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同时起步,为何当时的结局大相径庭?

澳大利亚农场主


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第一,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它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虽然洋务派在兴办洋务事业的过程中,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近代企业、新式教育等,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但由于发动这场运动的阶级自身创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要稳固封建统治秩序,所以他们对西方的学习仅仅停留在对西方器物的制造上,并没有对封建制度进行改造,造成这种新的生产关系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政治制度的不相适应,因此,在这种矛盾关系中发展的洋务运动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第二,洋务企业的经营管理腐朽落后。洋务派虽然创办了一批具有一定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但是其并没有采用近代资本主义的管理方式,而是封建衙门式的管理经营方式。尤其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完全由政府控制,生产不计成本,经营不讲效益,造出的产品质量低下。即使是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其管理也是由政府“专派大员,用人理财悉听调度”,商方无权过问,还要承担企业的损失,因此,企业也往往变成政府官员贪污享乐和营私舞弊的场所,造成企业的业务不能正常运转,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

第三,洋务运动发展的阻力过大。洋务运动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有来自外部的竞争,还有来自内部的阻挠。西方侵略者虽然在表面上支持洋务运动,但是他们在本质上并不希望中国通过“自强”、“求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只想变中国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所以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和其本身的雄厚实力,对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进行压制和破坏,给洋务运动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局面。同时,在清政府内部的顽固派,为了维护其已有的地位和权力,从政治、经济、舆论等各个方面对洋务派进行反对和阻挠,使得洋务运动的开展举步维艰。

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在固守封建制度的前提下,仅仅通过学习西方的制造技艺而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是走不通的。事实证明,只有在实现民族独立,进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政治制度的彻底变革后,才能进行现代化的建设。


天香引


🌹在世界近代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重大发展机遇,但是,中华民族都与之失之交臂。

📒满清乾隆末年,我国经济总量GDP稳坐世界第一把交椅。但从此以后,没有抓住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机遇,孤芳自赏,坐井观天,国家由盛至衰,中华民族开始落后于世界。

📔19世纪60至90年代,当第二次工业革命来临时,中国出现了“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工业。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但由于满清政权的腐败与黑暗,老朽不化,蒙昧顽愚,其结果都以失败而终,最终还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在中国的“洋务运动”同时,东方邻国的日本,于1868年开始了——“明治维新”,接着走上了近代化道路。

📔推翻幕府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西方学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倡全民读书学习。这些改革是在明治年间进行的,因此被世人称为“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快速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笑看东篱


关于这两者的比较,目前形成共识的观点主要集中在改革指导思想和领导者的差异上。

第一个差异是改革指导思想不同。日本虽然把提出“和魂洋才”的指导思想,但却认为制度是可以改变的,西洋的文化、思想、知识和技术都是拿来的。中国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则过分强调自己思想文化制度层面的不可动摇性,认为只要把西方那些先进技术,如架设电报线、造机器、开矿这类器物和实务层面的东西就万事大吉了。

第二个差异就是改革的领导者不同。日本方面无论是民间的福泽谕吉、中村正直、森有礼,还是官方的伊藤博文、井上馨,早年都曾在海外留学,亲身感受到了西方近代文明的先进,很清楚当时日本与欧美的差距。而中国洋务运动的领导者曾国藩、李鸿章等,则没有这样的经历。

我认为,以上原因固然重要,但是最根本的是差一个福泽谕吉。

福泽谕吉是近代日本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称其为日本的圣人也不为过。他开启了日本的民智,使明治维新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坚实的力量。特别是他“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这一观点更是产生了无比巨大的作用。由人人平等发展到人人独立,再发展到国国平等和国家独立。所阐明的要使自己的国家平等地利于世界民族之林,则依靠于人人独立的精神深入人心。

正因如此,明治政府才能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四种身份人平等,取消武士特权,开放與论,允许民间办报。此举使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迁徙,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同时,改变了传统社会中世袭罔替所包含的社会基本价值,而代之以靠个人努力和奋斗取得社会地位和新生活的价值。把日本从一个以世袭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变成了一个以受教育程度和个人成就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使日本社会充满了活力。司马辽太郎的小说《坂上之云》就艺术地反映了这一巨大变化。小说中的主人公秋山兄弟史上确有其人。他们小时候,家里很穷,秋山好古没机会上学,14岁开始打工,一天只挣得买一碗荞麦面的钱。靠卖豆子和帮人家捣米存钱买文具,自学考上小学教师。两年后考进陆军学校,后凭军功升至陆军大将,被称为日本骑兵之父。

