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拒曹操,东和孙权”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

笑口常开9046874


引言:

“北拒曹操,东和孙权”是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在入西川支援刘备前,给关羽留下的保护荆州的锦囊妙计。虽然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句话,但是在正史中这八个字也是保护荆州不失的上上策。


北拒曹操

北拒曹操指的是要求关羽率领荆州军民抵御曹操的入侵,为什么是北距曹操,而不是东拒孙权呢?原因有二:

其一,刘备是大汉皇叔汉室宗亲,一直以匡复汉室还于旧都为一生的理想。曹操挟汉献帝在手,所以刘备将曹操视为是窃取汉室基业的曹贼。攻打曹操可谓是名正言顺,而攻打东吴则是名不正言不顺或者说时机未到。

其二,曹操的实力可以和东吴、蜀汉两家合起来的实力相提并论。如果帮助强大的曹魏先将东吴消灭,那么蜀汉无异于自取灭亡。

按照当时的势力分布情况来说,只有先将曹魏灭亡后,才能发生蜀吴之间的战斗。如果蜀吴先开战或者是联合曹魏攻打东吴那么最后的赢家必然是曹魏。


东和孙权

东和孙权主要的意思就是蜀汉即将进入西蜀。一旦进入西蜀后蜀汉成立,必然需要先站稳脚跟。立足不稳之时,蜀汉难以自己抵挡曹魏的进攻,如果没有一位强有力的盟友,那么蜀汉将会很快走向覆灭。根据当时荆州的情况,诸葛亮留下的东和孙权是保全荆州不失的最好办法。

在当时的情况,诸葛亮率兵入川支援刘备带走了部分的士兵,将领仅剩关羽、关平等几人镇守荆州。在当时兵力并不是十分的充足,如果抵御曹操或者抵御孙权任何一方入侵都是可以的,但是按照当时所留下的将领人数和兵力不足以同时和两家一同开战。一旦荆州有失,曹操或孙权率大军袭击刘备的后路,那么刘备将面临两面夹击的状态,再想要占领益州就是天方夜谭了。所以东和孙权就是为荆州找到一位强大的盟友,确保荆州不失。


总结:“北拒曹操,东和孙权”这八个是确保荆州不失的上上策,更是刘备是否能成功攻打下益州的重要保障。


感谢大家阅读,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斧正。


青梅煮酒品三国


“北抗曹操,东和孙权”这是诸葛亮离开荆州前给关羽所交待的守荆州的策略,也就是继续联合东吴,拒抗曹操。早在隆中诸葛亮为刘备制订三分天下的计划之时,就提出了联合孙权,共同抵抗曹操的策略。

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

《三国志》

刘备与孙权是唇亡齿寒,面对北方强大的曹操集团,只有双方联盟才能对抗曹操。诸葛亮在建安十九年离开荆州前往益州的时候,交代关羽这句话,就是要关羽继续维持和东吴的联盟关系,以抵御曹操。

政治上的联盟只在乎利益

孙刘联盟是迫不得已的,尽管这个联盟很脆弱,但双方都很清楚,没有这个联盟,等待双方的就是灭亡;曹操的强大让东吴和蜀汉谁都没有单独面对的勇气。

孙刘两方有共同的诉求点,那就是不想被曹操消灭,就只有报团取暖;但蜀汉和东吴有个利益纠缠点,就是荆州。

荆州是东吴借给刘备的,这个“借”也是双方“互惠互利”达成的协议,本来刘备凭自己自己攻打了荆州的四个郡,东吴肯定不爽啊,赤壁之战的主力是东吴不是刘备;所以双方都选择妥协,刘备承认荆州是东吴的,在政治上做出了的让步,孙权又将南郡借给了刘备,认可了刘备在荆州的“暂时统治权”。刘备急缺一块地盘立身,孙权缺一个对抗曹操的盟友,况且自己的内部是一片烂摊子,双方一拍即合,约定刘备取益州后归还荆州。

