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夏朝不被考古学术界承认,为什么?

海纳百川万一是我呢


考古界不是不承认夏朝,而是到目前还没找到夏朝。都城遗址在哪里?有没有形成国家形态,夏朝文字是什么样?同甲骨文有没有演化关系?能否根据文字记载,推演出纪事年表。。。等等等等,这些都通过考古证实了,才真正把我们的文明史继续前推。而目前的情况是,即使被认为最可能的“二里头遗址”,也没有发现任何文字,连考古队长许宏,也反对存在定论:“二里头有可能是夏,极有可能、最有可能是夏。但你要说它已可以肯定是夏,那我是坚决不能同意的。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排除任何假说所代表的可能性。在学理上我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因为这句话,许队长受到了N多N多的谩骂。现在很奇怪,科学似乎成了为某种利益服务的工具,不是我想象的东西,那你就一定是反动的可恨的数典忘祖的。特别是网络上,一大群极端的病态般的民族主义历史观,没有丝毫科学的态度。


1、古文明的认定是有条件的:城市、文字、国家(一说是青铜器)。如果随便发掘出一个遗址都认定为古文明的话,那世界上的古文明多如牛毛了,两河流域、东非埃及伊朗一铲子下去,都是遗址!目前联合国教科文认定的全世界遗址都有800多处,都是古文明的话,咱眼里的5000年华夏文明还值几个钱?


2、考古是科学,没有谁不认可华夏文明,拿出过硬的证据链就行。以前西方也不认商朝,后来“殷墟”出土了甲骨文,不也认了吗?中国古文明的硬伤,在文字,目前发掘的最早文字是殷墟的甲骨文,再往前,无论发掘了多少遗址,至今都没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所以即使是最自信的史学家,包括官方,都只是叫“XXX文化”而不是“xxx文明”,比如良渚、仰韶、红山、河姆渡文化等等。


3、中国考古的路走偏了:总认为中原才是正统,所以总在黄河边上挖啊挖,其他地方挖出来的不算。比如著名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迄今4600年前,可以轻松地将中国古文明推到5000年附近,而且出土的文物,比同时期的中原青铜器不知先进多少倍,可就是不愿意去重视,目前三星堆也只发掘了十分之一不到。三星堆的症结也是没出土文字,但是还没挖完啊,要是继续挖下去呢?谁敢说一定不会出现文字?!也许是不敢挖了吧,震撼太大。


4、目前考古学家的口风,已在慢慢改变,以前都说中国文明单一起源,现在变成了吸收融合的多地起源。说白了,是被现在挖出的东西,吓尿了。。。目前出土的遗址,长江流域明显比黄河流域更高一个档次,文物更先进历史更悠久,四川三星堆—湖北石家河(三星堆的山寨版)—安徽凌家滩—江浙河姆渡(良渚)。


5、关于人类起源和文明起源,以前都是猜想是假说,直到出现了“核弹”—分子人类学。人类起源于东非,目前已被分子人类学证实了,全世界的人类无论种族无论肤色,都只有一个共同的祖先: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夏娃亚当是西方说法,换成线粒体女娲和Y染色体伏羲,是一样的道理。这很不可思议,但就是事实。达尔文的进化论,不是胡说八道,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很多人对进化理解为一种必然,比如问现在的猴子怎么没变成人?其实进化是一种偶然,漫长过程中的基因突变,就进化了,有进步的进化也有退步的进化,“退步的进化”被淘汰了而已。


6、关于迁徙,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呀,现在这么先进,去一趟埃及还要很久呢,古人怎么能满世界跑?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和决心,人类的迁徙动辄数百上千年,不是我们理解的几天一个月,远古人类没有国家疆域的限制,又不需要护照签证是不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农耕文明之前,这里食物吃没了,种族搬迁去另一个地方,这是很正常的事,候鸟动辄迁徙几千公里,一只东北虎活动范围就达近千平方公里呢。而且6000年前苏美尔人已经发明了马车,重物迁移成了可能。


7、“北京人、元媒人”哪里去了?消亡或被我们的祖先消灭了,以前的教科书上,“北京人是中国人的祖先”,现在早改啦,所以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的认识和历史也是改变的,夏朝谁也不能否定没有,从科学上,找到了就有了,没找到之前,没必要理直气壮;从情感上,我认为一定有,这也没有关系,但没必要做学术上的争论。


8、网络一谈起西方,什么“阴谋论”“造假论”就来了,这是一种自卑、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即使我们比别人迟,甚至是外来的文明,那也是唯一延续至今的古文明,有啥自卑的?历史悠久的就一定好吗?放眼全世界,历史悠久的现在哪一个不被埋在了地底下,除了中国?18xx年西方掀起两河和埃及考古热潮,几百年前就开始造假,而且是系统性造假,不光是成系统的文字、地下埋的遗址,还有地面上上百座金字塔,多脑残的人才会相信这是造假。。。再说了,西方要造假,直接在古希腊的基础上造假多好,跑到两河去造假干毛啊,两河也不是西方是不是。阴谋论更没道理了,几百年前西方就开始系统性针对中国了,我们好大的脸哇!


