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網絡授課也被迫如火如荼的進行,如何更好的發揮網絡教學的功能?

南南辰辰成長記


已經在各個領域各個行業運行中,網絡授課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定製一系列的網絡授課規章制度,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做好每個環節部署,不合適或不能運行的馬上更改。


戲子小腦袋


網絡授課,因為全國疫情的特殊環境下,成為學校、老師、家長、學生之間的關鍵詞。有的老師輕車熟路的授課,有的老師步態蹣跚的實驗,都抱著同一個心聲:不能耽誤孩子們的學業,這就是老師的責任。

疫情之下,網絡授課也被如火如荼的進行,如何更好的發揮網絡教學的功能?

首先我們得明確我們教學的目標:在有效的時間內,讓學生了解的夠多,理解的夠深,並能靈活應用於實踐。

那麼網絡教學與書面教學有什麼區別?

1、目標一致,無論前者還是後者,目標都是是教學生知識,這個是不會變的。

2、地點不同,前者只要有網絡環境與網絡接收端設備就可以,地點不受限制;後者必須要到學校,必須要到指定的教室。

3、環境不同,前者的環境多變,可能在客廳,可能在臥室,可能在書房;後者是很多同學共同影響的學習環境。

4、時間不同,前者可以受直播的時間限制,也可以支配重播的時間;後者只有現場直播,最多課後從老師那裡截取片段。

5、內容不同,前者的內容可以很充實,學生的交流變少了;後者的內容會受到教室裡實際情況,發生變動。

6、接受不同,前者因為可以重複觀看的原因,增加了學生自我理解的機會;後者因為自律的不均等性,造成學生差距的加大。

7、準備不同,前者對老師的要求又高了一個臺階,不僅要準備課件,還需要利用互聯網設備授課;後者則是比較傳統,熟悉的授課方式。

8、溝通不同,前者的溝通有限制;後者溝通方便。

9、管理不同,前者是家長或者看護人直接管理;後者則是老師負責直接管理。

10、感官不同,前者是隻能看的見,聽的到;後者是實際的面對面教學,學生學習知識的印象不同。

結合以上的優劣,我們如何讓網絡授課做的更好呢?

1、網絡授課的內容可以更豐富化,增加有趣的互動環節,吸取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能專心的聽講。

2、需要家長影響更好的環境,首先得有人看護好,一為安全,二為督促。

3、視頻可以知識點化,不僅減輕老師壓力,學生也不會因為太久而發睏,還能保持新鮮感,理解的更透徹。

4、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過去無法搬到教室的實驗,可以放到熒屏前端,加深印象。

5、網絡的公開化,A班的學生可以看B班老師的講課,B班的學生也可以看A班老師的講課,甚至可以給學生推薦全國優秀老師的講解。

希望對你們有用,謝謝!!!


冰封時代happiness


自延遲開學提出以來,這類問題就層出不窮,有反對網課的,有持觀望態度的,也有極力推行的。

就拿釘釘來說,最早向學校推行直播教學,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我本人是對網絡授課持開放態度的,對於教師來說這屬於新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只有嘗試了才能知道效果。而根據我校老師大量的實踐證明網絡授課也能搞得有聲有色。現將一些淺見與君分享,不吝指教。

一、必須認識到選擇一個好的平臺是提高網絡教學效果的前提。

網課是需要點到點的遠程數據傳輸,包括影像、聲音、圖片等多種媒體。對於直播平臺的穩定性、處理數據能力、數據負載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經過多方對比,我們選擇了釘釘作為全校統一直播平臺。我們2月10日進行釘釘直播測試,這一天全國很多學校都開始網絡授課,我們的直播課出現了不同頻率的卡頓,對整個教學進度略有影響,相比其他平臺好太多了。

二、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以及教學能力決定了網課質量的優劣。

網課不同於傳統教學,需要教師有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並與學科知識緊密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最大作用。通俗點說,老師要能夠很短時間內學會軟件的使用,還要具備一定的微課製作技術,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資源。教師的講解儘量言簡意賅,著重講解重難點,切忌不分主次,浪費時間。教學組織要更加緊密,不拖泥帶水,不平鋪直敘,發揮最大能力吸引學生注意力。

三、網絡授課過程中要積極與學生互動,隨時掌握學生動態,讓學生有存在感。

大家可能以為網絡教學受限於平臺技術,不能很好的與學生實時溝通。我們經過實踐證明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的確各種直播平臺也沒有很好的解決教師與學生的實時交流問題。但是,我們在直播課中發現,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是很高的,他們可以迅速通過文字、圖片、語音的形式反饋課堂信息。教師根據反饋瞭解學生,活躍氣氛,讓網絡教學成為一個整體。

四、組織管理要到位,最大程度發揮班主任的職責。

班主任是最熟悉自己學生的,學生也是最敬畏班主任的。對於一些不聽課的學生,班主任要及時跟進予以糾正,維持好網課秩序,課前點名,課後查看觀看數據瞭解每位學生觀看情況。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家校一體才能提高網絡教學的效果。

如火如荼的直播教學正在百花齊放,作為教師我們不能牴觸,因為我們掌握了新的教學方法,距離沒有阻礙我們把知識實實在在的教給學生。對於學生,他們是幸運的,因為有那麼多的人在關心著你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德飛說教育


最近幾天,相信不少家長都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因為疫情,各地中小學校陸續宣佈延期開學,許多平臺和學校都積極響應“停課不停學”,開啟了網絡上課模式。

只不過,在線上課雖然好,但也有不少弊端,比如:互動性差、孩子容易走神等等。

那麼,對於自律性稍差一點的孩子來說,怎樣才能更好地上好網課呢?

