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为什么不和清朝打仗?

韩国国父瓢一生


蒙古不和清朝打仗,那真是一个林丹汗听了会流泪,噶尔丹听了会沉默的命题!

由于清朝实行的是满蒙联姻共治天下的政策,所以很多人认为清朝和所有的蒙古部落都进行联姻,与所有的蒙古部落分享统治天下的权力,这是比较片面的。

简单说来,自明朝后期以来,原来的鞑靼和瓦剌再次分裂,其中瓦剌在明朝中期以后西迁至西域,也称卫特拉蒙古或厄鲁特蒙古,分为绰罗斯(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大部,另有辉特等小部。习惯上将卫特拉蒙古称为漠西蒙古,他们占据了东自阿尔泰山,西至伊犁河流域,南至喜马拉雅山,北至俄罗斯的广大区域。

而鞑靼由于长期活跃在蒙古高原,与瓦剌相对,在明朝后期以大漠被界,分为漠南蒙古和漠西蒙古。

其中漠南蒙古分为科尔沁、札赉特、杜尔伯特、巴林、札噜特、奈曼、喀尔喀、茂明安、乌拉特、喀喇沁、乌珠穆沁、察哈尔、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分布在“东接盛京、黑龙江,西接伊犁东路,南至长城,北逾绝漠,袤延万余里”的区域,是内蒙古的前身。

而漠北蒙古分为车臣汗、土谢图汗、三音诺颜、札萨克图汗等部,分布在“东至黑龙江呼伦贝尔城,南至瀚海,西至阿尔台山,北至俄罗斯”的区域,是今日蒙古的前身。

概括起来,除长城以南,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的汉人区域,在蒙古高原、西域、河西走廊以及青藏高原的广大地区,都是蒙古的势力范围,面积达800多万平方公里。

如此巨大的区域,清朝不可能一视同仁,根据归降的时间,自然有远近亲疏之分。从1616年后金建立,到1759清军彻底平定天山南北,清朝对蒙古的征服用了100多年的时间。

那么,清朝对蒙古各部如何统治的呢?静夜史认为:

1、漠南蒙古:武力征服+满蒙联姻

漠南蒙古大致分布在今日的内蒙古区域,隔长城与明朝对峙。1571年隆庆和议后,明朝和漠南蒙古的战争基本宣告停止,边境互市逐步兴起,漠南蒙古因此繁荣起来,经济水平好于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

由于靠近中原地区的缘故,漠南蒙古也成为民族融合的重点区域,大量汉人越过长城,使得漠南蒙古人数出现大量增长,农业也因此获得极大发展。

因为经济的发展,明朝末期的漠南蒙古在蒙古诸部中实力最强。

对于后金而言,漠南蒙古紧邻长城,如果征服就可以绕过关锦防线,对明朝形成巨大威胁。而且因为察哈尔部是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征服漠南蒙古则意味着可以彻底让蒙古各部低头。

而此时的察哈尔部林丹汗也雄心勃勃,想要统一蒙古各部,称霸草原,因此后金和察哈尔部的冲突迅速升级。

努尔哈赤称汗后,开始了对漠南蒙古的征服,为了合力对抗察哈尔部,努尔哈赤拉拢科尔沁等部,通过联姻结为同盟,逐步扩张势力。林丹汗因统一蒙古的野心招致蒙古各部不满,所以势力逐渐削弱。

1634年,林丹汗败亡青海大草滩,后金对察哈尔的战争取得最终胜利。1635年,林丹汗儿子投降后金,漠南蒙古正式归降蒙古,这也标志着蒙古帝国的彻底覆灭。

征服漠南蒙古后,1636年,皇太极称帝,建立清朝。同年建立八旗蒙古军,将漠南蒙古精锐编入八旗,同时清朝和漠南蒙古扩大联姻规模,正式结为同盟。

2、漠北蒙古:怀柔政策+利用外敌

林丹汗的败亡震惊了其余蒙古各部,尤其是漠北蒙古。鞑靼分裂后,漠北蒙古由于位置偏北,虽然占据面积较大,但是无论人数还是战斗力都难以和漠南蒙古相比。而漠南蒙古的失败也加剧了他们的恐慌,于是在1638年,喀尔喀三部“遣使来朝”,此后每年各贡“白驼一,白马八,谓之九白之贡”。由此清朝和漠北蒙古确立了宗藩关系。

