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字令的写法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津铭866


题主:十六字令的写法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十六字令,故名思义,十六个字凑成的小令,在原创诗词版块中,属于词的一部分。《十六字令》分四行排列,写的字数按1-7-3-5的顺序来,两两成句。

怎样用好这16个字,如果用平声字开头,那么第一句尾字,即第8字要押韵,第二句尾字,即小令的末尾也要押韵,都是平声字。

一般来说,小令另外还有五个字也要用平声字,怎么选取呢?其实,也是根据韵律来的,三五七言,必须交替换韵,我们看看后三行吧。

第三行3字,尾字仄声,没办法,前两字平声字。第四行5字,二四分明,上行前两字平声,下行至少保证第二字仄声,这样,第四字要分明,只能是平声字,再根据尾三连平犯忌规则,第三字仄声无疑,首字呢?中性。

重新回到第二行,因为第三行前两字和第四行第四字都是平声,所以第二行除了韵尾平声以外,还要找两个平声字,并且以七言的规则,尾三连平不可取,一行四连仄也通不过,只宜选在该行第三字和第四字了。

下面具体谈《十六字令》的格式,要求,我们还可以触类旁通呢。

1.《十六字令》的格式。

平,

中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

中仄仄平平。

第二行和第四行首字,可平可仄,其实按照对称的规律多使用仄声字就行,有时根据需要,平声字也不算犯规。对照格式,指定的八个平声字,位置依次是第一句第一、四、五、八字,第二句第一、二、七、八字,而仄声字可取6至8个,因为第二、四行开头允许用平声字,仄声字数就有变化了。

2.《十六字令》的要求。

要求呢?除了符合平声规范之外,注意第一、二、四行韵尾在同一个韵部,押好韵,还要有好的意境,写景状物,叙事抒情,谈感受都行,没有一个核心内容,空洞无物,就会失去写小令的意义。

本人作品《十六字令 梅》敬请批评指正。

十六字令 梅

梅,

踏雪冬来几友催。

凌寒事,

请你斗芳菲。

3.触类旁通。

①押仄声韵的十六字令,可以有。格式如下:

仄,(韵)

中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韵)

我即兴创作一首《十六字令 夏》吧。

十六字令 夏

夏,

乌云密布雷声大。

树影丛,

绿荷听笑骂。

②五绝,七绝,包括藏头诗,注意平仄韵律转换,想好核心内容,韵尾字使用正确,也可写成。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看多思多练笔,才能写得游刃有余。我也整理了几首,恭请诗友们指正。

综上所述,由对《十六字令》的探讨,还有它的格式及要求,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触类旁通的,有对小令仄声韵的解读,有诗词创作的启发,其实,像元曲《天净沙》宋词《虞美人》,还有诗友们喜爱的《踏莎行》《鹧鸪天》,您也完全有信心,掌握平仄韵律,创作出一篇篇耐读的美文来。我是头条号 ,欢迎您的到来!


ZHANGRUPlNG


十六享令写法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词,是诗体的一种,古时词是配乐而歌唱的。每一种词按照各自依据的乐谱大体都有一定的格式,这种格式是在旧词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拟定词谱,这样一来,填词的作者则有了依据,加之有些词人并不很通音乐,他们填词是为了作诗,并不是为了演唱,于是词便成了一种纯文学式样的文学体裁。

这种体裁又分为:

一、小令,

二、中调,

三、长调。

据说五十八字以内为小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上为长调。大体情况是这样划分的。

因此,十六字令自然也就划分到小调了。她也是词族中字数最少的词牌了。

十六字令,全词只有十六个字,通押平声韵,她的平仄如下:

平,

△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

△仄仄平平。

第一句,一字句,感叹性独词句入韵。

第二句,七字句,律句。也有非律句的,但很少见,一般都是用律句。

第三句,词中三字句最为常见,格式大都截取五言律句中的后三个字: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

第四句,五字句。五字句一般是用五言律句。

以上就是《十六字令》的基本要求,这是对本词牌的字数、押韵、和平仄的要求,其意境与诗和其它词牌的要求应该是一样吧!


