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時節八種魚病的診治方法---冬春也有低溫類細菌寄生蟲繁殖

專注水產適用技術,奉獻實用養魚信息!

低溫時節八種魚病的診治方法---冬春也有低溫類細菌寄生蟲繁殖

隨著冬季的到來,氣溫下降,養殖魚類進入了越冬期。這期間加強飼養管理,做好魚病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冬季魚病受低溫的影響,發生較少,但有的細菌和寄生蟲在低溫時大量繁殖,侵襲成魚和魚種引起大批死亡。

一、水黴病

水黴病又叫膚黴病、白毛病。原因在於魚體的損傷,鱗片脫落,水黴菌入侵,在魚傷處長滿白色或灰白色水黴菌絲,象舊的棉絮狀,病魚焦燥不安,運動遲緩失常,食慾不振而陸續死亡。在顯微鏡上觀察可見白色水黴菌絲,影響魚的進食而引起死亡。

症狀

當魚體皮膚受損傷後,內菌絲附在魚體的損傷處,吸取魚類營養,並進行有性繁殖,使病灶迅速擴大,生長出魚體之外,形成白色的棉花絲狀物,由於水黴菌能分泌大量的粘液,使病魚煩躁不安,最後遊動緩慢,食慾減退,魚體瘦弱而死。

低溫時節八種魚病的診治方法---冬春也有低溫類細菌寄生蟲繁殖

在水溫為13℃~18℃時,水黴菌繁殖最強,並隨著水溫升高而繁殖力減弱;當水溫超過30℃時,水黴菌以胞子形式存在於水體或土壤中,不危害魚類,待水溫適宜時水黴菌開始繁殖,繼而危害魚類。

1、畝米水魚塘用1.5斤五倍子煎汁,加水全池潑灑。

2、萬分之四的小蘇打和萬分之四的食鹽混合浸洗病魚,時間浸長一點。

3、用10克/升的食鹽水加數滴醋浸洗疾病魚5分鐘。

4、高錳酸鉀10~15毫克/升長時間、反覆藥浴。

5、經長途運輸的魚種放養前和放養後,及時2%~3%食鹽水或其它消毒劑進行消毒。

6、用含碘消毒劑浸泡,如濃度為20mg/L聚維酮碘溶液,或2mg/L的高錳酸鉀混合1%的鹽水浸泡病魚20~30分鐘。

7、市面上常見其他的專門防治水黴病的漁藥種類。

二、小瓜蟲病(白點病)

病原是小瓜蟲大量侵襲魚體皮膚和鰓部而引起。該病原體繁殖適溫是15-25℃,一般是每年的初冬春末,小瓜蟲的幼蟲侵襲魚的皮膚和鰓,尤以皮膚為普遍。

低溫時節八種魚病的診治方法---冬春也有低溫類細菌寄生蟲繁殖

病魚體表和鰓瓣上佈滿白色點狀的蟲體和胞囊,肉眼可見,故又叫白點病。體表頭部、軀幹和鰭條處黏液明顯增多,與蟲體混在一起,似有一層薄膜,小瓜蟲病有明顯的發病季節,春、秋季南方初冬季均是流行季節。養殖密度大、水質差的池塘容易發生。無宿主特異性,任何魚類都可被侵襲、發病。

低溫時節八種魚病的診治方法---冬春也有低溫類細菌寄生蟲繁殖

症狀

病魚表現為急躁不安,群集繞池邊遊動,並不斷地和其它物體摩擦或跳出水面魚身體消瘦發黑,鰓絲充血,呼吸困難,不久即大批死亡,魚鰓上有小白點囊泡,取白點置於玻片上,滴上一滴水,用顯微鏡觀察可見小瓜蟲。

1、可用福爾馬林、硫酸銅、高錳酸鉀治療。

2、用辣椒粉1ppm全池潑灑或每畝米水深用幹辣椒粉半斤,幹生薑2兩加水煮30分鐘,稀釋後全池潑灑。

3、觀賞魚可以利用小瓜蟲不耐高溫的弱點,提高水溫到26℃(有說是18℃以上),迫使小瓜蟲自行脫離魚體。再配備藥物治療,通常治癒率可達90%以上。若治療及時,治癒率可達100%。