征服漠南蒙古后,清朝开始入关,对于蒙古各部的征服也暂告一段落。此时的清朝忙于征服中原、平定三藩、收复宝岛、抵御沙俄入侵黑龙江,注意力也从蒙古各部身上移开了。

而此时的沙俄却加紧了对喀尔喀蒙古的入侵。在1600年到达贝加尔湖后,沙俄不断南侵,蚕食喀尔喀蒙古的游牧领地。

不仅如此,崛起的准噶尔汗国也和沙俄沆瀣一气,准噶尔台吉噶尔丹趁沙俄入侵,大举东进。猝不及防的喀尔喀蒙古迅速溃败,不得不选择南迁,清朝将其安置在漠南蒙古边上。

此时的喀尔喀蒙古面临的局面非常危急,北部是沙俄,西部是准噶尔,南部和东部是清朝,因此不可能独善其身。

权衡利弊后,库伦活佛认为清朝和自己同宗同源,关系上更亲近,因此决定归顺清朝。

1691年,康熙皇帝和喀尔喀四部王公等在多伦诺尔举行会盟,标志着喀尔喀蒙古纳入清朝版图。

清朝仿照漠南蒙古,在喀尔喀地区设置盟旗制度,强化对喀尔喀地区的管理。

因为喀尔喀蒙古位置相对较远,所以清朝对喀尔喀蒙古的统治方式也和漠南蒙古不一样。简单说来,清朝有意利用沙俄和噶尔丹,特别是沙俄势力威胁喀尔喀,使喀尔喀不得不紧紧依附清朝。

通过这样的方式,清朝解决了困扰我国数千年的游牧民族问题。

3、漠西蒙古:不断驱逐+坚决消灭

相比于漠南蒙古的根正苗红,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都是蒙古的外人,因此清朝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如漠南蒙古亲密,特别是对漠西蒙古。

1688年,噶尔丹大举进犯喀尔喀蒙古,因为兵强马壮,噶尔丹一心想要统一蒙古,消灭清朝,重现大元的荣光,但是很快于1690年在乌兰木通被清军击败。

1696年,清朝在昭莫多再次击败噶尔丹,迫使其自杀。经此一战,清朝取得了在漠北的军事优势。

不过准噶尔并未因此衰落,特别是策妄阿拉布坦在噶尔丹死后重新让准噶尔强大起来。1716年,策妄阿拉布坦进军拉萨,杀死拉藏汗,占据了整个西藏。清军首战失利,1720年,康熙遣皇十四子胤禵进军拉萨,驱逐准噶尔,扶持达赖班禅归位,至此清朝控制西藏。

1723年,雍正派大将军年羹尧平定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叛乱,清朝控制青海,拥有了整个青藏高原的控制权,准噶尔汗国被限定在西域地区。

不过在1731年,清朝和准噶尔在博克托岭、和通泊展开激战,清军惨败,不得不放弃了消灭准噶尔的目标,转而和准噶尔以杭爱山为界。

此时的准噶尔,利用和沙俄接近的优势,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使得准噶尔的火枪火炮技术远超清军。另外,准噶尔也依托西域,摆脱了单一的游牧为生的状态,这使得准噶尔空前强大。

不过,由于准噶尔人口太少,只有几十万人,这使得在持久的拉锯战中,准噶尔势必经不起消耗。

1755年,准噶尔内乱,又恰逢准噶尔内部天花肆虐,乾隆皇帝当机立断,命令清军进军准噶尔,终于在1757年消灭准噶尔汗国,统一天山南北。随后,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彻底将新疆纳入版图。

由于严重的天花等流行病,准噶尔人口锐减,再加上战争的消耗,到清军消灭准噶尔时,准噶尔人口所剩无几。清军将准噶尔部强行分散,将男性青年编入八旗蒙古军,至此,准噶尔只剩下准噶尔盆地的历史见证了。

随后,清朝在1762年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地区。

所以清朝和蒙古各部绝对不是一团和气的情况。满蒙一家的背后,是无数血火的拼杀。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蒙古和清朝的战争,由于教科书上不讲,所以很多人并不清楚。事实上,蒙古和清朝不仅一直都在打,而且还打了一百多年。最后蒙古被清朝和沙俄两面夹击,最终被沙俄和满清一起瓜分。被沙俄侵吞的蒙古,就变成了俄罗斯的一部分;被清朝吞并的蒙古,则成为现在的内蒙古和外蒙古

蒙古和清朝的战争,最早要追溯到明朝。先看一张明末的局势图。


上图中用红圈圈出来的名字,都是明朝末年的蒙古部落。其中吐鲁番、叶尔羌以及印度的莫卧儿王朝,属于蒙古的察合台汗国一脉,其余的全部都是从元朝分裂出来的部落联盟。那么为什么蒙古会分裂的如此之厉害呢?这个跟明朝有一些的关系。

明朝驱逐元朝后,仿效了当年元朝打南宋的办法,既用军事手段打击蒙古,又以金钱攻势相拉拢,搞得蒙古内部离心离德,不断有人跳槽到明朝。而那些没有跳槽的部落也对大汗的领导能力不信任,纷纷自立门户。到了明末清初时,原本是一个整体的蒙古汗国就分裂成了三大块:漠南蒙古联盟、漠西蒙古联盟、喀尔喀蒙古。而这三大块又分成十几个部落联盟,每个部落联盟之下还有若干小部落。这小部落相互之间没有从属关系,互不相干,打起仗来各顾各,一点都不团结。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当年兴起时,跟他同时代的蒙古部落看似人多势众,但其实是一盘散沙,连个强有力的领导人都没有




