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過去磚瓦結構的房子在天熱時比現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子涼快?

長江老農


夏天,特別是在農村,會明顯的感覺到,待在磚瓦結構的房子裡,比待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子裡面涼快許多,特別是在晚上,感覺的尤為明顯。



農村老式的磚瓦房:


就是有木料檁條和椽子,上面蓋瓦的起脊房子。這種房子的特點:房高,內部空間大,且密封不嚴,空氣流動不錯。內部涼快和它的磚瓦結構也有一定的關係。這種經過火淬鍊過的磚瓦,隔熱效果更好,太陽一般也曬不透,感覺涼爽也在情理之中。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屋:


村裡近些年來蓋的新房子,都是這種結構;而淘汰掉了那種傳統的磚瓦房子。這種房屋上下左右都是混泥土,吸熱快,散熱慢等;我曾經為了給房頂降溫,房裡涼快一些,中午去房頂撒一盆井水,根本不管用,一下子就蒸發的乾乾淨淨。後來村裡人們想辦法,在房頂打一層隔熱板,效果好多了。但是,在自然溫度下,這種房子裡,還是沒有磚瓦房子裡面涼快。



那麼為何現在村裡也都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子呢?這個現在科技的發展密不可分,也是結婚的“硬性”條件。

畢竟老房子在各個功能方面,已經無法滿足現在人的需求。建造這種混凝土的房子,美觀大方,密封效果好等。雖然熱,有電扇空調解決此問題,所以發展這種新式建築是必然。我記得當年我女朋友(老婆)第一次去我家看看,說我家的房子四下漏風!要是現在,估計我老婆都娶不上了!


三農的高度


說起這個問題,首先我要糾正一下,那種冬暖夏涼的老房子,不是什麼磚瓦結構,而是土木結構。這樣的房子在農村已經很少了,但是無巧不成書,我的老房子就是這樣的,還是1977年蓋的,已經40多年了,但是現在還保護的完好無損,(插圖就是我的老房子)。

說起這種房子為什麼會冬暖夏涼?我們先看看它的結構吧。首先它的牆壁全是用黃土夯實而成的,嚴絲合縫,足足有七,八十公分厚,一點都不透氣。它的頂部是這樣的,先是一層厚厚的高粱秸稈,再在上面抹上一層泥,然後鋪上20多公分厚的麥秸草,保溫效果非常好。最後說說門窗,它的門窗相對牆壁的面積比例較小,不像現在的房子,門窗面積佔了一大半,這樣就能更好的增加保溫隔熱效果。



這樣的房子,每隔六,七年就得更換一次麥秸草,很麻煩。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開始興起蓋瓦房,瓦片取代了麥秸草,慢慢的草屋不見了。我的這個老房子,是後來在麥秸草腐爛後,在草上又掛上的瓦片,其實下面還是一層麥秸草。


這樣的房子,按農村的說法叫“屬陰”

,夏天進去感覺很涼快。冬天雖然採光不好,但是隻要把火炕燒熱了,再冷的天也能抗得住,熱量散發的慢。這就是為什麼這種房子冬暖夏涼的原因吧?你們那裡有沒有這種房子了呢?


十里八村眾鄉親


惠農圈為你答疑解惑!還別說,上週親戚家的孩子考上大學,辦理了酒宴,我們去他們家吃酒席,讓人詫異的是,親戚家裡還是以前的土瓦房,奶奶說這房子還是兩個爺爺建造的,如今已經幾十年了。在我們村都找不到土瓦房了,但在親戚的村莊內,土瓦房依舊不少。

在吃酒宴的時候,是在村子裡的一家飯店內,沒有空調,風扇有死角,結果一頓飯吃下去渾身都是汗。吃完了後,趕緊來到親戚家裡涼快一會,來到屋子裡後我就順嘴說了一句:這麼涼快。旁邊我大伯接了話,稱這是土瓦房冬暖夏涼,夏天的時候涼快,冬天的時候暖和。

而親戚聽了後解釋到,這房子的牆體比較厚實,裡面有秸稈、蘆葦、泥巴多種東西,而這些東西並不是實心的,內部有一定的空隙。在夏天的時候傳熱性能不是太好,熱量很難能夠通過牆頂穿透到下面。且房頂是利用磚瓦鋪設的,這些磚瓦的顏色比較淺,對光的反射能力強一些。