刘备取了益州后,孙权索要荆州,刘备赖着不给,推脱说等到去了汉中后再说,孙权不干了,这不符合东吴的利益;立马派吕蒙出兵出兵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也不含糊,从益州带兵进到公安;后来曹操攻打汉中,灭掉了张鲁,刘备没办法,又和孙权议和,两方瓜分了荆州。

到了建安二十五年,关羽率军北上,水淹七军,围攻樊城,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袭击了关羽的后路,又杀了关羽,自此孙刘联盟算是彻底撕破了脸。这个维持了十二年的联盟关系告破。

所以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双方能够达到自己想要的利益,那其他的事都就是小事了。

孙刘联盟,虽然看着很脆弱,却维持了很长时间,这是因为这个联盟对双方都有好处

01对于刘备一方来说,联盟带来了诸多的好处:

(1)正是孙刘联盟,让刘备有了一块安身立命的地盘,这是刘备最缺的;赤壁之战前刘备还是一个流浪汉,赤壁之战后,拿到了荆州这块地盘,翻身成了高富帅了,不仅军队扩充了好几倍,还收了一大批人才。

(2)因为有了荆州这块地盘,刘备才有了图谋益州的实力和底气,才有了三分天下的态势。当时天下最大的两个月州就是益州和荆州,而且荆州再刘表统治的时候,没有经历过战争,是非常的富饶的。

(3)失去了这个联盟,刘备还是打不过曹操。可以说再赤壁之战以前,曹操是追着刘备打,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所以刘备深知曹操的厉害,自己单独肯定打不过,他也需要东吴这个盟友。

02.对于孙权来说和刘备结盟也有诸多的好处,要不然东吴凭啥把荆州白白让给刘备。

(1)刘备占领荆州,就是给东吴挡刀子的。荆州是肥美,也是个烫手的山芋,曹操南下,首当其冲的就是荆州,孙权自己让刘备挡在自己前面,而且名义上是孙权借给刘备的。

(2)东吴急需一个有能力的盟友来对抗曹操。刘备刚好合适,联盟刘备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为了保护自己。

(3)赤壁之战虽然打赢了,但东吴没有独自吞下荆州的能力,也没有守住荆州的能力。从周瑜攻打南郡久攻不下就能看出来,东吴军队的路战能力堪忧,别说守了,就是从战败的曹操手里夺回荆州七郡都困难,更别说守了。

(4)刘备是坚决的抗曹分子。刘备被吕布打的没办法,投靠了曹操;后来又骗走了曹操的几万人马,还骗夺了曹操的徐州;刘备和曹操是注定了不能相融的可以很大程度上吸引曹操的火力。

孙刘联盟看似脆弱,实际上都满足了双方的利益,所以这个很不被大家所看好的联盟一直维持到了建安二十五年。

有一句话说得好:在政治上没有朋友没有敌人,只有利益。

所以不管吴蜀之间的关系如何,这个联盟是双方保命的手段;没有了任何一方,另一方的命运也是被曹操灭亡。

所以在刘备取的益州后,孙权向刘备讨要了三个郡,刘备本来不想给,自己亲自从益州带兵到公安,曹操的大军一到,两方立马又勾搭在一起了。

从三国的大势来看,也正是孙刘这个不太靠谱的联盟阻挡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步伐,如果没有这个联盟,中国的历史上将会多一个魏朝。


小任浅谈史


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诸葛亮受命入川,临行告诫关羽驻守荆州策略。孔明说:“吾有八字,将军牢记,可保荆州。”云长问:“军师请言!”孔明曰:“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云长曰:“当铭肺腑。”

这个情节是罗贯中杜撰的,但是这个策略肯定是诸葛亮与刘备所认定的,关羽坚决执行的!那就是“死磕北面曹操,和睦东面孙权”,正是这个“自以为是”、“一厢情愿”的教条战略,害死了关羽,误伤了张飞,最后要了刘备的老命!




