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中易烊千玺饰演的李泌是个怎样的角色?

蓝冰天雪


易烊千玺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扮演李必的角色,这部剧热播的同时,李必的形象也流传开来。那么,李必这个角色历史上的原型是谁?又有何本领?为何还以道士装扮担当朝廷命官呢?

谈起这三个话题,我们一一论述“李必”在大唐究竟是如何一个角色。

易烊千玺扮演的角色“李必”原型人物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道学家,此人历经四朝,肃、代两朝数度坚辞宰相之位,在唐德宗时才勉为其难接受了宰相之职。与其说李泌是名政治家,不如说是他满腔的正义感促使自己从一名隐士入朝为官。

了解了他霸气的经历,我们再来谈谈易烊千玺所扮演的青年时期的李泌,仔细算起来,两人之间颇有些相似之处,都是少年出名,才华洋溢。

李泌祖上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出身名门望族的他自小便勤奋好学,七岁便粗通黄老、老庄之学,才长安的文人贵族圈里已经颇有名气。

有名气到什么程度呢?当时身为皇帝的李隆基都对他感到好奇了!

《新唐书》:七岁知为文。玄宗开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难禁中。有员俶者,九岁升坐,词辩注射,坐人皆屈。

于是,唐玄宗便想见见这位少年天才,顺便考一考他,看看是否名副其实。

唐玄宗出了一个很富有道家老庄气息的问题:请谈谈关于方圆和动静。

李泌问道:请陛下详细说明一下要求吧。

唐玄宗说: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唐玄宗的问题其实是相当抽象的,方、圆和动、静都是彼此对立的关系,但方圆和动静却是风马牛不相及,一个七岁的孩童要在这种环境下回答出双方的关系是非常难的。

当大家都认为这个七岁的孩童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李泌却脱口而出: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唐玄宗看着这个小朋友是大为吃惊,李泌的“义、智、材、意”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在此处却是以道家真意破解了玄宗掌握天下的帝王心境。

唐玄宗很高兴,下了一道命令给李泌家人:你们要重视他,好好抚养他长大。

《新唐书》: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说因贺帝得奇童。帝大悦曰:“是子精神,要大于身。”赐束帛,敕其家曰:“善视养之。”

和《长安十二时辰》中装扮相匹配的,是现实中李泌几次当隐士的经历:

《新唐书·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六十四》:及长,博学,善治《易》,常游嵩、华、终南间,慕神仙不死术。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八十》:杨国忠忌其才辩,奏泌尝为《感遇诗》,讽刺时政,诏于蕲春郡安置,乃潜遁名山,以习隐自适。

剧中李泌的衣着道士模样,其实就和这有关,唐朝道教为尊,被列为国教,甚至读书人还可以通过道科考试当官。李泌这位从小就精通道科的神童,长大之后没像方仲民那样“泯然众人矣”,而是发展成了一位出色的政治家、道学家。

值得一说的是,安史之乱时,李泌还展现出了很高的军师天赋,唐肃宗差点依照他的计谋就终结了安史之乱。

《旧唐书》:至于四言文状、将相迁除,皆与泌参议,权逾宰相,仍判元帅广平王军司马事。

要想了解更多关于本剧的历史小知识,欢迎大家关注支持一下呢。


脑洞趣味历史


最近播放的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让很多古代人物上了热搜,其中就包括李泌(为了和正史区分开来,剧中叫做李必)。电视剧中,易烊千玺扮演的李必第一次见张小敬时,做了一段很牛气的自我介绍:

我姓李,但我的李却不是唐李,乃前朝隋李。吾六世高门望族,七岁与张九龄称友,九岁与太子交,何监是吾师,王宗汜将军是吾友,亦随叶法善师修道法近十年,圣人常诏我共辩道法真意。

这段自我介绍显然气势十足,一开场就镇住了张小敬。那么,历史上李泌是否也和电视剧里的李必一样呢?真实的李泌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01 六岁面见唐玄宗,年少时期便与宰相相交

唐朝时期虽然开了科举,让寒门士子得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仕途,但同时,也是非常看重世家门第,如果你出生好的话,基本上不费什么力气就能进入上层人士的圈子里。看看李必的这段话,首先,他自报家门,不是唐李,而是隋李?唐李我们都知道,就是大唐皇室,那么这个隋李是什么来头呢?这要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西魏,当时西魏封了八位柱国大将军,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唐高祖李渊祖父),李弼(李泌六世祖),赵贵,于谨,独孤信(隋文帝杨坚岳父,唐高祖李渊的外祖父),侯莫陈崇。八柱国是西魏的实力派人物,后来西魏虽然亡了,但是八柱国的后代也都是左右天下大势的重要力量,身份高贵。

李泌的祖先和李唐的祖先都是位列八柱国之一,名门之后,所以,可以说,李泌一出生,就站在了普通人不可企及的高度上。当然,最重要的是,李泌自身也具有真才实学。

李泌自幼聪慧,七岁时就能诗能文,被当时的人当做是神童。六岁的时候,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这可是天下多少士子们的毕生梦想啊,而李泌轻轻松松就有了这个机会。在被唐玄宗召见时,年幼的李泌仪态大方,才思敏捷,应付自如,深得唐玄宗的赏识。不仅和唐玄宗,李泌和朝中的很多元老大臣都是忘年交,比如宰相张九龄,燕国公张说,监察御史监察御史等。可以说,李泌有这些人脉资源,以后想不出头都难了。

