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谁最老谋深算?

哈哈哈上个班


《雍正王朝》谁最老谋深算,非康熙莫属。佟国维老谋深算,他玩的是阴谋,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最后被康熙皇帝以一个眼镜打发掉。张廷玉老谋深算,事事顺着皇上,按照皇上的意思来,所以他被亲切的称为“衡臣”,叫他的字,而非名。王掞老谋深算,他敢对皇上说真话,却处处维护太子,最后被自己最爱的这位学生所拖累。邬思道的老谋深算,每次胤禛遇到困难,他都能指点江山,沉着应对,做好智囊。

这几个老谋深算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猜康熙的心思。有时候料得准,有时候料不准。那么技高一筹的应该算是邬思道和张廷玉吧。因为每次他俩都八九不离十。我们来说说本次主角康熙。康熙一出场就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形象。黄河发大水与太子的朝堂对话,百官静肃,分列两旁,气质自发。


面对太子谋逆,这猝不及防的诬陷,康熙镇定自若调出狼覃三万铁骑。八爷夜审肖国兴揭发太子贪污,康熙招来张廷玉烧掉奏折。九子夺嫡每一件事情几乎都在康熙眼皮底,在康熙心里,只是为了不让朝局更加混乱隐忍不发。国库欠款,康熙打出了谁处理好,谁得亲王,无物色新帝,在四阿哥胤禛搞得难以收场,康熙在畅春园和一干大臣触膝长谈后,大臣们感激涕零,要主动还款。

为了给新皇营造稳固的登基氛围,一把刀,两道诏书,一生一死搞定了九门提督隆科多。将结党隐私的八阿哥降职,失去夺嫡期望,八爷党最得力武装助手十四爷掉到大西北,当了将军。在四爷登基的时候,让其放了十三爷,相助他稳固大位。

想来康熙老爷子死去,完全是他的儿子瞎搞给气死的。诬陷太子谋反,儿子给自己戴绿帽,大阿哥手足相残,太子卖官鬻爵,生日送死鹰哪一件不是要命的事情。康熙虽然几乎都圆满的化解,但是看着自己的儿子们,一个个的觊觎皇位,不干正事,真是少活几十年啊。




红雨说历史


最老谋深算的,非康熙皇帝莫属!

首先,老八被康熙耍了!

老八在诱审肖国兴一事,被图里琛向康熙揭发以后,他就凉了。但是,康熙却不马上处罚他。康熙还让百官推举新太子人选,就是想看看八爷党势力有多大。他就等着佟国维率领百官推举老八为太子,然后,当场骂佟国维一顿!这哪是在骂佟国维一个人,这是再骂老八!

康熙就是在教育老八,朕还是皇帝,朕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虽然,老八得票最多,但是,没有朕这一票,这次选举就算作废!朕就是“食言”了,你们服气吗?朕还敢把最支持老八的大臣佟国维给罢官了!朕就是这么任性!

其次,太子被康熙玩废了!

太子的老师王掞说康熙养子不教,也是有道理的。康熙有纵容太子犯错的嫌疑。

太子自从索额图倒台,就已经被康熙嫌弃了,两人关系已经无法修复。之后,太子所做的玩忽职守,贪赃枉法的事,康熙都看在眼里。包括,大阿哥举报太子卖官鬻爵的事,刑部冤狱的事,太子公报私仇整八爷党的事,康熙都知道。但是,康熙就是不教导他,不批评他。康熙就是让太子在被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太子最后如此不堪,康熙的“功劳”最大。

《春秋左氏传》中有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故意纵容其弟共叔段与其母武姜,让他们谋反,然后以此为借口杀了弟弟共叔段。

康熙这么对待太子,就是在给自己废太子找借口。就是在给自己不传位给皇子,找借口。

最后,康熙为了传位给胤禛,下了一盘大棋。

康熙始终能冷静面对混乱的朝局。康熙在处理很多政务中,展现了优秀的帝王素质。在“九龙夺嫡”这件事上,他能冷静处理,分化瓦解老四的对头。

康熙为了保证老四顺利继位,做了一系列安排。

首先,通过选举太子人选一事,打击佟国维为首的八爷党官员。

其次,将老十三软禁,表面上消弱了老四势力。

再者,让老十四当大将军王,将本来属于八爷党的老十四分化出来。离间了老八和老十四的关系。同时,对于年羹尧陕甘总督的任命,也让老四有能力看住了手握重兵的老十四。

最后,用两封诏书控制住隆科多,让隆科多出任九门提督,扶持老四胤禛登基!

