‘。古人粗豪樸厚,作文寫字,自有一股雄悍之氣。”



從潘先生的話中,我們可以看出,金石氣是指的一種蒼茫、渾厚的感覺,拓展來說,具有金石氣的作品,線條至少是具有力度美、立體美的。

金石上的文字通常為鑿刻或澆鑄形成的,筆畫常常有稜角,有鋒芒,但隨時時間越長,受到風化影響,點畫輪廓、線條邊緣又開始變得模糊,又彰顯出一種古樸凝重的意味。書法作品要寫出金石氣,實際上就是用毛筆在宣紙上模仿這種渾穆雄鬱、富有內蘊的審美趣味。

舉個例子,下圖是吳昌碩的篆書《臨石鼓》。吳昌碩篆書學石鼓文,筆法最初受鄧石如,趙之謙等人影響,以後在臨寫《石鼓》中融匯變通。他的篆書不可否認,金石氣十足。



我們可以看到,此幅作品用筆渾樸厚重,起筆飽滿,行筆圓潤,收筆果斷。他用渴筆飛白的筆法模仿金石文字模糊的效果,表現蒼茫的感覺。用墨的濃溼來模仿金石文字的深沉,意蘊盡顯生動。

金石文字的豪放、粗獷之氣,古拙、蒼勁之美,是需要我們仔細觀摩,耐心玩味的。重點是要用筆法來使書法線條具有一種內在的力量,給人一種特殊的審美體驗。

我是寫字吧,期待你的關注!


寫字吧


金石之氣是指中國傳統書法審美中蘊涵的一種蒼茫,渾厚,樸拙的藝術表現形式。金為刀刻,石為碑,因之,碑就具有了金石文字的雄渾古樸之氣象。這就是我們通常所的“書含金石氣”。


“金石氣”是中國書法審美中最重的的話題之一,它是由中國古時期青銅器銘文和磚瓦石刻文字所依託的金石材料所固有的質感,再加上時間久遠所造的自然風化,剝蝕,以及拓工打墨的輕重等諸多因素綜合形成的一種獨特美感和一種整體視角上的審美趣味。具有“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躍”、“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精神飛動”、“興趣酣足”“骨法洞達”、“結構天成”、“血肉豐美”之十大藝術特徵。如《龍門造像記》之剛健,《張遷碑》之蒼茫,伊秉授隸書之敦厚。


金石之氣是一個具有豐富美學內涵的學術範疇,應合了老子哲字中大拙若巧的意味,那種在經歷歷史滄桑,風雨剝蝕後的斑駁朦朧,模糊漫漶之感,泡含凌厲之美,有力量,有稜角,有活力,意氣昂揚,氣勢猛烈,具有“萬歲枯藤”之美感。這種“骨感”的形象,方嚴堅挺,冷峻巉削,天然樸拙,給人以撲朔迷離的感覺。


藝枯在潤,藝老在嫩,大善不飾,大樸不雕,書到人不愛之處,正是可愛之極,金石之氣一如筆至老境,人書俱老,其風化而成的蒼茫使其飄然欲仙,把欣賞者帶人—片幽玄的“老”態,這種老態又返童真稚氣,是如嬰兒一般生命活力的恢復,是對生命稚氣的迴歸。這種熟後生,巧後拙的情態,是一種對生命偶然性的恢復,也是一種對生活程式化的反叛。

“金石氣”是書法追求中的一種境界,書法家感動於此,努力以毛筆和宣紙去摹仿那金石中蘊含的“金石氣”。就是在追求那種古樸凝重,富有內蘊的審美趣味,“金石氣”是書法們至高的追求。


筆墨瞬間


大約距今5000年前,黃帝手下史官倉頡奉命整理這些符號,他在前人創造的符號圖案的基礎上,進一步簡化和調整這些符號的筆畫結構,同時創造出許多新符號,自此,我國文字初步形成。

