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打了胜仗但实际上败了,而打了败仗实际上胜了的战役?

秋天的红叶882


输了算赢,赢了算输的战役,武汉会战算一个。为了守卫武汉,常凯申先后投入了110个师,120万人,而日军前后动用了35万人。在4个多月的鏖战中,我方军队在4个多月中以伤亡约40万人的代价,歼敌14万人,最后战略性地放弃了这座城市。日军只得到了一座空城,此后抗日战争正式进入僵持阶段。

徐州陷落后,日军得陇望蜀,妄图加速灭亡中国的进程。而武汉作为当时我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重心,拥有九省通衢的重要交通枢纽地位,日军于是将目光投向了武汉。为此,为了拱卫武汉,国军确定了总的作战方针:将主力布置在武汉外围,凭借江南鄱阳湖,九岭山,幕阜山和江北的大别山,铜柏山以及长江两岸的丘陵,湖泊地区,进行持久作战的准备,以阻滞消耗敌人。

1938年6月18日,日军下达了进攻武汉的119号命令,在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以及第2军司令官东久迩宫稔彦的指挥下,企图以长江两岸的30多万兵力,实现速战速决,征服中国的黄粱美梦。

日军按照计划,沿长江西进,战斗在安庆,九江等率先打响,进而建立进攻武汉的前沿阵地。6月11日晚,日海军动用20多艘舰艇护送波田支队,抵达安庆准备进行登陆战。在12日凌晨的暴雨下,波田支队突然袭击,很快就占领了郊区的机场。川军27集团军杨森部的防御阵地在18日失守,次日,日军占领安庆。杨森对于其放弃安庆的解释是,徐源泉的26集团军挡不住日军第六师团的进攻,使得他的测背暴露,才不得不从安庆撤退。

(杨森)

波田支队乘势进攻江防要塞马当。这个要塞由德国军事顾问设计,固若金汤。国军原本对其寄予厚望,认为它至少可以阻滞日军1个月左右。而要塞附近的守军将领李韫珩,在日军兵临城下之际,竟然还举办了为其两周的抗日军政大学,而在6月24日正值毕业典礼,为此邀请了16军的军官和当地名流庆祝。

(李韫珩)

日军抓住这个疏漏,于当日凌晨在16军防地登陆成功,然后一举夺取香山,香口等地。庆幸的是驻守在马当要塞长山核心阵地的海军陆战队2大队并没有参加庆典,在大队长鲍起义的带领下,打退了日军的冲锋。鲍起义赶紧向其老上司谢哲刚寻求增援,最后白崇禧命令167师的师长薛蔚英增援长山。然而薛蔚英磨洋工并未及时赶到战场救援。鲍起义在坚持2天后,弹尽粮绝,伤亡过半,不得不撤退。马当失守后,陈诚命令16军和49军进行反攻夺回马当,然而却屡战屡败,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守彭泽。后来李韫珩被撤职查办,薛蔚英被枪毙。

(薛蔚英)

马当要塞失守后,日军的24个师团一拥而上,发起了总攻。到了10月中下旬,日军第11军和第二军逼近武汉。长江南岸的日军第9师团和波田支队,在辛谭铺渡过富水河,攻占阳新,大冶,占领葛店后,准备进攻武汉。日军第九师团企图占领贺胜桥,第27师团向咸宁进逼,企图在咸宁附近切断粤汉铁路,以威胁武汉右翼。日军9个师团20多万人,从东面,南面和北面对武汉形成3面包围,武汉已经成为了围城。此时武汉被攻破已经是不可避免,死守武汉已经没有战略价值,于是武汉的守军开始了撤退的进程。日军在10月26日和27日,分别占领了武昌,汉口,汉阳,以及武汉三镇,武汉彻底沦陷。

在武汉会战中,双方伤亡在130万人左右,我方将军以上的伤亡达十多人,日军将校级军官近百人被打死。日军在战斗中使用毒气达375次,我国平民死亡近百万人。我方仅存的军队从武汉全身而退,保存了与日军打持久战的有生力量。日军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成为了强弩之末,无力再继续发动大规模的作战,而日军为了获取一座空城付出的伤亡,在战略上已经失败。