康熙的帝王心术,真是无人企及。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雍正王朝》我看过3遍以上,在中国电视剧的帝王题材中,与《大明王朝1566》双峰并峙,其他都差得很远。

《雍正王朝》中的人物,几乎没有白给的,强人林立,牛人辈出。说到老谋深算,有4个人属于第一集团,一是康熙,二是邬思道,三是张廷玉,四是佟国维。

康熙是皇帝,上帝视角,有先天优势。

邬思道是个BUG般的存在,虚构得离谱了。

张廷玉是个牛人,大清朝唯一一个进太庙的汉臣,牛皮不是吹的。

我想说却是佟国维,这是全剧最被低估的角色,第一遍看的时候,很容易认为他是一个昏聩之人,因保举老八被康熙清洗,被侄子出卖,倒霉到家了。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有这种感觉的都没有看懂电视剧。

我来帮大家分析一下: 太子被废之后,康熙让大臣们议举新太子,此时佟国维联络朝臣联名保举八阿哥,犯了康熙的忌讳,眼看着就要往坑里跳。

转折出现在一顿饭。

康熙请佟国维吃饭,两大高手过招,有些话不用说太明白,但这顿饭基本上敲定了两个意思,一是康熙说佟国维眼花,意思是他保举老八错了。二是说两人年龄都大了,要让新人出头,问佟国维家后辈里谁可以出来跳大梁,佟国维推荐了隆可多,这就是确定了家族的权力交接。



说到这里,我要提两个问题,

第一,康熙为什么对佟家这么好?那是因为,康熙的生母是佟家的,佟国维的姐姐,康熙的其中一个皇后是佟家的,是佟国维的女儿,明白了吧,佟国维是康熙的舅舅兼岳父,为什么他能做首辅,原因在这。这么显赫一个家族,一旦佟国维退了,没有接班人是不行的,所以隆可多是下一代的家族核心。

第二,作为一个几十年的首辅,佟国维难道听不懂康熙的话吗?明白告诉他眼花了,后边还要继续保老八?康熙的首辅就这智商?肯定不是的。

佟国维吃完康熙的饭回到家里那一场戏,有几句台词非常重要。

一句是:老臣虽然已经年迈,却还没有昏花啊。意思是康熙说的意思他都明白。

另一句更重要,在隆可多进来之前他说,有人星夜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乡。前一句说的是隆可多,后一句说的是自己。他已经做好了退休的准备。



至于第二天,在议举新太子时为什么他还要死保老八,这无非是配合康熙演的一出戏罢了,给康熙一个废黜自己的理由,顺便把老八彻底黑死,帮一把康熙,二人转加高级黑啊。

让隆可多揭发自己,让下一代核心与八爷党划清界限,成为康熙的直接心腹。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顺利退场。



有人说你怎么知道隆可多揭发是他们俩串通好的,而不是隆可多的临场发挥?

单从这场戏确实不明显,但后边还有一场戏,交代清楚了。

也就是康熙临死托孤的前夕,隆可多去请教佟国维,佟国维告诉他,不要站队,等皇上找他再押宝。

这场戏说明两点,一是叔侄俩并没有反目,如果揭发是隆可多临场发挥,那他俩早就闹掰了。二是,佟国维其实也吃准康熙到底选谁,但他让隆可多不要站队,只听命于皇上,这在当时毫无疑问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确保了隆可多成为雍正登基的拥立头功。