當然房子還是以斜面的形式搭建,這就意味著光線的照射有死角,傳熱的性能相對來說要差上一些。而土瓦房通常比較高,不像現在的樓房一層才3米,土瓦房的高度多數在五六米,因此內部的空間大,通風的性能比較好,也會讓房間涼快。

聽了親戚的解釋我才知道,原來還有這麼多的講究。而鋼筋混凝土的房子,在白天的時候吸收大量的熱,到了夜間就會緩慢的釋放熱量,以至於整個室內變得很炎熱,大家怎麼看?


惠農圈


小時候在農村普遍都是每家每戶一件青磚瓦房,那個時候一家人都是住在這間房子裡,在我們當地都說這樣的一間房就是城裡面的三間房,因為其房屋裡的面積就是三間房,只是沒有用牆壁把每間房子隔開,因此在農村都是一大間房,而且還有兩扇窗戶。

但是現在這幾年農村的生活條件是越來越好,家家戶戶的房子都是樓房,而且房間裡都鋪上了地板,以前好一點的最多就是做的水泥地,那麼今天問題中提到的“以前磚瓦結構額的房子要比現在的水泥鋼筋的房子涼快呢”針對這個問題我來結合我家的磚瓦房來談一談為什麼。



“為什麼以前的磚瓦房子比較涼快呢”

我相信生活在農村的兄弟姐妹都知道,磚瓦房內部的空間比較大,剛才我們也講到一間房子是三間房的面積大小,而且預定幾乎都是樹木搭起來的然後在房頂上鋪上一層豆秸,鋪上以後再往豆秸上塗抹上一層泥巴,最後再把青瓦一個一個的擺上去,這樣一來就算是在炎熱也曬不透房頂。


再加上房子的空間大氣體流通非常快,因此在我們農村老家對我們以前的磚瓦房有一個評價就是“農村磚瓦房,冬天暖來夏天涼”,那麼也就是說夏天的時候房間裡就是涼快不熱,這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說法。

“為什麼現在的水泥鋼筋建的房子沒有磚瓦房涼快呢”

首先剛才咱們講到的磚瓦結構房子的特點以及為什麼涼快,那麼現在的房子屋頂都是樓板封頂的,要知道這些樓板都是水泥鋼筋做出來的,也就說樓板的吸熱比較高,再一個如果在炎熱的天氣當中樓板被曬了一天,那麼樓板的溫度到了晚上會放熱,因此在農村尤其是在夏天住在二樓的人,就會明顯感覺到特別的悶熱。



還有就是現在建的房子的用料非常好,但是每個房間都非常小,因此也會導致空氣流通慢,同樣也會感覺到非常熱。


綜上所述:

其實無論房子如何只要一家人住在一起每天快快樂樂的,這樣的房子在炎熱的夏天才是最幸福最涼快的房子。


紀錄鄉土


磚瓦房肯定會比現在的鋼筋混凝土的房子要涼爽,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個人覺得以前農村都是磚瓦房的時候,比現在農村到處都是鋼筋混凝土的房子要涼爽很多。這到底又是為什麼?


我認為罪魁禍首還是水泥的應用過多。現在不但房子是鋼筋混凝土,而且農村的院子,農村的公路甚至小路,全部都是混凝土硬化。太陽一曬,全部的混凝土面上簡直可以煎熟雞蛋,整個夏天就好像悶在火爐裡一樣。

過去的農村卻不是這樣,房子都是瓦房,而青瓦的透氣散熱性能都不是混凝土可以比的,而且過去農村的小院子都是泥土地面,講究的也就是鋪了點紅磚而已,這樣的院子對吸熱散熱都有很好的幫助。


現在的房子修的越來越高檔,也越來越牢固,更加是越來越密封。樓頂混凝土超級吸熱卻散熱非常慢,牆壁兩面都是水泥砂漿粉刷,照樣也是散熱非常不好,房子又相對密封性非常好,這樣的房子不熱還要怎麼樣才熱呢?