降服漠南蒙古

漠南蒙古由于离清朝最近,所以跟清朝最早开战的就是漠南蒙古。当时漠南蒙古大致分了七八个部落联盟,各自为政。值得一提的是,漠南蒙古是有汗王的(也就是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当时的汗王是林丹汗,正根的成吉思汗后裔。但是成吉思汗后裔的这个身份没有任何的卵用,根本没人鸟他。

生活在外蒙古的喀尔喀蒙古不承认他的汗位;远在新疆的漠西蒙古部落跟他公开分裂;就连同处于内蒙古的科尔沁、内喀尔喀、土默特、鄂尔多斯等蒙古诸部也都不服他。所以林丹汗虽然名义上是蒙古大汗,但他的地盘仅仅只有只能察哈尔蒙古这一部而已。

这种局面对于林丹汗来说当然不能忍了,于是林丹汗发动了统一蒙古的战争。结果林丹汗忙乎了大半天,一个部落都没有被他降服,而像科尔沁等部,反倒还跑到了努尔哈赤一边,与满洲人结成了生死同盟,一起揍林丹汗。截止到努尔哈赤病死之前,漠南蒙古基本都跟满清眉目传情,就差拥戴努尔哈赤当蒙古大汗了。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崇祯元年,皇太极一征察哈尔,在清军西征前,林丹汗就已经率部退到了内蒙古的河套,只留了一小部分人在察哈尔。这点人怎么可能抵得住清军呢?于是当年九月,满洲八旗正式吞并了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失去了根据地,势力大大受挫。

被清军揍了,林丹汗就想在明朝身上把损失的再找回来。于是他大举入侵大同,杀死明朝军民数万人,差点攻占大同城,结果惹到了年轻气盛的崇祯皇帝,为后来明朝对他见死不救埋下了伏笔。


崇祯五年,皇太极二征林丹汗。临行前,皇太极传令归顺后金的蒙古各部速率部来会。于是科尔沁、扎鲁特、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等十几个漠南蒙古诸部纷纷齐集于西拉木伦河岸,总兵力约十万,与满洲八旗一同会剿林丹汗。当时林丹汗驻帐于宣府边外,听说皇太极带十几万人来找自己玩命后,非常震惊,于是率众西奔。皇太极则分兵三路穷追猛打,一直追杀了四十一天,从河北一直杀到了宁夏,硬是把林丹汗给撵到了青海。

两年后,林丹汗在青海病死。他的儿子额哲率余部从青海返回河套地区,漠北外喀尔喀的车臣汗硕垒致函额哲,让他移帐漠北。这个消息被皇太极知道后,立刻派多尔衮、岳托、萨哈廉、豪格领兵一万,第三次远征察哈尔,趁着大雾将额哲的营帐团团包围。最后额哲抵抗不住,带着传国玉玺向八旗兵投降,蒙古帝国正式宣告灭亡,漠南蒙古也全部被后金降服。

皇太极得到传国玉玺后,被以额哲为首的漠南蒙古四的十九个封建主一同尊奉为『博格达彻辰汗

』,也就是说,漠南蒙古人堕落到给自己找了一个满洲人当大汗。皇太极成为蒙古大汗后,于第二年将国号从金改为大清,建立了大清帝国。

后来皇太极将察哈尔蒙古诸部分化,分设左右翼察哈尔八旗,封额哲为亲王,并将皇女马喀塔格格嫁给他。三藩之乱的时候,察哈尔部的首领布尔尼举兵反清,遭到清军镇压,于是林丹汗的后裔被杀净。漠南蒙古也就再没有与清军开战了。

纵观漠南蒙古被清朝征服的过程,完全就是蒙古人自己不争气造成的。自从明朝将蒙古人赶出中原后,蒙古内部就四分五裂,如仇人一般相互攻击,结果给了清朝分化蒙古各部,孤立林丹汗的本部的机会。最终清朝杀绝了正根的黄金家族,蒙古的正统汗权被满人攫取,普天下的蒙古人也就没有自己民族的大汗了。

比较搞笑的是,蒙古人虽然打不赢满清,但是在嫁女儿这方面很成功。清朝前三任皇后都是科尔沁部落的郡主,最有名的就是孝庄皇太后了。而当八旗子弟堕落之后,漠南蒙古的骑兵部队就成了满清统治的绝对中坚力量。比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僧格林沁与英法联军在八里桥血战的部队,就是科尔沁的蒙古骑兵。



瓜分喀尔喀蒙古

喀尔喀蒙古其实不是正根的蒙古,他们的祖先是札剌亦儿部,早年为了争夺牧场跟蒙古人多有征战。后来被成吉思汗七世祖海都打败,成为蒙古部的世仆。等到蒙古人征战四方后,这些人就霸占了草原,成为草原的霸主。