仅凭这两场戏,足以说明佟国维老谋深算,身为朝廷首辅,在诡异莫测的政治旋涡中全身而退,并顺利完成了家族权力交接,非大智慧所不能为。


司超峰


康熙和雍正都败给了弘历,康熙运用了登峰造极的帝王心术保四字胤禛上位,为的就是让胤禛整顿吏治救国家与水火,在康熙看来大清已经到了亡国的边缘已经病入膏肓了,他认准了胤禛能拯救大清延续国运,康熙没有看错他的四子,胤禛继位后大刀阔斧的实施改革,冒天下之大不韪得罪了读书人削减读书人的特权,丈量全国土地实施按土地征税,火耗归公得罪了官宦集团,整顿旗务得罪了全天下的满人,呕心沥血完成了康熙帝的遗愿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雍正的期望肯定是希望弘历在继位后按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的,肯定是希望他能坚定的完成两代皇帝的期盼的,可是雍正死后乾隆只用了几句话就改变了雍正制定的国策,可以说乾隆把他爷爷和爸爸两代圣主都给耍了,尽管他当时很年轻不过不可不畏老谋深算啊!


徐为8


如果不说史实,只是根据《雍正王朝》这个电视剧的剧情安排,人物设置来排位,根据老谋胜算的程度,应该是——

康熙第一,邬思道第二,张廷玉第三,佟国维第四,王掞第五。

在本剧中,康熙有被八爷党,被朝臣隐瞒欺骗,比如开始黄河发大水,吏部和地方司道衙门一团和气,瞒报灾情……康熙有被戴绿帽,比如太子和郑春华私通......康熙有对忠臣保护不当,比如四阿哥追讨欠款逼死魏东亭......然而,康熙始终是那个高高在上,个人威望毫无动摇,对全局有充分的把握和了解的最高统治者。他在九龙夺嫡的纷争中,面对各种迷局和乱局,始终冷静观察,理性分析,最终废除无能的太子,抑制住没有原则的八爷党,支开老十四,保护老十三,授权隆科多、张廷玉、年羹尧护驾,保护雍正上位。作为大清帝国最高统治者,康熙有丰富的经验,敏锐的感知和强大的手腕,所有人都算不过他。

邬思道在《雍正王朝》全剧中仿佛是看透了一切,运筹千里的神人。有大量镜头给到邬先生,都是他在读康熙的书,或者教弘历读皇爷爷的书。邬思道所有的神算,都是建立在他对康熙,或者对最高权力掌握者的揣摩和理解之上。邬思道敬佩康熙的能力和才华,对康熙无限忠诚和信任,所以他的思维逻辑是和康熙一致的,他看问题的高度也是和康熙完全一致的。邬先生知道康熙不选谁,还知道康熙要选谁。而作为一个谋士,不在局中,最后选择半隐,然后全隐,淡出权力的漩涡,逍遥自保,更是无限智慧。

张廷玉的职能,相当于是个贴身秘书,本来上书房排行老三,作为汉大臣,在佟国维、马齐两个满人之后,但是因为眼光独到,忠诚坚毅,最了解主子,深得主子信任。在《雍正王朝》中,张廷玉一直不喜欢八爷党,亲近四爷,为四爷说好话,在太子兵变时,和康熙一起布局平叛,在康熙逝世时,钳制隆科多,一起拥立新君雍正。可以说,张廷玉是在坚决贯彻康熙的意志,为此毫无保留,甚至承担了巨大风险,所以,遗照宣布那天,只有十三爷带兵来了以后,他才长长嘘了一口气。张廷玉知道康熙不喜欢谁,为什么,康熙喜欢谁,为什么,并且还挺身而出,选择投靠了康熙喜欢的那一个真正的储君,所以张廷玉终得善终,家族世世代代享受荣耀,是历史上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大臣。

佟国维在《雍正王朝》的前半部分,始终是上书房大臣中最有权威的一个,作为皇亲国戚,功臣首辅,他始终明白一个道理——康熙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康熙的智慧是毋庸置疑的,只有康熙选定的接班人,才是铁稳的接班人。第19集,在佟国维被开缺回家养老之后,朝中夺嫡之争达到了巅峰,隆科多前往请教,他对隆科多的叮嘱正是这句话。