9、“西方将神话当历史”。这更是一句谎言了,没哪个西方国家或史学家将《圣经》《荷马史诗》当历史,反而一开始都当做是神话。一直到特洛伊城的出土,才发现荷马史诗中的某些记载是真实存在的。这跟中国的《山海经》类似,山海经的某些记载,照样被考古证实了,比如著名的扶桑树,在三星堆里。甚至以前连西方人都不知道自己眼皮底下还有一个古希腊文明,古希腊被发掘,还是从两河和埃及出土的文字中被发现,然后跑回先希腊去挖的。


10、考古是要讲证据的,再怎么鄙视古希腊文明,人家也出土了文字,线性文字也是字啊,5000多篇的线性文字。而7000年前的苏美尔文字,更是出土了上几十万片之多,而且根据其文字记载,整理出了纪事王表。夏朝存在与否,终究还是的靠考古发掘,历史的长短并不会决定国家的盛衰,否则美帝早完蛋了。。。我们既没必要妄自菲薄,也没必要目中无人。


泥人171753399


这个问题的表述应该是“考古发现还没有证明夏朝”。

以司马迁《史记》为代表的古代文献,记录了五帝的传说,及第一个朝代“夏”,是由大禹和他儿子启所建立的。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帝舜荐禹於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三年之丧毕,益让帝禹之子启。於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

之后的夏王世系,兼有“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

「帝启-子帝太康-弟中康-子帝相-子帝少康-子帝予-子帝槐-子帝芒-子帝泄-子帝不降-弟帝扃-子帝廑-帝不降之子孔甲-子帝皋-子帝发立-子帝履癸。」

帝履癸,既是夏桀,为商汤所取代。夏朝灭亡。

但以考古学的角度,确认一个王朝的存在,不能简单凭借后世史书的记录,必须有客观的物质存在,即文物和遗迹发现。其中最重要的是该时代的文字。

曾经也被怀疑是否存在的殷商王朝,因为河南安阳殷墟的发现,而被证实。随着大量甲骨文的研究与破译,与《史记》的记录基本吻合。同样西周历史的认定,也是基于青铜器铭文和史书文献的比对。

一些观点判定“二里头遗址”既是夏朝的晚期都城,更有提出“陶寺遗址”是尧都的论断。但都缺乏完整的证据链,假定推论的成分居多。或者说,用发现去对号入座史书,却还不能构成自证的完整逻辑。两处遗址的“更古老文字”发现也是缺失的。

目前对于1959年5月发现的“二里头”的描述,比较客观的是:“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的证据等。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也因而有‘最早的中国’之称。” 但这些“最早”并不等于夏。

2017年4月国家文物局批复河南省《关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项目选址的请示》中,特别强调:“原则同意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建设项目涉及二里头遗址建设控制地带的选址方案。我局建议该遗址博物馆名称中不含夏都”。这是一种严谨的态度。

此外,上世纪末,有关部门曾搞了一个“夏商周断代工程”,其中对于“夏代”的目标是“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虽然急匆匆的公布了研究成果,但并未被社会所认可。

直到今天,我们去寻找“夏”的路还很远!

图:天津博物馆的一件青铜爵,没有标明来历,但说是与二里头一个时代。曾经存疑。再去天博,无意中蹭听到讲解员小姐姐说是很多年前从废品收购站挽救回来的……


几苇渡


其实,在中国史学界,认为夏朝不存在的学者是极少数的,这其中则以郭沫若,胡适和顾颉刚等学者,文人为代表。

虽然关于夏朝的相关历史资料极度匮乏,但在主流观点看来,夏朝的存在肯定是无疑的!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司马迁曾在《史记.夏本纪》中用大量篇幅对夏朝进行记载,这其中就有夏朝详细的帝王世系顺序。

