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朝阳医务工作者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朝阳区广大医务工作者响应党的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他们把病房当做战场,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他们顽强拼搏、日夜奋战,发挥了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强大动力。

李春营

致敬朝阳医务工作者

一通简短的电话,她匆匆奔赴“前线”

垂杨柳医院第21党支部组织委员李春营是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同时也是一名拥有二十多年护理及护理管理工作经验的医务工作者。李春营做事向来雷厉风行不拖泥带水,这种干脆利落的风格在她接到进驻朝阳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任务指令时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1月29日正月初五下午,正和儿子采购“破五”吃饺子食材时,她接到了医院电话,需要她立即前往朝阳区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现在?”“就是现在”、“好的”,未超过10个字的对话,她迅速让儿子把她送到定点医院,开始了将近24个小时的定点救治医院筹备攻坚战,而她同在公安一线奋战的爱人也是从儿子口中才知道妻子已经奔赴了抗击新冠肺炎的“前线”。


致敬朝阳医务工作者

18小时不眠不休,他们让隔离病区“复活”

其实,对于这次突然而来的任务指令,李春营是有所准备的,早在几天前,她就向医院党委提交了请愿书,她说“抗击新冠肺炎,需要我这种有经验的老同志前往,请党组织考虑,派我到抗疫一线工作”。


致敬朝阳医务工作者


曾在北京市“阻击非典护士英雄榜”上有名的她,虽然身体一度经历了乳腺癌的打击,但是在这次疫情暴发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再次请战,并且承担了定点救治医院护理与院感负责人的重任。被问到是否害怕时,她很坦然平静:“2003年非典我一直在线上直到结束,所以我很清楚面对病毒应该做什么,保护好自己,保护好我的每一个同事,就没有必要害怕”。


致敬朝阳医务工作者


这样的镇定和从容也影响了医院派驻定点医院医疗队的每一个人。面对“除了床就是墙壁”的临时隔离病区,她知道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为了抓紧时间收治患者,她迅速和管理团队明确分工、指派任务,带领医疗队通过手抬肩扛将百余箱药品、耗材、防护用品、仪器设备搬进了病房。来不及休息,李春营又跑上跑下研究隔离病区的布局,迅速划分出清洁区、缓冲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并把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进出隔离区的路线都规划好,获得了专家的肯定。经过18个小时不眠不休的准备,隔离病区正式启用,并准时接收了第一位新冠肺炎患者。


致敬朝阳医务工作者

几多严厉几多关爱,她用行动守护每个人的健康

进驻定点医院后,一向爱说说笑笑的李春营,反而严肃了很多,因为她知道隔离病区不同于普通病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同等重要,在工作开始之初可能会经常看到她严厉的指正其他医护人员,但是却没有人会心生怨愤,因为他们知道这才是最无价的关心,而工作以外,李春营又恢复了爽朗大姐的风格,作为医院党委在定点院区成立的临时党支部的书记,她随时关注队员们的情绪波动和生活需求,及时给予疏导和关怀,还召开了临时党支部党员大会,要求党员积极联系群众给予帮助,通过努力她迅速的将医疗队人员凝聚起来,形成了有力的战斗力。


致敬朝阳医务工作者

最早上线的她,却提出了延迟下线的申请

随着时间的推进,定点医院的工作也在不断捋顺,作为最早一批上线人员,远离家人朋友,不分周末工作日,不分上班下班,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和紧绷的神经,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已到了极限,令人惊讶的是,在医院安排第一批人员下线时,李春营却主动提出了延迟下线的请求,理由是她所承担的管理岗位不能简单接替,她需要充足的时间和后续人员做好前后工作的衔接,确保不出任何问题,这份高度的责任感不得不让人敬佩!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在医院抗击新冠疫情的前线,李春营同志就是这样一名高举旗帜的党员,不需要过多的话语,她的行动就是对入党初心、从医初心的最好实践!


致敬朝阳医务工作者

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红庙急救站站长高国生

致敬朝阳医务工作者


自首都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北京市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作为首都院前急救队伍中的一只铁军,全员投入战斗。今年已经45岁,有着15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红庙急救站站长高国生是一名朝阳急救老兵,更是院前军中的“特种兵”。


致敬朝阳医务工作者


所谓院前军中“特种兵”一定是急救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能文能武,与众不同。高国生20年的从业生涯亲历“非典”“甲流”等疫情的转运工作,参加过2008年奥运、2015年九三阅兵和2019年国庆服务保障工作,拥有丰富的院前急救经验,是中心站内管理和急救技能骨干,多次获得全国、北京市、朝阳区各种项奖项。


致敬朝阳医务工作者


1月30日,按照市委统一要求轻症确诊病例由区级层面承担,老高虽因膀胱癌术后近年已离开一线,但是以一名二十年老急救共产党员的责任心,正在休息的他闻讯主动请缨:“我来!我在2003年非典期间承担过转运确诊病例的工作,现在这是确诊病人,我是党员、老急救,我有经验,我上”,于是高大夫穿上防护服出征了。


致敬朝阳医务工作者


中心发热专项转运点位是本次战役打响后设立的重要专项转运工作对接枢纽阵地,人员、物资、车辆在此集结。


致敬朝阳医务工作者


老高出征后,默默地承担起该点位的筹备、建设和管理工作,担任中心疑似、密接、确诊专项转运点位组长,指导中心全体专项转运急救人员开展安全防控工作。


致敬朝阳医务工作者


他克服身体因素,坚持在岗工作。原有人员安置难,他一次次做协调,防护方案制定随着疫情发展修订了无数版,现场消毒隔离条件差他带人物尽其用保证了工作开展,站内工作流程、人员分工、防护指导他更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从无到有,短短几日便捋顺并完善了点位的各项基础运行条件并投入使用,至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他身先士卒,以车组大夫身份执行了区内第一个轻症确诊患者的转运工作,并完成十余次专项转运任务。

致敬朝阳医务工作者


区疾控中心

流行病与地方病控制科

科长马建新

致敬朝阳医务工作者


区疾控中心第三党支部书记马建新是一名有着1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人称“小马哥”。他是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传染病处置组的副组长,在防控疫情的一线科室,负责流行病调查工作。流调是这次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小马哥”为人一向低调,从来不自我表现,但行动却非常“高调”,每次出现突发情况的时候,他都是第一个到达现场。


致敬朝阳医务工作者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初期,有着专业敏感性的他就已经组织科室人员提前到岗,开早会进行学习、分析、研判,枕戈待旦,准备随时应战。流调指挥协调组,是防控工作的要害部门,按照工作方案和值班要求,他们科的流病“三剑客”——三名共产党员,原本应该轮流值班,但他们几乎是日夜坚守,负重前行。就在战役全面打响的前一天凌晨1点,他们还前往机场亲自处理疫情。而他们的爱人们,也同样都是参与疫情防控的医务工作者,整个春节假期都没见过父母和孩子。


“小马哥”带出的科室,个个精兵强将,曾荣获 “青年文明号”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先进集体”的称号。在“小马哥”舍小家、顾大家精神的感召下,第三党支部所辖的流病科、计免科、生物制品科全体党员充分发挥“排头兵”作用,迎难而上,全体职工取消所有休假出行计划,义无反顾地冲进隔离区,在最危险之处,成为最可贵的“逆行者”。


致敬朝阳医务工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