02 官场沉浮

唐朝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朝代,对思想的控制远没有明清以后那样严苛,虽然唐朝时期儒学是主流,但是老庄之说也非常盛行。李泌就对道家古籍研究颇深。李泌成年后,并没有步入官场,平步青云,而是选择做一只闲云野鹤,云游四方,最后干脆在嵩山隐居。天宝年间,大唐虽然国力强盛,一片繁华,但是,这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一场颠覆整个大唐盛世的危机,即将到来。

李泌虽然远在嵩山隐居,但是却一直关注庙堂之上的动态,心系大唐安危。此时,那个英明睿智的唐玄宗早已不在了,只是一味求仙问药,宠信小人。隐居嵩山的李泌向玄宗献上《复明堂九鼎议》,委婉的像玄宗劝谏,但是玄宗并没有听进去,想起李泌小时候的的聪慧,玄宗把李泌从嵩山请出来,让他在宫里讲授《老子》,因为讲的好,由命李泌入东宫,也是这个时候,李泌和太子李亨成为了好朋友。

李泌对宠臣杨国忠、安禄山结党弄权的做法十分反感,这也招来了杨国忠的嫉恨,后来杨国忠随便找了个借口,说李泌讽刺朝政,把李泌打发出去了,离开了长安。而李泌也借机再一次脱离官场,闲隐山居。

03 制定战略,平定叛乱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爆发后,面对叛军的大肆进攻,惊慌失措的唐玄宗只能仓皇出逃。昔日的太子李亨在甘肃灵武继位,是为唐肃宗。唐肃宗继位后,马上派人去找李泌,共商国是。恰巧李泌也找到了灵武,帮助唐肃宗出谋划策,平定叛乱。但是李泌不接受任何官职,只以幕僚身份帮助唐肃宗,不过李泌入朝议论国事,从制书文诰到将相升迁,系数由李泌处理,史称其"权逾宰相"。之后唐肃宗又任命李泌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可见对其十分信任。

在安史之乱期间,有两个人很出名,为平定叛乱立下了汗马功劳,分别是李光弼和郭子仪,但是,李泌的贡献却鲜有人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李泌主要在后方出谋划策,制定战略计划,而是李泌并不热衷权力,功成之后又归隐山林。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泌制定了以下战略:让李光弼死守太原,待局势转好之后,从井陉出兵。郭子仪取冯诩,入河东,隔断叛军南进之路,然后又密令郭子仪开放华阴一角,让叛军能通关中,使叛军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劳损其精兵。而唐军常以逸待劳,剪除其弱卒。再将各路兵马齐聚扶风,与朔方军共同平叛。并命建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大使,与李光弼互为犄角,以攻取范阳。叛军失去根据地,必将身死于河南诸将之手。

李泌制定的这个计划,其实就是一个围三阙一,关门打狗的战略,应该说是非常复合实际情况的,叛军地盘不大,粮饷供给乏力,只要用疲兵之计,一定能拖垮叛军。但是,在玄宗和肃宗这对父子的一通骚操作下,本来两年就可以平定的叛乱,硬生生拖了八年。最后虽然叛乱平定了,但是大唐也被拖垮了。

安史之乱平定之后,李泌又辞官而去继续归隐山林。几年后,玄宗、肃宗相继驾崩。继位的代宗对李泌很是仰慕,马上召李泌入朝为官,但是被宰相元载排挤。代宗之后,德宗继位,依然对李泌敬重有加,军国大事经常向他询问。李泌活了将近70岁,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在德宗贞元年间,65岁的李泌正式拜相,但此时离逝世只有两年了。李泌执相权的时间虽短,但他在任内却做了许多意义重大的事,他勤修内政,充裕军政费用。保全功臣李晟、马燧,以调和将相,外结回纥、大食,达成"贞元之盟",从而遏制吐蕃以安定边陲,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贞元年间帝国总体形势的和平与稳定。


一卷青史


开口便说,说天下可说之事。

咧嘴便笑,笑世间招笑之人。

欢迎走进“土鳖君说”,关注我,我们一起说道说道。

他,面含清贵、拂尘在手、步履轻盈,一派道风仙骨。

他,一袭白衣、目光深邃、口吐莲花,自是白衣卿相。

他,辅翼朝纲、运筹帷幄、拨乱反正,应是国之栋梁。

他、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清静无为,俨然神仙中人。

他是口含金钥匙的门阀世子;

他是登上过《三字经》的天才儿童;

他是文采斐然的翰林学士;

他是德才兼备的太子侍读;

他是政绩卓异的一方牧守;

他是拯大厦于将倾的中流砥柱。

他就是李泌,也就是《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由易烊千玺演绎的颜值担当。

一个于红尘中修行,于修行中治世,游荡于出世和入世之间,穿梭于红尘与三清之界的唐中传奇。

李泌是神仙般的存在,神秘到在史书中都不容易发现他的踪迹。

对于一个历经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的宰相来说。

对一个经历了完整的唐中乱世,在国之危难之时屡次出手匡扶的股肱之臣来说。

这十分不同寻常。

如果不是马亲王的书,可能土鳖君都会忘了修仙界还有这么一号奇才。

—壹—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李泌的出身相当、相当不一般。

赵郡李氏,是从战汉一直迁延到隋唐的门阀大族。

这个家族的先祖是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人称大秦克星的赵国杰出将领武安君—李牧。