明朝末年,喀尔喀蒙古分化,一部分留在了草原,一部分则南下,被称为内喀尔喀。

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时,内喀尔喀东部诸集团也臣服于满族,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居住于现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内。而草原上的喀尔喀人则只是接受了清朝的册封,没有正式归顺清朝。一直到准噶尔汗国兴起之后,受打击的喀尔喀蒙古才内迁,向清朝请求内附。

当时噶尔丹率三万准噶尔精兵突袭外蒙古蒙古本部,将喀尔喀三部打的大败。后经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倡议,喀尔喀蒙古举旗投清。康熙皇帝与内外蒙古各部首领,齐集于多伦诺尔举行会盟。在会盟期间,清廷宣布保留喀尔喀三部首领的汗号,实行札萨克制。成为清朝的一部分,并入清朝版图。

备注:札萨克制是一种官制,用蒙古人的话说就是执政官的意思。清代将蒙古族住区分设为若干旗,每旗旗长称为札萨克,由蒙古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贵族充任,管理一旗的军事、行政和司法。受朝廷的理藩院和地方将军、都统的监督。


需要说明的是,喀尔喀蒙古与并入清朝的这个过程,也正好是沙俄东扩的高峰期。当时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在私下里就对人说:现在清国正在对准噶尔用兵,他们有求于俄国。这个时候不能让步,应该尽可能的为俄国谋得更大利益!言外之意,就是要乘清朝与准噶尔死磕的时候,乘机把喀尔喀蒙古的北部领土给吞噬掉。

当时的雍正皇帝为了打垮准噶尔,在与沙俄的谈判中放弃了很多蒙古部落的宗主权,等于白送了一大片土地给沙俄。不过还是要说明一点的就是,雍正皇帝主动割地给俄国人,并不是因为他大方,而是他觉得割出去的那些地,是蒙古人的土地。在他的眼里,自己跟沙俄签订的《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是一个瓜分条约。也就是大清与沙俄瓜分不归顺的蒙古部落的条约

最后被瓜到清朝的喀尔喀蒙古,就是现在的外蒙古国,被沙俄瓜分的蒙古,就是现在俄罗斯的

布里亚特共和国



征服漠西蒙古

漠西蒙古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早年在新疆建立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后来这群蒙古人都被突厥化了。二是明朝末年西迁的瓦剌部落,当时这股西迁的蒙古人分为五大部群,史书上称为厄鲁特蒙古五大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准噶尔部和土尔扈特部。但是实力最强的不是他们两部,而是和硕特部。而且该部落的首领固始汗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后裔,因此和硕特部凭借实力和血统的优势,担任了漠西蒙古的老大。而当时的准噶尔还只是不起眼的小弟,名义上归顺于和硕特部领导。

皇太极暴揍林丹汗的时候,漠西蒙古受到了喀尔喀蒙古和沙俄的两面夹击,和硕特部为了寻求清朝的支持,采用了远交近攻的计策。在皇太极荣登蒙古大汗的时候,也遣使向皇太极归顺。于是,漠西蒙古也在名义上归顺了清朝。

之后,和硕特部向青藏高原发展,它原先的地盘就留给了准噶尔。于是准噶尔的大汗噶尔丹东征西讨,建立了疆域面积高达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准噶尔汗国。




之后准噶尔汗国迫于生存压力(受到清朝和沙俄的两面夹击),汗王噶尔丹以成吉思汗当年创立的伟业为目标,挑起了统一蒙古诸部的战争。首先挨打的是喀尔喀蒙古,噶尔丹三万精兵就横扫了大半个喀尔喀蒙古。这也直接导致喀尔喀向清朝归顺,纳入清朝的版图。后来噶尔丹被康熙击败,准噶尔汗国与清朝的战争告一段落。

备注:噶尔丹东征喀尔喀时,他的侄子策妄阿拉赞布坦在后方篡位,断了噶尔丹的退路。导致噶尔丹没有后方支援,只能靠自己带去东征的几万人跟清军血战,最后虽然失败,但其实是输在了实力悬殊。如果是整个准噶尔跟清朝死磕,胜负难料。

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赞布坦在一段时间内与清朝保持了友好关系。但是沙俄的侵蚀没有缓解,为了转移压力,策妄阿拉赞布坦向南灭掉了和硕特汗国。这一下也就挑起了准噶尔与清朝的战争。在之后的雍正和乾隆两朝,清军步步紧逼,用了三十年终于将准噶尔吞并。不过在清朝吞并准噶尔汗国的过程中,准噶尔的西北和北部领土很多被沙俄蚕食了。这些领土属于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蒙古分成三大块。早期与清朝开战的是漠南蒙古,后来漠南蒙古的林丹汗被皇太极击败,漠南蒙古便纳入了清朝的版图内。三藩之乱时,察哈尔蒙古乘机叛乱,但后来被镇压。至于其它的漠南蒙古诸部,他们对清朝的统治还是比较拥护的。后来满州八旗的战斗力下降后,维护清朝统治的恰恰是这群漠南蒙古人。因此可以这么说,漠南蒙古是真正贯彻了清朝“满蒙一体”政策的蒙古人,属于满洲人的合作伙伴。