所以不管他知不知道康熙心中默认的接班人是谁,都和康熙达成了默契——自己找机会退出,将权力移交给自己的后人隆科多,尤其是康熙亲自赋予的兵权,这样康熙让隆科多辅谁就辅谁,然后捧杀八爷党。或许佟国维本人和雍正的关系不亲不近,但是有自己后代隆科多的拥立护驾之功,就可以保佟家荣华富贵了。佟国维知道康熙不喜欢谁,不明确康熙要选谁,但是愿意跟着康熙一起选。当然,因为有这种骑墙的行为,所以富不过三代,老头子一辈子经营,到了隆科多就玩完了。

王掞作为废太子的老师,康熙敬重的老臣,辅佐了一辈子太子,然后无奈太子是扶不起的阿斗。当太子彻底无望以后,王掞第一个看出来雍正将是合适的储君,于是这个看起来萌宠迂腐的老头果断决绝地为他除掉了所有继位的隐患,尤其是他不忍心杀死的郑春华,然后自杀。虽然自己的一辈子无所作为,但是雍正上位以后,会感激他一辈子,保证自己家族后人衣食无忧。

由此可以看出,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所有的老谋深算,都是建立在对康熙的忠诚之上,越是能算出康熙要什么的人,层次越高,最后的结局越好,而那些自作聪明的人,自己瞎算,比如什么“八王大,大王八” 什么民意人心,或者乱押宝,四处骑墙,都属于不入流。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的每一个角色,都是耐人寻味,这的的确确是一部百看不厌,艺术价值极高的神剧。


HannibalLecter


那还用说,最能老谋深算的人非雍正四爷无疑,舍他其谁!

1,雍正一开始是跟谁太子,也就是他二哥的,这也让其他兄弟都看到了这位老四有着太子的庇护,所以老八,老九,老十,还包括雍正的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老十四都特别看不上这位有着后台的老四!平时也是一副比较沉默寡言的人,小时候跟太子接触的比较多,俩人也能玩到一起去!就这么一直藏匿在太子的眼皮之下,但是对于康熙吩咐办的事情总能够办的特别漂亮!

2,雍正这个人表面上什么都不去争,不去抢,显得特别正直的这么个人,不光在康熙眼中,在其他兄弟间,甚至在大臣中也表现的特别冷面,一视同仁!而老二,老八,老三,老大却都有一些得意的门生故吏,尤其是老八,广施仁义,所以在大臣中跟老八交好的人特别多!

3,雍正虽然方方面面都显得那么冷,但是他还是比较会交人的,能够叫老十三这位侠气为重的人对他特别的好,一心相扶,还能够让邬先生这样能够深知圣意的人心甘情愿的辅佐自己,这两点都是十分重要的,所谓一文一武,有他们也就够了,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是独具慧眼的找到了年羹尧和李卫这样的好奴才!

4,雍正的狠劲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的,就像高福出卖情报给老八这件事,即使高福能够将功补过,还是没能够逃得过雍正的杀戮,硬是活生生的给毒死了!

总结以上的事情,可以看出来雍正的种种做法都是为了能够讨得康熙的欢心而去做的,这点也就是其他阿哥们不如他的地方,把最想夺嫡的心藏在内心最深处,也说明他对康熙这个父亲也是有所了解的,他之所以能够做到深藏不露也跟他平时能够静心修佛离不开的,这样才能让他 的内心得到平静!老八因为得到了众多大臣的支持,导致康熙对他有所忌惮,这叫做结党营私啊!哪个黄帝允许自己的儿子威胁自己的黄权呢!所以老八最先失去了夺嫡的资格!再来看看老大,跟随康熙南征北战,获取战功多多,但是从一开始就没被康熙所重视,这样的久而久之,年纪也大了,再加上老二失势的时候竟然想去替康熙杀老二,这一下子就触犯了康熙的逆鳞,当父亲的怎么会让兄弟间相互残杀呢!所以直接也被淘汰了!再来看看老三,一心想着修书,可惜这是清朝,女真族是从马背上夺得汉人的江山的,重武不看中文,倘若在宋朝或许还有很大的机会,偏偏生在了清朝,显然也被淘汰了!老二当了几十年的太子,压力相当大,年轻时,弟弟们都小对他的权力没有威胁,随着年纪的增长,各个弟弟的能力都出类拔萃威胁到他的权力了,所以最终无奈做出了造反的错误决定,也最终大起大落的失去了夺嫡的资格!那么就剩下老四,老十四,老十三了,老十三一股侠气为重的气息,根本就不被康熙看好,关了十年,其实是对他的保护,生怕这个孩子丧生在九子夺嫡中,也是为了更好的辅佐老四,给老四留下的治国之臣!而老十四最终成为了老四登基的绊脚石,被康熙任命为抚远大将军派出去领兵打仗去了,却还让年羹尧任陕甘总督,挟制着老十四的用兵!这都无疑是为了老四登基做铺垫!

