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鄂日記」讓患者感到安全和信任——南醫三院脊護士長陳晏

「援鄂日記」讓患者感到安全和信任——南醫三院脊護士長陳晏


“每個人都在問我,你把兒子放在武漢,放心嗎?你不想他嗎?”南醫三院脊柱外科一區護士長陳晏從初三開始毅然堅守在發熱門診的崗位上。忙碌後脫下隔離衣,她還是一位母親,她心底其實有著最深的牽掛。

年前,陳晏讀小學的兒子隨父母回到武漢老家準備過年,隨著疫情一天天發展,父母跟孩子在武漢回不來,她心急如焚,茫然無助。擔心和思念接連襲來,但深思熟慮後,理智讓她默默接受了這個事實。因為心中有更大的信念在支撐:“作為一名醫護人員,患者也需要我,我應該奮戰在一線上。有國家強大的力量,我相信一定能打贏這場無聲戰役,我的孩子也一定會平平安安的回到我的身邊。”於是,陳晏把這份深深的思念,放在了心底最深處。

陳晏是一名黨員,得知醫院選派馳援武漢醫療隊員時,她毫不猶豫報名。“我多想也身著戰袍,馳騁在疫區的疆場。”後來,雖然無法首批前往武漢支援,但她又義無反顧地報名參加醫院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的一線護理工作。

「援鄂日記」讓患者感到安全和信任——南醫三院脊護士長陳晏

“我平時經常鍛鍊,本就有一副健康的體魄,應該到一線來。”陳晏說,醫護人員責無旁貸,無所畏懼。當她與搭班醫生接診第一個患者開始,她似乎感覺自己和孩子在一起面對這個特殊的時期,內心覺得很安靜,同時她也把這份牽掛,化為動力,在崗位上獻出自己的一點光和熱。

醫院自啟動疫情防治工作後,從各科室徵調了多名醫生和護士支援發熱門診。發熱門診自1月22日起實行24小時接診,來院就診患者都必須經預檢分診後才能去相應科室就診,有湖北旅居史等相關情況人員、有流行病學史及發熱的患者引導至發熱門診就診。

陳晏是從大年初三開始支援發熱門診的,她們的主要工作是與值班醫生配合,對這些患者進行詳細問診、採血、協調安排下一步檢查、做好指引等等。在疫情面前,她們都經過了嚴格培訓後才能上崗。“我也才真正感受到特殊時期的防護物資真的是很緊缺。但是為了保障醫護人員的安全,醫院精準化給我們配備了防護用品,讓我們安心在崗位開展工作。”

疫情期間的院感管理十分重要,除了醫護人員的防護措施,診區病區的消毒清潔,疑似病例也要按照醫院設定的路線,由專人引導進行相關檢查、進入隔離病區。“我們要嚴格按標準落實各項感控措施,比平時更注重勤洗手、通風、消毒、醫療垃圾的回收等,哪個細節都也不能馬虎。”

在發熱門診的工作中,讓陳晏記憶最為深刻的便是那一雙雙恐懼的目光。有些患者測體溫偏高,急切想進行檢查。他們就診時問得最多的,就是“我是不是感染了?我有沒有事啊?會不會傳染給我的家人啊?”

面對口罩後面一雙雙恐懼無助、熱切想得到答案的目光,陳晏都會耐心地安撫他們的情緒,為他們做詳細的解答和宣教。引導患者進行相應的檢查,結果出來後,和值班醫生一起,詳細的把一項項檢查結果為患者進行分析。“讓他們有信心面對恐懼,也讓他們知道,醫務人員任何時候都不畏懼,不退縮,都會和他們站在一起。”

每當看到他們眉頭舒展,鬆了一口氣,如釋重負地離開醫院的時候,陳晏都為之動容,為自己的付出感到一絲慰籍。為了節約隔離衣,也為了省下時間給患者就診,她有時候下午四點才吃上午飯。脫下防護裝備,臉上是深深的印痕,渾身是淋漓的汗滴。她甚至帶上行李,住在了醫院值班房,“這裡離隔離病區近,半夜如果需要人手,我方便過去幫忙。”

最讓陳晏感到暖心的是同事們的關懷、領導的慰問,她笑著說,回到值班房,經常會看到大家給她留的吃的、小紙條以及家裡帶來的美味的熱菜,滿滿的感動無以言表。

每當出診時,一起共事的醫生總會問:“都說護士長是做臨床護理管理的,你怎麼也來這裡上班呀?”陳晏說,她首先是一名黨員,一名護士,因為大家的信任,才走到了護士長的崗位。但在她的心裡,初衷永遠都是以患者為中心,走近他們,深入一線,才能真正知道患者的真實所需。還有許多護士長、護士紛紛報名支援發熱門診,她們執行力強,善於溝通,專業過硬。她們是醫患、護患甚至是醫護之間潤滑劑一般的存在,使命召喚,無怨無悔。

“其實,比起在湖北疫區前線的的同事們,我覺得自己的工作真的是微不足道,如果當初我選擇了重症和呼吸科護理專科,我一定會不顧一切衝向一線。”陳晏雖然不能在前線衝鋒陷陣,但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及時發現各個角落的疑似患者,讓他們能及時檢查排查,讓他們周圍的人脫離危險和恐懼。

面對有些患者家屬的不理解、不配合,他們從患者安全角度出發,認真耐心地做好溝通。面對患者的恐慌,他們用專業的技能,讓患者感受到安全與信任。“有些患者真的很恐懼,有的半夜都跑過來。我們除了專業問診、篩查和指引,其實給到的心理關愛也很重要。”


【記者】林琳

【通訊員】陳曉霖

【文字校對】華成民

【值班主編】張蓓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