高楼避愁


《自由体诗》

——(十六令)

其一。

令,

短小精悍又成韵。

字不多,

仅仅四句云。

其二。

令,

前人太懒太随兴。

落几字,

语成十六名。

其三。

令,

不是辕门领軍命。

无有旗,

指揮谁来听。

其四。

令,

有人将它制一名。

十六字,

一七三五形。

2019年11月下旬于郴州北城。



如若天风


问题:十六字令的写法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前言

顾名思义,十六字令只有十六个字的小令,它又叫做《归字谣》或《苍梧谣》。和14个字的《竹枝词》相比,十六字令是词牌中字数最第二少的词。

一、词谱

归字谣 单调十六字,四句三平韵

归。△猎猎薰风卷绣旗 。◎●○○◎●△拦教住,重举送行杯。○○● ⊙●●○△

在《钦定词谱》中,作为范例的是南宋词人张孝祥的这首词,因为以“归”字开端,因此这个词牌又叫做《归字谣》。

在词谱中的符号各有不同意义:

“○”标平声, “●”标仄声 ,“⊙”标应平可仄 ,“◎”标应仄可平,“△”标平韵, “▲”标仄韵 。

这首词可以看出是平声韵“△”,所以没有“▲”。

二、名家名作

南宋的蔡伸也有一首颇为有名,又被称为《苍梧谣》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南宋另一个词人袁去华也有两首《归字谣·归》
归。目断吾庐小翠微。斜阳外,白鸟傍山飞。
.....
归。随分家山有蕨薇。陶元亮,千载是吾师。

张孝祥是南宋的状元,他的《归字谣》其实有三首:

归。十万人家儿样啼。公归去,何日是来时。
....
归。猎猎薰风颭绣旗。拦教住,重举送行杯。
....
归。数得宣麻拜相时。秋前後,公衮更莱衣。

结束语

十六字令是一首比较容易填写的小令,按照词谱填写即可,没有特别注意的地方。

唯一提醒一下的地方,就是后面十五个字,都是为了解释或者承接第一个字的,不要风马牛不相及。

下面录入老街的一首《归字谣》,欢迎诗友们指正。

归。 一棹斜阳绕翠微,渔歌里,白鹭入云飞。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十六字令,词牌名,因全词仅十六字而得名;又名“苍梧谣”“归梧谣”“归字谣”“燕衔杯”“花娇女”。此调只见两体,均为单调四句十六字,属于最短的词。正体三平韵,第一、二、四句押韵,均用平声韵。变体两平韵,第二、四句押韵。代表作有蔡伸《十六字令·天》等。

体裁沿革

十六字令,起源于唐代,当为湘中民间乐曲。现存最早用此调填的词是宋代蔡伸之作。宋人袁去华词首句一字句,两首为“归”,因改调名为“归字谣”。元人周玉晨将此调改名为“十六字令”。周词首句为三字句,乃误。其实“苍梧谣”名在前,后称“归字谣”。

此调原本只一体,为首句单字起式并押平韵者,后来在传抄中断句失误,因错就错,衍生出“三字起”新格式。即如《钦定词谱》所言,《词统》及《草堂别集》收录周玉晨词“眠,月影穿窗白玉钱。无人弄,移过枕函边。”把“眠”字误为为“明”字,可能是觉得此字单句,不合韵,便重新断句,以‘明月影’三字起句,以讹传讹,后来便出现三字句起式之另体。曹贞吉《苍梧谣》,便按周玉晨词的讹传体所填写,并名《苍梧谣》。《填词名解》卷一言:“《十六字令》有二体,以字数也。其单起者又名《苍梧谣》。”另有清代黄德贞词名《花娇女》。