老四就是这么一步一步的成为康熙心中最认可的人选,当然还有老四的儿子弘历也被康熙所看好认准了的,这点是其他皇子都没有的,因此,必定这个皇位是老四的!

整部雍正王朝就是老四从一个冷清不打眼的贝勒一步一步成功登基成为黄帝的血泪史!咱们看看他所重用的人,老十三凭借个人的多年在军队中树立的微信,两次从丰台大营中夺得了兵权拯救雍正于危难之中!凭借着年羹尧制约着老十四的用兵,也靠年羹尧平定了西北!还有就是李卫,这个不起眼的奴才硬生生培养成一方大员,两江总督!所以说雍正王朝最老谋深算的人就是主角雍正!


手机用户80520603539


最老谋深算的是太子的师父王掞。

《雍正王朝》是部很优秀的电视剧,除了把胤礽刻画得太废,邬思道太算无遗策外(所以编剧让他中途消失了),基本都经得起推敲。说是电视剧界的红楼梦也不为过。

红楼梦里贾府衰败的根本原因是政治斗争的失败,于是被清算得家破人亡。王掞辅佐太子胤礽也失败了。作为太子集团的最核心人物,太子见了面都要行拱手礼的老师,无论是现实中的曹家,还是书中的贾家,作用、地位都远远没法跟他比。

所以他家的下场也将比贾家凄惨十倍,不会比被抄家流放的八爷强哪去。

为了躲过灭顶之灾,王掞一直在等机会,西北出征需要人,立马举荐太子挂帅戴罪立功,结果受到了康熙的训斥。王掞知道太子这条破船再也浮不上来了。


于是这个老狐狸,眼瞅康熙快不行了,估摸着康熙要传位给老四,立马把宝压到了四爷身上。


先去找四爷,告诉他你把康熙的妃子胤礽勾搭的小妈给藏起来了吧。雍正矢口否认,王掞告诉他,你这秘密还能瞒谁,不仅我知道,你的死对头八爷也知道,他们装作不知,只是等机会翻出来置你于死地;所以你不想玩完,就先把她灭口。雍正犹豫了,心里开始挣扎,毕竟郑春华也是个可怜的女人。更何况自己亲手杀郑春华可能伤了十三爷的心,那损失就大了。于是王掞说,多大点事,我给你解决了。


他就去逼死了郑春华,为雍正立一大功。


然后,他就上折子请康熙立雍正为太子。康熙早就说了不立太子,又刚把雍正撤职了,你现在又非要明摆着跟康熙对着干,这不是没事找刺激吗。果不其然康熙撤了他的职,把他一家贬回原籍了。结果,他丢不起这老脸,在雍正面前服毒自杀了。这点形势都认不清,把老命搭上去了,怎么看王掞的脑袋像刚被驴踢过。


其实不然,这招棋非常妙。


他这是告诉雍正:没有老子为你逼死郑春华,你肯定要玩丸了,老子为你立了大功了。现在老子又为了保你,连老命都搭上去了。大家都知道这事,老子的子孙你看着办吧,你要不照顾好他们,全天下人都会笑话你恩将仇报的。


并且他这一死,保全了自己的名声。因为原来你是太子党的领袖,现在你看太子党倒了,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就跳槽到四爷党那里,逼死了太子的苦命女人,你还是东西?现在自己一死,就可以向人展示:老子可不是图什么富贵,连命都不要了,还在乎那些?老子是一心为了黎民百姓,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对别人狠,对自己也够狠。


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王掞曾说〖我的先祖为保明武宗九死一生,终于得偿所愿〗。嗯,