相比于漠南蒙古,喀尔喀蒙古和清朝的关系就要差一些了。宣统退位后,喀尔喀蒙古迅速宣布脱离中国,后来在苏联的支持下,演变为现在的外蒙古。比较搞笑的是,外蒙古一直宣称自己受到清朝的欺压,把噶尔丹视为蒙古人的骄傲。但问题是当年恰恰就是因为噶尔丹的侵略,喀尔喀才投顺清朝的。足以可见,外蒙古在很多方面都很矛盾。他们不是不想反清,而是不敢反。

最后是漠西蒙古,这一支蒙古人也分为三股势力。其中土尔扈特部被准噶尔挤走,流落到了伏尔加河下游定居,后来受到沙俄欺压,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回到清朝(还有一部分土尔扈特人留在了沙俄)。这一支漠西蒙古人与清朝没有恩怨,关系比较好。另外一部分就是和硕特部,他们与清朝的关系比较好,基本没有矛盾。现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巴州和硕县的蒙古人,就是这一支蒙古人的后裔。

最后就是准噶尔,绝对的清朝死敌。与清朝死磕了七十年,清朝自三藩之乱后,平定准部之前,几乎所有的大战役都是在跟准噶尔打。因此在平定准噶尔后,清军在伊犁大开杀戒。这也导致蒙古人在新疆的势力大大被削弱,维吾尔人独霸了新疆。


Mer86


事实上,蒙古和清朝曾进行了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争。只是最后的结果是清朝胜利,三大蒙古全部臣服于清朝。

明朝末年时,蒙古主体分为三大部分:大漠以南有16个蒙古部落、大漠以北有12个蒙古部落、大漠以西有5个蒙古部落。根据地理的划分,我们可以分别称它们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其中的漠南蒙古的林丹汗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直系后裔。

第一、清朝与漠南蒙古的战争

明朝万历年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清太祖)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并在东北建立了后金汗国(清朝)。明朝为了打压反叛的努尔哈赤,一度想要扶持漠南的蒙古各部对抗后金。

当时漠南蒙古之中,以察哈尔部的实力最为强大,林丹汗拥有精锐骑兵数万,对努尔哈赤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开始全力对付漠南蒙古,并剪除明朝的外援。

公元1632年,皇太极从东北率兵远征内蒙地区,彻底击败了林丹汗的蒙古骑兵,迫使察哈尔部西迁青海一带。公元1634年,逃到青海地区的林丹汗患病而死。他死后,察哈尔部群龙无首,因此全部被皇太极所兼并。从那以后,漠南的16个蒙古部落全部臣服于女真族(满族)。

明朝原本想依赖漠南蒙古牵制女真的计划因此落空,那些投靠女真的蒙古铁骑反过来成为了明朝的边患。

第二、清朝与漠北蒙古的战争

漠北蒙古共有12个部落,又称为喀尔喀蒙古,他们就是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祖先。漠北蒙古远离中原,以大漠以北的广袤地区(包含贝加尔湖)为主要牧地。当漠南蒙古逐渐被清朝所灭后,漠北蒙古认为受到了威胁,于是转而对清朝进贡称藩,并保持了一年一贡的惯例。


清朝入关以后,一直十分重视与漠北蒙古的关系,希望以此作为阻挡沙俄的一面屏障。直到清朝康熙年间,准噶尔汗国的军队开始攻击漠北蒙古各部。漠北蒙古并不愿意投靠北面的沙俄帝国,而是选择了投降清朝,请求庇护。清朝康熙30年(公元1691年),漠北蒙古各部首领与康熙皇帝通过“多伦诺尔会盟”,宣布归于清朝管辖。从这个时候开始,清朝才真正统治外蒙古地区(漠北蒙古游牧地)。

清朝在外蒙古地区(漠北蒙古)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一直到清朝灭亡后,外蒙古才独立出去。在清朝所设置的13个地方将军之中,只有5个将军享有地域管辖权,他们分别是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外蒙)、黑龙江将军(管理黑龙江)、吉林将军(管理吉林)、盛京将军(管理辽宁)、伊犁将军(管理天山南北)。

第三、清朝与漠西蒙古的战争

相对漠北蒙古而言,漠西蒙古因为更加远离中土的战火,得以稳定地发展。漠西蒙古本来有5个部落,至清朝时已经只剩下4个。

4部之中,准噶尔部落演变为了统治新疆、中亚的准噶尔汗国;和硕特部落演变为了统治青海、西藏的和硕特汗国。相对于漠南蒙古与漠北蒙古而言,漠西蒙古的实力要强得多,对清朝的威胁也更大。

和硕特汗国全盛时期据有青海、西藏等地,与清朝的关系较为友好。清世宗雍正时期,清朝派遣大将岳钟琪、年羹尧等人出兵占据青海,剿灭了叛乱的和硕特部落,但并没有消灭和硕特汗国。

