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內格力第一,到了美國第一名卻是海爾?

哈尼哈尼幸運


看了一些評論有些搞捧殺的。還是想要說明,這個所謂的第一區別維度是什麼。

1.首先,這也是這兩個品牌最大的差距,就是對國內外市場的發展戰略不同。格力作為業界空調大佬,深耕空調產品數年,在專業度方面確實沒的說。海爾則在全球化潮流中放眼全球,開發國內市場的同時依託全球的設計開發團隊,打開了國外市場。

2.在宣傳方面,這兩個品牌的產品,格力在南方戶外廣告佔有率很高,技術質量沒的說,董小姐的人格魅力也圈了一波粉;而海爾在宣傳上沒那麼大沖擊力,但創新的形式如IP形象深得年輕人喜愛,宣傳方式多元創新。

3.在產品及效果方面。說起格力大家腦海中都有一句話“好空調格力造”,製冷維持效果不負行業老大位置,但是在制熱方面,不同系列方面還是有差異,根據家電行業的一些反饋,制熱效果確實沒有製冷出眾。

至於海爾,我覺得出色的地方在於深知用戶需求,從硬件上,自清潔空調、智能連接操控,包括完善的售後服務,不僅是空調,全線產品都把品牌理念執行得非常好。

總之,國外市場看中的更多是全球化和創新性,在這點上海爾的全球生態化戰略很具有前瞻性,略勝一籌毫無懸念。





水木1212


我們家的海爾空調是1991年購入的,當時它還叫“青空”牌,如今算來得有29歲了,比我兒子的歲數還大。當時買臺空調,相當於現在買臺車了,但是那個年頭,身邊的鄰居好友家買的都是海爾牌的家電,所以我買的時候也沒猶豫。



三十九啊


我家的海爾空調安裝的時候真的有被海爾的安裝師傅感動到,我家在五樓,放置空調外機的那個地方受力面積小,又因為樓上鄰居不在家,安裝師傅試了好幾次,都使不上勁,在我的多次勸阻下,售後師傅還是冒著危險幫我安裝好了,當時是夏天,我拿冷飲招待他們,他們也推辭了。海爾真是很不錯,服務好產品贊!


破滅神話衷


前幾個月三千多買了個海爾洗衣機,質量真心坑,用了一個多月上面個開蓋就壞了,打保修重換了一個,用了一個月又壞了,現在洗衣服都不用蓋了,我也在網上看到海爾多大個企業,多厲害才買的,想試一試看來是沒被坑過不死心啊。


牛牛1368028


海爾空調確實不錯,我家空調用了三年了,一點問題都沒有。當時還是我同事推薦買的呢,一開始也在幾個品牌中糾結,但看同事家海爾空調用的不錯,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買了,沒想到真的不錯,買對了,現在朋友買空調我也推薦給他們海爾空調。


舊人歸濰


感謝您的閱讀!

我認為,海爾放棄了國內市場,被格力撿了便宜。小時候,我都不知道格力,只知道海爾。但是,海爾似乎放棄了國內市場!一心去發展國際市場!甚至於,海爾被一些人稱為“美國本土”,原因在於1999年,張瑞敏投資3000萬美元,在美國建廠,用美國員工!

張瑞敏在採訪中提到,1999年美國建廠的往事,很多質疑,海爾走出去風險很大,但是不走出去是最大的風險:“國外建名牌要賠八年,這個骨頭今天不啃,可能明天就沒機會了”。


正是因為海爾的這中魄力,才讓海爾連續從2009-2018年,在全球主要家電銷量中排名第一:

雖然如此,海爾確實是犧牲了利潤,來獲得了規模!看一組數據:

  • 2019年10月30日,海爾發佈前三個季度利潤,前三季度共實現營收2043.46億元,淨利潤140.35億元。
  • 格力實現營收1550.39億元,淨利潤221.17億元。

海爾確實營收高,但是在美國市場,或者全球市場的發展,讓它的投入大,規模過大,導致了海爾的負擔不輕。

而格力不同,它以品牌出眾,出色的營銷能力,卻讓它成功的獲得了國內市場的認同。而且,海爾放棄代工,發展自主品牌,很多訂單被損失。

這些都是影響格力和海爾在各大市場的不同佔比和區別!