日军在进城后,城里的大部分居民和军队已经撤离,有价值的东西几乎被搬运。而武汉保卫战,为我国当时的工矿企业搬迁到西部大后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仅从武汉西迁的企业就有223个,无数的学校和机关团体,10余万吨设备抵达西部的川,滇,陕,黔等地。如果没有武汉保卫战,这些工业设备是无法在日军的眼皮底下抢运出来,也就无法进行物资生产坚持抗战,从而为最后的抗战胜利留下了一线生机,武汉也成为了中国版的敦刻尔克。


梓蕤


要说打了败仗最后变成了胜利,那么,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值得大书特书!

试想,如果当年的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央红军取胜了的话,肯定用不着来个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央红军会依然盘踞在中央苏区,以骄傲的战胜者继续推行左倾机会主义!

但对于掌握政权的老蒋来说,围剿再失败十次也伤不了筋骨,更动摇不了统治地位,仍然会如痴如醉地准备N次围剿,直至把红军干净彻底地歼灭!

如果红军继续盘踞于狭小的中央苏区,即便打赢了一百次反围剿,最终也必走向灭亡!

因此,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可以说是因祸得福!.

虽然二万五千里长征凶险无比,九死一生,但是,共产党人获得了一次至关重要的反省机会,在失败中认清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危害。

当机立断结束了以王明为核心的盲动冒险,停止了自杀式的生存方式!

并且,全党全军在遵义会议上,一致推举真正有领袖雄才大略的毛主席出山,一举扭转了红军失败的命运,从此革命走向了光明的康庄大道!

这完全是凤凰涅槃式的复活,神奇到了惊天地泣鬼神!

因此,第五次反围剿战役的失败,可以做为经典的战例载入史册!


大老伍楚人


解放战争时期,林彪率民主联军经营东北,在经过初期困难和两年多的养精蓄锐后,开始进入战略反攻,经过与国民党军队多次短兵相接,慢慢反客为主。在歼灭大批有生力量,把其剩余的部队分割在几坐大城市之中后。对于下一步的行动,林彪与毛泽东产生了分歧,林彪计划先打长春,而毛泽东则让他兵发锦州。最后毛泽东让步,但林彪攻打长春未果,随即退兵攻打锦州,正是这一退,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从而实现了共产党对东北全境的解放。

东北野战军在反攻国民党过程中,攻势凌厉,干脆利落,根本不给国民党军喘息机会。在冬季攻势中连克彰武、公主屯、新立屯,全歼新5军,之后又拿下辽阳、鞍山、营口三坐重镇,并以优势兵力,23个小时拿下让人头痛的四平,把陈诚打得灰头土脸跑回上海“治病”。卫立煌接任东北“剿总”总司令后,对部队重新进行了布置,命副总司令范汉杰率15万人马驻守锦州。



毛泽东的目光也盯在锦州,如果能拿下锦州,东北的国民党军就全部被拒之关外,便于一网打尽,否则如其由锦州撤入华北,不仅加强了国民党在中原的实力,而且再想消灭他们,难度不小。所以关门打狗势在必行

早在几个月前毛泽东就电告林彪,尽早攻下锦州,关闭东北大门。但林彪另有打算,他认为锦州城防坚固,又有重兵把守,而长春防守相对薄弱,援军难至,所以攻打长春为上策。

毛泽东收到林彪请示攻打长春电报后,大发雷霆,“这个林彪胆子太小,二月份就叫他南下北宁线,两个月过去了,却迟迟不动,还要打长春,不然我去东北带兵去。”

周恩来见状上前劝主席“主席,林彪似乎有他的顾虑,既然他要打长春,就让他试试吧,同时我们要再次声明南下北宁线的重要性,让他尽早下决心”。

在周恩来的劝说下,毛泽东勉强同意了林彪的想法“也罢,就让他试试,否则他不会下决心”。


林彪收到了打长春的批准电报,但电报中毛泽东明显表露了不满之情,并再次强调攻打锦州的重要性。

东北野战军集结于长春城外,但城内“剿总”副司令郑洞国和10余万守军并不示弱,虽然国民党军被分割在沈阳长春锦州等几坐孤城,待援无望,但武器精良的他们困兽犹斗,顽强抵抗。