而李牧的亲大伯李崇,便是大唐掌门家族陇西李氏的先祖。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与老王家、老谢家一样,老李家也是一等的世家。

李泌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李弼,便是北周煊赫一时的超级牛人,征战沙场多年,与李世民的先祖一起名列北周八柱国,最后混了个公爵的名号。

到了隋末,李泌同族的爷爷的爷爷李密率领瓦岗军横空出世,也混了个公爵。

在李密的努力下,赵郡李家也成功混入了大唐的上流社会,成为不能相互通婚的“七宗五姓”之一。

到了李泌这里,门风突然一变,一向以砍砍杀杀称雄的老李家竟诞生了一位山舞文弄墨的神童。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中国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说的很清楚,小李泌七岁的时候,便能给棋子赋词。

题目是谁出的?与李泌対赋者是谁?

且听,土鳖君给诸位看看慢慢道来。

—贰—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话说,当时还是开元年间,还没有在闭月贵妃温柔乡里沉迷的李隆基,听说老李家出了位超级天才,便宣到宫中考他一考。

李天才风尘仆仆的从老家赶到大明宫时,李隆基正在跟佩剑宰相、燕国公张说手谈。

李隆基见李天才面白唇红、虎头虎脑、稚嫩的脸庞中透出一丝清雅的贵气,便甚是喜欢。

李隆基指着棋盘上的棋子,命张说和李泌以“方圆动静”为题,起赋论棋。

张相爷口占一律:“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而李天才则随口说出:“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细细读来,这两句赋十分符合二人的心理。

张相爷是如日中天的国之重臣,常年的边关讨伐让他杀伐决断,一念之间便是生死。

而李天才正式早晨八九点的太阳,正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时机,义智材意才是他需要得到的东西。

李隆基看过之后大喜过望,小李同志价值观正确、聪明伶俐,名李泌的爹好好给朕养着,可堪大用。

在回家恩养的岁月里,饱览黄老之道的超级天才也陷入了少年的烦恼,。

到底是指点江山?还是飞升仙界?

是修齐治平?还是向往鸿蒙太空?

是从滚滚红尘中名垂青史?

还是在飘然离去,站在青埂峰之上看人事流转?

到底是坚持理想?还是面对现实?

这绝对是一个恼人question。

很多人认为这是单选题,包括同时期的李白、贺知章,包括后来白居易,都是在一个选项进行不下去之后,回头选择另一个。

李泌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把所有选项都囊括了进去。

身在何处,我就演好什么角色,

将角色演绎的淋漓尽致之后立马转场,深藏功与名。

如此长袖善舞,如此游刃有余,环顾历史无人出其右。

还未入庙堂的李沁首先扮演的是寻仙问道的主,他游历于三山五岳之间,苦寻成仙之道。

据江湖传闻,寻仙问道的李泌还曾有一段禅宗公案。

据南怀瑾先生说,唐朝有位得道高僧叫懒残禅师。

这位禅师人如其名,懒得出奇,大鼻涕都淌到胸口了也懒得擦一下。

但这位懒得快成残废的禅师念经的时候却一点不懒,对佛法的研究却十分高妙。

李泌在懒残禅师挂单的庙里读书的时候,每天夜里都会听到他念经,觉得老禅师颂禅的声音犹如天籁。

到了冬天,老禅师用一堆牛粪烤芋头。

李泌跪在懒残前面请求传授佛法。

但老禅师懒得理他,等把芋头烤黄里透焦之后,连鼻涕带芋头一口吃下大半。

另一半饱蘸鼻涕酱的芋头就给了李泌;

而李泌却像拿到了仙丹一样,一口就塞进去了。

李泌吃完,依然长跪不起。

一番大眼瞪小眼之后,老禅师终于开口,但所说非禅。

老禅师告诉他:你记好咯,将来你只能做十年太平宰相。

李泌若有所思,磕头离去。

所以,李泌历经四朝而不领宰相职,只以白衣卿相的身份进入庙堂,哪怕好的跟代宗睡一张床。

当然这只是江湖传说,或真或假,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李泌追求极致的一面,为了得到心中的道,从小养尊处优的他面对满是鼻涕的芋头绝对也不含糊,这也许就是“此身无有神仙骨,纵遇金仙莫浪求”。的神仙骨。

刚成年的李泌一直在各大仙山隐居,直到天宝年间,李隆基终于想起了当年赋棋的李泌,宣他到御前给自己讲解《道德经》。

少年李泌也不负君望,将一身学识挥洒的淋漓尽致,李老板大喜过望,赐为侍诏翰林,到东宫太子处侍读。

从此,少年李泌便进入了大唐王朝下一代核心培训中心。

《长安十二时辰》架空的也就是这段时间的历史。

当时的太子,后来的肃宗李亨也绝对够朋友,对李泌极为宠溺。

皇帝的喜爱,太子的宠溺被杨国忠、李林甫、元载看在眼里,李泌被捧得越高,嫉妒和仇恨就来的越深。

超然的李泌自然不会惧怕来自于奸臣的白眼,他要将自己的角色扮演好。

但八辈子打不着的同宗终究抵不过耳鬓的厮磨。

在小舅子的不厌其烦的谗言下,李泌被李老板送到湖北蕲春担任地方散官。

不管你做的对不对,先让我耳朵根清净一会再说。

蕲春山高皇帝远,正式修仙的好去处,散官也没意思,索性直接去大山里问道罢了。

—叁—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这种闲云野鹤的好日子没过几年,一纸文书又让他回到君前。

