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帶來超千億資金!看理財子公司如何加碼,開展權益類投資比重

積極響應監管號召

理財子公司發力權益投資

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19年年底曾公開表示,前期銀行理財子公司投資在積極佈局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等資產的多元化、全品類投資,目前的話仍以固收類資產為投資主體,但正在加速向“固收+”拓展。

在投資策略上,銀行理財子公司也呈現出投資策略更加多元化的特點。在具體形式上,初期銀行理財子公司佈局權益類資產多以私募股權、FOF、MOM等形式為主。

招商證券研究報告指出,銀行理財子公司在投資權益資產時,可採用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權益類產品是公募基金和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的合作重點。從目前的政策導向和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前瞻性佈局規劃來看,純固收產品是銀行理財的核心產品,主動管理能力突出的債券基金仍繼續受青睞。

或帶來超千億資金!看理財子公司如何加碼,開展權益類投資比重

​2019年11月29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淨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規定股票、公募證券投資基金、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符合標準化金融工具特徵的衍生產品等資產的風險係數為0,引導理財子公司加大對股票、債券、公募基金等標準化資產的配置,配置A股比例有望在監管引導下提高。

綜合監管政策方向和理財子公司發展來看,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投資的比例將逐步提高。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投研體系不斷強化,其投資股票市場的能力也將逐步提高。根據國金證券測算,2020年銀行理財將為A股帶來的增量資金規模約1450億元。

此外,近期監管部門下發政策通知給予銀行理財子公司更多的支持。2月1日,人民銀行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部門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中也提到,進一步增加理財子公司數量,壯大機構投資者隊伍,要進一步推進理財子公司設立,對風險管控能力較強、總資產及非保本理財業務達到一定規模的銀行優先批設,積極推進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參與設立理財子公司或合資設立外方控股的理財子公司。

綜合監管政策方向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路徑來看,未來資產端向權益類傾斜會是大趨勢,隨著投研體系不斷強化,理財子公司在權益類產品研發力度將逐步提高,投資A股的比例也將逐步加大。

新發理財產品103款

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

中國理財網信息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截至2月10日,國有大行旗下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共計103款。從產品類型來看,以固收類為主要產品,足足高達85款,混合類產品僅有18款,權益類產品並未出現在其中。

在對各家理財子公司所發行的理財產品進行梳理時發現,理財子公司已發行產品存在三大特點:

一是,參與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重開始加大;

二是,風險等級上,高風險的產品佔比有所提升;

三是,在投資策略上,多采用多元化資產配置策略。

例如,工行旗下工銀理財子公司發行了一系列風險等級為“三級(中)”的固定類理財產品。以其中某一款產品為例,在投資策略上,通過自主固定收益投資或固定收益類策略的優秀管理人,利用CPPI等低風險策略和量化策略投資權益市場,資產配置策略採用“固收打底+限額股指”,力求為客戶獲得穩健的、聯動滬深300、中證500和上證50等指數表現的收益。

另一家國有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一款固收類產品,風險等級為三級,該理財產品是一隻FOF產品,在投資策略上採用“現金類投資策略+多資產全天候策略”,後續通過同時持有股票、債券和商品、優選各類資產代表的優秀業績基金,合理承擔經濟增長風險、避險風險和通脹風險,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下提升組合風險調整後的收益水平。

根據該產品的說明書瞭解到,這款產品的投資比例如下: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資產投資比例為0%—20%,權益類投資比例為0%—20%,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比例80%—100%。

雖然以上銀行理財子公司的銀行理財產品,大部分仍以固收類資產為投資主體,但目前也正在加速佈局權益類、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等。

理財子公司加大權益類投資比重

料帶來超千億資金

2019年全年,眾多理財子公司成立,這一年可謂是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元年。理財子公司開業之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均以固定收益產品為主,產品戰略方向初期主要抓住一個“穩”字,當然也不會規模地投身權益市場。

據瞭解,雖然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一面以固定收益為主,同時他們也在採用多元化資產配置策略,加速佈局權益類資產。國金證券研報指出,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投研體系逐步完善,預計今年銀行理財產品將為A股帶來約1450億元的增量資金。

辨險識財

加入辨險識財

查看168家銀行理財產品評價報告

專業調研團隊深入分析對比

為您的理財安全保駕護航


或帶來超千億資金!看理財子公司如何加碼,開展權益類投資比重

本號部分文章系轉載,登載該文章目的為更廣泛地傳遞信息,不代表本號贊同其觀點,也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本號會盡可能地對原作者及原出處進行明示。如因操作人員疏忽,造成漏登的,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