双方一交手就是硬碰硬,东北野战军打了三天才把外围的守军打回城内,且自己损失不小,林彪一看,长春的守军远不像他想象中那样不堪一击,绝不可能一个猛攻就能拿下,即使付出最大的伤亡,仍然没有把握解决战斗。如果像前两次打四平一样无功而返,势必得不偿失。于是电告中央,建议不再强攻,改为一部分兵力对长春久困长围。


毛泽东复电同意林彪意见,再次提出做好攻打锦州的准备。林彪心有不甘,又围了长春一个半月,最后实在找不出一个有把握的进攻方案,终于回电中央,同意率军南下。也就此拉开了“辽沈战役”的序幕。

林彪率大部队退去。留下肖劲光、肖华带领部分兵力继续围困长春。郑洞国在守城胜利之时,也一度信心满满,沾沾自喜,但眼见围城东北野战军并未全部退走,便心知不妙。事实也果真如他所料,长春被围困期间,城内军民缺粮断供,国民党军几次突围未果。最后,饿死了不少人。



长春从1948年5月30日被围,直至同年10月21日,在曾泽生、史说先后率60军、新7军4.8万人起义后,长春解放,郑洞国被俘。

正如毛泽东所料,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仅用半个月时间,攻破锦州。这样,东北国民党军队进出的大门,被彻底关闭,他们已成为瓮中之鳖。

东北野战军从1948年5月21日兵临长春至7月20日大部队撤离,两个月内长春岿然不动,看似国军守城成功,共军败退而去,但实际上正是由于攻打长春受挫,才引发了使东北国民党军大部分被歼灭的”辽沈战役”,也正是这一战略转移,改变国共的力量对比,双方在军事上出现了转折点。


我是历史微点,欢迎互相关注,共同学习!


历史微点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国民党虽然打了胜仗,却没有完成作战任务。从这一点来看,国民党实际上是败了。

1933年9月25日,蒋介石集中100万兵力(其中有50万直接进攻中央苏区),采取堡垒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红军经过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兵力已经扩大到11万余人。从兵力对比上来看,红军处于绝对的劣势。

反围剿战争,从来都是在兵力不对等的条件下险胜。

如果战术、兵力运用得当,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就在这个时候,中央苏区博古等人却犯了左倾冒险注意,错误地估计了敌人的实力,认为国民党的围剿部队,不过是“偏师”罢了;倘若国民党背后的“主子”——帝国主义列强不出手,此次围剿还会失败。

被这种错误思想主导的红军,内部出现反对游击战术的声音,并且一天比一天扩大。蒋介石开始第五次围剿之后,博古等人号召红军攻打南昌,将一省胜利放在夺取省城和中心城市上。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一开始,红军就积极寻找国民党主力,以求决战。国民党依托先进的武器装备,采取堡垒战术,与红军打起了消耗战。

经过近2个月的浴血奋战,红军仍然未能将敌人赶出中央苏区,反倒是红军部队遭受极大损失,红军不得不转入被动防御状态。

11月20日,国民党正在积极“围剿”红军时,国民党后院失火——国民党军第19路军发动反蒋事变。蒋介石慌忙抽调9个师前往镇压,导致西路空虚。毛泽东分析出敌人薄弱处,并建议集中红军主力,突击以浙江为中心的敌人心脏地带。

博古等人并未采纳毛泽东的建议,反而继续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

可想而知,连续的指挥错误,给红军带来了怎样的麻烦——红军主力遭到严重削弱(由11万人减员到8.6万),中央苏区几乎全部丢失,红军被迫转入战略转移。

毫无疑问,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红军以失败告终。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红军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随后,红军转入战略转移——长征。

长征结束之后,毛主席对长征做出如是总结: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

红军虽然遭受反围剿战争的失败,主力却得以保存。经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红军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同时也宣传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从这一点来看,国民党无疑的围剿,无疑是失败了。

因此,毛主席在评价第五次反围剿时,如是说:

“敌人是得到了暂时的部分的胜利,我们是遭遇了暂时的部分的失败。但是,红军虽然没有保护原有阵地,却完成了长征,这一点,红军是胜利了。”

*参考书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祗树


先说一个打了胜仗实际上败了的典型战例:站在日本人角度看的淞沪会战!