司马迁是一个严谨的史学大家,《史记》的真实性历来受到学者们的认可,对于夏朝的记载,也应当是相当具有可信度的。

而在2004年,重庆出土的“景云碑”中,就有人们对东汉巴郡朐忍令景云及其先祖的歌颂和追忆,其中写到:“先人伯允……术禹石纽、汶川之会”,其中,伯允既夏朝第七世国王“伯杼”。

这是对朐忍令景云及其家族的追忆和歌颂,作为大禹后裔,伯允后裔,后人对自己先辈的记续,还是有很大可信度的,这也表明了夏朝曾经是存在过的。


而考古发觉中,同样有支撑夏朝曾经存在的证据出土。

河南二里头遗址,是一个被称作是“夏都”的存在,我们先不纠结二里头是否为夏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二里头并非商文化遗存。

作为一个年代早于商文化,又非商文化遗存的文明遗迹,很显然,二里头文化有很大可能性就是夏文化遗存。而二里头是夏朝遗迹的观点,在我国学术界也是统一这样认可的。
夏朝的存在是肯定的,只是相关资料并不充足而已。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推进,关于夏朝的蛛丝马迹,肯定会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发现。


Mr这史香


注意措辞上一定要严谨,不是不被“承认”,而是不能证明。


实际上关于夏朝,网上的很多争吵都很无聊。

有点像什么呢?打个比方说吧,好比说你姓李,然后你喜欢没事跟人说,你家祖上是唐太宗李世民。

然后就有人出来质疑了,你好朋友问你:有证据么?

你回答:我爷爷是这么跟我说的。

然后别人就更纳闷了,为什么你爷爷说的就是真的呢?

这时候你恼羞成怒,与这个好朋友绝交,理由是:你居然敢质疑我们家的伟大传统。


请注意,你的朋友一直都没有“不承认”你说的话,而是“怀疑”,希望得到更翔实的证据。

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说的是要有怀疑精神,单看到这句话,我相信没人会觉得这话说得不对,但是一旦牵扯到“民族”“国家”这样的大话题,很多人是不允许别人有一丁点儿的怀疑精神的。


于是,我们会看到,对这种怀疑精神质疑最激烈的人,往往会这么说:

《史记》等我们老祖宗的历史书里头写了,凭什么是假的?外国人怀疑,我们就怀疑,这是崇洋媚外,我说有就有,不仅夏朝一定有,炎帝黄帝也也一定有!


这个不叫严谨的学术,而是撒泼骂街。


对于古史的怀疑,根本不是什么洋人带来的东西,而是中国自己就有的。清代乾嘉学派最伟大的成就,就是考镜源流,辨别真伪。我们管这个东西叫“科学的态度”,即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一切都要存疑。谁告诉你们,科学精神是外国人独有的了?


“二重证据法”也没听说是外国人提出来的,而是王国维提出来的,他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王国维说的意思是,除了依赖文献证据之外,还要配合考古发现,两重证据的耦合才能确凿证明某个历史事实。

这难道不应该是理所当然?

文献是人写的,距离我们越远,越会出现蓄意造假、以讹传讹的现象。这一方面历史上并不罕见,官修正史中,同一本书不同人物传记涉及同一历史事件也常常出现不同的记载,何况上古之际?


所以没有人否认夏朝的存在,而只存在怀疑的态度。因为夏时期出土的文物并不能够证明就是夏朝,所以这一问题会持续存疑下去。

就这么简单。


夜小紫


学术界有学者认为夏朝存疑,也有学者承认夏朝存在。中国有学者认为夏朝存疑,外国也有学者承认夏朝存在。首先我们要心平气和去看待和探讨,而不是一上来就认为不承认夏朝是汉奸行为。中国考古界认为夏朝存疑的代表,主要有许宏(即本题答主“考古人许宏”)、陈淳和刘莉、陈星灿等人。其实单从考古看,不承认夏朝并不意外。因为考古并没有发现“夏”的东西嘛!有人说二里头遗址不是夏朝吗?那么我问你,二里头遗址有没有写一个“夏”字?凭什么就说这是夏朝不是商朝不是别的朝呢?