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隨著冶銅技術的成熟,人們把紅銅和錫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後,鑄造出炊具、酒具、樂器等許多精美的青銅器,為了增加裝飾效果,人們就在這些器皿上鐫刻出文字符號,起到了很好的美化作用。

大盂鼎銘文

由於是在材質堅硬的物質上刻出來的,所以,這些文字符號具有獨特的審美趣味和藝術價值,最突出特點就是,筆畫線條流露出渾厚、雄健、滯澀、老辣、蒼茫的味道,極具視覺衝擊力。

又由於在刻畫這些文字符號時不容易掌控刻刀的運行軌跡,刻出來的線條彎彎曲曲,刀痕深淺不一,大小也不一樣,看起來隨意而自然,反而給線條增加了強烈的樸拙元素和神秘的原始風味。

曹全碑

這些文字符號的綜合特點,便是人們常說的“金石氣”。

我們現代人欣賞距今3000多年前的青銅器銘文和石碑銘文時,由於這些物件年代過於久遠,被風吹、日曬、雨淋後,表面上的字體變得斑斑駁駁,朦朦朧朧,又流露出一種強烈的滄桑感和歷史厚重感,觀者看到這些,自然而然會被這種特徵所折服,產生崇敬之情,覺得“金石氣”很美。

吳昌碩大篆

我國傳統文化裡,一直存在著比較突出的戀舊情結,人們認為古樸的東西,在審美過程中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有新生事物無法比擬的審美價值,所以,在書法創作中,人們對“金石氣”一直比較熱衷,無時不刻想著在書法創作中營造金石氣。

顏真卿《多寶塔碑》

具有金石氣的字體往往是篆書、隸書、楷書等形成時間較早的書體,即使書法家把這些字體從青銅、碑石等材質堅硬的物質上搬下來,然後再按照它們的自身特點,用毛筆寫在宣紙上,也不會喪失特有味道,在視覺作用上,同樣能保留厚重和古樸的風格,這是書法家們一直喜歡金石氣的根本原因。


鴻鵠迎罡


金石,是金屬鑄造器物和石質器物上的文字。年代距離久遠。

在宋代,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的丈夫趙明誠,專門從事於金石研究,他的著作《金石錄》,就是一本金石專著。是研究古代鐘鼎彝器的筆記。金石因此得名。


書法中的金石氣,指的是一種古樸質雅的氣韻。由於金石文字距離我們現在兩三千年的歷史,字跡蝕損非常嚴重。筆畫的兩個邊沿及筆畫的交接處的自然風化,呈現出來的自然蒼桑感。一些書法家追求樸拙的風格,認為書法作品中的古意,就是要像金石篆籀中的蒼桑氣息。

重古薄今,是我們民族文化中的一個根深蒂固的特性。尤其在書法方面,不但現在是這樣,一直以來都存在這個現象。所以孫過庭在《書譜》中才會對重古薄今的思想加以批評。指出社會的發展,習俗的變遷,人們對質與妍的認識也隨之改變。我們今天看待古人的質樸,而當時的人與更古的人相比,他們也是在追求妍麗。所以孫過庭才說要一分為二的正確看待質樸與妍麗。古不違背現時的審美標準,今天的書寫也不能去把古人存在的弊病當珍寶。不然,古人都好的話,何不從你的別墅裡搬出來,住到洞穴中去。把大奔扔垃圾中去,換一個獨輪小推車,唱著不成調的歌,連個油燈都不點!徹底的回到石器時代?



