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站在現高度去批判春秋末年(封建制前期)的儒家思想?

西北東南3


現代人最愛說的一句話是:國學是先賢給我們留下的瑰寶,是中華文明的靈魂。

文化是推進文明的動力,每一代人都構建了各自時代的新文化,給後人積累經驗、開啟智慧、認識自我。古人和今人都是吃飯穿衣、生老病死,文化的屬性不因時空的變化而改變。適用於古人的道理同樣適用於今人,當今不合理的觀念用之於古代也一樣不合理。思想永遠要辯證,無論賢愚,其觀點都不可能絕對正確。但凡是虔誠的學者,都必定奉行這樣一個歷史觀:批判讀史。何為批判?就是不能盲目信奉權威,對一切事件、觀念或結論保持懷疑態度,自己對一切的判斷基於公認的價值觀和客觀事實,判斷結果只依循嚴密的邏輯推理而得,不受成見誘導。

儒學是中國社會幾千年來的主流意識形態的重要構成,對人們價值觀、行為規範影響無比巨大,對社會的興衰存亡有決定性作用。至今儒學思想還是根植於國人的意識中。祖先給我們留下遺產,我們當然要分辨可用不可用,既用於當下,就應以當下的價值觀衡量其價值。不管儒學是產生於百萬年前或剛出爐,只要我們還在儒學思想的影響下,就要對其進行批判。

即使不用,也要明白用了幾千年的東西為何不能用了,因此也同樣要批判,用現代人更高的視角進行深刻批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