過去的磚瓦房,青瓦底下全部都是可以通風散熱的,而且青瓦又比較薄,散熱能力比較好,房子整體結構密封性又比現在的差。所以過去的磚瓦房比現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子,要涼爽太多了。


所以說以前的房子專注於能夠擋風遮雨就好,而現在的房子卻是一個個鋼筋混凝土做成的密封小盒子,透氣散熱性能都比過去的磚瓦房差,這就是現在的房子比過去的磚瓦房炎熱的根本原因。可能也是越來越發展,而必須付出的一個代價吧。

是不是還有其他原因?請大家留言補充。(圖片來自網絡)


農民也優雅


早在70年代農村哪有人住的起磚瓦房,那時基本家家戶戶都是石頭砌房和泥土房,不僅冬天冷而且夏天也像個大蒸爐,到了80年代農村才陸陸續續出現了磚瓦房,那時對一個農民來說,紅磚就是當時最好的建房材料。而時至今日,紅磚再也不是唯一的建房材料,混凝土、磚混、輕鋼房、環保磚層出不窮,但在很多那個年代的老人看來,紅磚材料仍是首選,不但便宜,而且相比混凝土房要冬暖夏涼,但為什麼混凝土建房雖然昂貴,使用起來卻不如廉價建議淘汰的紅磚瓦房呢?

紅磚瓦房淘汰的原因正是磚為黏土燒製,有專門的磚窯廠製作,其生產過程不僅浪費耕地黏土,而且需要大量的煤等稀缺資源,所以自2010年我國就號召城鎮暫停使用。但因為磚本質為黏土經過烘烤,而黏土本身吸熱極少,而且散熱也快,在夏季最熱的三伏天能很好的避免因房屋建築材料吸熱形成的灼熱感。

再看混凝土建房。混凝土材料本質上為石頭和水泥混合而成,而石頭的吸熱快有目共睹。包括近期網上石頭烤熟攤開的雞蛋的實驗,可見夏季三伏天陽光下的石頭蘊含的熱量有多少,而石頭熱量吸收的多了自然需要釋放熱量,這是基本的熱量守恆定律,所以即便晚上混凝土也在持續的釋放白天吸收的熱量,因此,混凝土房在建築材料上就註定比紅磚房要熱的多。



如果按照兩種材料的建房模式來看。我們農村的紅磚瓦房多半需要屋頂起三角形的脊,這是農村千百年來流傳下來建房經驗,很好的利用了三角形更具穩定性的原理,解決了紅磚瓦房本身材料強度不高的缺點。

這樣的好處自然加強了屋頂強度。但從屋內空間來看,屋頂起屋脊加大了屋內高度空間,而熱氣通常是上升,匯聚於三角形屋脊內,所以住在磚瓦房的人會沒有悶熱的感覺。但是要是混凝土房,因成本原因,以及混凝土本身強度就很高,無需起屋脊,一般都是平頂,屋內高度僅比人高度高一米左右,所以屋內如果炎熱,熱氣常散佈於人的頭頂。所以從兩種建房佈局方式上,混凝土房的夏季三伏天會明顯感覺悶熱難耐。



綜上來看,之所以磚瓦房比混凝土房夏季三伏天要涼快的多,這主要是由於建築材料的本身,以及兩種材料建房的佈局方式,兩個方面導致。所以,你明白了嗎?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三農信息,請關注“瞳影簡生”!謝謝!


瞳影簡生


以前農村長大的小夥伴都住過磚瓦結構的房子吧?而現在農村人們陸續建樓房即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子來住,已經很少人住瓦房了,要說過去磚瓦結構的房子在天熱時比現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子涼快,這倒是真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建房子用料不同還有房子設計的結構不同影響的,下面具體分析:

一、農村磚瓦房通風透氣,建房用料傳熱慢散熱快

鄉居小菜小時候也是住過那種瓦房的,住了二十幾年,印象再深刻不過了!老家的瓦房牆體是純粹的泥土做的,泥磚之間還是泥土粘合的,那泥磚用錘子敲打,蠻容易就散架的,不像現在的磚頭經過高溫燒製的特別結實耐用,瓦房的牆體特別的厚實,有三十多釐米厚吧,瓦房的正面跟背面頂部鋪瓦片的地方是逐漸往下傾斜的,從側面看成三角形。