4、由於小瓜蟲不能感染生活在鹼性水域中的魚類,因此,可以通過提高水體pH值的方法控制小瓜蟲病的蔓延。

5、施用市售專殺小瓜蟲類藥物。

三、赤皮病

細菌性赤皮病,在嚴寒冬季水溫過低,魚體出現凍傷後或捕撈造成魚體受傷,最易引起病菌侵入而發病,有時和水黴病併發。

低溫時節八種魚病的診治方法---冬春也有低溫類細菌寄生蟲繁殖

症狀

魚體被感染後可以引起魚體皮膚充血發炎,鱗片脫落,尤其魚體兩側及腹部較明顯,有時魚鰭的基部或整個魚鰭充血,魚鰭的末端腐爛而形成掃帚狀的蛀鰭,且在病灶處經常被水黴菌感染繼發為水黴病。病魚體側腹部出血發炎,鱗片脫落,皮膚潰爛,魚的鰭基部充血,鰭條末端腐爛斷裂。

1、外用:

(1)每立方米水體用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0.3~0.5克加水全池潑灑,連續3~5天。若病情嚴重,第一天劑量加倍。

(2)每畝水面用生石灰15~20公斤化漿全池潑灑,或每立方米水體用漂白粉2克加水全池潑灑。

(3)水質較肥時,每畝用濃縮戊二醛15~20毫升加水全池潑灑,連用3~5天。

(4)水質較瘦時,每立方米水體用強氯精0.3~0.5克加水全池潑灑,連用3~5天。

(5)將中藥五倍子搗碎,用開水全部溶解後,用池水稀釋全池潑灑,用量為2-4克/立方米。

(6)每畝(水深1米)用大青葉5公斤加黃連1公斤加水3次煎汁至藥液為20公斤,全池潑灑。

2、內服藥:

(1)每100公斤魚體重用複合維生素1~2克、諾氟沙星2~5克混合拌5~10公斤飼料投餵,每天2次,連用3~5天。

(2)每100公斤魚體重用三黃粉0.5-1公斤拌5-10公斤餌料投餵,每天2次,連用3-5天。

(3)每100公斤魚體重用大蒜素20~30克混合拌5~10公斤飼料投餵,每天2次,連用3~5天。

(4)在200-300公斤飼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100克拌勻投餵,每天2次,連用3-5天。

(5)每100公斤魚用丁青散(地丁、大青葉、大蒜粉按5:3:2比例混合製藥)20-50克拌糧投餵。

3、施用市售殺蟲滅菌類藥物。

四、斜管蟲病

此病是斜管蟲大量侵入魚的皮膚和鰓而引起,在水溫低至8-11℃時易發生,流行季節在每年3~5月,高至20-25℃時仍可大量出現。主要危害草魚。判斷是否患斜管蟲病,要通過鏡檢來確定,如魚鰓上有斜管蟲寄生引起死亡,就可確定是斜管蟲病。

低溫時節八種魚病的診治方法---冬春也有低溫類細菌寄生蟲繁殖

症狀

由於斜管蟲的寄生,刺激魚體分泌大量粘液,使寄主皮膚表面形成蒼白色或淡藍色的黏液層,組織被破壞,影響魚的呼吸功能。鰓組織受到嚴重破壞,病魚呼吸困難,食慾減退,消瘦發黑。特點是病魚側臥岸邊或漂浮水面,不久即死亡。刮下病灶黏液或剪下鰓絲置載玻片上,加少量水在顯微鏡下能觀察到蟲體借腹部的纖毛運動,沿著鰓和皮膚緩慢地移動。

低溫時節八種魚病的診治方法---冬春也有低溫類細菌寄生蟲繁殖

1、用硫酸銅0.7-1ppm 全池潑灑。

2、用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化水全池潑灑,使池水成0.7-1ppm 濃度。

3、用敵百蟲或專殺寄生蟲類藥品進行殺蟲治療。

五、魚波豆蟲病(白雲病)

魚波豆蟲病,又叫口絲蟲病、白雲病。病原體是魚波豆蟲寄生於魚的鰓絲和皮膚,皮膚上形狀一層灰白色的粘液,所以又叫白雲病,垂死的病魚常呆浮於水面,最初1-2天少數魚死亡,3-4天后出現大批死亡高峰。年齡小的最敏感。流行季節冬末和春季。

低溫時節八種魚病的診治方法---冬春也有低溫類細菌寄生蟲繁殖

症狀

魚波豆蟲大量寄生魚的皮膚上時,用肉眼仔細觀察,可辨認出暗淡小斑點,在皮膚上形成一層藍灰色黏液,被魚波豆蟲穿透的表皮細胞壞死,容易感染細菌和水黴,引起潰瘍。感染的鰓小片上皮細胞壞死、脫落,使鰓器官喪失了正常功能,呼吸困難。病魚喪失食慾,遊動遲鈍,鰭條摺疊,呼吸嚴重受阻,漂浮水面,不久即死亡。當大量魚波豆蟲寄生在魚鱗囊內時也可引起豎鱗症狀(但不是鱗立病)。