一、善变高手刘备,为何教条“联吴抗曹”

三国英雄中,跳槽最多的英雄,是刘备!先后投奔卢植、朱隽、刘恢、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孙权、刘璋。自二十四岁出道,到占领益州,十易其主,加上数次自主创业,平均两三年就跳槽一次!正是靠着灵活多变的战略调整,终于将一个多次破产的三流小公司,混成了全国第三的商业集团!

那么,为什么善变高手刘备,会在对外政策僵化,死抱“联吴抗魏”呢?原因有二:一是玩大企业缺乏经验;二是屡尝“联吴”甜头上瘾;三是迷信诸葛亮《隆中对》!


二、刘备自作多情笃信“联吴抗曹”害死了关羽

刘备在“联吴抗魏”战略上收获颇丰,就以为自己的小舅子孙权是阿斗!尽管被孙权偷袭荆南三郡,刘备率大军顺江而下,孙权被迫划湘江而治,吐出两郡,刘备让出半个江夏!刘备真认为江东离不开他,两者联盟是互利的!

所以,一再告诫关羽“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荆州战略不变。当关中战役激烈时,刘备要求关羽出兵袭击襄樊,迫使曹操让出汉中,回防襄樊!

短短四个月里,关羽由江陵打到南阳,水淹七军,直逼许昌,最后败走麦城!曹操由汉中撤到洛阳,先派于禁三万,再派徐晃三万,最后再增五万,将关羽逼回汉江以南。同时与孙权联手,偷袭江陵,斩了关羽。

刘备用武极少分兵,一旦分兵,必授关羽。可见关羽的智勇双全。能水淹七军,孤军北伐的关羽,为什么会大意失荆州呢?尤其是徐晃投书告诉他,吕蒙偷袭江陵,他为何坚决不退呢?

原因在于那八个字“北拒曹操,东和孙权”!遇到曹操只管打,听说孙权尽放心!作为前线将士关羽,作战必须依据国策!谁知,这个国策是纸糊的!关羽做梦也未想到,大哥与军师笃信的“联吴抗魏”是假的,孙权“联魏抗蜀”才是真的!岂不是天大笑话!



三、吴蜀联盟自始至终就是个笑话!

曹操绝对是个高手,赤壁大败后,一般人(比如刘备、孙权)肯定是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就是今天,这句话依然被许多庸人挂在嘴上,好像很有英雄气概!你不想想,那个坎你根本跨不过去,聪明的人绕过去就得了,何必玩命较劲呢!

从几乎拥有整个荆州,到仅剩一郡半,曹操惨败后,没有睚眦必报,去收复荆州失地,并且余生也不打算收回,却跑到千里之外收拾关中与凉州。

为什么?这里有着深刻的全局战略考量!收回荆州失地,吴蜀再无纠葛,必将成为天然联盟,全力攻打魏国!曹操本来兵力占优,一旦双线开战,兵力优势尽失。而将荆州作为诱饵,放在吴蜀的鼻子底下摇晃,稍微分账不匀,必然反目。更何况这里面还有扯不清“借地”旧账!两家子打起来,远比两家打自己,来的合算!

果然,关羽全力攻打襄樊,江宁空虚。孙权才不管什么“吴蜀联盟”,收回荆州关系到孙氏家族面子问题,便主动称臣,说帮曹操打关羽。曹操一“高兴”就答应:打下的地盘归你!孙权高兴得连叫几声“干爹”!然后就把关羽操了!

很多后人总是责备刘备为什么不派兵支援关羽?四个月期间,曹操能从汉中吃败仗,然后回到洛阳,调集十万军队投入襄樊战场,刘备为什么不派张飞、赵云率兵助攻关羽,哪怕守住江陵公安也行,至少不会让兄弟关羽惨死吧?

说刘备诸葛亮借刀杀人除掉关羽,那是小人之心!其实,刘备诸葛亮被“吴蜀联盟”坑了,高估了“吴蜀联盟”的含金量,或者对孙权一贯示弱产生了轻敌思想!他们认为,关羽北伐不过是呼应汉中战役的佯攻,胜可喜,败不惜,退回江陵得了,蜀国没啥损失!做梦也没有想到,盟友东吴会背后捅刀子,要了荆州,还杀了关羽!

