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大雷教育雜談


請各位朋友出個主意,我是託班老師,遇到以下孩子怎麼辦?數學作業之類需要動腦子的作業天天抄答案回來給我檢查,我跟他們說,請不要抄答案,不會的我教你們寫。第二天依舊帶著抄過答案的作業來,來我這裡就是寫一些抄抄寫寫的作業,沒辦法,我聯繫家長,家長說回去和你孩子談。家長談過後兩三天最多不超過一週的時間,數學帶過來寫,我給一個一個輔導,我不嫌麻煩,他們覺得麻煩。第二週又開始抄好答案帶過來。投訴給家長,娃堅決不來了。請專家們告訴我,這些孩子怎麼教好?怎麼春風化雨?當然我保證我在教的過程沒有不耐煩沒有說髒話,更沒有動手。至於為什麼認定作業是抄的,很簡單,選幾道容易做的提,讓他們重新做一遍即可。


我愛喝Rio


這句話如果是從老師的口中說出,那麼可視為自我激勵或教師間互相激勵。
但如果是從外行口中說出,而且振振有詞地說出,那麼可以視為暴露智商。

我們用歸謬法來推導一下。

如果“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成立,那麼教練也是老師的一種,“沒有練不好的運動員,只有不會練的教練員”的說法也應該成立。等哪天我不想教書想打職業籃球了,我請的任何一個教練都應該把我培養成姚明的級別,否則就是教練員不會教,跟我的身高無關。等哪天我不想教書想要當演員了,我請的任何一個老師都應該把我培養成影帝,否則就是老師不會教,跟我的顏值無關。

可見,如果撇開語境單看這句話,那它就是一句政治上無比正確卻枉顧個體差異和教學規律、毫無邏輯的話。

這句話有三處嚴重錯誤:

1、沒有給出“好”的標準。

究竟是把孩子教到北大的水平為好,還是教到及格的水平為好?

究竟是把孩子培養成國家需要的人為好,還是培養成家長需要的人為好,還是培養成孩子自己希望的樣子為好?

究竟是全科優秀的全才為好,還是單科突出的專才為好?

究竟是成績優秀為好,還是品德優秀為好,還是體育優秀為好,還是藝術優秀為好?

國家、家長、老師、孩子自己,心中都會一個“好”的標準,絕大多數情況下,這個標準是模糊的,是不統一的,是會隨著年齡的變化和社會的發展不斷變化的。

如果沒有一個相對統一的討論前提,那麼這個討論就永遠是空中樓閣。

2、枉顧個體差異。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潛臺詞就是“所有人能學好所有東西”。

我們能接受人的手指天生有長短,能接受人的身高天生有長短,但為何不能接受人的大腦天生有差異呢?


一個人擅長邏輯思維,還是擅長形象思維;擅長分析,還是擅長想象;擅長語言,還是擅長運動,既和後天環境有關,也和先天發育有關。

在大量科學結論面前,我們為何還要強迫一個人在他不擅長的領域也學好呢?

3、誇大教育的作用。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的另一種潛臺詞就是“教育是萬能的”。

我也很希望教育是萬能的,但只要當過老師或者做過父母的人都應該明白,教育不僅不是萬能的, 反而在很多時候是無力的。

人類的教育史和人類存在的歷史幾乎一樣長。但到目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解決學習障礙、行為偏差、遊戲成癮等等問題。

如果教育是萬能的,那麼何必還要警察和心理醫生。

如果教育是萬能的, 那麼何必要監獄呢?


教師行業裡敗類也不少,但出敗類的比例絕對是各行業中最低的之一。我敢說,中國絕大多數老師只要在崗位一天,就會盡全力對國家負責, 對家長負責,對孩子負責,對自己的良心負責。我們已經不指望外行尊敬我們,也不需要所有人理解我們,我們只希望不被汙名化,而已。


如果您認同本文,請“點贊”、“評論”或“分享”,以讓本文被更多人看到。謝謝。


非著名語文教師王振寧


這是一句胡說八道的話,誰說就讓誰來教教學生,再看看他能說出來不了吧!看他還能不能理直氣壯了。

站著說話,當然不會腰疼了。

當年我初登講臺,我還真是被領導說的這句話鞭策了好多年。感覺學生學不好,都是我沒有做到位,都是我的錯。“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於是更加拼命地努力,教學當然不必說了,教學之外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都一絲不落地、身體力行地去做,真的以為只要我做到了無微不至,學生就會懂得,就會改變,就會被“我教好”!



20多年過去了,才發現這其實是一句謊言,天大的謊言。

前段時間那個拿起磚頭在幾秒之內敲擊班主任老師頭部9下的學生,誰能教的好?誰還敢教呢?一個連好壞都不分,輕重都不分的學生,連基本的品行都沒有的學生,你如何能教好他?即使是面對一個智商非常高的學生,他如果自己不主動學習,老師怎麼能教導好他?好像一個人,如果他不張嘴,你怎麼能把飯喂進他的嘴裡呢?

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

假如以後我還有機會在體制內上課的話,如果有領導這樣說話,我立刻就會給他懟回去:既然是“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那我很無能,對不起,把我教不好的學生給你吧,領導,你來教!我相信你是那種可以把任何學生教好的老師!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不就知道了嘛!

