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兒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如果做才是最明智的?

周達看世界


封住嘴,動起手。不囉嗦子女生活,不參與子女生活。有體力就多做家務勞動。有時間鍛鍊身體,不給子女添麻煩。


LingWang29


我跟兒子媳婦生活在一起十多年了。

我們真是一家人。我沒格格那麼能幹優秀,不會炒菜,打掃衛生家政這一套是外行,連洗的碗兒子媳婦都復洗,所以洗碗刷鍋沒有我。

我可以做的事是臉皮真厚:

一,等兒子媳婦上班走了,起床一一睡點懶覺,有點丟人,

二,掃地擦拭可以做,怕上手後成了我的工作不幹,有點自私,

三,兒子媳婦,凡有一人在家,那天我就是太后,除了吃耍百事不幹。

這都是他們爸慣的,爸去逝了,他們繼承慣,莫得法。

自然他們疼我愛我,我會善待他們:一,交水電氣,物管費,只要是家往外交錢,我的事,自然我掏腰包,客情送禮我裝紅包,的確把錢看得淡,不貸賬,隨便整,兔得去後遺產鬧騰,弟兄反目不合算。

我要出去旅遊,第二天媳婦必打電話問什麼時候回家,外面那麼好耍嗎?

我回家後問媳婦,怎麼前腳走您後腳就打電話問好久回來?

媳回答乾脆:媽耶,您不在家頭一點都不好耍。

是的沒了媽就沒了家。

從此,我戀家,儘量不離家。而且出了怪癖,離家一禮拜不回必定生病,只有回家。

所以我家和睦相處,相互依賴,從未吵鬧生氣,其樂融融!我倍感幸福滿滿。


慈祥的老師


我想題主的原意是“如何”做才是最明智的?

那要我說最明智的還是各過各的。(笑)

除非孩子們真心實意確實想一塊生活,非要分開他們會生氣。(這種可能性極低)

我舉岳父母的情況來說明。我岳父是個仁心寬厚的人,雖是老革命、離休幹部,工資很高,可從未掌握在自已手中。老人家到誰家,弄啥吃啥,從不挑剔,吃完沒事打個盹,看個電視,其他事一概不管。所以老人家在世時我就常說:他到誰家都受歡迎。

再說老岳母。2012年岳父去世後,她先說去我們家。我給老伴說:你給她一把鑰匙,別有時來了我們不在家,她進不了家。可她怎麼說:我不要!少了東西別賴我。(笑)

自今年身體不好,常住了二女兒家,女兒和外孫女照顧的非常周到。可時間一長住夠了,嫌二女兒老吵她,要來我們家。可我們家冬天沒暖氣,心血管病人最怕冷,不行呀,又想去孫子家。可人家小夫妻開網店,夜裡工作白天休息,也不行呀。只好等天暖和後接我們家吧。最怕她啥?當“西太后”當慣了,啥事都管,頤氣指使,必須以“哀家”為中心。(哭)

所以說與兒女在一起生活,怎樣才最明智?一是幫忙不添亂,啥事也別管;二是要給生活費,像我岳母,住二女兒家不提生活費的事,你每月4000多養老金,拿出2000元多好?住養老院不也得交錢嗎?三是做個別討人嫌的老人,講衛生,勤洗澡換衣,凡事能自已動手就別麻煩別人,與家人交談說話和和氣氣,別以老家長自居,別當凡事喜問、凡事喜干涉的“太上皇”。做一個讓人愛、讓人敬仰的老人。

這樣的老人,小輩還能煩嗎?


嶧縣西門裡老李


我實話實話,從媳婦進了家門,我們有時意見不合,有分歧,也有爭吵。每次與媳婦鬧不愉快時,媳婦總先向我道歉。我也不計較兩人又像母女樣親近。

我對媳婦說實話,真的比對兒子好,這些年,媳婦從小女孩真正變成了真正媳婦,家中很多事我都向媳婦申請商量。

老公病重回桂林,很多事我都是先與媳婦商量,媳婦主意比兒子拿的準,拿的好。有時媳婦叨叨兒子一大堆不是時,我有時也調侃道:說我兒子多了,我心裡很難過哦。媳婦道:兒子還是兒子。

總而我與媳婦關係挺好,兒子更孝順。媳婦和兒子都給我辦了信用卡,手機綁定他們銀行卡上,一切安排妥妥。雖我不需要他們資助,我也有自己事業,但他們孝心也是給他們後代做了榜樣。