格律说明

“十六字令”为单调小令,通篇四句,按字数排序为:“一。七。三,五。”结构布局上的突出特征是长短句交错,反差较大。

开首单字成句,领起全篇。首字押平声韵,一开始便定下全篇韵味,平稳又扎实。第二句为“仄起平收式”七言律句(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较为特殊,第一字不拘平仄,第三字须保持平声不变。按七律规则,“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不能变。否则便称作“犯孤平”大忌。词中虽无“孤平”之说,但词家沿袭诗律,第三字也皆沿用平声。第三句为不押韵的三字句。此句要点在第三字必用仄声。其第一、二字可平可仄。但在既往各家谱书,如《钦定词谱》及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中,此句皆定为“一字不易”,即第一、二字必平,第三字必仄。这类三字句,在各种常用调中,第一、二字平仄声并不那么限定,用平用仄者皆有。从所见各家词作,第一字以习用平声者居多。这是此调中的一个转折句,由前边的七言长句,突然跌落到三字句,节奏剧烈变化,声调昂起,转折跌宕。末句为“仄起平收式”五言律句(仄仄仄平平)。在五律中,其第一字不拘平仄,词中沿习之。

此为最短之词调,宋人作此调者仅三家,格律相同。此调全用奇句,音节短促,其一字句极难处理。谱式据《词谱》。调中五、七字句均为律句。又,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第一首末句“离天三尺三”,因系引用民谣,不可改动,故突破了格律。

“十六字令”词牌字数虽少,但句序排列长短交错,一字句起,七言句承,三字句转,五字句收,起承转合,腾挪跌宕,颇具表现力。此调有两种格式。

正体常格单调十六字,四句三平韵。如蔡伸、张孝祥、袁去华、周玉晨、毛泽东词。按张孝祥词三首,皆以“归”字起韵,蔡伸词以“天”字起韵,袁去华词亦以“归”字起韵,皆一字句也。按张词别首第二句“十万人家儿样啼”,“儿”字平声。蔡伸词第二句“休使圆蟾照客眠”,“休”字平声。第四句“桂影自婵娟”,“桂”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变格亦单调十六字四句,但第一句作三字句,且不入韵,故通篇只有两平韵,较正体少一韵。如周玉晨、曹贞吉词。

格律对照

正格

格律对照例词:袁去华《十六字令·归》

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归,目断吾庐小翠微。斜阳外,白鸟傍山飞。

变格

格律对照例词:曹贞吉《苍梧谣·团扇旧》

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中仄仄平平。

团扇旧,犹堪赠所欢。秋风起,恋恋故人难。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词作

南宋·蔡伸《苍梧谣·天》

南宋·袁去华《十六字令·归》

南宋·张孝祥《归字谣·归》

元·周玉晨《十六字令·眠》

清·曹贞吉《苍梧谣·团扇旧》

清·曹贞吉《苍梧谣·寒涧水》

清·黄德贞《花娇女·送皆令之西泠》

现代·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水木清华76318705


十六字令的写法是:第一句一个字,作一行,第二句七个字,第三句三个字,第四句五个字。一,二,四句要押韵。


谭文禄


词牌名;共16字。乃最短词牌;第一,一字打头;第二,7字;第三,3字;扫尾,5字;一、二、四押韵。也有二、四押韵,主要特点,通过简短16字,组成一篇有血有肉有灵魂,通俗易懂的文章;这要靠文学功底,才能够完成。


觉醒207580216


《十六字令:梅》

2020..2..10..于海南

[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梅,

开向飞雪迷万家。

冷与艳,

妒透百圃花。


用户51182697922李思


试着写一首!水,泉涌溪涧河流急,蜿蜒接崎岖。水,风云变幻雾气腾,飘渺似朦胧。水,翻江倒海波涛涌,船舰利厚生。


连山堂6319285774


,十六字令三首。 忆

戊戌年

仲冬

思绪万千手执筆,

在思念,

校园之一切。

校园生活和学习,

一对红,

汝吾一帮一。

老师同学多亲密,

犹如同,

美好电视剧。

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