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

戰國時期,即公元前475~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動盪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的戰爭接連不斷,社會呈現天下大亂的形勢。這期間,北起長城,南達長江流域,先後出現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大國。這七個大國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一方面在本國實行變法改革以圖強,如魏文侯時期的李悝改革、楚悼王時期的吳起變法、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以及燕昭王的求賢思變等;另一方面又互相混戰,侵伐鄰國,兼併弱小,戰爭愈演愈烈。由於七國在戰爭中互為強弱,而周天子力不能制,因而歷史上稱這七個大國為“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

戰國時期雖連年征戰,但這絲毫未影響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此間,中國古代思想文化達到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高峰,其中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老子、莊子、列子為代表的道家,韓非為代表的法家,墨子為代表墨家等理論最為後人推崇。這些學派的出現使戰國的思想界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現象,而這些理論不僅對當時的政治經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而且其深遠影響一直流傳至今,成為中國思想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頁。

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開始了他統一全國的征程,在九年的時間裡,秦先後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並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了全國。至此,中國長達近六百年的分裂局面才得以結束,秦王朝的統治由此正式開始。

戰國七雄


戰國七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