LeoGo科技


確實是這樣的,在國內的格力、美的確實很火,海爾在國內的聲音越來越小,格力在國內的名氣現在確實已經蓋過了海爾,從格力和海爾的領頭人在國內的發聲就知道了,董明珠經常在國內各大媒體語出驚人,比如說之前跟小米的雷軍打賭,而海爾董事會主席張瑞敏則很少在國內媒體發聲,很多人其實不知道張瑞敏。

這不意味著海爾就比格力弱,兩者的世界500強排名相差不大,也不可否認格力的發展確實非常快,2019年世界500強格力第1次入選,排名414位,海爾世界500強排名第448位。

格力深更中國市場,海爾深耕美國市場,其實是企業發展思路不一樣,海爾用了20年努力在海外創牌,犧牲了部分國內市場份額和利潤,現在海爾品牌已經是世界品牌排名第41位了,我讚賞海爾的這種走出去的戰略,我們的企業就缺少了海爾這樣勇於走出去並做得很好的企業,華為是一家,走出去和世界知名企業競爭才能更快的壯大企業核心技術,讓中國製造變成中國智造!


互金圈


一直以來,中國製造給人的印象就是便宜、技術含量低,和外國貨比不起。這個刻板印象其實是長期以來以貼牌為主的出口模式造成的“陰影”。到了21世紀,中國經濟、科技都迅速崛起,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像海爾這樣的家電企業的實力與歐美日韓老牌的差距也在逐漸縮小。

咱們具體來說說美國空調市場的情況。日韓、歐美的空調在美國屬於先入為主,搶佔了先機。像問題中提到的,伊萊克斯、LG等品牌都是美國空調業的巨頭,兩大品牌交替做莊多年。而大部分中國空調品牌只能給他人做嫁衣,以貼牌代工創匯勉強支撐全球化。

不過,這一格局在海爾2016年收購美國本土品牌GE Appliances之後,發生了反轉。這裡有一組我查到的2017年美國空調市場數據:美國空調市場份額佔比TOP5分別是:海爾+GE Appliances雙品牌佔比27.2%、伊萊克斯17.7%、LG11.1%、Kenmore 5.8%。想必從數據中大家都看到了,如今在美國空調市場誰才是龍頭老大。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就要問了,海爾收購了GE Appliances就能一下子讓美國人喜歡上中國貨嗎?其實並不是這樣,海爾空調從1999年以自主品牌身份進入美國已經整整19個年頭,可以說是厚積薄發。

首先,海爾走的是自主創牌的道路。自1999年在美國南卡羅納州建立了首個海爾生產中心,隨後在洛杉磯建立了海爾設計中心;在紐約建立了海爾美國貿易公司;今年CES展期間成立海爾硅谷創新中心;在新澤西、芝加哥等地建立了培訓中心。2016年,海爾併購GE Appliances,開始實施雙品牌運營戰略,形成研發、製造、營銷三位一體本土化的經營格局。

這裡還有前幾年的數據,可以一窺海爾空調這些年的成長曆程。2005年海爾窗機空調創下在美中國自主品牌第一,並連續13年保持中國自主品牌第一。2017年,海爾+GE Appliances雙空調品牌位列市場份額第一。由此看來,海爾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品牌是循序漸進、水到渠成。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海爾在美國市場受歡迎,最重要的是美國用戶的點頭認可。大家都知道,美國人對知識產權意識強,對代工貼牌的產品不感冒。而對海爾這樣有自主品牌的卻趨之若鶩。另外在產品方面,“因地制宜”是海爾的關鍵詞。我在網上查到,今年ARH展上,海爾展出的GE Appliances雙智能窗機可與谷歌助手、亞馬遜Alexa和蘋果HomeKit互聯。這是什麼概念呢?相當於一款產品涵蓋了所有美國人常用的平臺,便捷度可想而知。當然還有解決噪音的問題的超靜音窗機、適用於美國東北部的超低溫制熱空調、自清潔空調等等。這裡就不給大家一一贅述了。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都不再奇怪為什麼單單海爾能在國際化的美國製冷展上搶了日韓、歐美品牌的風頭。海爾空調在美國這19年可以說是一步一個腳印,臥薪嚐膽,終於拿下了美國市場第一這枚勳章。海爾的自主創牌“蟄伏”之路,或許也可以成為中國製造“出海”的借鑑。


用戶62971068359


格力國內第一,海爾國外第一,形成如今的局面原因很多,個人認為四個因素的影響比較大:

