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外”女护士请缨战“疫”

宁德网消息(夏斌)今年24岁的谢君,是个90后姑娘,2015年毕业于闽东卫校护理专业,至今仍是霞浦精神病院一名非在编人员。

1月23日,谢君所在的县精神病院动员医务人员,报名参加支援县医院疫情防控。获知消息后,谢君第一个向医院报了名,成了最终确定的5名队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个。

“对疫情当初我也有恐惧感。”谢君说,但她知道,这时候每个医疗机构,肯定都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协助参与救助。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没想太多就报了名。

1月25日,大年初一上午,谢君来到县医院报到,下午就正式上班了。

“前两天,我分配在感染科的留观病房,后来又去了发热门诊。”谢君说。24小时昼夜轮班制,让她们寝食不定,生活常规颠倒。

“一旦穿起防护服,在工作区就要坚持8小时,不吃不喝不排泄。”她说,如果是轮值早班(上午8∶00到下午4∶00),那就意味着,8点前吃过早饭后,只能到下午4点后,才可以再进食。

“而当我们下班,离开工作区,回到隔离住宿点,消杀洗漱完毕,至少都要一两个小时。”她说,所以午饭也就成了真正的“晚饭”,“有好几次,我都饿得站不住。”

防护服很单薄,穿着时,里面不能有太厚的衣服。每次上班,谢君总是强忍着寒冷,尽量少穿。

“穿着防护雨靴,就像穿着冰鞋。”她说,这些天气温骤降,一个班值下来,双脚几乎都麻木到迈不开步。

轮值下半夜班时,为了准时交接班,12点之前,她从不上床休息。“就是怕误了接班时间,有时,实在太困了就设定手机闹钟,靠着打个盹。”她说。

工作过程的艰辛,谢君总是坚强克服,而个别患者对她们工作的不理解和不配合,却是对她们的另一种考验。

一天,门诊部来了一个情绪激动的中年男子。经过了解,原来是从重点疫区返回人员,不愿意到医院做病情监测排查。

正在当班的谢君,立即走到他身边,轻声细语地跟他聊起了家常。聊着聊着,话题就慢慢转到疫情防控上来。渐渐地,中年男子的情绪平稳了,言语也中听了。最后,乐意地跟着她去做了各种医学监测。

随着疫情防控的进展,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也相对减少。和谢君同期前来的4个姐妹,陆续离开了。

当上级领导征求谢君意见时,她却坚定地选择了留下,继续坚守发热门诊岗位。

“将近一个月了,她从没有过丝毫的退却,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状态,积极主动完成每项任务,很难得!”霞浦县医院感染科护士长叶淑惠对笔者说。

谢君对笔者说,只要工作需要,她会继续坚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