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新在漢戰“疫”15天,行程緊湊且“打法”清晰

“水龍頭不關,拖地板再起勁也是徒勞!”2月8日,曾擔任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調離武漢任中央政法委秘書長的陳一新,臨危受命,回到武漢,擔任中央指導組副組長。

陳一新在漢戰“疫”15天,行程緊湊且“打法”清晰

(圖為2月17日,陳一新專題研究了疫情數據的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問題。幾乎每天上午陳一新都會用1小時左右召開一次“碰頭會”,集中研究解決一兩個重點問題,力求開短會、解決問題的會。長江日報記者 周超 攝)

至2月22日,陳一新來武漢剛好15天。從掃黑除惡戰場轉向“掃毒除疫”戰場,這15天,陳一新動作不斷,從公開報道來看,他的關注點集中在八個字——救治,摸底,防控,鼓勁。

陳一新在漢戰“疫”15天,行程緊湊且“打法”清晰

(圖為2月13日,“碰頭會”後,陳一新聽取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就方艙醫院建設的建議。長江日報記者 周超 攝)

陳一新在漢戰“疫”15天,行程緊湊且“打法”清晰

(圖為2月19日,武昌佳馨花園小區,陳一新感謝值守在門口的省機關單位下沉幹部特殊時期衝鋒一線,鼓勵他們再接再厲,爭取創建“無疫情小區”。長江日報記者 周超 攝)

陳一新到漢後,他的行程緊湊且“打法”清晰:

其一,聽彙報。廣泛聽取各方面情況和意見建議。

其二,去現場。隨機暗訪,深入一線實地督查推動,加快落實見效。

其三,抓重點。逐項精準研究解決一線突出問題,提出系列管用有效思路舉措,環環緊扣。

其四,“長統籌”。提出“長統籌、短安排”的目標任務,明確時間進度要求,落實責任分工。


一小時通報制度

武漢“應收盡收”攻堅戰衝鋒號吹響之初,任務重,時間緊,“應收盡收,刻不容緩”。“這是一條底線,是一個軍令狀,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決不能拖延!”

到漢48小時內,陳一新提出建立三項制度,其中一項,要求武漢各區每隔一小時要向省市指揮部報告一次進展情況,碰到什麼新問題、新難題,都要及時如實彙報,“務必爭分奪秒,排除萬難!”


開短會、解決問題的會

陳一新在漢戰“疫”15天,行程緊湊且“打法”清晰

(圖為2月15日,陳一新召集武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四次“碰頭會”,專題研究社區疫情防控工作。 長江日報記者 周超 攝)

15天,幾乎每天上午,陳一新都會用1小時左右召開一次“碰頭會”,每次會議集中研究解決一兩個重點問題,力求開短會、解決問題的會。

據公開報道,開會內容通常圍繞三方面: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通報昨日任務落實進展情況;抓住當前的重點工作和急需解決的緊迫問題,逐個專題研究。

比如,12日上午,陳一新坐鎮武漢疫情防控指揮部,專題研究了病床籌集問題。“要‘病床等人’不能‘病人等床’!”陳一新強調,要創新完善方艙醫院模式,統籌好一個月的床位數,做到每日應收盡收“清零”。


“寧可把風險估計得更大一點”

陳一新在漢戰“疫”15天,行程緊湊且“打法”清晰

(圖為2月22日下午,陳一新召集武漢校友、楚商座談,號召他們動員起來,參與支持武漢共同抗擊疫情。長江日報記者 周超 攝)

一個細節值得注意。在12日的“碰頭會”上,陳一新強調,不斷增強戰略謀劃超前性,提高工作安排預見性。

“寧可把風險估計得更大一點,把問題困難估計得更多一點!”從公開報道發現,陳一新提出的思路舉措很細,甚至具體指明瞭做法。比如,拓展醫療物資供給渠道方面,他具體“指路”:發揮82所在漢高校校友總會和楚商聯合會作用,動員發動廣大武漢校友和楚商,激發社會力量開展捐助捐贈。

又比如,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發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能力;對重症、危重症患者採取“一人一方案”;各區建立一名處級幹部牽頭負責一個集中隔離點的工作機制;探索“無疫社區”“無疫單位”創建活動等等。


不止一次強調“數”的重要性

陳一新在漢戰“疫”15天,行程緊湊且“打法”清晰

(圖為2月20日,陳一新來到武漢市公安局調研,瞭解大數據在服務武漢疫情防控中發揮的作用。長江日報記者 周超 攝)

來漢數日,陳一新不止一次強調“數”的重要性。“數據不準,要害死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改進工作作風,首先從疫情統計數據的真實性抓起!”