三国领袖中,刘备善伪,曹操擅奸,孙权特阴!张昭经常当众臣面呵斥孙权,孙权都是笑咪咪的点头哈腰,但是张昭从来不敢违背孙权的意志!刘备赚足孙权的便宜,孙权一副委屈的样子,连善于伪装的刘备,都信以为真!

殊不知,孙权就像一个赌场高手,一点点喂足对手,让他轻敌,然后瞅准机会,连本带利让他吐出来。对刘备下手就更狠了,不仅收回荆州,还要了关羽、张飞、刘备三条老命,即便如此,还要让刘备的儿子不敢报仇,还要跟他继续合作!真是阴毒啊!


结束语

关羽死后三年,曹操也死了。曹丕称帝,刘备称帝!刘备估计孙权未必会向比自己小五岁的曹丕称臣,况且曹丕称帝,孙权没怎么喊“干爹”,估计吴魏关系不那么热络!刘备觉得“君子报仇”时间到了,称帝三个月后,他冒险开始伐吴!一开始极其顺利,已经打到夷陵!这时曹魏开始大兵压境,刘备不得不方松进攻步伐!

这次孙权的转变,依然出乎刘备意料!他不仅称曹丕为“干爹”,还答应送儿子孙登去魏都做人质,这可是面对曹操都没答应的条件。曹丕很高兴,便同意与孙权“二次合作”玩玩刘备!

吴军传出“孙权被杀”消息,陆逊弃阵回武昌夺权,吴军溃散。刘备派出十几支斥候,未发现吴军人影,便夜行二百里,直奔武昌!谁知吴军突然从魏境杀出,火烧八百里连营。若不是陈到率领白毦精兵拼死断后,刘备也将死于乱军!

这一役,蜀军损失士兵八万,战死将领八十六名,如张南、冯习、沙摩柯、傅彤等;投降将领三十九名,如杜路、刘宁等!幸亏刘备留有后手,江州有赵云,汉中有魏延,成都、梓潼还有吴懿、王平、马岱、廖化等!即便战败,吴军也不敢贸然入侵蜀地!

何况东吴几乎称得上是惨胜,将士遭受前所未有挫折,从此再无能力主动出击!最高兴的是曹丕,就是他爹曹操在世,也不可能一次性削弱吴蜀十几万军队,上百将领,魏军一兵一卒未损!

从战争的结果看,刘备的“联吴抗魏”从来就是个笑话,而曹魏不声不响的“联吴抗蜀”,才是行之有效妙策,将吴蜀都玩个半残!


云子落


三国时,曹操统一北方,孙权割据东南,刘备屯军西蜀,今四川一带。孙刘弱而曹操强,所以刘备方面的战略方针是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赤壁之战前期、中期和刚结束的时候,孙刘两家的地盘加起来也没有曹操的大,于是孙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抱团取暖。