在明朝作了大官,在清朝仍旧是大官,比那些富不过三的强太多了。关键是名声还那么好。不知道他家是不是经常出现他这样视自己性命如草芥的狠人物,所以家族长盛不衰。


再说,万一康熙没想传位给四爷,或者传位给他但被八爷给偷天换日了。他这一死,也会让太子的政敌觉得,把人命都整出来了,也该得饶人处且饶人了,对他家族的惩罚会减轻不少。


对比下红楼梦里诸人就知道王掞多厉害。贾家要出现个能中兴家族的人物。
他要有贾政一般的洁身自好和对家族的责任担当,贾政除了对宝玉严格,你能挑出有什么不良爱好吗;


要有秦可卿一般的目光长远;


要比王熙凤更心狠手辣,凤姐只是对别人狠,王掞对自己也狠,为了家族一条破命说扔就扔;


要有薛宝钗一般的隐忍,待人宽和,四爷党,八爷党的首脑没几个对他印象太差的;


要像贾雨村一般善钻营,眼光毒辣;


还要有林黛玉一般的才情,没点才华怎么混成太子的老师。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家族的兴盛再续上两三代的命。可惜贾家到了”文、王、艹”字辈三代子弟,要么吃喝嫖赌,要么风花雪月,只有一个贾政在苦苦支撑,最后势在必然地轰然倒塌。


待我施为地煞变


图里琛是《雍正王朝》里最老谋深算的一个!分析如下:

第一,老八假借康熙之名诱骗肖国兴说出太子的罪状,图里琛告诉康熙后,康熙说“其心可诛”,这时图里琛确要去杀肖国兴被康熙呵止。其实图里琛是在装糊涂,即向康熙表了忠心,又确认了康熙说“其心可诛”的人是老八,为以后站队提供正确方向。

第二,十三爷第一次被圈禁,图里琛借送炭火的机会给十三爷送了壶酒,好好的拍了十三爷的马屁!其实,图里琛认为虽然十三爷被圈禁,但是外面还有四爷在,十三爷是倒不了的,在十三爷受难的时候拍马屁效果最好!

第三,雍正派图里琛为钦差去山西协助田文镜查藩库案,图里琛却只给田文镜一天时间查案,查不出就参田文镜。难道图里琛不知诺敏有猫腻?其实他这样做是为了不得罪隆科多和八爷,他想雍正、隆科多和八爷都不得罪,多给自己留条后路!

第四,八爷党逼宫,隆科多派兵将皇宫宿卫换防,作为侍卫领班的图里琛居然事前没有奏报雍正。侍卫换防这么大动静,难道图里琛会不知道?其实他知道,但是他这时候在观望事态发展,看谁能赢,谁赢向谁!如果雍正不召图里琛进殿抓人,图里琛是永远不会对雍正说侍卫已被换防的。

第五,雍正杀了弘时后,弘历问雍正弘时的情况,图里琛偷偷给弘历使了个眼色。可见这时的图里琛已经是弘历的人了,他选择提前效忠新主了!

综上,图里琛才是最老谋深算的人,他的老谋深算表现在用装傻充愣洞察先机,多头讨好,谁都不得罪,以保住禄位!


琅琊清靜散人


其实最老谋深算的人应该是康熙。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得罪人”这三个字是贯穿全剧的关键词。


历史上和电视剧中,康熙皇帝颇得人心,后人评价很高。但是说到底,康熙的这种形象都是刻意装出来的。康熙和唐太宗很像,凡是以贤君的标准要求自己。希望自己死后,后人能给他一个很高的评价。太在乎自己的后世评价了。

历史上的康熙,谥号是“仁”皇帝。电视剧中,也基本表现了康熙“仁”的特点。

康熙对儿子“仁”,对大臣们“仁”,凡事一副“寡人仁至义尽”的感觉。

康熙为了形象,他不愿意得罪人。


但是对于清帝国来说,国家面临着沉重的积弊,不改革不行。而改革,势必会得罪一群人。康熙对改革,一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他不愿意因为改革毁了自己的形象。那么,康熙就只能在儿子中,选出一个不怕背负后世的骂名的人,接替自己。