对日本来说,他们打赢了淞沪会战,中国输了。但是却对中国抗战有利:

一、淞沪会战从1937年8月13日开始至1937年11月12日结束,足足打了三个月。彻底粉碎了日本人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之语,大大凝聚鼓舞了中国人抗战的士气。

二、在战略上,成功将日本人由北向南的侵华线路引向了由西向东。北方平原多,江浙一带水网多,相对而言,日本的机械化部队在江浙一带很难展开作战,优势得不到发挥,因此进展缓慢,为中国军队筹备武汉会战争取了时间,也为中国的重要战略物资及重要机构转移到大西南争取了时间。如果日本按照既定计划由北向南进攻的话,对中国将很不利。

三、上海是淞沪会战的主战场,上海租界多,外国人也多,日本人在淞沪会战期间的暴行,可以说是展示在了全世界尤其是西方列强面前,有利于中国争取外国援助,这些援助既有道义上的,也有实际利益。

因此可以说,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虽然最终失败,后来上海沦陷,接下来是南京沦陷,但却实际上带来了中国抗战战略上的巨大成功,为抗战从防御阶段走向相持阶段奠定了基础。

换句话说,站在中国的角度看,淞沪会战虽然败了,实际上却是胜了。


老罗侃史


战争是战役和战略的总和。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赢得战略的胜利,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说,在世界战争史上,赢得战役胜利输了总的战略目标或者输了几场战役赢得了最终的战略胜利的战争有很多,今天我们讲一讲美国的故事。


美国被日本投资了珍珠港输掉了这次战争,却最终赢得了对日本“反法西斯”的胜利!

  1. 公元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打击了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偷袭珍珠港是日本联合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为消灭美国太平洋军事力量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个战术步骤。因为准备充分,突袭突然,日本取得了此次战役的胜利。日本以损失29架飞机、65名士兵、5个袖珍潜艇的代价击沉美国4艘战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188架飞机、2402人伤亡。


  2. 到1945年硫磺岛战役和冲绳战役美国已经逐步掌握此次战争的节奏。到6月底,美国已经迫近到日本的本土,后面的故事就是,两颗原子弹迫使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是典型的赢得了战争的开头,却输掉了整个战略目标。

美国对越南的战争,大小战役从未输过,最后却输掉了战略目标,深陷越战的泥潭,被迫撤军!

  1. 从1955年到1975年,越南战争持续了将近20年的时间,从美国1961年介入,美军依靠装备的优势,基本上赢下了大大小小每一场战斗,在这场非对称战争中,美国进入了消耗的泥潭。

  2. 在日复一日的消耗中,美国终于扛不住了,1975年,宣布撤军,因为它达不到所想取得的政治目的,反而无法做到及时抽身。14年的时间,美国从重装威武的想要大显身手,到灰溜溜的撤军,是典型的输掉战争的案例。

所以说,战争是否有正义的目的至关重要。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xiaoZ弹史


打了胜仗但实际上败了,而打了败仗实际上胜了的战役,不得不谈起日本战国时代的小牧山长久手之战。此战是羽柴秀吉和德川家康的对决,家康获得了局部军事胜利,然而政治大形势不利于家康,最终家康还是选择了臣服于秀吉。



前因

1582年,日本的霸主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之变中被明智光秀所杀。信长的部下羽柴秀吉迅速消灭光秀的叛乱,为信长报仇,并且在“清州会议”中确立了自己是信长事业继承人的身份。