凡事不要走極端。喜歡金石味的,儘管喜歡就是。但不要把自己的喜歡拿來當作衡量所有人的書法作品。所以古人才會有‘善書者不鑑,善鑑者不書’。就是為了防止把個人的喜愛帶去評價他人的作品中。自己喜歡的風格,別人剛好和你的喜好相反,便以此判定他人的書法不行。沒有這種原素,缺少那樣韻味……


子衿書法


書法的“金石氣”來自於長期臨帖,對古貼的理解,古時把書法鐫刻在石頭或者碑石上,石頭的硬度和質感 ,拓片流露出古拙,滄桑 ,盤破。很多人誤以為就是去模仿古拙,因為都沒有了解過金石是什麼。書法一定要修養到一定的時間和深度才能悟到什麼是“金石氣”。










痴影堂


什麼叫做書法的"金石氣″?首先來看一下"金石氣"的字面意思:"金石氣″中的金本意是指金屬。

金分五金:白、黑、赤、青、黃。這裡的金指青金,即青銅器。

石,即石刻,也包括骨刻等。

氣,指金石經過腐蝕風化後所展現出來的古樸、蒼桑、厚重的氣韻。

秦以前的文字因年代久遠金石氣較濃,因此,在書寫甲籀、大小篆和古隸時應注意表現字體中的"金石氣"。
有了"金石氣",書法就有了古樸厚重的氣韻,也就有了古意。


76651703812笑抒心語


金石味,也就是古人在碑石、甲骨、竹木等較硬的材質上雕刻後,其文字或圖案所形成的頓挫、剛勁,破碎等風格。前面已經有幾個人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且說的很生動很全面。

在這裡,我倒想從另一個方面說說,在書法創作過程中,盲目追求金石味的誤區。

古人流傳至今的,很多是甲骨、石碑、簡牘等,所以,今人習練書法,多是借鑑從上述材質拓印形成的拓片或照片。

無疑,這些碑帖拓片或多或少都存在金石味。於是乎,大批書法愛好者在臨習這些碑帖時,也有意無意寫出其中的金石味。

但他們似乎忘記了,他們手中拿的是筆,而不是刀具。你即使寫出了那種金石味,也是不真實的,還往往會顯得做作、生硬。

當然,作為一種風格嘗試下也未嘗不可。何況,用毛筆能寫出金石味,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賞心悅目的事情,也小有成就感。

真正能體現毛筆韻味的,當然最合適的就是帖了,畢竟這才是書法和學書法的正道。


二木林


古代以銅為金,上古青銅器一般可分為禮器和樂器兩大類,禮器以鼎為尊,樂器以鍾為多;石是碑碣,方石是碑,圓石是碣。

刻鑄在鐘鼎、碑碣、墓誌、造像等金石上。經過碑石或者青銅器 書丹 鑄刻 拓印 書家與工匠合作完成 銅器 銘文 拓片等。



表現書體:篆書、隸書、楷書。特徵:氣和力為主的渾厚、靜澀、樸拙、老辣,所謂秦碑力勁,漢碑氣厚。端莊嚴正,正多欹少。:渾穆、古拙、真率。金石殘損、斑駁,產生含蓄朦朧美,如水中月,霧中花。以雄渾、古拙為基調,展示陽剛壯美——重法度、功力、氣度,稱為“金石氣”。


三春楊柳故人遲


我來談談對書法金石氣(或金石味)的理解。

“金”和“石”是兩種不同的東西,金,是指金屬,石,是指石頭。這兩種東西和書法的關係是什麼呢?鑄造在金屬器皿上的文字,在書法上叫做金文;而把文字鐫刻在石頭上的我們叫石刻,石刻文字有碑文、摩崖石刻以及書畫作品中的印章。

在古代,人們為了能把一些事件記錄下來長期保存,採用在金屬器皿上鑄文的方式,以便後世流傳。採用金文記錄,從鐵器時代就已經開始,上週時期猶盛。比如西周時期的大盂鼎銘文。

而石刻文字我們以北碑和印章為例。

通過圖片我們可以看出,無論金文還是石刻,其明顯的特徵就是“刻"的痕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刀鋒痕跡。

在書法創作中,我們常說的金石氣(或者金石味)其實就是在一些點畫的書寫中,要表現出刻痕,通過刻痕來表現古意。

臨習過金文和北碑的應該知道,其用筆上的一些特點,比如切筆,截轉,按轉等技巧。此處不在多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