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诸葛亮为何要借刀杀关羽?

猪鼻子兔


刘备借刀杀关羽其实根本是谈不上的,早知道刘备之所以可以打下蜀汉就是因为他的手下的这些个大将,虽说诸葛亮携手东吴孙权与曹操三分天下,但是刘备的蜀汉的实力确实最弱小的。而荆州这个地方又是诸葛亮整个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可是关羽这么弄丢荆州以后,刘备的汉室复兴也就成为了梦想。

既然荆州这个地方是这么重要,在关羽丢失荆州的时候怎么没有派人前来搭救呢?当然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关于这件事情,但是有学者跟随这件事情有了一些自己的猜想,他们觉得关羽失荆州,没有搭救的原因其实并不是诸葛亮想要借刀杀人,而是刘备自己想要借刀杀人?为什么这么说呢?


虽然刘备和关羽那是桃园三结义的好兄弟,但是我们都知道关羽这个人其实是非常得嚣张的,对于刘备也是一样的态度。在定军山一战中,黄忠斩杀了曹操手下的一员大将夏侯渊,这一战更是奠定了蜀汉的基础,刘备自然是要论功行赏的,关羽和黄忠被封为了前后将军,但是关羽对于这个结果是非常的不满意的,他甚至还说了:“大丈夫岂能与老兵为伍”,很多人都觉得这句话是关羽说给黄忠听的,可是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关羽觉得自己的功劳不应该只是一个前后将军,他是借机告诉刘备,刘备其实心里也是非常明白关羽的想法的。

其实刘备想要借刀杀人可能还有这么一个原因,我们都知道关羽被人们传颂了几千年,就是因为他的忠贞勇猛,可是从帝王的角度来看并不是这么样,关羽算是在蜀汉既有勇又有谋的一个人,要说蜀汉谁的威胁最大,绝对不是智慧过人的诸葛亮,更不是武艺超强的张飞,而是才智双全的关羽,自己的儿子刘禅是什么样刘备太清楚不过,所以他想要关羽死可能还有这么一个原因。

可能大家会说刘备怎么会这么想呢?关羽死的时候,刘备痛哭流涕甚至是昏过去。其实正史中并不是这样,刘备一滴眼泪也没有流。在刘备生前也从未给关羽封侯,关羽死后也没有追赠谥号,关羽的是谥号还是刘禅上位的时候追赠给关羽的。


司徒历史


刘备和关羽两个人是不错的好兄弟,但是到了刘备做了皇帝的时候。为什么要借刀杀掉了关羽呢?其实关羽被杀主要有这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关羽到了后期的势力太大,刘备为了自己的江山能够延续所以要杀掉关羽。

关羽和张飞不同,张飞虽然说是特别的猛但是却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人。整天就知道打打杀杀这样的一个人在刘备的眼里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但是关羽这个人却是有所不同了,关羽本身有着不俗的功夫对于计谋方面也不缺少,所以如果关羽活着的话那么等到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将控制不住局面,很有可能自己的江山都保不住。但是刘备是别人眼中重情重义之人,又不能直接杀掉自己的好兄弟所以最为稳妥的办法就是借刀杀掉关羽,这样以来的话关羽的死就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二、关羽被曹操封为了汉寿亭候,他自己的内心深处也是效忠的汉室江山。

关羽曾经被曹操封为了汉寿亭侯,这个侯是汉室给的所以关羽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是十分效忠汉室江山的,跟着刘备一起打天下也是看中的刘备是要恢复汉室江山,那么这样以来的话刘备建立起来的蜀国,就和汉朝没有多大的关系了,所以关羽到了后期的时候一心想要收复汉室丢失的地方,包括主动带兵攻打孙吴也是这个情况,这样是不符合刘备的基本利益的,所以刘备就想着把关羽干掉,所以就借用了孙吴的力量,最终关羽也是因为走了麦城然后被孙权给干掉了。