面對學生和家長,我還是想當一名挺直腰桿的老師,如果你對我的教學不滿意,請另請高明,我不會佔著這個位置,影響你們的發展的。

面對領導,我覺得我是一個獨立的人,如果基本教學我做到了,請你不要隨意信口開河地無理要求我,如果我做的,無法達到你的標準了,我可以把這個位置讓開,讓真正有能力的人來教好你的學生吧!但是“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種高調,我實在無法認同,哪怕讓我承認我是一個無能的老師也行。



Julia平常心


如果優質老師一對一教,根據我的經驗,90%的學生我可以用各種方法教好(但是不可能100%)。如果一個老師帶幾十人的班,能把每個學生教好純屬扯他媽的蛋。本人以前是新東方資深教師,下面是我今年教的一對一高三學生。











功總


我認為不完全正確,這能是相對而言。我的學生年代的經歷證明了這一點。跟我坐在一起的同學,儘管為他耐心輔道,對他有必答,盡到了當教師的職責,可是,每次考試還是不盡人意。這與天資也有關係,學生成績差,不能一味地去責怪老師。


五代忠臣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相當不付合現實.不知此人讀了幾年書.。我不是老師.不是為老師講話.我是講客觀存在而事實的說話.現在我簡單舉一例.我讀書時.全班學生是統一上課的.老師是統一授課的.為什麼有的學生很優秀.有的學生很差很差呢?


用戶76377356742


這話我不認同,我的英語成績一直很爛,但我不覺得是老師的問題,相反,我很清楚是我自己的問題,除了個別老師,是直接讓我對他這個老師的師德產生懷疑,英語不好,是因為我自己不喜歡英語,也學不好英語,在同一個老師的教導下,有一些人英語很好,有一些人英語不好,其中除了天賦問題,更多的是自己努不努力的問題,學不好,怨自己,而不是怨老師。


何以解憂唯有ni


我記得湖南衛視有一個少年說的節目,其中有一個孩子父母離異,那孩子成績特別差,每天混跡網吧,後來換了一個老師,老師拿孩子當自己孩子一樣,後來孩子居然考上重點高中,那孩子叫老師媽媽,還說,要拿著高考成績單去見老師,這種情況你說是老師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問題


可愛的宇1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作為一名老師,

我很欣賞這句話,只是放在現在的教育環境下已經嚴重變味,甚至有些歪曲變形了。

一、“好”的標準被無限拔高,高不可攀。

1、期末考試剛剛結束,家長們也陸續有了孩子們的成績通報。網上沸沸揚揚的有了一些家長因為孩子考了94分而頭疼的報道。考了94分的成績算教得好嗎?不好,因為是班級倒數,讓家長頭疼了。可多少分算好呢,60分合格,70、80分良好,90分優秀,你說這老師教好了沒有?

2、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五個指頭還有長有短。可我們總是在反覆教育學生不能偏科,平衡發展,語數外政史地生理化那麼多學科門門都要優秀,為什麼我們教育學生就一定要忽視學生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學得了無生趣?為什麼我們教育學生就非得忽視其智力差異趕鴨子上架呢?為什麼我們的教育總不是在揚長而總是在補短呢?我們總是口頭喊著因材施教,卻一條線的對待千百萬學生。

馬雲的數學考過1分,錢中書考過15分,朱自清的數學也差得可以,是他們的老師不會教嗎?“揚長避短”可不是一句空話,可我們今天為什麼都拚命地補短呢,補成每一個孩子都一樣長短?

二、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問題是你讓我教了嗎?

1、孩子送到了學校,家長的手也伸到了學校裡。學生上課玩手機,專家們說手機是私有財產,老師不能沒收,收了手機沒準還惹上殺身之禍。孩子犯錯了不能打不能罵不能站不能跑也不能抄,輕言細語可別傷了孩子的玻璃心,據說語文老師上課有激情聲音太大還嚇著了孩子呢?

2、家長不尊其師,孩子不信其道。現在懂教育的人太多,老師爛大街的,隨便一個人都可以對老師指點一二,問題是當你對老師評頭品足的時候,孩子心頭的“天地國親師”的神位早巳經跌落塵埃,老師的說教還會有多大份量?

3、老師說往東走,你說往西行,老師說講道理,你說給打回去。一個是老師,一頭是父母,孰重孰輕,孩子分不清?孩子的毛病,就像彈簧一樣,辛辛苦苦壓了5天,週末一回家,“澎”地一下全放鬆,5+2=0,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不是老師不會教,而是老師不知道該怎麼教。

一般當中有特殊,個別師德不彰、才德不符的老師和有智力障礙、暴戾乖張的學生不在討論之列。

結論:陳鶴琴老先生是一位理想主義教育家,其“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強調的是教師的責任和使命,提倡的是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這句話理當作為我們每一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銘,而不應當是精神枷鎖,更不應該成為揮向教師的皮鞭。


快樂老九哥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個百分之一的聰明(靈感),而這一分的聰明卻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句話成立嗎?如果我們要引用這方面的例子,則古今都有大量的事實來佐證它的正確性。但是,現實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教不好的,難道這是因為“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的確,一個會深入淺出講解的老師肯定比一個照本宣科的老師“會教”,如果只是一般智商可以理解的問題,那麼,會教的和不會教的老師差別很大,學生再笨,也有可能被會教的老師點撥,從而學會——因為,這只是一般智商都能理解的問題。比如三八二十四,你可以將24顆豆子分成8堆,每堆3顆,然後讓笨學生一顆一顆地數,從而啟發他乘法的原理。但是,解方程呢?已經不是一個接近傻子智商的學生所能理解的了,你再怎麼“會教”也沒用,因為已經到達了他的理解極限。

我們之所以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出發點是在鞭策老師多想想通俗易懂的教學方法,而非真的那樣絕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