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二战时期有许多航母,而今天要用举国之力才能有拥有1艘航母?

沙漏遗爱


在二战期间,不论是日本还是美国,都有许多艘航母——甚至美国一度拥有上百艘航母。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建造一艘航母,其难度系数居然需要耗费举国之力,这其中,原因何在?

个人认为:

代差问题

在当下,提起“战车”,很多人都会想起坦克和装甲车。而其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战车记录是出现在《尚书》里面。《尚书》在提到夏后氏的君主启在讨伐有扈氏的时候,夏后氏的军队中,存在战车。不过,即便是《尚书》中说的战车确实出现在西历公元前的21世纪,其配置,无非也就是马车加上青铜武器的组合,和现代的战车,几乎两个物种;

现代人提起鸦片战争,总会存在这样的印象:那就是清军使用冷兵器和英国军队对战,但其实,清军中也配置一定比例的火器,清军也拥有火枪和火炮,只是其安全性能和射程方面,和英军的枪炮,几乎属于两个物种。

同样,二战期间美日等国的航母,和现代意义上的航母,也是两个物种。

材质方面

读过硕博的朋友都知道“生化环材,四大天坑”这个说法。这里面的“材”,指的就是材料学。材料学这门学科的进展,需要举国之力支持,而后若干代研究者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才能将学科不断推动。

而材料学的进步,对工业的推动,也是极为明显的。二战期间美日航母的钢铁材质,和现代航母的钢铁材质,具备天渊之别。

比如说在应对舰载机在降落时候所带来的冲击力方面,因为材质的升级,现代航母的抗冲击能力,和二战期间航母几乎不可同日而语。

此外,在耐腐蚀这方面,当代航母也要明显比二战期间的航母具备压倒性优势。

动力系统方面

二战期间,美日的航母,其动力系统都属于常规动力系统。其技术含量相对(注意:是相对)要低一些。而当代的航母,其动力系统,基本上以核动力为主。而核动力系统的研发,在当下属于尖端科技,因此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来说,不论是核动力系统的技术问题还是经费问题,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武器系统方面

二战期间的航母,其主要武器配置,不外乎高射炮和重机枪。而当代航母的配置,需要设置雷达、导弹以及一系列近程防卫系统。而导弹等武器的造价,也让很多经济不景气的国家感到望尘莫及。

因此,在当下,制造航母的技术难度和财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举国之力才能拥有一艘航母的现象依旧不稀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