这次君前效命领来的不是富贵,而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安史之乱来了。

老李跑路了。

重整山河的重任交到了唐肃宗李亨这个年轻后生手中。

李亨在宁夏即位后,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当年那个伴自己左右的清贵少年。

只有这个人最了解自己,自己也最了解他。

对于这位老朋友,李亨也不强求他做什么官。

当个白衣卿相,充入自己的幕僚才是最适合他的角色。

角色已经定下,李泌就不能不演好。

李泌还像当年一样,陪着年轻的肃宗同进同出,同食同宿。

不同的是,李泌此时的身份是—山人。

没错,山人自有妙计的山人。

此时的肃宗应该是幸福的,文有发小李泌,武有猛将郭子仪、李光弼。

没用两年,李家军又杀回了长安故都,收复东都洛阳。

而此功完成后,李泌有飘然而去。

这次李泌去的是衡山,在万丈险峰之上结庐归隐,笑看风云际会。

—肆—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数年后,玄宗故去,肃宗驾崩,当年李泌拼死保护的李豫继位为唐代宗。

看着满照文武,唐代宗第一个想到的还是老爹身边那个神仙般的存在。

李泌又一次临危受命回到长安。

这次给李泌安排的是地方官的角色。

在杭州任上,李泌和光同尘,以泽被苍生为己念。

他主持修建了杭州的给排水系统,开凿六眼深井,灌进西湖水,杭州百姓从此过上了喝淡水的幸福生活。

六眼相国井至今仍在,甘露仍在,与白堤、苏堤一道见证着这座城市的风雨变迁。

做完这一切,李泌又一次回到衡山,而十年太平宰相的天命尚在前面等着他。

代宗之后是德宗,这时的大唐帝国已经千疮百孔。

泾原兵变后,德宗跑路到梁州,又一次将自己的老师,自己爹的老师,自己爷爷的老师李泌召到行在之中。

李泌知道,这次宰相的职务是跑不了了,也不能跑,老天爷就是这么安排的。

贞元三年,李泌正式拜相,封侯。

很可惜,懒残和尚《周易》没学好,太平宰相明明只做了两年。

贞元五年,李泌形成正果,羽化于宰相任上,时年68岁。

—伍—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李泌,出生在华夏民族最辉煌的时代,成长于大唐王朝极动荡的时期。

他年少成名,显而不骄,

他仕四帝,拨两乱,四度归隐,四度还朝,。

作为帝王挚友,君主之师,他经略天下,为危如累卵的大唐开50年太平。

作为世外人,他青竹黄卷伴孤灯,不管窗外喧哗声。

他知进知退,知玄德、知有常。

他于红尘中修身,于清净中修心。

他豫焉、犹兮、俨兮、涣兮。

他贵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和光同尘,利万物而不争。

他已得道矣。

这样的人生,远比电视剧精彩。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土鳖君说


电视剧改编总体比较成功,但是对李泌这个角色的改编比较失败。

小说中,从正面人物来说,应该走的是双雄路线,一个硬汉侦探,一个坐家断案,两方齐头并进,不相上下。对张小敬的评价是狠辣毒绝拗五尊阎罗,其实李泌也应该称得上这一称谓的。

原著中,李泌与贺知章并不对付,在意见相左时,先是故意透露焦遂的死讯,气退贺知章,独揽静安司大权。而后在张小敬被捕入狱后,再用手段让贺知章病危,以此作为借口闹上右骁卫。但在影视剧中,似乎这段剧情被删减掉了,贺知章成了李泌的恩师,发现焦遂的死亡讯息是个意外,静安司的权利转接是外力渗入导致的,完全看不出李泌的手段。

剧作前15集左右中,李泌这一角色,似乎只发明了一套望楼体系,可以隔空传话。剩下的主要工作就是告诉手下,专心办案,有事我来扛,但真出了事,都是贺监背锅;告诉上司(太子),殿下放心,凡是都是我一人下令,出事不会牵连到你。但实际上,朝廷上下,谁不知道他是太子心腹?静安司是圣人用来考察太子工作能力的试金石?

圣上口谕听不懂,

混入内奸不知晓,

办案全靠张小敬,

长安人民最重要!

这种在政治斗争中的傻白甜,别说林相了,只要有点心眼,混过几天官场的,利用他怼死太子,简直不要太简单。

小说中,他洞察事物的细致思维,也是一大过人之处。当张小敬发现阙勒霍多是石脂时,几乎同时李泌就让人把接触过石脂的长矛送到张小敬处,但在电视剧中,这段又掐没了。

明明是双雄戏,结果非要硬改成群像戏,不得不说这是我对编剧不满的主要一点。

另外聊几句题外话:其实编剧在改编的时候,可以自己在支线人物上添加令人信服的细节,比如崔六郎走私珍珠,导致日后只能喝粥,但是不应该把主人公的剧情台词,换几个字就扔给支线人物(比如崔器与张小敬聊着眼中的长安城那几句话,那台词本是张小敬的)!然后让大家觉得,人物好立体,刻画的好丰满。没看过原著的人,可能会认可这种剧情,但原著党,应该还是会不满的。


营养的吃货


李必是个什么设定呢?