老八为什么没有竞争力?康熙自己也说了,八阿哥胤禩凡事都学他,处处讨好于人,处处搞关系,对自己的形象非常看重。这种人怎么能继位?选一个跟自己一副德性的人接班,大清就玩完了。

所以,康熙必须要在皇子中物色一个“挑得起担子”的人。必须重大局、有责任心、有能力、不怕得罪人。这个人,就是四阿哥胤禛。

其实,整部电视剧都可以看作是康熙老爷子下的一盘大棋。表面上看,是雍正通过努力取得了康熙的信任。其实,康熙除了雍正又能选谁呢?(单从电视剧来说)

康熙需要的是“孤臣”

,是以帝国大局为重、哪怕把全部官员得罪光也义无反顾的实干家,是勇于担当道义、面对地雷阵也一往无前的改革者。只有这样的继承人,才能给康熙老爷子擦屁股。


纵观全剧,没有一件事不在康熙的掌握中。但是也没有一件得罪人的事,是他自己干的。包括复立太子这件事,他也要把前戏做足了。气的佟国维牙痒痒。耍了满朝文武两百多名大臣。

到最后,别人都是奸吝小人,他自己是千年圣主。自己往黄土里一埋,哪管它后世洪水滔天。雍正还得感激康熙选中了自己,忙的跟狗一样给自己老爹擦屁股。最后活活累死不说,还被天下的读书人骂。

雍正,活活被康熙坑死了。


Mer86


相信只要我说出为何不是『邬思道和康熙以及李卫』的理由后,大多数人应该都会赞同我的观点!

最老『谋』深算!这个『谋』应该是指阳谋,而不是阴谋,『最』就代表他是唯一的!何为唯一?

1,《雍正王朝》中历经康熙,雍正两朝,从第一集开始露面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到最后第四十四集还露面,且依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只有张庭玉了!

2,大隐,隐于朝也,八王党没有他的身影,太子党没有他的身影,四爷党没有他的身影,百官联名上折不见他的身影。仿佛他是局外人,销声匿迹一般。这个人只有张庭玉了!

2,《雍正王朝》开头到结局,得到『剧中全部所有人』的『高度认可』,八王党尊敬他(文章最后有实证!),康熙,雍正尊敬他(两朝宰相,没受过一次处分!),文武百官尊敬他(文武百官很多都是张庭玉的门生故吏!)的,

只有张庭玉了!

一、剧中主要人物的人生败笔以及最终结局:

康熙——如果没有康熙的失策,那么就没有《雍正王朝》这部剧。《雍正王朝》剧情是讲述雍正的一生推行新政、抑制官绅敛财和贯穿康熙,雍正王朝的宫廷内部党争、挤压的历史事件。

1,让儿子给自己买单,收拾自己留下的烂摊子。推行新政,整顿吏治,不然四儿子这皇帝何必当的这么憋屈。(孙子的皇帝当的才叫舒坦)

2,立储不够周密,临死前才说出口谕,差点引起一场宫廷动乱。因此雍正王朝最后一集,雍正说自己吸取了圣祖的教训率先写好传位诏书。

3,康熙临终遗言替八王党说情,给雍正,给爱新觉罗祖宗的江山社稷带来了太大的后患。(因此雍正才杀了弘时)

八王党核心(八爷,九爷,十爷)——前期夺位失败,后期兵谏失败,

大阿哥,三阿哥,十七阿哥——跑龙套的。

二阿哥——原太子被立两次又被废两次,最后胆战心惊还是白当了几十年太子。

雍正——太子刑部冤案对邬思道言听计从,而后失策追悔莫及。追缴国库欠款失败,澹宁居逼宫要不是弘昼,他也就是输了。即位后诺敏事件导致雍正下了罪己诏向天下人谢罪。

十三阿哥——太耿直,被康熙以保护的目的圈禁十年(人的一生有多少个十年)

十四阿哥——头脑简单,被雍正幽静替康熙守陵(这其实哥哥对弟弟的保护,不让其被八王党连累)