三、诸葛亮和关羽一直都不对付,到了蜀国的建立以后诸葛亮更是不允许关羽存在。

其实蜀国建立以后所有的大权都在诸葛亮的手里,刘备虽然是主公但是已经彻彻底底的被诸葛亮所架空,张飞成不了气候能够和诸葛亮进行抗衡的也只有关羽了,所以关羽被诸葛亮安排在了很远的荆州负责守护城池,后来的关羽想要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中了吴国的算计,最终败走了麦城然后被一位籍籍无名的将军砍掉了自己的脑袋。

其实不管从那种原因来看,关羽到了后期的时候也一定得死,因为关羽活着会影响到很多的人,所以关羽尽管是义薄云天的大英雄,但是关羽的下场到了最后是很惨的。


凡尘了事


关于刘备和诸葛亮借刀杀关羽的事情,的确有那么一点点的历史依据,但当我们进行一个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刘备与关羽之间的情分仍在,尽管双方之间已经变得不再愉快,可是刘备也绝对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杀掉关羽。事件回顾

关羽败走麦城这件事情非常简单,甚至简单的有些可怕。我们今天借着这样的一个机会来细细的窥探下关羽败走麦城的来龙去脉以及三国当中的各个小国家之间的政治、军事变化。

最开始的时候,关羽得知刘备已经取得荆州,并且部分将军表现非常出色,刘备准备给他们提高军衔,并且给予优厚的俸禄,关羽心中自然不服,认为那些将领能够做到的自己也能够做到,既然那些将领有战功,自己也应该有战功,于是主动出击进攻曹魏。

在进攻的半途当中,曹魏就已经有一封书信送往东吴,明面上的意思是要联合东吴一起去夺取荆州,可是孙权也不傻,表面上说要配合曹魏,实际上一直处于按兵不动的状态。

在曹曹魏与关羽进行拼杀的途中,东吴巧用计谋将关羽擒杀,并且将荆州一举取得。反而是之前忙前忙后的曹魏政权什么都没有捞到,可即便没有捞到,政治方面曹魏已经收到了足大的好处。

因为一旦东吴取得了荆州,那么东吴与蜀汉之间将会处在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双方之间必有一场大乱,而曹魏政权则需要趁着这场大乱混水摸鱼就好了。

没错,这就是事实

那么刘备到底有没有去救关羽呢?

事实上刘备准备去救,只不过没有机会了。

因为此时荆州离川蜀距离之远,常人难以想象,当快马传报传过来的时候,刘备在想要发动大军前往营救,根本不可能,而距离关羽最近的刘封集团,却在这个时候端着瓜子坐在一旁,犹如看戏一般眼睁睁的瞅着关羽被杀。

这也是为什么后期刘封被处死的主要原因,我们从一个最简单的逻辑道理来讲,刘备和诸葛亮即便想要杀掉关羽,也绝对不会借助东吴的手,因为此时杀掉关羽,那么荆州将不复存在,一旦失去了荆州,诸葛亮所说的恢复汉室也将成为子虚乌有之谈。

好了,接下来我们需要讲一些与三国志相关的历史文献,来证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谣言散播。

关羽的称号一直都是汉寿亭侯,这个号是谁给的呢?是刘备给的吗?并不是。这个称号是曹操给的,换句话来说,关羽在过五关斩六将之后与自己的大哥相遇,依然在使用着曹操给予自己的称号,这样的称号很难去解开刘备、关羽之间的那一层疙瘩。

第2点则更加敏感,那就是入主汉中之后,当时很多朝廷大臣希望刘备能够称帝,而刘备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为什么会拒绝呢?因为关羽不同意。

好啦尽管关羽、刘备双方之间合作不愉快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从关羽死后刘备的表现来看,刘备的心中一直有着自己这个二弟,并且时时刻刻准备为他复仇,如果刘备真的需要处死关羽通过一些小的计谋都可以了,为什么要将荆州拱手相让呢?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从情感而言,刘备不太可能杀掉关羽;从稳定人心而言,刘备也不会杀掉关羽让将士们失望;从军事利益而言,刘备也不希望杀掉关羽而失去荆州。