信长的儿子信雄,不服秀吉的安排。织田家的老牌盟友德川家康也想趁机搅混水,于是联合信雄,对抗羽柴秀吉。



政治形势

当时的羽柴秀吉,由于替信长报仇平叛,获得了信长事业继承人的实际地位。织田家的老臣大多数都支持秀吉,大部分领地也掌握在秀吉手中,同时秀吉控制着朝廷资源。



在政治大形势方面,秀吉占据了绝对优势。然而家康苦心经营多年,也不愿意轻易屈服于秀吉。

僵持不下

1584年,羽柴秀吉与德川家康两军对峙于小牧山。双方深沟高垒,僵持不下。秀吉军约八万,家康、信雄联军约两万。单从兵力上来看,似乎秀吉占据明显优势。然而家康的三河武士英勇善战,历来适合野战。秀吉的部队由很多织田老臣组成,严格来说,目前这些老臣和秀吉是平级同僚关系,在指挥上不一定灵便。

两军对峙,迁延日久。织田家重臣池田恒兴建议秀吉奇袭家康后方的冈崎城。秀吉非常为难,因为家康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不好对付。分兵奇袭,后果如何,难以预料。然而池田恒兴多次请战,秀吉只好答应他的方案。



于是,秀吉的外甥秀次担任大将,池田恒兴担任先锋,统领两万人向冈崎城出发。结果偷袭没成功,反被家康偷袭。家康洞察到了秀吉部队的动向,大胆分兵,领兵14000南下紧追池田恒兴的部队。两军在长久手遭遇,展开激战。池田恒兴对后方来袭的敌军毫无防备,结果全军覆没,自己也战死了。



政治较量

局部分出胜负以后,两军随后休战。秀吉无法在军事上战胜家康,只好在外交上迫使家康屈服。虽然家康军事上小胜一筹,然而政治大形势不利于家康。在夺得足够的人望和资本以后,家康还是选择臣服于秀吉。然而由于曾经在小牧山长久手之战中的胜利,家康在秀吉的政权中确立了特殊的优势地位。

德川家康虽然赢得了局部军事胜利,最终还是选择暂时的忍让屈服,不失为一个明智的策略,值得钦佩。


虞山麓


首推武汉会战,这是一场最典型的输了战役,赢得了战略的会战,其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宣告着日本军队再也无力发起大规模的会战。

而武汉会战日军伤亡高达十五万之众,国军以损失三十多万人的代价,硬生生将日军几个甲级师团打残。


这意味着日军从淞沪会战之后开始,一直在沿着长江作战的精锐部队,从此元气大伤,且是不可逆的。

因为日军侵华第一批部队,都是接受过三年以上训练的部队,其装备水平高,磨合度高,军官更是经验丰富。

所以日军的战斗力从武汉会战开始,就一直都是走下坡路,部队中新兵比例越来越高,装备水平则是处于下降。

等到日军打算侵犯重庆时,日军发现刚到重庆门户石牌,就被国军给硬生生的打了会来。

由此日军高层才意识到攻占重庆已经几无可能,所以才会丧心病狂的采用无差别空袭,希望借此逼迫蒋介石投降。

而且从当时来看,中国的大后方都已经做好了十分准备,日军再难拓展,再难实质占领任何一处战略要地。


这一切都得益于武汉会战换取来的宝贵时间,只能说武汉会战这场会战是国军打的最值的一场战役。

即便是后来我们谈起,也会说武汉会战有周总理的功劳,因为周总理当时也对武汉会战提过建议,这也足以证明武汉会战的份量。

纵观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但是历史却已经证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只要不是内乱,否则任谁也征服不了!


小司马迁论史


历史上像这样的战役,还是又很多的,至少解放战争时期,陈诚和粟裕之间争夺华东军事重地临沂这个地方,就是属于这样的一个,打了胜仗陈诚实际上是败了,打了败仗的粟裕实际上是胜了的战役。

我们都知道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挑起内战,这时候蒋介石的心腹爱将陈诚叫嚣着要用3-6个月消灭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就任命了陈诚作为“剿匪”总司令。

之后就是国共之间的战争,在不同的区域进行着。

其中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就是活动在华东这一带打游击战。为了尽快消灭华东野战军,陈诚派了几路大军来攻打军事重地临沂。

当时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已经占领了临沂,面对陈诚带领的国民党反动派,粟裕有两个选择:一个就是和敌人殊死拼搏,在临沂展开激烈的争斗。当然了这样有可能就会增大人员的伤亡,似乎不是上上之策。