当然,不少学者特别是历史学家,广泛认为夏朝存在,因为他们认为,尽管二里头遗址没有文字,但是时间、地理以及形态等方面,都和文献记载的夏朝有重合之处。这涉及的是历史解释问题。我们知道记载夏朝的文献既不是夏的也不是商的,而是周代以后才有的,那么周代对于夏代的记录是否可信呢?严格来说,我们目前既不能说他可信,也不能说他不可信,因为这是周代的记录,而不是夏代本身的记录,甚至商代甲骨文也没有提及。所以说存疑而不是不存在,并不是什么过分的观点。


林屋公子


关于考古学承不承认夏朝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清楚考古学承认一个朝代的标准。

那么考古学如何界定一个朝代是朝代呢?第一就是要有文字,第二是要有建筑,第三需要证明这一区域的古人有共同的国家认同,都认为自己是夏的人。

我们可以以商代作为一个例证。100年以前,世界的考古学是不承认中国有商王朝的,因为商王朝只存在于史记以及各种史料当中,我们没有系统科学的考古发现商朝的城市,只有零零星星的甲骨出现。直到1924年,对殷墟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甲骨文上面明确的记载了,伤商王的世系,以及商人的占卜和生活,同时出土了大量与商有关的遗物,这才证明出,原来商是真正存在的。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夏代。夏代只存在于史书之中,《尚书》、《诗经》、《国语》、《春秋》,有很多种先秦史籍中都有关于夏朝的记载,但是我们并没有明确的考古学发现,证明某个地方是夏朝。也许有的朋友会说,二里头就是夏,可是而里头并没有发现文字,他不能证明自己是夏。

并且主持二里头发掘的许宏老师,他认为二里头的上层是带有早商文化元素的,而在二里层的第一层的下层,有一些与早商元素不同的文化元素,但是也并不能证明这里就是夏或者是夏都。

所以说,如果我们以考古学来判断一个地方是不是我们印象当中的那个朝代的话,必须要找到实物材料,例如在当地地层中出土的,能够证明他自己就是那个朝代的文字材料,以及风格与同时代非常类似的器物出土,这样才是有理有据的论证。


张博力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夏朝为什么不被考古学术界承认”这个题目是值得商榷的,事实上,考古学界,包括历史学界,始终都没有完全否认夏朝的存在,只是在对夏王朝及其遗址的认识上存在较大分歧,而且否认夏王朝存在的也是少数人的观点,当然,否定的声音在国外可能更多一些。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在夏王朝的认识和研究中存在分歧呢?我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考古发掘工作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考古发掘和考古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最大可能地认识古代人类的生活状况,而这需要考古遗存作为支撑。当前,我们已经发现了相当丰富的、在年代和地域上符合夏王朝相关记载的古代遗址,但尚缺乏更为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些遗址就是夏王朝的废墟。因此,这需要更多的考古发掘来提供更为有力证据。

其次,考古发现的文化遗存,需要经过科学的考古研究来阐释和论证,而这需要一定的时间。

不得不承认的是,如今许多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是断层的,即进行发掘的不见得就是最终的研究者,而研究者也不一定参与了遗址的发掘。在很多情况下,对某一遗址或考古学文化进行研究的学者,具有不同的学术经历和研究方向。

因为研究者的差异,也必然导致会存在不同的理论、方法和视角,进而产生各种分歧,都是很正常的。对于“夏”遗址的研究正是如此。

再次,科学是纯粹的,但科学研究却并不都是纯粹的。

仔细分析对于夏代的认识便可发现,否定的声音多来自于国外,肯定的声音多存在于国内,这不乏一定偏见和个人感情掺杂其中。当然,有些时候也多是由于国内外对文明理解程度的差异造成的,学术的魅力是多样的,正因如此,它才吸引着我们不断去探索。

另外还需指出的一点是,寻找夏王朝似乎肩负着为中华文明正名的责任,就如同早年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一样。正是这种责任意识影响到了我们的研究工作。

我们已经找到的早于商代的文化遗存,而且有相当部分确已进入到了奴隶制社会阶段,这都是被考古证明了的。换句话讲,我们存在着早于商的政权形式,只是过于急切地把它(或它们)命名为“夏”,因为急切,所以会导致很多问题显得过于仓促。

那么夏朝是否存在呢?当然是存在的!文献绝非凭空捏造,即便古史辨派一直强调后世对于前代史事的记载都是不可靠的,但也不能说“大禹是条虫”就是一个真理。

质疑文献之真,或否定史籍之伪,都是很难说服对方的。只有在坚实的考古发掘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运用多学科手段,才能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当然,这条路显然还很漫长。

我们古代的夏代,不过是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众多璀璨的明星之一,当时还有很多部族政权的与之并存,只是夏是中原地区最为强大的一支而已。因此,夏代更适合作为一个划分时代的名词,夏政权或夏王朝更适合作为一个朝代的称呼,这是需要我们认清的。


史海烂柯人


第一,缺乏关于“夏王朝”的考古资料。

前一段时间,有了关于商王朝的“妇好”抗击雅利安人的猜想,那会不会商王朝抗击的对象不是雅利安人的入侵,而是夏王朝的反抗,夏王朝的统治精英是白种人而不是黄种人呢?