他出身高门大第,从祖上就对朝堂有着影响力。他自己是神童,从小被人寄予厚望。

年少成名,少年修道不问世事。看似闲云野鹤、沉稳、不动情、冷静。

其实呢?徐宾看得准确,他年轻气盛,立功心切。李必实际上还完全不懂朝堂的运转规则,他还处在少年人对世界的判断中没有走出来。从何执正一出来,就在教育他。

然后李必整个电视剧里都处在被何执正、林九郎、郭利士甚至四方这些叔叔大爷的教育中。为保护太子,他用的是少年人豁出一切的方式,前程、甚至原则都不要了。为保护檀棋,几乎把自己卖给太子了。

这种豁法,不是一个修道的官员做的。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希望的热血的少年人的方式。

李必胸中有热血。

历史上,李泌是北周太师李弼六世孙,自幼聪颖,7岁面圣吟诗。原著中,李泌一次登场:

“少年人脸圆而小,青涩之气尚未褪尽,眉宇之间却隐隐已有了三道浅纹,显然是思虑过甚”。“听到最新一则通传,少年官员不见惊慌,只是伸出手,在沙盘前拢住五指,望着黑陶俑喃喃自语:既然来了这长安城,就不要走了。让我李泌给你一场盛大的招待。”

这些线索,呈现出一个器宇不凡,老成持重的天才少年形象。

易烊千玺和李泌的人生经历是有贴合的。

李泌7岁能赋棋,而易烊千玺小时候去学跳舞,总是比别的孩子学得更快,做得更好。

后来,13岁的他加入tfboy,少年成名,在聚光灯下长大。

李泌老成持重,思虑甚多。那易烊千玺呢?

在《街舞》第二季,100进50环节,易烊千玺以“没有打动我”为由刷掉一位男选手,其女友不服,冲上舞台,又哭又闹质问导师。事发突然,全场非常尴尬,台下其它选手纷纷表示:“这个女选手,以为她是谁,敢这么闹?”

而易烊千玺,没有慌乱,等女选手发泄完,才不急不缓说出自己的理由。

这份远超年龄的理性和克制力,让虚长几岁的我,自愧远远不如。

本剧导演曹盾说:“易烊千玺会书法、懂雕刻,浑然天成的文人风骨,我脑海中的李泌就是这个样子”

第一集,李必初次见张小敬,“你只需看眼前,大唐的长远,有我”。

当他自认胜过李白,声如洪钟,唾沫星子四溅道:“天覆吾,地载吾,上天生我在这钟鼎世家,就是要我担大任,以我心智福佑大唐百姓,我要做宰相!”

自负高才,有凌霄之志,又稚嫩浮躁的少年天才形象,马上就立住了。

那一刻,让人有些恍惚,那不是别人,这就是少年李泌。


山视


在《长安十二时辰》敲定让易烊千玺饰演李沁这一角色开始,就引起了很多粉丝的关注,在大众的瞩目中《长安十二时辰》已经播出并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很多易烊千玺的粉丝也为偶像能够出演李沁这一角色感到欣喜若狂,而且也认为易烊千玺本人十分适合出演这个人物,那么究竟李沁是一个怎样的角色呢?

《长安十二时辰》的作者是马伯庸,他的作品经常被搬上银幕,而是也获得了过很多成功,这一次《长安十二时辰》更是看点十足,剧中的李沁等人物都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所以一定可以收获更多粉丝,也可以满足不同年龄层观众的品味,其中李沁这个角色更是十分出彩。《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主要围绕着主角破解突厥阴谋,化解危机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精彩之处在于,故事情节十分紧凑,很吸引人,所以无论是易烊千玺,还是他饰演的李沁都可当做本剧的重要看点。

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易烊千玺饰演的李沁为了调查突厥人的阴谋,大胆任用死囚犯去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而且当时距离上元节灯会只有几个时辰,所以需要马上着手调查。在这短短的几个时辰里,李沁和死囚张小敬与敌人斗智斗勇,并就此展开了一段险象环生情节复杂的故事。易烊千玺所扮演的李沁的官职是司丞,而且他的年纪不大,从小就非常聪明伶俐,也被誉为说棋神童。

当时突厥人悄悄的潜入长安城,并企图在上元节灯会作乱,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李沁为了及时制止突厥人,需要在不扰乱正常秩序的情况下打破突厥人的计划,并制止他们,而张小敬虽然是一个死囚犯,但是他在入狱之前的名气很大,所以李沁才敢大胆认命张小敬来负责调查此案。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沁这个人物的面庞冷峻,看起来有些无情,而易烊千玺也经常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所以很多粉丝都认为让易烊千玺出演这个角色在适合不过。李沁的人物个性也非常丰满,他看似无情,却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所以这样的反差也让李沁这个人物角色增色不少,所以在《长安十二时辰》公布由易烊千玺来饰演该角色时得到了万众瞩目,观众也期待着更多精彩剧情和易烊千玺的生动表演。