我很欣慰一家人很和睦,兩孫女學習好,兒子媳婦工作也不錯,一家人其樂融融,也是別人眼中的好家庭,羨慕的家庭!![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綠葉9440


明知的老人有一點點能單住的條件都不能和兒女住一起,麻煩事太多,代溝太深,也可以說不是一路人,從生活習慣為人處事,說話嘮嗑,起居時間等等等等,沒有一處能合上拍,在一起住,老的就是個奴隸,但人家還不一定滿意。

我也是個老人,我認為哪怕有個二十平米的房子都行,必須自已住,否則會有很多矛盾的(我單住),雖然接送外孫,但晚上可以早點睡,累了可以躺一會兒,不受限制,不然他們睡那麼晚,老人跟他們靠不起,早上還得做早飯,送孩子回來再打掃衛生,一天看不見幹啥也沒困著,真挺累。

我希望不論哪位老人和兒女在一起或不在一起住的,都應該記住一點,把自己身體搞好,使自已不有遭罪,又不給別人添麻煩。

現在看來不論是兒子還是女兒統統指不上,他們孝不孝先不論,就他們上這個班,再弄個孩子,自己都顧不過來,那有精力管你?各位,好自為之吧[捂臉][捂臉][捂臉]


隨緣75318543


我跟女兒這個小家庭一起生活了五年。這五年與女兒是“零爭吵”。談點感受吧。

一、學適應,會約束。首先你要明白:是你來跟著女兒生活,不是女兒跟你生活。所以你要適應女兒的生活習慣。自我約束,改掉自己一些女兒不適應的習慣。比如抽菸,喝酒,不講衛生,說粗話。

二、多建議,少命令。現在年輕人要“安居樂業”,其壓力是非常大的。如何拓展生活、事業空問?年輕人有自己的思想,讓女兒自己去做主。不要“以老買老”,給女兒“下命令”,”該怎麼做,甚至必須怎麼做”。而是應該和顔輕語給女兒建議,說聲:“你是不是可以這樣去試一試?……。

三、只幫忙,不添亂。不知道你女兒成家沒有。我以為:不管成家和沒有成家,都告誡自己:”自己的事自己做”。讓女兒自己去思考自己做,特別是如果你女兒是“剩女”,或已經組成小家庭。更應該讓女有自我生活空問。請你幫忙做的事,盡力而為之,沒有要你做,沒有要你說的事兒,堅決不參和,瞎嘮叨。不管女兒說什麼,切實做到:“充耳不聞、視而不見”。

以上三點感受,肯定不是”最明知”的做法。但是,或許能夠給發問者思考問題有一定的幫助。


木易拙見


跟兒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怎麼做才是最明智的?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大多認為老人應該多幫忙,少添麻煩,要順著兒女。這種情況我也不是不贊同,只是有點感慨,現在的社會,真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就連爹媽都不行,哎。

曾幾何時,我們視父母為天,他們是我們遮風擋雨的港灣,是我們最大的依靠。如今父母老了,變得開始看我們臉色行事,什麼事情都會徵求兒女的意見,凡事自己不敢做主了。

這到底是怎麼了?難倒父母老了就不是爹媽了嗎?兒女翅膀硬了就開始尊長不分了嗎?

當父母問你一個問題,想要徵求你意見的時候,你是什麼感受?感覺很有面子嗎?

至於老人怎麼做才是最明智的?我覺得只要老人多注意自己的身體就行了,其他沒什麼可說的。


點滴惜為貴


答:知趣第一☝️

1、兩耳不聞兒孫事,一心一意為健康!

2、出錢出力,微笑閉嘴。

3、身體要像運動員;烹飪要像炊事員;聲音要像播音員;形象要像名演員;勤勞要像保潔員;付費要像點鈔員……

4、如果想健康長壽,最為上策遠離子女!


綏格格


當今的年輕夫妻,你們如果有能耐,婚後不找老人的麻煩就是萬幸的了,老人與你同在一起住,管你們的吃,管孫子的用,即免費又用錢,還要聽你們的風涼話,能動則好,不能動請便,養老院就是二佬的歸宿,你們說他們願意與你在一起往嗎?住也是沒辦法的辦法。


手機用戶5296509857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