秋山真之出生时,因为家里养不起,差点被送到寺庙里去。考入海军学校,毕业之后留美,作为视察官参加1898年美国西班牙战争,日俄战争期间,在东乡平八郎的“三笠”战舰上任作战参谋,创“丁字战法”,奇迹般击败波罗的海舰。文才卓越,海战胜利后联合舰队解散时起草《聯合艦隊解散訓示》,在军中备受崇拜,获海军中将军衔。

秋山兄弟的经历,是思想启蒙之后日本的成长与成功的缩影。







田村山语


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的中国清政府对整个中国的统治还是强有力的。

尤其经过镇压太平天国成功以后,清政府恢复了对中国的统治。

在满清的管理下,负责洋务运动的地方封疆大臣们虽然雄心勃勃,有很远大的计划,行动力也很强,但他们依然是在满清政府的授权和许可下,进行有限的改革。

当这种改革,对满清政府的统治没有造成影响,或者说是带来正面影响的时候,满清政府是积极支持的。

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技术变革以及对外开放势必引起整个中国国民在思想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很快就引起了满清政府的恐慌与恐惧。

尤其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希望借鉴欧美的政治体制,对皇室权力进行限制。这时,改革的力度已经影响到了满清政府对中国的统治,势必遭到反扑和扼杀。

反观日本,因为天皇对于日本的统治是非常的脆弱的,或者说是名义上的。

整个国家的行政大权掌握在幕府手上,随着美国打开了日本的大门。日本其他的大名们认识到,如果不改变日本的现状,日本将会像中国一样,被西方国家瓜分,甚至亡国。

于是在这些改革派大名的支持下,日本开始想办法进行改革。

当时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以天皇的名义发布改革命令。

因为在日本天皇一直是像神一样的存在,日本国民对于天皇的话语或者命令是没有任何怀疑的。

所以大名们联合起来,打败了幕府,控制了天皇,利用天皇的名义进行了改革。

这种改革就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阻力,可以让日本快速的向西方学习和靠拢。

实际上,当时日本改革最大的限制是什么?就是没有资源,没有钱!

日本把眼光投向了朝鲜半岛和中国,日本在自己的军事实力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的时候,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进攻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被控制以后,日本马上开始进攻中国。通过甲午战争从中国获取了巨额赔款以后,日本的军队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又马上进攻俄国。通过日俄战争,日本再次获胜。

这一系列的措施大大的推进了日本明治维新的进程,从根本上重塑了这个国家。

所以,晚清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两者根本区别就是两个国家在变革之前是政体完全不一样的国家,这一点决定了两国改革的成败,也决定了两国后续百年的发展道路。




熊爸爸讲历史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都是为了国家的强大而展开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两者之所以结局大相径庭,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的日本和清朝双方国内的局势不同而造成的。日本的明治维新虽然最后仍然保留了日本的封建统治,但是是一次至上而下的大改革,它的改革对象包括了日本的方方面面,而清朝的洋务运动,却只是引进了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并没有对整个社会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洋务运动的兴起,其实说白了是因为清朝的高层人物被西方的坚船利炮给打怕了,认为自身的传统打仗的方式不如敌人,冷兵器时代已经过去,你有弓箭但人家有步枪什么的,压根就近不了身。所以就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想着把别人的军工技术学到手不怕国家不强大。

很多人认为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因为一些顽固派和保守派的阻碍、慈禧不支持什么的,这说法既对也不对,有顽固派的反对不错,但是慈禧从一开始其实是支持洋务运动的,只是前提不能动摇清朝的封建统治。

最后在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战败后,洋务运动也随之告终了。虽然如此,但也并不能说洋务运动一事无成。毕竟清朝通过洋务运动还建立起了战斗力不错的北洋舰队!