如果刘备不想杀关羽,借给诸葛亮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杀关羽。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不可否认,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绝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记载那么简单,里面猫腻很多,这个值得仔细品味。

01

孙权、曹操就是睡觉也在梦里惦记着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217年)春,孙权与吕蒙商议,准备伺机收回荆州,于是积极备战。孙权又命都尉徐详拜访曹操,请求归降,曹操同意修好,立誓重新结为姻亲。

这是非常敏感的时刻,值得仔细琢磨一下。

回过头来看一下,孙权对荆州的意图吧。

208年,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就占据了荆州部分地区,孙权碍于孙刘联盟的存在,而且面对着曹操的威胁,没有跟刘备彻底翻脸,但始终存在着纠结的情绪。

周瑜是坚定地主张杀掉刘备、诸葛亮,夺回荆州的,一了百了,但当时孙权没有同意。孙权留着刘备、诸葛亮,并不表明他不惦记着荆州。仅仅是认识、策略不同,但夺取荆州的意图一样。

周瑜病逝后,孙权采纳周瑜的建议,让鲁肃代替他的职务。鲁肃是孙刘联盟的始作俑者,也是坚定地维系孙刘联盟的存在。鉴于君臣关系,鲁肃不得不服从孙权的安排讨要荆州,但可以用“阳奉阴违”来说明鲁肃的态度。鲁肃不希望对刘备集团斩尽杀绝,这也符合孙权的意图。

217年,鲁肃病逝,吕蒙接任鲁肃镇守陆口,鲁肃所统带的人马全部交由吕蒙。自此开始,吕蒙就在设计夺取荆州的问题,这也是孙权一直在琢磨的问题。

这个吕蒙就是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逼迫刘备湘水划界的“吴下阿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狠角色。孙刘联盟不可能一直处在蜜月期,收回荆州是孙权的既定目标,是早晚要解决的事。

吕蒙接替鲁肃,这个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但刘备集团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此时的曹操,对于荆州也是觊觎已久。

在曹仁败退南郡之后,经过多次的交战,也始终没有任何的收获。关羽坐镇荆州,对于曹操企图南下,染指江南是极大的障碍,清除这颗眼中钉是曹操一直盘算的事情。孙权主动求降,图谋荆州,曹操自然是心中大爽,不谋而合,一拍就合。

在荆州面临如此严峻局势的情况下,而刘备呢?不是设法破解荆州的危局,却做出了进攻汉中的战略决策。

02

汉中之战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刘备采纳法正的建议主动进攻汉中,发起了对曹操集团的作战。至219年五月,战役结束,持续了近两年的时间。

曹操方面,由于跟孙权达成了妥协,建立了形式上的联盟,基本解除了后顾之忧,曹操亲自坐镇,全力进行汉中之战。

刘备方面也是以举国之兵,参与了这场大战。最终刘备取得了胜利,但战役的结果,远远超出了刘备的预料。

第一,刘备已经到了“男兵女运”的地步,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

第二,曹操主动撤军,将汉中人口撤离,基本上就留给了刘备一座空城。

此战,曹操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虽然刘备占据了汉中,但也称不上是重大的胜利。

但刘备还是兴奋异常,大大地庆祝了一下,就在汉中,迫不及待地自立为汉中王。

03

襄樊之战

219年七月,就在曹操刚刚撤军两个月之后,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

这个时间节点非常微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汉中之战时,孙权也曾经进攻合肥,在曹操背后用兵;襄樊方向,曹仁也与关羽存在摩擦,但都没有大规模地冲突。

这都是很理性的决策,孙权想趁机揩点油水,关羽围魏救赵,减轻汉中方面的压力。

但是,汉中之战已经结束,关羽却发动了大规模的襄樊之战,这不合常理。

第一,曹操不是大败,而是主动撤军,基本的势力还在,关羽不存在痛打落水狗的情况。

第二,刘备已经在汉中几乎耗尽了最后的精力,无暇再顾及荆州的情况,关羽为何还要惹是生非呢?