1、畝米水深用0.7-1ppm 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5∶2),全池潑灑。

2、用2.5%食鹽 (氯化鈉) 或1/200福爾馬林溶液浸洗病魚10~15分鐘,可以殺滅該寄生蟲。

3、防治金魚魚波豆蟲病,可用2%濃度食鹽水浸洗5~15分鐘,或用20ppm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在水溫10~20℃時浸洗20~30分鐘; 水溫20~25℃時浸洗15~20分鐘; 水溫25℃以上時浸洗10~15分鐘。

4、每畝1米水深,用阿維菌素15~20克全池潑灑。

5、發病季節,每500立方水用苦楝葉15千克浸泡,7~10天換一次,3~4次。

6、施用市售專殺魚波豆蟲類藥物。

六、粘孢子蟲病

該病是由粘孢子蟲寄生於魚的皮膚、鰓、腸道和神經系統所引起。魚病的部位有胞囊,呈灰白色點狀和瘤狀,常見的粘孢子蟲有餅形碘孢蟲、野鯉磺孢蟲,鯽碘孢蟲、鰱碘孢蟲等。孢子蟲的繁殖時間在夜晚,因此用藥在下午5點前後最佳。

低溫時節八種魚病的診治方法---冬春也有低溫類細菌寄生蟲繁殖

症狀

病魚消瘦、體色發黑、離群獨遊或焦躁不安而狂遊,頭年10月至第二年2月間對魚種危害極大。寄生部位有:鰓、皮膚、鰭、腦、膽、脾、腎、肌肉、膀胱、鰾。其他器官如輸尿管、鼻腔、生殖腺亦照樣可受侵襲。一般以寄生在鰓、腸、體表和神經系統的種類危害較大。

1、90%晶體敵百蟲(或與硫酸銅混用)每畝米水深的魚塘用1斤全池潑灑,間隔3-4天,再潑一次。

2、每萬尾魚種或100斤魚的重量用75克食用硫磺粉拌料投餵,連喂一星期。

3、每斤飼料加10克90%晶體敵百蟲餵魚,可治腸道寄生的粘孢子蟲。此法治指環蟲病也有效。

4、孢子蟲從卵到成蟲有5天~7天的發育時間,預防用藥必須大於3天,治療時間必須大於7天以防止復發。

5、施用市售專殺粘孢子蟲類藥物。

七、豎鱗病

豎鱗病又稱鱗立病、根鱗病、松球病等。每年春季發病較多,是鯽魚、鯉魚、金魚、草魚、鰱魚以及熱帶魚的一種常見病。當水質汙濁,魚體受傷時經皮膚感染。病魚有的鱗片向外張開,豎立起來,像松球一樣,並有爛鰭、鰭條基部充血、腹部膨大等症狀。

低溫時節八種魚病的診治方法---冬春也有低溫類細菌寄生蟲繁殖

症狀

病魚離群獨遊,遊動緩慢,嚴重時呼吸困難,對外界失去反應,浮於水面。疾病早期,魚體發黑,體表粗糙,魚體前部鱗片豎之,鱗囊內積有半透明液體。嚴重時全身鱗片豎起,鱗囊內積有滲出液,用手指輕壓鱗片,滲出液就從鱗片下噴射出來,鱗片也隨之脫落;有時伴有鰭基部充血,鰭膜間有半透明液體,順著與鰭條平行的方向稍用力壓之,液體及噴射出來;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病魚貧血,鰓、肝、脾、腎的顏色均變淡,鰓蓋內表面充血。皮膚、鰓、肝、脾、腎、腸組織均發生不同程度的病變。

根據其症狀如鱗片豎起,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鱗囊內有液體,輕壓鱗片可噴射出滲出液,可作出初步判斷。在鏡檢鱗囊內的滲出液時,如果見有大量革蘭氏陰性短桿菌即可做出進一步診斷(不一定是鱗立病)。

魚波豆蟲寄生與豎鱗病的區別:當大量魚波豆蟲寄生在魚鱗囊內時也可引起豎鱗症狀。用顯微鏡檢查鱗囊內滲出液是否有魚波豆蟲即可區別。

防治方法

1、每50千克水加入搗爛大蒜250克浸洗病魚數次。

2、用2%食鹽和3%小蘇打混合液浸洗5~8分鐘。

3、用3%~5%食鹽水浸洗病魚10~15分鐘。

4、硫酸銅、硫酸亞鐵、漂白粉合劑。每立方米水體用硫酸銅5克、硫酸亞鐵2克、漂白粉10克,浸洗病魚8分鐘左右。也可每立方米水體用硫酸銅1克、硫酸亞鐵0.5克、漂白粉2克,全池潑灑,隔日1次,連用2~3次。