在2月17日的指揮部碰頭例會上,陳一新專題研究了疫情數據的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問題。他說,對戰“疫”來說,“疫情數據的背後就是群眾的生命,就是政府的公信力”。也是這次會上,他強調要綜合衛健、疾控、公安、社區等各方力量和數據,打破數據壁壘。

“把疫情防控統計數據搞準搞實,不能有任何的水分,不能有任何的瞞報!”

2月20日,陳一新來到武漢市公安局疫情防控總指揮部、新聞輿情中心、執法監管平臺督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對疫情防控工作一定要“心中有數”。

如何做?“全面、準確、及時、規範、簡明。”他提出十字要求,指出利用大數據發現薄弱環節;不能隨心所欲改變統計概念,不能輕易調整統計口徑;加強階段形勢研判,提出有效對策建議;及時向社會通報,“老百姓看了一目瞭然,就不會慌張”。


隨機暗訪深入一線

陳一新在漢戰“疫”15天,行程緊湊且“打法”清晰

(圖為2月19日下午,陳一新到武昌、洪山等區現場暗訪督查,楊園南路美林青城小區大門緊鎖,陳一新與社區工作人員“隔門交談”。長江日報記者 周超 攝)

除了開“碰頭會”研究防控動態,發現新問題,提出下步工作重點,實地調研督導,陳一新還隨機暗訪,深入社區一線,檢查疫情防控情況。

2月19日下午,他去了幾個地方現場暗訪督查——佳馨花園小區二期、新長江濱江花園、楊園南路美林青城小區,以及洪山區梨園街新世紀社區和武鐵佳苑社區的黨員群眾服務中心。

“大排查開展得怎麼樣?社區還有沒有確診未收治的病人?有沒有做到每日環境消殺?”陳一新仔細問社區幹部。楊園南路美林青城小區大門緊鎖,他與社區工作人員“隔門交談”,不忘叮囑:“細緻做好居民的生活物資保障,兼顧個性化需求,照顧好社區內的獨居、孤寡老人等困難群體。”


陳一新在漢戰“疫”15天,行程緊湊且“打法”清晰

(圖為2月21日,在長江新城方艙醫院(由紅橋工業園廠房改造而成),陳一新查看床鋪被褥,並叮囑工作人員一定要讓病人吃得好、睡得暖。長江日報記者 郭良朔 攝)

2月21日,陳一新到長江新城方艙醫院、江漢區麗楓酒店隔離點等地督導檢查,叮囑關鍵四字“周全”“細緻”。

“工作還是要做得更細一點、想得更全一些。比如淋浴間是不是夠用?手機網絡通不通暢?用電是不是安全?……這些都要為患者和醫護人員提前考慮周到。”他仔細檢查囑咐,關心患者在方艙醫院內能否得到好的醫療救治,能否吃得好、睡得暖。

在江漢區麗楓酒店隔離點,陳一新仔細查看了酒店緩衝區、房間設施改造進展。

從方艙醫院、隔離點走過一圈,陳一新第一時間開出兩劑“藥方”:拾遺補缺,關口前移,注重管理服務細節,儘快購齊CT等必備的醫療設備;配齊必要醫護人員,每天觀察測量體溫,隔離點內覆蓋WIFI,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以結果論英雄,動真格、不手軟”

抓激勵動真格,抓問責不手軟,優秀的火線提拔,不合格的火速問責——打好武漢保衛戰,市民感受到了陳一新的霹靂手段。

“必須在火線中選拔戰將、猛將,激勵更多黨員幹部在戰疫中衝鋒陷陣、拼搏奉獻!”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戰時狀態火線提拔要突出“破格”二字,決不能在戰時還四平八穩、論資排輩。他一手抓鼓舞士氣,一手抓嚴肅問責,提出實施指揮部嘉獎機制,每項重點工作嘉獎前6名、通報批評後3名,“以結果論英雄,動真格、不手軟。”

陳一新表示,領導幹部要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走在前列、作好表率,“紀檢監察機關加強紀律監督工作要到戰疫一線去,聚焦疫情防控重點區域、反映問題較多的重點單位、重點人,對戰疫工作落實不力、造成不良影響的,要及時依紀依規嚴肅問責!”

截至2月21日,武漢市已火線提拔幹部20名、火線發展黨員34人;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問題385個、問責處理620人,涉局級幹部6人、處級幹部127人。(長江融媒出品 記者:高萌 編輯:歐陽崧 校對:楊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