第三,关羽一向与糜芳、傅士仁不和睦,刘备没有精力派遣大队人马驰援关羽,起码派赵云等大将去坐镇南郡,协助关羽也未尝不可。

第四,智勇双全的关羽不可能不清楚战役的后果,即便占据了襄樊又能如何呢?失掉荆州那可是要命的事,关羽岂能不知?

由此看来,在战略上或者说在信仰上,关羽与刘备产生了根本的分歧。

刘备汉中称王,已经超越了关羽坚守的底线,刘备已经成为背叛朝廷的汉贼,与曹操无二,这恐怕是关羽不能容忍的。兄弟情义再重,在忠君面前都微不足道。

关羽孤军奋战,不成功便成仁,为了自己的信仰,孤注一掷。

在刘备、诸葛亮来说,胜则有利,败亦无妨,随他去吧。

否则,就刘备与关羽的情义,岂能对襄樊之战这么大的战役无动于衷?

就诸葛亮而言,一向谨慎有余,谋事致密,岂能不管不顾,任由荆州事态听天由命?

没有足够的史料佐证,刘备、诸葛亮有借刀杀关羽的意图,但的确出现了匪夷所思的结果。这个绝不能仅仅以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诸葛亮料事不周来解释这件事。

史学家尚且不能定论的事,我们也不好妄加揣测,但仔细品味这段历史,是很有教益的。





初心不言


刘备和诸葛亮没有必要为了杀关羽而牺牲整个荆州集团。刘备在公元219年随着汉中的占领,其势力达到了顶峰。当时的刘备拥有益州和荆州的大部分,总兵力在17万人左右,荆州军团是刘备手上非常大的一支兵团,人数在3-4万人左右,同时还占据着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荆州。关羽是刘备手下第一大将,上手有着刘备集团中不可或缺的重病军团,又掌握着战略要地,就为了杀了关羽而丢掉一支重兵集团和战略要地,换了是谁也不会这样做的。

襄樊之战时期形势

在公元219年刘备占据了汉中,而此时驻守荆州多年的关羽也因此而兴奋了起来,率领荆州军团北上进攻襄樊,由此拉开了襄樊战役的序幕。

▲襄樊战役时期形势

关羽当时兵锋直指樊城,驻守在樊城方面的曹仁采取了一半严防死守,一边向许都的曹操求援 。

▲关羽进军樊城示意图

由于曹仁的防守非常严密,关羽率攻不下。曹操在得到曹仁的救急信后,派出于禁、庞德率领他手下精锐的七军三万余人援救樊城。关羽与于禁、庞德激战数日不分胜负,到了8月份,关羽利用汉水大涨之时,水淹七军,全歼了来援的于禁七军,威震华夏。

此时的在北方许多地区,尤其是在许都附近就有许多人响应关羽,形势对曹操来说岌岌可危,一旦樊城失守,那么许都便大门敞开。对此曹操曾有迁都到黄河以北的邺城的想法,被司马懿制止。

其实在这个时候,对于刘备集团来说形势一片大好,关羽刚歼灭了曹操的精锐援军,樊城也指日可下,至少这个时候,刘备也不会想到要援救关羽。

问题就出在形势变化太快。

东吴搅局

就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后,东吴的孙权表示愿意帮助曹操在关羽背后偷袭荆州,并告诉曹操不要泄露消息。然而老谋深算的曹操很快就把消息透露给了关羽,为的就是让孙刘两家翻脸,相互死磕,自己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还可以解樊城之围。