一、戰略重心不同

海爾在2005年左右的時候,在國內已經很火了,成為了當時中國家電市場的一哥,但是當時國內經濟發展沒起來,海爾認為國內市場空間有限,就開始將重心由國內轉向國際化,並大力發展北美市場,畢竟北美市場家電規模是最大的,北美通過收購、自投等方式發展起來了。而國內消費水平發展起來的時候,海爾的重心並沒有像格力一樣將中心放在國內市場,仍在主攻國際市場,導致海爾佔據國內第一第二的產品幾乎沒有,因此出現海爾在國內的知名度越來越降,反而沒有國際知名度那麼高了。

格力主要在國內市場發展(當然和格力在發展國際市場受阻也有關係),並且專注於空調,隨著國內消費水平的提升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加之品質比較過關,因此在國內市場空調領域佔據了最大的份額,知名度在國內也就比較高。

二、營銷策略不同

海爾之前是非常火的,一句海爾“真誠到永遠”,讓老百姓牢牢的記住了他,但在後期的營銷推廣、廣告宣傳這方面越來越少,逐漸淡出了消費者的視線。

而格力經典語言“好空調,格力造”,數十年數一日在媒體上不停的出現,讓格力的名字深入人心。

三、發展策略不同

海爾從零幾年之前成為中國家電領導品牌之後,就開始熱衷於搞什麼“流程再造”、“人單合一”,這此東西對於目前企業競爭環境來講,仍過於超前。海爾將重心放在管理上,而對於經營相反而沒有管理重視,比如產品研發支出趕不上人家上、營銷投入沒有人家大。

個人覺得管理很重要,但是將好產品賣給消費者更重要!

格力空調一直注重產品研發和市場營銷,始終將這兩項放在第一位,牢牢將渠道握在自己手中。為了將渠道牢牢掌握在資源上,甚至不惜與國美、蘇寧這樣的家電連鎖品牌決裂,數據證明格力走對了。

從格力和海爾2018年財務數據就可以看出二者在國內市場的差距,海爾多產品的前提下2018年營收1833億,淨利潤97億。

格力在以空調產品為主導的情況下,2018年實現收入1981億,實現淨利潤264億。海爾的營收被格力所超越,海爾的淨利潤更只有格力的1/3多一點。

*需要說明一點的事,上述數據只包括A股上市公司的,此外還有一個香港海爾電器,主做洗衣機和熱水器,2018年營收825億,淨利潤40億。

四、組織管理不一樣

我們平常所認識的海爾產品並不是同一個主體,它由海爾集團、香港上市公司海爾電器、海爾智家(青島海爾更名)三大部分組成。它的組織結構相比格力電器複雜太多,因此在品牌宣傳上,不能集中於一點。海爾集團在宣傳、,A股上市公司海爾智家在宣傳、香港海爾電器也在宣傳,由此造成了資源的分散,不能集中對海爾品牌進行宣傳。而格力不一樣,格力就是做家電的,空調是主打產品,所以格力的品牌宣傳很明確,就是宣傳格力空調。

包括以上的各種因素,導致格力在國內無論是品牌知識度還是業績均超過了海爾。 而海爾國際化比較早,也比較成功,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北美市場,海爾的家電都有相當高的市場佔有率,反觀格力在國內市場發展得好,但國際化線路卻不順利。也就出現了國際市場海爾超越了格力。


老楊會計


    格力、海爾、美的是我國家電領域的三巨頭,那麼誰排名第一呢?下文具體說一說。

    格力

    我們先說一說格力,格力的當家人董明珠也算是一名網紅了,假如問你海爾和美的的老闆是誰,你可能不知道,但是一提到格力,大家就會想到董明珠。格力的本職是空調,而且擁有種眾多的專利技術,但是在董明珠的領導下涉及了汽車製造、手機制造,向關聯性不是很高的產業多元化擴展。

    事實上,格力在這三家家電公司中規模實力是最差的,因為另外兩家都是世界500強企業,格力沒有上榜。

    海爾

    海爾是一家比較低調的公司,但是海爾的規模和實力是最強的,在歐美、東南亞,海爾家電已經躋身高端家電領域。海爾在全球各地有研發中心,已經成為一家國際企業,很早就躋身世界500強企業了。

    美的

    最後說一下美的,美的的家電產品涉足的領域比較多,涵蓋了洗衣機、空調、冰箱、油煙機、熱水器等以及各類小家電,同樣躋身於世界500強企業。相比格力,格力的核心產品是空調,產品線相對較少,不過,這些年隨著空調市場的日漸飽和,格力也向多元化轉型,觸及手機、新能源汽車,只是市場反應一般。


    總之,格力、海爾、美的三家都是很優秀家電企業,只是海爾更注重研發,在世界各地都有研發中心,產品線豐富,逐步走向高端家電發展。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