虽然曹操赤壁之战失利,但是曹操的势力依然最强大,而且汉献帝还是站在曹操一边,即使孙刘联盟在蜜月期,齐心合力去打曹操,也很难取胜,所以孙刘联合十分牢固。


沉默的微笑


《演义》里诸葛亮问关羽,倘曹操领兵到来,当之如何,关羽答:以力拒之。诸葛亮又问,倘曹操、孙权齐起兵来,如之奈何,关羽答:分兵拒之。诸葛亮听了说,这样荆州危矣。

然后诸葛亮就送给了关羽八个字“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以保荆州不失。

那如何理解这八个字了,当时形势是“刘备”攻占巴蜀,为了确保集中力量拿下巴蜀作为根据地,而确保荆州万无一失,就的防备曹操和孙权觊觎荆州的突然发难。

如果曹操领兵来攻,就像关羽所说,以武力拒之,为武保。

至于东吴孙权,即不能为敌,使得和曹操联合,还不能让孙权觊觎荆州,这在交和方面就的下工夫,也是属于打政治仗,为文保。

但关羽北伐,却把后背晾给了东吴,遭致荆州失而自身死,忽略了“东和孙权”这句话背后的凶险,毕竟东吴几次要还荆州未果。


夏有凉风61


被拒曹操,联合孙权,是诸葛亮提出来的。因为当时曹操吞并了袁绍公孙瓒等人的地盘,兵多将广,谋士成群,曹操本人又是雄才大略,,并且还挟天子以令诸侯,一心想一统天下,是但是最强大的势力。刘备和孙权就比较弱小。自己扛不住曹操的打击,只能联合起来,这样才能尽可能的达到平衡,因为刘备孙权也都有野心不想被灭掉。后来孙权为了荆州杀死关羽,导致孙刘破裂。孙权、刘备死后,后背的无能,这联盟也就几乎没了,也就顺理成章的被曹魏灭了。所以联合是必须的。时代的改变基本都是强大的吞并弱小的。五代十国也一样。




梦想努力乐观


三国时,曹操统一北方,孙权割据东南,刘备屯军西蜀,今四川一带。孙刘弱而曹操强,所以刘备方面的战略方针是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赤壁之战前期、中期和刚结束的时候,孙刘两家的地盘加起来也没有曹操的大,于是孙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抱团取暖。

虽然曹操赤壁之战失利,但是曹操的势力依然最强大,而且汉献帝还是站在曹操一边,即使孙刘联盟在蜜月期,齐心合力去打曹操,也很难取胜,所以孙刘联合十分牢固。

扩展资料:

等到刘备收了西川,实现了隆中对的第一步“跨有荆益”,但是孙权却先不乐意了。而从刘备率领五万大军返回荆州与孙权对峙并重新瓜分荆州时,孙刘联盟已经是貌合神离同床异梦。

更因为赤壁之战以后,荆州越来越成为孙吴进一步发展势力范围的障碍。同时,刘备称雄巴蜀,也使孙权对刘备势力的迅速扩张产生了极大的疑虑和恐慌。

双方之前就已经在荆州三郡的问题上差点翻脸。而关羽在襄樊战役的胜利更使得孙权下决心来通过对刘备在荆州的关羽进行打击来压缩刘备的势力范围,同时达到壮大自身力量的目的。

随后荆襄战役,不仅是刘备一生中遭遇的重大失利之一,同时也对蜀汉帝国未来的发展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同时,由于关羽的被杀,已经维系多年的孙刘联盟也宣告破裂。


梅姑姑318


这是当时情况下西蜀必然的战略部署。

“北拒曹操,东和孙权”这两个方面是互为前提、互为依托的。

也就是说,西蜀只有东和孙权,才有能力,有底气,有信心,有可能去北拒曹操,孙刘联盟一旦破裂,则是鹬蚌相争,曹操得利。

另一方面,如果不是为了“北拒曹操”,孙刘联盟也就没可能,没希望,没条件,没理由继续存在下去,曹操这一北方巨头的存在,让孙刘不得不联合起来,如果曹魏不在,那么,一山不容二虎,孙刘必有一个头破做旧,你死我活。


今天是星期几呐


三国魏蜀吴,魏国实力一枝独秀,蜀吴两国唯有结盟,才能不被曹魏逐一击破。孙刘联盟在赤壁大胜曹魏就是很好的例子,赤壁之战后,曹操至死也没有再能踏过长江一步。

这正是两弱相连抗一强。

北拒曹操,东和孙权,是诸葛亮在《隆中策》的战略基础上具化出来的,作为蜀汉的外交国策。

诸葛亮一生也在维系这种关系,一直跟东吴方面保持友好关系,即使荆襄九郡被东吴夺走,诸葛亮也在劝说刘备不要伐吴。

在蜀吴夷陵大战和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迅速修复跟东吴的关系。诸葛亮的这种策略可以稳定自己的右侧,专心致志北伐曹魏。

虽然六出祁山没有取得多少进展,但这个策略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