得到消息的关羽犹豫不决,就在关羽犹豫的时候,东吴大将吕蒙便偷袭了荆州成功,整个荆州迅速落入了东吴之手,时间是在219年11月。

▲关羽败退樊城路线

关羽最终被杀是因为形势变化太快

此时的刘备其实也没有想到要援救关羽。其实我们从关羽败退的路线就可以看出,至少刚开始的时候关羽还认为荆州的局势是可以挽回的。不然他也不会往荆州方向走,如果他得知荆州局势不可挽回,那么他会直接去上庸。

等到了荆州的时候关羽才发现荆州局势不能挽回了,此时他要撤退的话最近的路线是沿长江而上去往益州。但是整个长江防线被东吴控制,这条路关羽是走不了了。于是关羽不得不从麦城前往上庸。不幸的是走了没多远就被东吴擒获,不久被斩杀,时间是在220年1月份。也就是说,从东吴偷袭荆州成功的11月到关羽被斩杀的220年1月,前后不到2个月的时间,关羽的形势一下子从天上掉到了地下,不仅刘备想不到,没反应过来,始终在一线的关羽也想不到,也反应不过来。

那么如果关羽一开始就知道荆州局势不可挽回呢?那么他肯定会直接从樊城去上庸。

从现在的导航地图我们可以算出,从樊城到上庸的直线距离是190公里,关羽走到麦城的时候直线距离就走了160公里。如果一开始他就去了上庸,那么肯定是可以活下来的。只可惜形势变化的太快,关羽援救荆州不成反送了性命。

而上庸要救援关羽实际上也不切实际,因为上庸兵马太少,当时总人口也就2万人左右,而关羽发动的战役是数万人的大型战役,就上庸的那点兵马如果前来援救,还不够一场稍微有点规模的战斗估计便全军覆没了。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关羽被杀完全是因为形势的变化过快,刘备诸葛亮根本来不及反应,不是刘备诸葛亮要借东吴之手去杀关羽,这点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


老威观史


大家好!我是小芽菜,今天就由我来分析下刘备诸葛亮为何要借刀杀关羽!

首先关羽死于荆州失守后,被吕蒙所杀。

关羽何许人也?关羽,字云长,号逼王,一手装逼是勇冠三军。

其实大家还不知道关羽有一个小癖好,那就是喜欢偷窥,关羽曾经偷窥过刘备和诸葛亮的老婆,但刘诸葛二人碍于情面,不好意思揭穿他,又因为那个年代女人如衣服,所以还是兄弟要紧些。

那么他俩为何要借吕蒙之手杀了关羽呢?

经常看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吕蒙深爱大都督周瑜,而周瑜又记恨刘备和诸葛亮,记恨诸葛亮比自己有才,记恨刘备把孙小妹娶了,因为周瑜是暗恋孙小妹的。

刘备去西川后,关羽衬着刘备不在经常偷窥孙小妹,此事被诸葛亮知道了,但不敢明言警告,诸葛亮怕关羽一怒之下杀了他。所以后来刘备去荆州后悄悄把此事告诉了刘备。

刘备当时忙着西川的事,这件事他顾不上,就写了一封书信给东吴,当时吕蒙已经当上了副都督,他看了此信后,心里是恨之入骨,就领军攻取荆州,而刘备在信中许诺,以荆州换取关羽人头。此事对东吴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这就是刘备诸葛亮借刀杀关羽的内情!


自由撰稿人小芽菜


看到这个提问,与我看樊城之战,感觉会差不多,在心里也会怀疑是不是刘备和诸葛亮放弃了关羽?任由曹军和东吴攻杀关羽。

关羽武艺高强、威震华夏,就因为樊城一战,死于曹魏和东吴的两军夹攻,多少有点冤。不过他看不起人的毛病,不止得罪了敌国,像东吴孙权对关羽就恨得牙痒痒;在蜀汉内部,关羽的行事,也常不给同僚面子,众人对他多有怨恨,也给荆州后院起火埋下了伏笔。