乾隆年间,准噶尔汗国从新疆攻击西藏,消灭了和硕特汗国最后的残余力量,并将新疆、西藏连在一起对抗清朝。至此,清朝面对的主要对手只剩下准噶尔汗国。

早在17世纪后半叶(康熙年间),准噶尔汗国的君主噶尔丹就勾结沙俄俄国进攻清朝,结果被康熙所败,退回西北。康熙在1690年的乌兰布通之战中击溃噶尔丹的10万大军,之后逐渐占领了漠北各地。噶尔丹自杀后,准噶尔部落建立的准噶尔汗国依然还存在,并长期与清朝敌对。直到清朝乾隆年间,准噶尔汗国陷入内乱,清朝才派出两路大军10余万人分取西北,将准噶尔汗国彻底消灭(乾隆收复新疆之战),并在那里设置了伊犁将军。至此,漠南、漠西、漠北三大蒙古全部臣服于清朝,清朝的版图也达到极盛。


古风吹落梨花卷


又不是没打过,打不过人家,人家还给你台阶下,难道非要给脸不要脸?

都说蒙古铁骑强大,但是满清八旗军也不比蒙古铁骑差,满族都是女真族人,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游牧民族,长期和野兽厮杀搏斗,尤其是骑射技术,战斗力丝毫不亚于蒙古人,随着女真族的强大,蒙古人却接受佛教,争强好胜的精神慢慢流失。

(清朝疆域)

虽说铁木真时期,蒙古人很强大,曾经让欧洲人闻风丧胆,但是这似乎并没有吓到努尔哈赤所带领的女真族,不但如此,蒙古人还被努尔哈赤打的找不到北。

而蒙古人之所以如此狼狈,主要还是因为蒙古部落当时都成了一盘散沙,相反满清女真族却建立了统一的政权。

面对这样的情况,蒙古族内部的争夺越来越大,其中科尔沁等部落还投靠了满清女真。

其次满清从汉人手中学会了许多先进的战术以及武器,因为女真人一直都很重视蒙古问题,毕竟要吸取明朝之前的所有教训,他们用武力压制蒙古人,还不断派出间谍,一次分化瓦解蒙古族,为的就是保证自己所建立的政权不被蒙古族干扰。

做了完全的准备,确实蒙古族在和满清女真打战的时候没有捞到一丝好处,因为当时的满清占据着中原腹地,有强大的资源支撑,而蒙古族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

到了后期,就更不用打了,满清也知道蒙古族是个刺头,顺带着给了台阶,用和亲的方式来保证双方的关系,更是获得了蒙古族科尔沁部落的支持,清朝的发展越来越快,蒙古人只能望洋兴叹。

综上所述,蒙古人不是不和清朝打,而是打不过。


羽评郡主


蒙古本身并不是铁板一块,这个应该分开来说!

在元朝时期就因为内斗被朱元璋推翻,后来蒙古就处于不断的分裂,在明朝中期的时候分裂成瓦刺和鞑坦两大部落,到明朝末年的时候进一步分裂成更多的部落,包括维拉特诸部、喀尔喀、科尔沁等部。

所以,到明末清初的时候蒙古只能是一个泛称,并不是一个整体。

满清一体的民族政策

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过程中,为了共同反对明朝的统治和蒙古一直积极联系,保持良好的民族政策。

到皇太极时期的更是采取满蒙和亲的政策,皇太极的五大妃,全是蒙古人,从中可以看出满蒙之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皇太极在编制八旗的时候,还将蒙古八旗编入其中,满洲的统治其实并不是单纯的满族,而是采用军民一体的八旗制度,只要进入八旗就是统治阶级,所以,满洲中,归入八旗的蒙古也是统治阶级。

在英法联军侵华时,僧格林沁领导的清朝最后的八旗骑兵就是蒙古骑兵。

而皇太极在1636年建立清国,除了是皇帝之外,也是大汗,皇太极即使满洲的皇帝,也是蒙古的大汗。

清朝和准噶尔的百年战争

然而,这只是蒙古东部和清朝走的比较近的部落,在清军入关一统中原的过程中,蒙古在西面形成了准噶尔、喀尔喀等两大部落,他们和清朝之间,保持中立的关系。

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后,收服了喀尔喀蒙古与准噶尔汗国形成对峙,在清朝的记录当中,将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的战争,通常评价为平定准噶尔,是以内乱的形势定义的,因为在清朝的统治者看来,自己已经是蒙古的大汗,而准噶尔只是蒙古的一个分部。

其实,准噶尔汗国当时已经是独立存在的关系了,其首领葛尔丹带领准噶尔迅速走向强大,当时东方三大帝,葛尔丹、康熙、彼得大帝并称,说明人家根本就不虚清朝。

当时康熙也希望采取传统的满蒙政策对待准噶尔,并且不用准噶尔朝贡,但是,噶尔丹根本不为所动,甚至还有向喀尔喀进行活动,而当时喀尔喀部已经被收服,如果准噶尔夺下喀尔喀,那么,北京就暴露在准噶尔的骑兵打击范围之内。

于是康熙两次亲征准噶尔,后来准噶尔部发生叛乱,康熙趁机打败准噶尔,但是准噶尔并没有被灭,一直持续到乾隆年间,才彻底打败准噶尔。

清朝的蒙古的战争才算彻底结束。


史论纵横


谁说蒙古没有和清朝打仗,蒙古和清朝打了一百多年战争呢!