成就是有,但是只是昙花一现而已,毕竟洋务派只是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早已衰败且恶疮满盈的封建制度却不受任何影响,注定这场运动走不了多远。

日本的明治维新就不同了,虽然和洋务运动同处一个时代,但是明治维新却是一次全面而彻底的改革。

明治维新不仅推翻了日本的德川幕府的统治,在政治上、司法上、社会制度方面也进行了一些列的改革,另外还大兴教育,从文化角度支持人民学习西方现代文化,还大搞殖产业发展经济,军事方面实行军国主义,提倡武士道精神。

可见,日本的明治维新不仅仅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几乎是照搬西方所有先进的东西,至上而下的全面改革,强大到亚洲第一强国也不是没有道理。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结局大相径庭,也许还和国家自身的领土面积有关,毕竟日本地域狭小,一套制度实施下来也用不了多长时间,而清朝领土广袤,一时间也难以普及。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确也有道理,但是并不能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两者之间差距如此巨大,还得从制度这方面根本着手!


岭南小刺史


“闭关锁国”的当局统治者,早已经关闭了同外界沟通的窗户,所以外面的世界不论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都是蒙蔽的。晚清的统治,早已经是摇摇欲坠,统治者最担心的问题和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都是能不能维持统治,江山永固,所以他们对于新生事物有很强的忌惮心里。甚至说,晚清的洋务运动也是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因素在里面,而且清朝的洋务运动无论从数量上,结构上,还是分布区域上,都不尽合理。没有强大的后台支持,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改变方式,不改变制度,仅仅凭借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几个大臣的摇旗呐喊,满腔热血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春天的小小菠菜


日本最开始是一些起义军主张学习西方,但是很快就被镇压,日本天皇刚开始和清朝统治阶级一样,对西方事物很抵制。但是,后来他意识到了学习西方的重要性,就开始组织进行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在很多人的支持下进行的,日本这个民族善于学习,能意识到自己不足,及时对新事物作出反应。日本不仅学习技术,还学习了西方制度。

而清政府统治阶级的洋务运动只是单纯的学习技术,他一开始没能意识到自己制度上出的问题。

主要是因为清朝一直是周边国家老大一样的存在,所以天朝上国的想法习惯了,自然不会理会西方制度,也并不认为自己制度不行。


大辉boss


很简单,因为明治维新时,日本从天皇大臣到世家百姓都支持改革,甚至可以说,天皇在其中还扮演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大家劲往一处使,结局当然会很美好。

 

而洋务运动时,清朝的皇室并不同意,进行了百般打压,结局当然不会好。




得之


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同一时期的变法运动,为什么结果却完全不同 !

那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成功呢!

第一日本的封建统治者稳定性非常薄弱不如清朝稳定。倒幕派实力迅速壮大,顺理成章的推倒幕府的统治,拥护明治天皇改革。

第二明治维新时期是19世纪60年代,各个国家正在加紧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军事。侵略势头还没有那么强烈,少数列强侵略者正忙着侵略清朝和镇压清朝反抗势力。这样历史条件就给日本的维新运动创造了非常优越的条件。



是什么导致洋务运动会以失败结束呢!

洋务运动以增加清朝军事实力,发展经济为目的开始的。更加直白的说迫于外界列强的侵略,国内的起义镇压下的压力不得以而为之的一场运动。其失败是必然的。

首先洋务运动是巩固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直白说就是用西方超前的工业技术或者先进的武器来巩固清朝的封建统治。手段和目的自相矛盾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是以官僚主义封建衙门承办,使这些近代工业的承办者创始者,成为地地道道的破坏者,大量的白银流入私囊。


洋务运动最初的兴起的原因,为了抵制列强,但是到最后在再外交活动中,却是步步退让签署了大量丧权辱国的条约。

综合上面明治维新为什么成功,从根本上粉碎了封建王朝,日本有事一个岛国物资匮乏,没有列强的侵略给日本创造了快速发展的机会。而洋务运动则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前提下,通过洋务运动提高自己的军事实力阻挡列强的侵略为目的的。


嘚嘚说史


因为明治天皇以身许国,

甲午战争时亲临战场,

让士兵士气高涨,

而我们的老佛爷呢,

一个自私自利的老太婆,

光绪帝呢,

没实权,只会空谈,

李鸿章呢,

我不能打,保存实力,最后送了人头。

日本当时已经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而中国还是封建专制,

思想落后了整整一个时代!

你用枪,别人用核弹,

这还打个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