紫禁公子


历史上是一个审时度势,历仕四朝的宰相。

而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李弼的形象讲的是前期的。从第一集中李泌对于自己的介绍来台词来说:“我姓李,但我不是唐李,乃前朝隋李,吾六世高门望族,七岁与张九龄称友,九岁与太子交 ,何监是吾师,王宗汜将军是吾友,亦随叶法善师修道法近十年。圣人常召我共辨道法真意”。从李泌对于自己的台词介绍来说,也可看出他是一个幼年神童出身高门望族的人物形象。这与历史上的李泌完全如出一辙。而剧中出演李泌的人物角色是易烊千玺。这与书中礼毕,少年老成,正气沉稳的形象,比较相符。也看出了导演对这部剧的用心良苦。在剧中的李泌是靖安司司丞,负责查看,保卫长安的各大小案件。为了查案,不惜动用死囚张小敬为其办案,保卫长安。也可以看出来李必对于长安的热爱和对于大唐的忠心耿耿。而在剧中他身为太子一派,处处都需要为太子着想。完全是一副一腔爱血忠君爱国的人物形象。为了保卫今日上元佳节之长安,他不惜以身犯险,毁掉自己整个政治生涯,来要保卫长安百姓的生命安危。也看出了李泌这个心系万民的形象。而在后期的剧情中,他为了与龙波做交易,他可以舍弃自己的一切,也要保证今日长安的平安。

而历史上的李泌历经四朝,平定了安史之乱,稳定了后唐。他多次入朝出朝,为大事件提供良策。具有阔大的政治家胸怀。同时在外交上他反对妥协,反割地,作风果敢,而且说服了回鹘称臣于唐朝,并使唐德宗与回鹘和好。而在朝中,他监护大臣名士为唐朝后期的稳定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而历史人物最大的总评是:“李泌参与宫室大计,辅翼朝廷,运筹帷幄,对外策划战略,配合郭子仪等各项将领的布条,使其得志成功。也可以说是宿中代东德宗三朝天下的重要人物,只是因他一生爱好神仙佛道,被历来以儒家出身纸笔历史的大儒们主观看法所抛弃。说到他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善于运用黄老拨乱反正之道的作为,实在是望之犹如神仙中人”。

我是喬喬奥特曼,一个热爱创作的小孩。请多多关注!


乔乔带你看娱乐


初识《长安十二时辰》,是在18年5月的一个下午,商场里的一间精致的小书屋,看到马伯庸的作者,第一反应就是《古董局中局》,顿时起了兴趣,拿到座位上,随手翻了起来,没想到一翻就是1个时辰,最后交钱、拿书、走人

本来就喜欢看悬疑故事的我,一开始被它吸引的是类似于《清明上河图》一样紧张、连续、高智商的故事情节,但细细品味之后,又有不同的感受。人物的刻画更加精致,人物关系复杂连续。这两个作品就像两幅不同的山水画,一副青松高山,一副海鸟波涛。

第一遍读完,其实对于几个重要的角色都有自己的评断,尤其是在最近电视剧大火之后,选角一直是大家争议的重点,回想当时看书过程中的感觉,对自己心中的张小敬和李泌有自己的认识。

李泌:少年天才,世族子弟,从小自带各类耀眼的光环,得天子圣恩,伴太子左右,又有自己的理想追求(道家),这样一个人,应该是无比骄傲的,无比自信的,同时也要有久入深宫的宫斗城府,和游云散鹤的超然洒脱。

这样一个角色不好选角,太多面,刻画不到位,往往会失去了韵味,当时脑子里反应出来的第一个人选是:张一山。一个演技派青年演员,人物拿捏到位,情绪十足。对于一个具备城府又显得超然、雍容又接地气、骄傲又不失理性的角色,相信他能够驾驭,但骨子里透露的那股子痞性,真的让我有点串戏。

左思右想,年轻一代真的很难有谁完全符合这个角色,能够完美的演绎,直到偶尔的一次翻看电视,看到了另一个更加具备的人:黄轩。不多表示,剧情代入,以《芳华》的岁月沧桑,加上《妖猫传》的偏执疯狂,真的很适合李泌

张小敬: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尤其这一段经历并不美好,十年西域兵,九年长安帅。来揣摩这句话的背景,再想象角色。一个满脸岁月和风沙侵蚀的老脸,一个看似恐怖细想怜悯的空眼窝,满身伤痕,心智坚定。一个混迹于大唐最复杂地区的不良帅,打交道的都是贼人、酷吏、豪绅、百姓,鱼龙混杂,想在这样的环境里,当九年不良帅,并夺得阎王的称号,那只能是比恶人更恶,比奸人更奸,比善人更善,比好人更好,才能在这市井之地如鱼得水。

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单独一个就已经很复杂深刻,两者重合,那究竟会形成一张什么脸?一个什么样的性格?

我并没有马上浮现出雷佳音的脸,因为在电视剧开播之前,我对他的印象一直是一个有点木讷却透着贼气,满脸正义却泛起一丝奸诈的形象。

我在读书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浮现一张坚毅不凡的面孔、痞气十足的笑容、捉摸不定的眼神和放荡不羁的性格。这才是我认为的十年西域兵,九年不良帅的完美诠释。既有西域征战沙场的气势,也有混迹江湖的立场,最后我只有一个人选:杨烁

这个人物大家应该不陌生,也是我认为最能诠释我心中张小敬的角色,而且我心中的张小敬,也应该是我形容的那样。

致敬小说,准备去看电视剧,但还是决定再温习一遍小说,抱头啃书的时间过得好快,全部沉浸在马老师给我构建的那个长安之中

个人意见,不喜勿喷,谢谢合作







电竞泥菩萨


最近《长安十二时辰》非常火,戏中的主角李泌是由易烊千玺出演的。易烊千玺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孩子,他在玩乐的年纪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事业,少年老成的他出演李泌是最合适的,就连苛刻的导演也都非常认可他的演技。那么李泌是个怎样的角色呢?