而蜀汉的最高层,对于荆州之失,刘备和诸葛亮没什么反应,既没有派兵给关羽,也没有给败走的关羽接应,这些疑点的确很令人怀疑。

从战略地位上来说,荆州是三国必争之地,刘备想要,也想牢牢的拿在自己手里。关羽攻打樊城之战,刘备没有派兵给他支援,这里头有什么理由呢?真的是汉中之战,蜀汉已经打的没有兵了?所以对荆州已无能为力,这个理由有点牵强,但也是有一些可信度的。

那为什么刘备这时要同意关羽去攻打樊城呢?没兵,不是应该紧守地盘,严防曹魏和东吴的偷袭吗?而不应该是举动挑衅,以荆州的3万人马去挑战曹魏和东吴。

就算是蜀中已无兵力可支援荆州,刘备和诸葛亮也应该给关羽派个大将,比如张飞、赵云、或者是魏延,去镇守荆州后方,去给关羽打打下手也是可以的。或是派个军师,好像当时法正还没有死,让他去荆州和关羽凑成一对,起码关羽不会败得那么惨。


可是刘备和诸葛亮没有这么做,这对于料事如神的诸葛亮来说,完全不是他的风格,与他的谋略实力相差很远。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会恶意的揣测,是不是刘备和诸葛亮打算放弃荆州?竟然放弃荆州,也可以不放弃关羽啊,连关羽都不管,难道是连关羽也放弃了?

关羽攻打樊城还是手下的旧部人马,兵败于山倒,向外求援,上庸刘封满口拒绝,而蜀国那边也无接应救援。不知当时的关羽心中会不会怨恨刘备对自己无情?还是觉得是自己没本事守住荆州给刘备留下了后患?

这些人心计算,我们现在根本就不明白当时的局势,只能说提问者说的刘备和诸葛亮借刀杀人,就是要除掉目中无人的关二爷,不一定是没有道理的。

只不过,这对于讲义气的关二爷是不公平的。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的整段故事的开篇,也是蜀汉的建国之本。

若刘备连关羽都能舍弃,世人很难接受,满口仁义的刘备,将会道德坍塌,沦为利益的计算者,估计很多三国迷是接受不了的。


昊阳闲看历史


公元219年,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因没有得到有力支援,被曹操和孙权前后夹击,败走麦城,随后被擒杀。有人说,这是刘备和诸葛亮借曹操、孙权之刀,除掉尾大不掉的关羽。真相是这样的吗?个人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分析如下。

其一,如果关羽之死是刘备借刀杀人,那么这个代价太大了。

关羽死的时候,陪葬的不但是数万精兵,还有富饶的大半个荆州。当时蜀汉仅仅占有荆州、益州、汉中,其中益州地盘最大,荆州最富饶。荆州不但富饶,更重要的是荆州地理位置险要,进可攻,退可守。

诸葛亮隆中对中对荆州尤为看重他认为将来有一天,待天下有变,派一个上将军从荆州发兵,主公刘备从汉中伐魏,两路夹击,就可以消灭曹操。因此,即使刘备感觉到关羽不太听话,在荆州成为了独立王国,也不会为了除掉关羽,舍弃荆州的。

其二,刘备和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情深义重,是不会违背誓言的。

当年,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偶遇,越聊越投机,于是在张飞后花园—桃园之中结为异姓兄弟。他们三人立下了“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的誓言,三人生死绑在了一起。刘备、关羽、张飞也是这样做的,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他们三位都是共进退。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刘关张三人虽然不是亲生兄弟,却胜似亲生兄弟。如果刘备舍弃了关羽,也相当于舍弃了张飞。因为张飞非常重情义,是无法忍受“背信弃义”的刘备的。因此,刘备也不会为了除掉潜在的威胁,借刀杀人杀关羽的。