另一种就是放弃临沂,改被动为主动,先出其不意的攻击华东的其它地方,最后在来争夺临沂这个地方。

也就是说把临沂之外的地方,先拿下来,然后在把临沂给孤立起来,这样即使陈诚占领了临沂,也是一个没有什么用途的地方,除了消耗他的兵力之外。

当时,粟裕向党中央递交了自己对这次对战役的看法,毛泽东给的批示就是,必要的时候,可以放弃临沂。

有了毛泽东的这一句话,粟裕就放心了。

这个仗他就可以随心所意的打了。我们都知道粟裕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他打仗从来没有章法可寻,就如同流水一般,你根本不知道他到底怎么打?

所以,粟裕也成为了国民党众多将领中最为头疼的一个。

在面对陈诚大军的压境而来,粟裕先是选择了秘密从临沂撤退,改道去攻打鲁东北王耀武所镇守的地盘。

当然了粟裕还是留了一点人马在临沂虚放了几枪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吸引陈诚的主意,趁其不备的时候,秘密的把大部队安全的转移到鲁东北的广大领地。

当陈诚的大部队到达临沂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有遇到什么阻击,就占领了这个地方,所有的国民党都以为这里肯定要有一场大战。

但是,没想到如此容易,自己竟然就得手了。

陈诚占领临沂之后,赶紧给蒋介石写信,蒋介石得知陈诚占领临沂之后,也是大为高兴。还给了陈诚很丰厚的犒赏。

可是,这时候的王耀武感觉不对了,他之前和粟裕有过交手,他知道陈诚是上了粟裕的当,粟裕不一定搞什么名堂。

所以,他就给陈诚通信,让陈诚小心点。

王耀武在信中还猜测说粟裕很有可能派大部队来鲁东北了。并且让陈诚给自己鲁东北这里多派一些人马。

但是,这些建议都被陈诚给否认了,陈诚还笑话王耀武,说王耀武肯定是被粟裕打怕了,才出现这种幻觉的。

但是,不出几月的时间,鲁西北的国民党连连吃败仗的消息如同雪片一样传来,陈诚这时候才知道自己真的是丢了一个西瓜,捡了一个芝麻。蒋介石知道鲁西北丢失之后,大为恼火。

这时候陈诚再去派兵营救,为时已晚了。

最终,正是在粟裕的带领下,华东野战军占领了整个山东地区的,最后王耀武调到济南,镇守济南。

我们都知道最终王耀武正是从济南被俘虏走的。

所以说当初陈诚攻打粟裕占领的临沂,就是一场打了胜仗实际上是败了,打了败仗的粟裕实际上是胜了的战役。

我们知道粟裕打败的国民党高级将领还有很多比如:张灵甫、陈诚、王耀武、李天霞、黄百韬......


汉史趣闻


文史频道第7期

我国解放战争时期,有一次著名的战役,就是延安保卫战。它虽然是一次战略撤退,但却打开整个西北的战局,可以说意义非凡!

1947年蒋介石发动了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胡宗南的25万大军,在马步芳和邓宝珊的配合下,开始进攻陕北地区,目的直指延安。

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决定放弃延安,留下一部分人员和胡宗南周旋,大部分军队转移到陕北地区。


胡宗南的25万大军来势汹汹,毛主席亲自制定作战方针,提出主动放弃延安,诱敌深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战术,应对胡宗南的这只拳头。

毛主席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的思想,为延安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央机关撤出延安后,彭德怀采取了毛主席的战略方针,撤出了延安。

胡宗南于1947年3月19日宣布占领延安,蒋介石亲自到延安视察,国民党的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头条报告国民党的战绩。

一时之间胡宗南成为了国民党中的英雄,蒋介石对胡宗南大加赞赏。

只是让蒋介石没有料到的是,占领延安后的胡宗南部,并没有高兴多久,就被彭德怀领导的西北野战军不断袭扰。

彼于奔命的胡宗南部陷入了西北战场,并彭德怀分割歼灭,损失惨重。

最终国民党也没有占领延安,正是应了毛主席的那句话“人地皆失”


喜欢的点个关注呗,或者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