瓦房頂部是搭的木樑、木板然後再鋪瓦片的,這樣一來,牆體跟木樑、木板之間是有明顯的縫隙的,而瓦片是拱形的,疊鋪的時候,瓦片正面反面都有序的互鋪,之間雖然有一定的縫隙但因為屋頂的傾斜的,也不怕漏雨,卻通風透氣。

此外,農村的磚瓦房不單是用泥土建的,房子裡面的地板也是壓實的泥土,而門窗都是木製的,也有一定的縫隙,並不特別密封。

磚瓦房的頂部結構特別,裡面房子頂部平時通風透氣,而外面房子頂部是傾斜的,平時有太陽照時,只照到一面,也就中午的時候同時照到房子頂部的正面背面,而泥土傳熱慢,散熱快,這樣一來,就算是夏天天熱,磚瓦房裡也不會覺得多熱的,把門窗同時打開了,空氣流動快,更能感覺到家裡涼快了,像晚上入夜之後磚瓦房早散熱完了,住得特別的舒適呢。

二、鋼筋混凝土房子相對密封,建房用料傳熱快散熱慢

現在農村人們住的房子一般就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樓房了,村裡也就少部分的幾戶老人還住著磚瓦房了!牆體是用高溫燒製過的磚頭砌的,厚度一般是18或者24釐米,磚頭之間用水泥砂漿粘合;而樓房的頂部是用鋼筋結成的平面網,然後澆水泥石子沙子拌成的混泥土成密封狀,厚度在10釐米這樣,之後房子裡鋪的水泥地板。

而樓房雖然也留有門窗,但門窗是鐵、鋁、玻璃等材料做的,密封性強,但傳熱快,散熱慢,加上本身建樓房用的鋼筋、磚頭、水泥、沙子等材料也是傳熱快,散熱慢的材料,這樣一來,白天只要出太陽,整個樓頂還有一部分的牆體及門窗都會被照到,房子裡傳熱快散熱慢,當然不會覺得涼快了,就算太陽落山了,晚上整個房子因為白天吸收的熱量還沒有散發完,還是會覺得熱熱的。

像鄉居小菜住的海邊農村,有些戶是把磚瓦房推倒了建現代樓房的,雖然房子旁邊也像以前一樣有樹木,但在房子裡還是覺得熱,所以天熱人們一般都喜歡在院子裡的樹下乘涼。


鄉居小菜


過去磚瓦結構的房子比現在的鋼筋混凝土的房子涼快?主要還是環境、結構以及材質等因素造成的這種情況。

1、環境因素。以前的農耕水平低,耕地開發數量有限,環境相對的原始。植被、草坪的數量還是比較多的,這些綠植的蒸騰作用對於環境溫度的作用要比遍地的農作物影響大的多;

其次是水域面積的減少。記著小時候農村的水域還是比較多的,這麼多零零散散、大大小小的水域其實就相當於一個個的天然水庫,會形成一個個的小氣候,對環境溫度也是有一定影響的。但是現在呢?地表水資源少了很多吧。而且,很多的河流、小溪都乾枯了,對環境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

2、結構。磚瓦、黏土結構的房子相對結構簡單,沒那麼複雜。普遍的附屬設施也少,比如說窗戶,以前的房子哪有那麼大的窗戶,光線進入的少,自然要涼快一些。現在的房子呢?恨不得牆壁有多大、窗戶就多大,這不就相當於一個大溫室了嗎;



磚瓦結構的屋子室內空間也比較大,以我們東北的房子來說,南北是比較通透的。只要前後窗打開,就會形成相當流暢的空氣流通來降溫。那像現在的房子那麼複雜,影響室內外空氣的流通,自然會影響夏季的降溫。