李泌,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李弼的六世孙,此人从小就很聪明,颇受唐玄宗的喜欢。当时李隆基还让他当太子李亨的陪读,两个人一起读书长大,关系虽是君臣,却亲如兄弟。李亨虽然是太子,可是他的根基并不稳,他很担心自己会被废除,因此才需要李泌的帮助。在李亨成为皇帝之后,李泌就留在朝中帮助他。李泌掌管靖安司的时候,只有23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可以担起辅佐太子的重任,可见他有多么的优秀。

李泌看上去冷冰冰的,可他的内心却是非常柔软的,他很珍惜与太子之间的情义。他本不想参与朝廷的争斗,奈何太子一个人无法应对暗处的势力,因此他才帮助太子。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更想当一个修道士,因此可以看到他在任何地方都会带着拂尘,这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内心真实想法的一种方式。由此可见,李泌当官不图名利,不图金钱,只为那份兄弟情。

李泌虽然年纪轻轻,却做事果断。他的上一任是贺知章,当时贺知章在朝中的时间长,根深蒂固,十分有威望。在贺知章询问他,需要杀一人才能完成任务的时候,他会作何选择。李泌想都不想就说了一个字——“杀”,由此可见,李泌以达到目的为原则,哪怕杀的这个人是他,也可以。

在太子终于熬出头,当了皇帝之后,李泌又为他整顿朝堂,希望能够给他一个盛世。奈何他与皇上的关系太亲近了,引起了旁人的猜忌,当时李辅国等人为皇帝献谗言。李泌在平叛之后,知道皇上可以自己解决剩下的事情后,他选择了离开,回到衡山修习道法。其实他也知道,所有的事情都解决了,皇上也就不需要他了,到时候靖安司也会取消,而自己也将要被赶出长城。因此他才会主动离开。这或许就是兄弟之情,你需要帮助时,我义不容辞,你功成名就之时,我悄然离去。这就是千玺饰演的李泌,一个重感情,有能力的人。


童年放牛


易烊千玺 饰 李必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而剧中主人公李必的人物塑造令观众称赞不已。历史上,其人物原型李泌一生更为精彩。烂柯人君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李泌的世界,探究到底是什么造就了他?

一、神童李泌的出身与少年事迹

李泌,字长源,长安京兆人。李泌出生于高门,他是西魏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在《长安十二时辰》一开篇,李必登场就介绍自己是隋李而非唐李,说的就是这个事。近代史学家陈寅恪提出一个概念,叫做“关陇集团”。这个集团是西魏北周的核心政治势力,而八柱国是这一集团的核心成员。实际上,从西魏北周到隋唐,皇室都出身于关陇集团,所以到唐代,关陇集团成员仍是第一等的贵族。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从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的阶段,隋唐虽已经开始科举取士,但其制度并不完善,高门望族获取高官有许多渠道,仍十分容易。

《长安十二时辰》李必剧照

李泌天资聪颖,加上出身高门,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博得了神童的美名。开元十六年,唐玄宗下令召见兼通儒、佛、道的人士,有人推荐了年幼的李泌。李泌入宫时,玄宗正与宰相张悦下棋,便让张悦考考他。张悦给他出的题目是“方圆动静”,并解释道“方若棋局,圆若旗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方就像棋盘,圆就像棋子,动就像生棋,静就像死棋)。”李泌马上对道:“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聘才,静若得意。”(方就像仁义之举,圆就像智慧之举,动就像施展才能,静就像怡然自得)两人的对话十分玄远深奥,但此举赢得了玄宗对李泌的喜爱。玄宗叮嘱李泌的家人让他们好好抚养李泌。

李泌年幼时还深受宰相张九龄的喜爱,张九龄经常夸奖他,并经常在卧室接见他。张九龄与严挺之和萧诚是好朋友,严挺之为人正直,萧诚为人奸诈。严挺之厌恶萧诚,劝张九龄少与之交往,张九龄私下念叨说“严挺之为人太刻板,还是萧诚会说话讨人喜欢。”正要准备让仆人去接萧诚时,李泌说“公以平民身份做官,凭借正直拜相,难道也喜欢谄媚的人吗”张九龄十分吃惊,连忙向李泌道歉,并称呼他为“小友”。

易烊千玺 饰 李必

有唐一代,官场上的世家派与科举派一直存在激烈的矛盾。科举派认为世家派那些官二代、官N代们仅是凭借冢中枯骨,位居公卿,缺乏实际的才能。但是世家派瞧不上科举考的那些浮华诗词,认为科举派没有良好的家学与为官传统,出身贫寒也导致他们为了政治投机不择手段,品行低下。翻检唐史,做到高官的公卿子弟大多强调品行修身,而庙堂上的贫寒士人却也无奈免不了逢源投机的俗气,这是我们观察唐代这个门阀与寒人交替的时代不能忽略的现象。李泌是世家派的佼佼者,优越的家风教育与生活环境,使他自小不必关心官场逢源。如以上事迹,他自小思想境界就十分开阔,十分讨厌行为做派不端的士人。正如《长安十二时辰》里塑造的一样,他关心的是天下苍生,理想是拯救倾倒的世道。