其三,如果刘备和诸葛亮借刀杀人杀了关羽,对他们没有一丁点好处。

借刀杀人,总得有好处吧。可是按照三国演义中的剧情发展,自从关羽大意失荆州,丢了小命后,蜀汉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他们朝气蓬勃的积极向上精神都没有了。总之,关羽的死,对刘备是一堆坏处,没有一点儿好处。

古代借刀杀人的事情很多,为此付出一点代价也在所不惜,可是后面他们能获得更大的好处。现在,刘备失去了关羽和荆州,后期一点好处都没得到,还赔上了益州的军队。

其四,如果刘备和诸葛亮借刀杀人杀了关羽,刘备就不会发动夷陵之战,和东吴大战一场了。

然而,事实上,关羽刚刚死后,刘备就想发动讨伐东吴的战争,只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才没有立即实行。后来,张飞还因怀念关羽之死,悲伤过度,大量饮酒,被手下范疆、张达所杀。刘备也在两年后,即刚刚登基就开始筹划讨伐东吴之战。

这说明刘备对关羽是真的很在意,他为了给关羽报仇,不惜赔上自己的全部家当。演义中,刘备被东吴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被烧得一干二净,仅仅数百人逃回白帝城,从此一蹶不振,一年后病故。

总结:关羽对于刘备来说,太重要了,刘备是不可能因为猜忌,而故意借曹操、孙权之手除掉。刘备对关羽是非常信任的,将那么大的荆州交给他打理。以上四个原因,充分说明刘备和诸葛亮不会将关羽抛弃的,也不会赔上那么富饶的荆州。


魁哥说历史


关羽之死,曹操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关羽镇守荆州,一时威震华夏!如若关羽不义,扯旗自立,将会对刘备造成致命的打击。但刘备识人,关羽忠义!那为何还要致关羽于死地而不顾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打的曹仁无还手之力!曹操派屯田多年的上将于禁为主将,立义将军庞德为副将先锋助阵曹仁。

关羽先擒于禁,后斩庞德。吓得曹仁想放弃樊城,汝南太守满宠力劝才最终坚守!吓得曹操有了迁都的想法!



此时刘备军营捷报连连,自然不会为一位打胜仗的将军派援兵!

此时的关羽傲气冲天,自然不会想到会那么快败下阵来。

孙吴这边吕蒙、陆逊白衣渡江,夜袭荆州!心思缜密的吕蒙,先控制关羽安置的哨兵,封锁消息,切断通往西川的交通要到。劝降了糜芳、傅士仁。后击败斩杀了关羽。

诸葛亮入川前劝关羽:“联吴抗曹”。关羽不仅没听进去,反而是“辱吴揍曹”!这才导致自己腹背受敌,变成“肉夹馍”了!



这一切刘备想不到,曹操想不到,关羽想不到。正是因为这些想不到!刘备失荆州,关羽丢性命!


吕蒙提关羽人头归吴,孙权将关羽首级献于曹操!

曹操厚葬关羽于洛阳南门外,然后对着关羽墓说道“想当年你温酒斩华雄,株文丑,斩颜良,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是何等的英雄!如今你却死在了鼠辈手中。因为你缺的是一个好主子,如果你跟了我曹操怎会身首异处?刘备假仁假义,你什么都不缺,唯独缺的是一个好主子!”曹操这番话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关羽为什么兵败如山倒,连一支救援部队也没有呢?

这跟他的性格与平时做人有关!博士仁、糜芳降吴,看似吕蒙威逼恐吓加利诱,实际是关羽平时瞧不上他俩所造成的倒戈。

刘封,孟达距离关羽最近,为什么没有出兵呢?表面看似关羽不看好刘备收刘封为义子,造成的拒不出兵!试想没有刘备或诸葛亮的暗示,刘封敢自私到以公报私的地步?要知道要不是诸葛亮力劝,刘备本不打算杀刘封的!