弘时——头脑简单,以阴谋为主体密谋夺位弑兄,被雍正赐死

弘昼——虽然大智若愚,可还是太年轻(误助八王党换防西山,丰台军营),詹宁居逼宫差点导致八王党政变成功,最后吓得哭鼻子。雍正一问,他三不知。

佟国维,马中堂——押错宝(失策),康熙在时分别被免职,降两级

年羹尧——不懂低调,最后兔死狗烹。

隆科多——不懂感恩,投靠八爷党,最终兵谏失败入樊笼

田文静——查办诺敏案毫无头绪,最后经过邬思道点拨方才豁然开朗,追缴国库欠款过于严厉被打伤,雍正为保护田文镜,将其外放出去。

李卫——我唯一能找到他愚笨的地方就是在雍邸时期,被雍正抓住其与翠儿的私情这个把柄,将其外放四川,而李卫是不知道雍正的深谋远虑的,只是一味的委屈,抹眼泪(邬思道先前提醒雍正警惕年羹尧,必须受人监视才行,李卫就是人选)。

邬思道——最终销声匿迹,估计是正常死亡。他也有失策,有弱点,和无奈,详情细节如下:

1,一生为他人做嫁衣裳,这也是绍兴师爷最悲哀的地方。

2,邬思道是前朝的朝廷钦犯,是刑余之人(老谋深算的话会有这种遭遇吗?)如图所示:

3,老谋深算,这个谋是指阳谋!邬思道却是以阴谋为主体,阳谋才是万谋之王(这就是他和张庭玉最大的区别)。如图所示:

4,无奈红颜知己终究是雍正爷的人(雍正和年羹尧的政治姻亲交易)

5,太子刑部冤狱案,建议四爷千万推掉,导致八王党清理掉了太子党一部分人,并让肖国兴交代出太子的老底,导致康熙龙颜大怒,而后间接形成了朝局势力偏向八王党的结局。雍正后悔莫及,自语道:“我怎么就言听计从了呢?”

6,邬思道误以为雍正不会飞鸟尽,良弓藏。亦或是出于试探雍正的目的,直接导致高福未及时逃跑,被雍正秘密处决,因此痛述:“害高福者,邬思道也。”(自此以后,邬思道对对朝夕相处十几年的朋友,临别都会一一赠言,劝其多留心眼)

张廷玉——一生都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中堂大人。多大能力做多大事!做多大事就得多大官!(仅仅这点,就已经把大部分主角比下去了),抽举几个例子吧:

1,康熙第一次借『假』废太子,试图摸清被皇子搞的错综复杂的朝局。张庭玉押对宝,推举二阿哥(当时押对宝的只有雍正,张庭玉,十三阿哥三人而已,至于太子党的人被抓的抓,被贬的贬,即使也推荐太子那也谈不上老谋深算)。

2,大隐,隐于朝也错综复杂的康熙朝政局从头至尾都是和张庭玉绝缘的,仿佛他是局外人,八王党不见他的身影,雍党不见他的身影,百官联名上折也不见他的身影。

3,制约隆科多,协助完成了康熙临终传位大业。就此顺利度过康熙一朝,几乎零失策。

4,推行新政,整顿吏治,八王党试图利用张庭玉的弟弟,以此拉拢张庭玉,结果失败。(年羹尧就是以身试法,逼迫雍正杀了他,为新政立威的,此时八王党的最大阴谋就是拉雍正身边的人下水。张庭玉看清了这点!)

5,雍正不想杀年羹尧,张庭玉一句话点醒雍正:年羹尧穿黄马褂守城门,是在向世人说雍正:飞鸟尽,良弓藏,是在玷污天子名声(当时雍正非常在乎一件事,就是八王党到处散布自己弑父夺权的谣言,玷污他的名声。)

所以此时张庭玉及时暗示雍正,年羹尧这是在学八王党!可能狗急跳墙进一步坐实这个谣言。

6,澹宁居逼宫,雍正差点失位,又是张庭玉做仗马之鸣,引经据典地驳斥了八王党等人,为十三阿哥重夺西山,丰台大营争取了时间,所以最后反逼宫成功就花了短短1,2分钟而已。(再次站对阵营)

7,即便如此,依旧得到八王党的尊敬。八王党九爷十爷面对张庭玉的质问,也只是低头不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