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封城30天,一个普通武汉人的生活(上)

1 过年和封城——注定载入史册的大事件


武汉封城30天,一个普通武汉人的生活(上)

武汉黄鹤楼上看大桥


疫情开始时,快要过年了,大家想的是购买年货,还有放假,到哪里过年的事情。

现在回想,那个时候病毒已经在用肉眼看不到的速度,"剧烈爆发"。

首先是买年货。武汉市民几乎每天都在各个大型超市转悠,每一个超市都是人满为患!这种近距离直接接触比平时更严重。

再就是武汉人口基数太大,1400万武汉人,如果按照一个传2个,怎样一个量?

第三是武汉平时生活中的出行状态。

近十条地铁,日吞吐量有几百万,将会有一个怎样的传播裂变?

这三点加起来,不是1+1=10,也不是乘法,而是指数倍增加。

我比较敏感,看到这个状态,很快联想到非典,看了《非典十年》的纪录片,从一开始就感觉这是个铺天盖地,最大的世纪性的大事件,必定会被载入史册。

如果说这个疫情能够早点反应,早点封城,应该会好点。

但是没有如果,现在想也不可能早反应,这已经是最早的反应!

事实上湖北武汉,或者说全国都是一样的。城市内,腊月就开始筹备年货了,全国呢?返乡返工流动,每年"春运"狂潮,根本就无法控制。

再怎么样反应都不可能更早。

现在我们再看韩国,日本,美国其他国家的状态,就会明白,这种病毒的控制想要尽可能早,不符合人类的思维逻辑,生活轨迹。

即使中国全国封锁,如此严阵以待,他国都不会认为自己国家会扩散。

至于到底这些国家会否广为扩散,几乎是天定。

就像《富国论》作者说的,"有一只看不见的大手,操控着一切。再怎么样人为控制,也不可抵挡。

事后诸葛亮,会来分析为什么没有控制,或者又为什么控制了。

这可能也是全媒体如此全面记录的时代,出现大量的文字,视频,新闻。

网络时代,把这疫情整个过程来了一个全民参与,全民信息的直接展放。

如果进行全面研究,再去查轨迹,又有怎样深刻的教训和认知呢?

事后,很多人会进行总结的。而疫情暴露的问题,认真对待,对未来又何尝不是好事?

武汉封城30天,一个普通武汉人的生活(上)


2 最没有意思的春节新年

在23日封城的前一天,我看到的是一个没有戴口罩的街区,到23日封城前一天,基本上所有人都戴上了口罩。只隔一天。

23日是腊月二十九。

封城后,我们一大家子人分隔在了武汉三镇,城乡都有,散落几处。

父母是第一次单独两个人在一起,因为子女都担心传给他们,年老抵抗力又弱,还是不要冒险的好。

现在有时跟母亲通话,就有点生气,要不是今年这个鬼事,大家怎么可能不回去呢?

从话音里能够感觉到她的遗憾和落寞,但是母亲终究是理性乐观的,目前的严峻也让她意识到,不在一起也是一种保护,一种最深的爱。

大年三十,可能是至今人生里过得最没有热气的年。

没有年饭,没有祝福,没有红包,没有贴对联。

我想这么冷清,今年就来一个视频拜年吧,让各家显得冷清的家庭热闹起来。

结果其他人不配合,想营造的喜气,一点烟火气,都没有了。

因为这场疫情,很多大家庭都被隔离在不同地方,不少还是一个人,特别是那些上班的年轻人。

他们到大年二十九,大年三十才放假,所以他们父母先行一步回老家,而他们独守空屋。

这是后来小区物业群里知道的。


武汉封城30天,一个普通武汉人的生活(上)

武汉黄鹤楼


大年三十,春晚第一次没有彩排,而且在黄金八点档,播放的是疫情。

春晚的影响力,可能是第一次让全国人民迅速知道疫情严重。

特别是那些老年人,平时消息闭塞,但是传统的春晚他们应该会看的,所以这也是一种有效传播手段。

春晚也是第一次没有彩排,在万家团圆年里,武汉封城感受强烈,其他省份是没有武汉的感同身受的,春晚让其他省份明白了疫情严重。

之前在微博热搜,有一些年轻人说自己家老人怎么劝都不戴口罩。

这次老年人被传染,并且病死的概率是很大的。

一个是因为抵抗力弱,一个是有基础疾病,还有一个不知道是不是早期的不戴口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