3、材質。以前的房子普遍牆壁比較厚,特別是黏土茅草房,牆壁厚度超過50釐米也不是什麼稀罕事。牆壁裡面茅草、黏土、木頭等,還是比較複雜的。這就意味著外界的熱度難以穿透牆壁,屋內的熱量在冬季也很難散發出去,自然會有著一些冬暖夏涼的效果。但是現在的混凝土房子由於承重能力以及密度的增加,普遍牆壁要薄一些。而且現在的設備太多了,空調、風扇、暖氣等,也使得現在的混凝土房子保溫、隔熱的效果有一些下降了。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題主好!過去磚瓦房,肯定要比現在的鋼筋混凝土房子要涼快,為什麼敢這樣確實的說,就由我解釋解釋給大家聽。

像原來的磚瓦房,很多都是不做樓板的,像小趙這邊是坡度屋面,上面都是大圓木嶺子“木杆”,還有木板,蓋的是小青瓦。太陽光照下來小青瓦能吸熱,雖說有太陽的曬得滾燙,可是它的散熱也快。小青瓦也蓋得比較厚,小瓦之前有縫隙,只要太陽一下山,熱的空氣就從瓦縫裡釋放出來。再加上房頂上又是蓋的瓦,只要一陰下,冷空氣通過挖縫流通,使的房子室內冷確得更快,這也是南方農村人喜歡建坡度屋面的原因。



再來說說鋼筋混凝土房子熱的原因,這樣的房子不開空調,像這38~39溫度,房子裡就像一個烤箱,就是在那個裡面呆一小會兒,都可是讓你汗流浹背。鋼筋混凝土的房間,上下左右都是半密封狀態,不開門窗,人進去都感覺有點悶,透不過氣來。


農村裡的瓦房有很多都是依山而建,周圍也都會種幾棵樹,夏天遮陽、冬天擋風。像很多房子都本樹擋住了,只是中午的時候才曬到太陽,瓦都沒有被曬熱,就又陰下來了。在那種磚瓦房裡,晚上就吹吹風扇就好了,空調基本上就是一個擺設,用不了天。

那個時候的磚瓦房,牆和地板都沒有隔潮。一到下雨天,牆上、地板上就冒水,雖說潮溼重,但是地都是涼的,室內和室外的溫度就相差好幾度的溫度,這個也是比鋼筋混凝土的房子涼快的原因。



我是小趙,所講都是個人看法,希望能夠解開你心中的疑惑!


常德農村小趙


今年的夏天可真是熱的夠嗆,旱的也超常。這不幾天前回老家,到了中午時間,兄弟叫到他家吃飯。一進正屋門,覺得家裡挺涼快的。雖說是過去的老房子, 家裡收拾的倒挺乾淨,主要是進門兒之後感到涼爽。為什麼這種磚瓦結構的房屋,在天熱時比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房屋要涼快些?



先說這房屋的牆體是用磚砌成的。 在砌牆的過程中,說磚與磚之間的縫隙也會打上一層灰, 但是所打的灰並不能全部都填實填滿,不時地也會出現一些漏洞,用灰摸牆時,人們只關注的是牆面的平整,不在意漏洞是不是填實。這就有了“沒有不透風的牆”之說,透風就會使家裡的熱氣和潮氣,及時散出,讓人覺得家裡涼快。而用水泥混凝土做的結構,結實是非常結實,密封的很嚴實,但它的透氣性很差,再加上牆體吸熱後,屋裡的熱量增加,又不能散出去,因此,水泥混凝土結構的屋裡會更熱一些。



另一方面,磚瓦結構的房子,屋頂多是有房坡的瓦的屋面。有房坡的屋頂,陽光照射後會反射出一大部分,熱量會減少很多,再說農村的屋頂都是鋪一層葦薄,上面摸一層草泥,再按上瓦片。這個過程中,葦薄會使屋頂透氣,按的瓦片之間也會有空間,會透氣。這樣,屋裡的熱氣都會往上走,屋頂的這些結構,必然會散發許多熱量,這就會讓人們覺得涼快。而混凝土結構的屋頂,就沒有瓦房有坡屋頂的透氣性,因此熱量散不出去,自然覺得熱一些。


農村磚瓦結構的房屋,大熱天覺得比較涼快,自然有牆體和屋頂散熱的特性。不過這樣的房子冬天也會比較冷一些,因為它的散熱好,那它的保溫要差一點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