结合“三星堆”基本存在白种人造型的客观现实,而他们也存在神秘消失的情形,会不会就是商王朝在妇好带领下覆灭了夏王朝后裔的反叛呢?

这是很大的一个疑问。

第二,可能有这么一个王朝,但是否叫“夏”,我们也不能清楚明白的肯定。

如果这个王朝的名称不是“夏”,就是一览无遗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作为现代人也有可能视而不见。

看了有篇文章,称甲骨文中的“夏王朝”有可能被描绘为“羌”,这倒是有合理性,因为“羌”的造字意思就是“羊人”,就应该是擅长游牧文明的“牧羊人”,联想我们汉字凡是美好的词汇都很大程度上离不开“羊”的造字意思,甚至“美”这个字也离不开“羊”的字根,这种猜想应该说也有极大的可能性。

第三,这个王朝的地域,我们还不能确认。

按照我们现在的认识,所谓中国,古代应该是指黄河流域的河南,但这是反现代的果推论的古代的因。

但是,根据现有记载,如果进行大胆推论的话,夏王朝也有可能就产生于长江流域的四川巴蜀大地。

中华民族的“龙图腾”,主体就是“巴”(大蛇🐍的意思,“蛇身”就意味着巴人的融合)和“蜀”(天虫🐛的意思,“虫麟”就意味着蜀人的融合),他们是在炎黄联盟的领导之下,黄帝部族本来就有“游牧工业”的可能(轩辕氏),夏王朝说不定就是黄帝部族的传承呢?


河东来


诚邀,如题。夏朝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史书记载其为大禹治水后建立,传世500年后被西方的成汤所灭。夏朝的神秘之处不仅在于时间遥远,还在于其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遂于华夏文明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那么为什么考古学术界不承认夏朝呢?小编以为原因有二。

其一:史书记载堪称混乱

对于夏朝文明的记载,史书本就不多,当然这也有可能与始皇帝焚书坑儒,先秦史籍被损失殆尽有关。实际上现存的描写夏朝的古籍只有《山海经》《竹书纪年》等聊聊几本,不但量不多,而且质还不好。举个例子,按照《山海经》的描述,夏朝的统治地域应该远达海外,而且《山海经》本身的可靠性也有待质疑,史学界自然不会以此为根据。

其二:缺乏考古证据

和夏朝一样,本来史学界也对商朝的历史表示怀疑,因为考古学≠历史学,考古学需要实物加以佐证,而商以前朝并没有确凿的实物遗存被发掘出来,后来直到甲骨文的大量面世以及殷墟,妇好墓,后母戊大方鼎等文明成果的出土,商朝才被史学界认可,所以夏朝的存在与否,还要等待更多的考古证据的出现才能证明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夏朝的考证毁在了“中华文化起源于中原学说”里了,更有甚者说是中华文化是起源于河南,最后让那个“断代工程”弄成了个下不来台的笑话。

往远了说,中国大地上应该是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因为这儿不能放牧。北方净是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南方那些枝枝蔓蔓的江河湖海也不能放牧,所以远古的人类是看不上中原的,再说人类最原始的生活方式应该就是追着动物跑的方式,农耕社会是有了劳动工具以后的事儿了。

华夏应该是两拨儿人组成,华人是从西伯利亚那边儿过来的,夏人应该是从高加索阿尔泰那边儿过来的。经过漫长的东西对进过程后,两拨儿人在中原碰面,由于谁也干不掉谁,两拨儿人握手言和,这可能才是华夏族群的由来。

西边儿来的夏人热衷于放牧,东边儿的华族人喜欢春种秋收,那时候两拨儿人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杂交融合,所以相安无事是生活的主旋律。由于草原上的放牧生活及其不稳定,碰上个灾年连牲口带人口就得死个差不多绝迹,没办法,只能是集合身强力壮的去别地儿抢,草原民族抢掠的本性由此而生。

后来可能是一部分夏人觉悟了,认为老这么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于是也打算跟着华族人学找种地,民族融合开始出现。但是夏人的落后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离着心灵手巧还远着呢,这也是至今为止为什么老是找不着夏人文化遗留的原因。

五胡乱华的时候,西北地区是曾经有过一个大夏国的,宋朝年间又出了个西夏,这个永远也抹不掉“夏”是为什么?该不会是夏人的远古记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