我国西北居住的蒙古部族分为漠南蒙古(又称内扎萨克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又称外扎萨克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部分。漠北喀尔喀蒙古又分为土谢图汗部、扎萨克图汗部和车臣汗部部。漠西厄鲁特蒙古又分为准格尔部、和硕特步和土尔扈特部。

在清入关前,漠南蒙古就已归附清,接受它的各种封号,并与之保持联烟关系。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各部,也与清关系密切。如喀尔喀的车臣、土谢图和扎萨克图三部领主,从崇德三年(1638年)起,每年向太宗皇太极献白驼一、白马八,称作“九白之贡”。青海厄鲁特蒙古的和硕特部部长顾实汗崇德二年也已向皇太极“通贡”,因此,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都早已和清朝维持着臣属的关系。

漠西厄鲁特蒙古的准尔部在17世纪中叶以后逐渐强盛起来。在噶尔丹统治时期时期,势力日强。康熙十六年,他出兵攻灭了移居青海地区的和硕特部。次年,又趁回部伊斯兰教派内部纷争,占领了天山南路的叶尔光等回城,还占据了哈密和吐鲁番,控制了河西走廊的西部,并不断干涉漠北蒙古的事务。噶尔丹为实现其割据一方的野心,遂与沙俄相勾结。不断占领蒙古其他部落地区

面对噶尔丹分裂势力的威胁,康熙帝三次亲征,剿灭噶尔丹势力,噶尔丹服毒自尽。蒙古各部回到原来的地方。

噶尔丹死后,其侄子又不断扩大势力,侵犯周边地区,也走上叛乱道路。清政府派兵征服,经过艰苦战斗,打败了噶尔丹侄子的势力。

噶尔丹的侄子死了后,他的儿子又不服从清政府命令,1729年,雍正帝派兵对其进行讨伐,这时候他开始请求罢兵和议,清政府同意。

乾隆时期,准格尔部内部又发生争斗,后来被乾隆帝平定了。

蒙古各部的叛乱一直断断续续一百多年,以后清朝在蒙古设置将军和参赞大臣,派兵驻守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地,加强了对蒙古的管理。


纵横国史


北元灭亡以后,蒙古四分五裂,其中很多都归顺了明朝(晚期)比如蒙古察哈尔部就曾经联合叶赫部等攻击建州女真,然而却被建州女真所败。察哈尔部中的科尔沁部落最终依附建州女真,而努尔哈赤为了分化察哈尔部,与科尔沁部进行联姻。


万历二十四年,努尔哈赤次子巴图鲁贝勒迎娶内喀尔喀蒙古扎鲁特部钟嫩之女为妻

五子莽古尔泰迎娶扎鲁特部内齐的妹妹为妻,四子皇太极迎娶科尔沁部莽古思之女等。

而努尔哈赤自己也迎娶了科尔沁部贝勒孔果儿的女儿为妃。而努尔哈赤也将自己的女儿与侄女先后嫁去了蒙古。

满清与科尔沁部的联合极大地分化了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在战败以后远逃青海,而他的遗孀被皇太极收入后宫。至此,蒙古正统就此断绝(林丹汗是蒙古最后一位大汗)。


而蒙古对于满清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于蒙古的一个分支——卫拉特蒙古所建立的准噶尔汗国。这一支的统治者,其先祖正是当年土木堡之变中威逼京师的瓦剌太师也先。

康熙帝发动过“三征噶尔丹”,1690年乌兰布通之战后,噶尔丹兵败到科布多。1696年昭莫多之战后,准噶尔汗国主力被清朝消灭,噶尔丹次年自尽。康雍乾三朝,准噶尔汗国一直在青藏、西北地区与清朝对抗,直到乾隆年间才被彻底消灭。

清朝对于蒙古,主要采取了

“南不封王,北不断亲”、“分封以制其力”、“崇释以制其生”三大政策。清朝与蒙古之间的联姻始终都没有中断过,清朝先后有大量公主与八旗女人远嫁蒙古,而蒙古出身的清朝妃嫔也数不胜数。清朝大规模分封蒙古诸王,使其内部四分五裂,并且强行让蒙古男人出家为僧侣,导致蒙古地区人口锐减。


澹奕


清朝和蒙古的关系与当时汉朝和匈奴(游牧民族)的关系完全不同,前者早在公元1624年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就已经是后金的藩属政权了,并收编为蒙古八旗,也就是小弟。换句话说,当时的明朝是亡在后金和蒙古联合部队手里了,在明朝尚未察觉他们联合的时候,蒙古甚至做了好几次内奸,比如在沈阳城一役中假扮难民直接给后金开城门这种事。

但是汉族和匈奴却是对立关系,当时的和亲说白了是汉朝去讨好匈奴,类似用女人当保护费,跟清蒙之间的关系完全不同哈。那么当时尚还是后金的努尔哈赤,是怎么收到蒙古这么强大的小弟呢?