二、李泌力保三帝

李泌稍年长后,已经十分博学。他信奉道教,擅长《易经》,经常游历于道教名山,访求长生不老之术。天宝年间,他给皇帝献道经,皇帝召他讲《老子》,随后命令他去东宫侍奉太子,与太子关系十分亲密。《长安十二时辰》中,李泌为了保护李玙的太子之位,可谓是惮心竭虑。而在历史上,李泌还保护了另两个皇帝的太子之位,让其顺利登上帝位,他们分别是代宗李豫和顺宗李诵。

《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李必与太子

唐代自太宗玄武门之变以来,嫡长子即位之法名存实亡,皇位继承没有成法,出现了多次皇子争位的现象,而唐代皇帝废立太子也如家常便饭,屡见不鲜。

玄宗时期,作为太子可谓如履薄冰,玄宗早年还是临淄王时,宠幸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三女分别生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玄宗初立太子李瑛,为帝后,诸妃渐渐失宠,宠爱武惠妃,欲立其子寿王李瑁,也就是杨贵妃的前夫。三皇子受到冷遇,便抱怨了几句,玄宗便要杀三子。当时的宰相张九龄极力劝谏,三皇子才得以保全。但是李林甫通过阴谋扳倒张九龄后,便诬陷三皇子谋反,导致了著名的“玄宗一日杀三子”。此后,李林甫极力扶持寿王李瑁,反而让玄宗起了戒心,担心宰相与皇子勾结,反立了势单力薄的忠王李亨。李林甫自然不甘心,试图鼓动玄宗废掉太子,便有了剧中的一幕。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右相林九郎,原型为李林甫

太子李亨(李玙后改名)因安史之乱,在机缘巧合下顺利即位,为肃宗。但是他很快忘了自己做太子时的困难,作了一个糊涂的决定。他想让建宁王担任全军元帅一职。李泌提醒他:“建宁王身为元帅如果建立了战功,那太子又该放在哪呢?难道建宁王是功成身退、主动让位的吴太伯吗?”肃宗才打消了这个念头。正是李泌此举,保证了在安史大乱中,唐王朝皇位继承的稳定,避免了大唐王朝内部的争端。

《长安十二时辰》李必剧照

德宗时,德宗想废太子,立弟弟的儿子舒王为太子,便向李泌夸张舒王贤明,寻求他的意见。李泌说:“皇上想立弟弟的儿子为太子,我不敢用古代的事情争论,我只想问问皇上您对待您的叔父们如何呢?”德宗仍固执己见,问李泌“卿违朕意,不顾家族邪?”他回答说“臣衰老,位宰相,以谏而诛,分也。”此后李泌又不顾圣意,多次劝谏,最终保住了太子的地位。

三、李泌的为官之道:如何协调庙堂与江湖

李泌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留下不少传奇。为了躲避朝中政治迫害,多次入山隐居。玄宗时,受杨国忠排挤,回家修道。肃宗在灵武即位后出山,但他后来遭到了权倾一时的大太监李辅国的妒忌,再次辞官隐居衡山。代宗即位后又出山,但是宰相元载憎恨他不依附自己,他又退隐,待元载去世后才又回朝为官。

李泌的为官智慧可谓是极高的,这与他信奉道教有着密切的联系。《易经》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

否极泰来,物极必反”。他最擅长《易经》,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每当自己身居高位,就要反思自己可能遇到的危险。但是他身上还有传统儒教徒的特点,纵然性命重要,他仍竭力关注天下苍生,以求实现“致君尧舜上,但使古风淳”的理想。魏晋南北朝以来,宗教思潮的发展,在中国士人的思想中,显现出复杂的变化,士人有的儒、道兼综;有的释、道兼综;有的儒、释、道兼综。李泌的身上,明显的体现出儒、道兼综士人的特点,即入世又出世,入世为贤能大德,出世则为闲云野鹤。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的道士形象

李泌虽信奉道教,但其内心深处仍是儒家的卫道士。肃宗即位后,痛恨旧日李林甫对他的陷害,想要掘墓挖坟,焚烧李林甫的骸骨。李泌认为天子应当忘记旧恨,以宽广的胸怀示于天下,这样才能招揽天下人心。肃宗说;“你难道忘了旧事吗?”他回答说:“臣考虑的不止这些,现在太上皇因为战乱逃亡南方,生活环境恶劣,他年事已高,如果听到陛下对于旧日恩怨念念不忘,万一伤感得病,损害的是陛下您的名声啊!”短短的回答中,李泌思想中的“忠”与“孝”均展露无遗。

文史君说:

《新唐书》评价李泌说:“泌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党议,能寤移人主。然常持黄老鬼神之说,故为人所讥讽切。”这段评价是极为准确的。越过《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人物塑造,历史上李泌有着传奇的一生,他出身高门,年少有为;他历四朝而政绩卓著,在大唐危机的几十年中立下汗马功劳;他道德要求标准高,为皇帝策划十分忠诚;他看待功名利禄如流水浮云,自我保全的时机与方法拿捏十分到位。而正是唐代这个儒释道合流的时代,塑造了性格丰富的李泌,他的作为和背后所展现的思想,不愧为“一代名士!”

参考文献:

1、[宋]欧阳修等:《新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

2、[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1977年。

3、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