先生与故事


关羽在蜀汉集团的地位,真正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便是诸葛亮,在蜀汉集团的地位也是相去甚远。

关羽不仅仅是跟随刘备创业的第一批元老,更是蜀汉集团中唯一一个能够独领一州之地的人。在这一点上,同为创业元老烦张飞也没能有这样的待遇。

有人就会想了,刘备不过区区荆益两地,而如今关羽独守荆州,实际上刘备能够控制的地方也不过就是益州一地罢了。因此,刘备对于关羽深为忌惮,怕关羽行成尾大不掉之势,威胁自己的地位。因而联合诸葛亮借刀杀人,除掉了关羽。

这样的想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切和实际。

刘备何人也?一代枭雄,志在天下!也许刘备对于关羽有忌惮,但也不至于拿荆州为代价去除掉关羽。毕竟,关羽镇守荆州十余年,从来没有展现过半点要自立之意。关羽凭借一个义字立足天下,自然不会背叛刘备,否则又怎么会身在曹营心在汉?

相反的是,关羽镇守荆州,是建立在刘关二人彼此信任的情况下的。刘备离开荆州取西川时,留下关羽镇守荆州,必然是对关羽充分信任。不然,刘备又怎么把自己的老巢留给别人,特别是在自己没有取得新基地之时。

荆州的地位何其重要,刘备断然不会拿荆州去除掉一个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关羽。

也许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蜀汉集团在三国中属于比较强势的存在。其实恰恰相反,三国鼎力之际,蜀汉人口不过百余万,反观东吴人口则达二百多万,曹魏更是高达500万。在冷兵器时代,人口就是生产力,人口就是战斗力,人口的多少很直观的反应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而荆州作为当时一个富庶的大州,加之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是蜀汉夺取天下必不可少的战略要地,这一点早在《隆中对》诸葛亮就为刘备规划好的。

所以说,作为三国中最为弱小的蜀汉集团,无论如何也是不会放弃荆州的,这一点在关羽失荆州后刘备孤注一掷伐吴就可以得知。

实际上,关羽作为荆州的最高军事统帅,拥有主动对外用兵的权利,主动北伐曹魏这一军事行为,应该来说是关羽主动发起,同时经过刘备等人首肯的。

我们可以看一下关羽北伐的背景:

关羽北伐发生于公元219年,而这一年很重要,因为这一年蜀汉和曹魏的汉中之战刚刚结束。汉中之战中,刘备取得了胜利,重挫曹魏,获得了汉中的控制权。关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再一次趁势北伐曹操。

这一次北伐可不是关羽一次冒进,而是为了巩固刘备在汉中之战的成果。刘备新取汉中,还没有来得及经营,如果曹操休整之后再度率大军反扑,汉中的归属易手也不是不可能。而关羽的北伐,牵扯了曹操的精力,让曹操无暇顾忌汉中之地,给了刘备得意稳固汉中的时间。

关羽发动北伐战争之时,蜀汉集团的中枢虽然位于成都,但必然也是之情的,毕竟关羽伐魏也是持续了半年之久。刘备诸葛亮没有阻止关羽,说明他们也认为北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关羽也是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一度让曹操吓得决定迁都。

而唯一的问题在于东吴。应该来说不管是关羽还是刘备,都错误的估计了东吴想要夺取荆州的决心。

也许在刘备和关羽心中,都认为孙权不敢打破平衡,主动发起对蜀汉的战争。因为蜀汉和东吴实力均远逊于曹魏,二者联合方可抗衡曹操。因此关羽全力北伐之际,根本对东吴没有防备,这才造成了关羽失荆州丢性命的后果。

首先一点,关羽伐魏之时,刘备的大军刚刚夺取汉中,不可能大部队撤撤回,肯定是屯兵防备曹操,因此刘备没能派出部队去策应关羽。

其二,刘备集团没能预料到孙吴的突然军事行动,所以也没有事先派出军队在吴蜀两国交界的位置去防备东吴,接应关羽。

等到发现东吴的军事行动之后,刘备大军远在汉中,想要救援也是为时已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