5、潑灑石灰水。在發病季節,每月全池潑灑生石灰水溶液1~2次,使池水的PH值維持在8左右為宜。

6、施中草藥。用中草藥苦參或艾蒿葉的浸出液,浸洗病魚20分鐘,每天1次,連續4~5次。也可每畝水面用苦參或艾蒿葉2500克,水煎濃汁3次混合,每日1次全池潑灑,連用3~5天。

7、紅黴素水。每平方米水體用畜用紅黴素0.3克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用3~5天。

8、注射。親魚可腹腔或肌肉注射硫酸鏈黴素,每千克魚體用量為20萬單位。或者肌肉注射磺胺噻唑鈉液2毫升 (含量0.4克)。

9、施用市售專治豎鱗病類藥物。

八、三毛金藻中毒症

三毛金藻,屬金藻門,金藻綱,金胞藻目,植物體具三條鞭毛,中間一條較短,為單細胞藻類,細胞呈橢圓形、卵形、球形等,易變形,色素體兩個,板狀,側生,伸縮泡1個,同化產物白糖素呈一大球狀或小形多數,位於細胞後端。三毛金藻在大量繁殖時,其代謝產物中含有一種魚毒素,可使魚類中毒死亡。

低溫時節八種魚病的診治方法---冬春也有低溫類細菌寄生蟲繁殖

症狀

三毛金藻的毒素引起魚類中毒是一種麻痺性中毒,初期魚類焦躁不安,呼吸頻率加快,遊動急促,方向不定;經過短時間後就漸漸平靜下來,中毒的魚反應遲鈍,鰓分泌大量黏液,鰭基部充血,魚體後部顏色變淺,呼吸緩慢,魚向池塘的背風淺水處集中,排列不規則,受到驚擾能較快速地游到深水處,不久又返回池邊;隨著中毒時間的延長,魚佈滿魚池的四角及淺水池邊,大都頭朝岸邊,排列整齊,在水面下靜止不動,也不浮頭,受到驚擾也毫無反應。

低溫時節八種魚病的診治方法---冬春也有低溫類細菌寄生蟲繁殖

自胸鰭以後的魚體麻痺、僵直,尾鰭、背鰭都不能擺動,只有胸鰭尚能緩慢活動,但魚體不能前進,呼吸極為困難而微弱,鰓蓋、眼眶周圍、下頜及體表充血,但也有體表不充血的,最後失去平衡而死。有的魚死後鰓蓋張開,魚的死亡時間隨水溫升高而縮短。

低溫時節八種魚病的診治方法---冬春也有低溫類細菌寄生蟲繁殖

防治方法

1、全池潑灑硫酸銨8千克/畝和尿素4千克/畝配合使用,使水中的氨離子達0.06~0.10毫克,以殺死三毛金藻,第二天鏡檢看看三毛金藻是否死亡,如果三毛金藻有一些沒有死亡,再補充3~4千克/畝,第三天注意檢測水質防治氨離子超出0.06~0.10毫克。在潑灑硫酸銨和尿素時要注意,在魚溜邊的地方適當少灑一些,防止魚類中毒死亡。

2、若發現剛有三毛金藻中毒症狀時,可將魚類轉移到未發病的肥水池塘中,魚的中毒症狀可以緩解,減少損失。或者立即注入水質較肥的河水或鄰近池塘的肥水,注水後中毒症狀可以得到緩解。要徹底治癒還要繼續大量換水,然後重新培育水。

3、施用市售專治三毛金藻中毒病類藥物。

低溫時節八種魚病的診治方法---冬春也有低溫類細菌寄生蟲繁殖

從上述冬春兩季易發魚病的產生可以看出,有的魚病多在魚塘捕撈時受傷引起,因此要小心防止魚類受傷是關鍵的一環。魚病治療好不好,關鍵是否對症下藥,如對症下藥後魚病又治不好,那麼就要尋找新的藥物,因為魚體經過藥物的治療會產生抗藥性,原來治療某種病的有效藥物,經多次使用後,已失去了治療效果。

在使用藥物時要注意藥物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如用硫酸銅治魚病時,溶解硫酸銅的水溫不能超過60℃,超過了會影響藥效。同時用後2-3天要注意魚塘是否缺氧引起泛池死魚,要採取沖水或增氧。魚病用藥要及時、準確、對症下藥,才能達到好的治療效果。

低溫時節八種魚病的診治方法---冬春也有低溫類細菌寄生蟲繁殖

水產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

或請登錄:西南漁業網。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或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