原来在明朝末年时期,蒙古由于内乱分裂为数十个部落,而明王朝对他们也只是藩属关系,并不是实际控制关系,所以他们有相当高的自主权,有自己的部队和政治。而分裂开来的蒙古各部中数察哈尔部的林丹汗最为强大,这势必就引起蒙古其他部落对其地位的觊觎。几乎在同时,后金的前身建州女真也开始了其在东北的统一女真之路,领近的蒙古科尔沁、喀尔喀等部自然也卷入了这场战争。

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一统女真各部,并且在之前的战争中通过联姻等手段和近女真的几个蒙古部族结成了亲密的关系,这直接危险到林丹汗蒙古老大的关系。由此,林丹汗联合明朝,蒙古其他几部联合女真,开启了明末风云之战。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这场战争明朝和林丹汗败了。公元1624年科尔沁部成为第一个臣服努尔哈赤的蒙古部落,接着其余几部臣服。1635年,林丹汗之子额哲出降,献元代传国玺“制诰之寳”,蒙古最为强大的察哈尔部灭亡。次年,漠南的蒙古各部奉皇太极为蒙古大汗(漠北为外蒙古,其自有自治权,未参于明末的这场战争),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收编蒙古。

所以蒙古在清初之所以不攻打清朝,是因为同为游牧民族的清朝使用了联合中原北部势力然后再统一南下中原的战略方针,可以说这在中国历史上都属于首次,可见努尔哈赤之雄才伟略。到了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整个蒙古,包括漠北,除了布里雅特、卡尔梅克等几个极北的蒙古部落由当时的沙俄统治外,其余各部均纳入清朝版图,乾隆帝作诗曰:

“从今蒙古类,无一不王臣。“


三观粉碎机


其实蒙古和清朝之间,一直断断续续打了一百多年的仗,葛尔丹平叛就是比较著名的一场清朝和蒙古的战役。

其实蒙古文明一直不算发达,一直处于部落混战,征服毁灭其他文明这样一个状态,对待这样的游牧民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彻底征讨,一次打服,参考汉武帝征讨匈奴,清朝很明显就明白这样的道理,蒙古在清朝初期其实已经没有昔日的辉煌,更像一个松散的联盟,在1635年归顺清朝。所以后面葛尔丹夺取了准噶尔部落首领的位置,其实也属于清朝属臣。

之后葛尔丹势力逐渐强大,葛尔丹统领了蒙古联盟,建立了汗国。葛尔丹又占领了南疆的叶尔羌汗国。这里我们要说一下,在漠北地区,有个蒙古部落叫喀尔喀蒙古 ,他们每年都给清朝进贡,和清朝关系良好,在1688年葛尔丹突然进攻了喀尔喀蒙古,这时喀尔喀蒙古彻底投奔了清朝。

康熙三十年,康熙和蒙古多个部落首领举行多伦诺尔会盟,康熙组织军队亲征,葛尔丹败逃,但是准噶尔部并没消失,而是等待着实力逐渐恢复,在这期间30多年不断和清军爆发冲突,1716年,准噶尔部攻占了拉萨,并在1718年歼灭前来增援的清军,1720年清朝再次出兵才击退准噶尔部。后来乾隆登基,1755年准噶尔部内乱,清军抓住机会迅速出兵直接让准噶尔汗国灭亡。

后来蒙古不在作乱,我们看个数据,明末蒙古人口约1200万,清亡时蒙古人口50多万,都快没人还折腾什么呢?


玄坤


所谓的满蒙一家亲,完全是满清政府用武力实现的。事实上满族和蒙古族诸部,进行了一百多年的战争。从努尔哈赤开始到雍正皇帝的弟弟和年羹尧都是对蒙古诸部,进行战争。努尔哈赤最早亲自征战收服了科尔沁部蒙古族人,努尔哈赤最后的大妃阿巴亥和皇太极的母亲的是蒙古族进献的美女。皇太极也纳取了蒙古族美女海兰珠和她的侄女,就是著名的孝庄太后。也是因此科尔沁蒙古部,是最早被满族人征服的蒙古族人。后来皇太极又派多尔衮出征蒙古,战胜了蒙古大汉林丹汗。把林丹汗持有的蒙元朝的传国玉玺和金佛都缴获了,皇太极在沈阳的北市场建立起来皇寺来供奉金佛。康熙皇帝三次亲征准格尔部,在晚年时又派14子征讨罗不臧丹增。一直到康熙皇帝逝世都没有完成,雍正皇帝继位后。撤换了14皇子,以亲信年羹尧代替。最终讨平了蒙古诸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