1、“陪讀”有必要

對於年紀小、自律性差的孩子來說,父母的“陪讀”十分必要。

因為網絡課大多是錄製好了的,老師不能和孩子互動,即便是網絡直播課,因為不是面對面授課,老師也無法及時提醒走神分心的孩子。

所以,如果父母有時間,不妨和孩子一起聽課,在孩子分心的時候可以適當地提醒。

2、筆記要記好

雖然網課可以不受播放的限制,想什麼時候回放都可以,但是家長還是要督促孩子認真聽講、做好筆記,就像在課堂上一樣認真對待。

學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對於小學生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線上課還是線下課,學習態度一定要端正。

3、作業不能敷衍

有的孩子對於網課老師佈置的作業不太重視,其實,通常來說,老師佈置的作業都是和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能夠考察孩子是否有學懂、學透。

比如:英語老師大多會佈置聽、說、讀、寫類的作業,這些都是課堂上的知識點,也是對孩子上課有沒有認真聽講的一個測試。

所以,老師佈置的作業,家長也需要督促孩子及時完成,這樣才能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4、不完全依賴於網課

網絡課的形式雖好,可以起到“停課不停學”的作用,但是因為線上課的一些缺點,家長也不能完全鬆懈掉。

有的老師之前從來沒有上過網課,對於一些線上的課堂互動、節奏掌握並不是太好,效果可能也就會有些偏差。

所以這個時候,家長一定不能圖省事,而是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幫助孩子梳理課堂知識點,讓他們儘快適應這種上課模式。

而且,這也是非常難得的一次機會,讓家長能夠了解孩子在課堂上的狀態。如果有不好的學習習慣,正好可以揪出來,及時改正。

5、學習雖重要,眼睛也很重要

通過電子端上課,時間長了,必然會對孩子的視力造成一定的傷害。

所以,如果能用電腦上課,就儘量不要用手機,屏幕大一些,孩子的眼鏡睛會沒那麼累。

另外,每隔30分鐘,不妨站起來伸伸腰,或者做一做眼保健操。勞逸結合,才不會讓孩子覺得累,從而導致學習的興趣下降。

總之,網絡課雖然只是疫情防控階段延遲開學的一個過渡時期,但也要認真對待。趁這個時候,陪孩子一起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以後的學習受益匪淺。

加油!疫情很快就會過去的,我們也能回到我們熟悉的課堂了😌😌😌


樂高青蛙老師喲


上網課除了要求老師熟練掌握直播軟件的使用,還要求老師改變傳統教學方式,要求出色的語言表達和節奏掌握的能力,不然學生提不起興趣,老師也感覺在自言自語。

實際上,一些知名的網課平臺,每個課程除了授課老師,還配置了幾個在線的輔導老師,負責簽到、互動、測試和批作業等。此外,課程內容和安排不能照搬學校,有些課程不一定適合線上,特別是互動要求強的課程。短期之內讓學校和老師轉為線上授課,無異於趕鴨子上架,效果能好就怪了


懸浮馬


從教學效果來講,在疫情期間,以班級為單位的同步在線教學異步在線教學是最好的,最佳的構架模式是直播教學+人人通學習空間,學習空間用來進行有序的班級教學組織,佈置各項學習任務,開展學習過程的監督、跟蹤、交流、檢測與反饋,基本能模擬面授教學。空間裡還可以承載數字資源、教學工具。優點一是以班級為單位,都是班上熟悉的教師和同學,其社會性情景最強,對學生的約束力最強,有利於學生髮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是直播的場景感最強,即時的學習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保證專注度,能提升學習的效率;三是人人通空間對於教學組織非常方便,教學任務、教學資源、互動反饋、協作交流、作業佈置、評測都非常方便,教學組織邏輯性很強,條理清楚,呈現清晰。當然,這種模式要求教師具有非常高的信息素養和綜合能力。



智思琳語


在過去,學生和老師是通過面對面的方式打交道,置身於一個生活氣息、課堂氛圍十分濃厚的空間中,身體空間與學習空間是重合的,學生的整個身體都在學習的氛圍場域之中,所以學生的學習狀態比較容易被激發。而現在,學生和老師是以“屏幕”作為打交道的界面,老師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被塞進了一個狹小的方形界面中,教師的肢體動作就不那麼容易得到展示了。這時,教學的空間也發生了變化。學生的身體處於家中,而學習空間其實是被“顯示器”這個媒介構造的。這時,學生的身體空間與學習空間就發生了一定偏離,學生需要主動一點,才能投入這個全新的學習空間中。為此,學生需要做到“身在曹營心在漢”。

這種空間的分離其實也是一種機遇,因為這種分離前所未有地呼喚著學生的主動性。在過去,上課犯困的時候,老師一個粉筆頭就飛過來了。現在,老師不能砸粉筆了,只能打電話。但是打電話的時間成本太高了,還有其他學生在聽老師上課,所以老師可能很難照顧周全。在老師對學生的掌控力受到削弱的時候,學生就很難繼續依賴老師來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而需要自己主動地學習,主動地吸收知識。

那麼,在學生願意主動學習的前提下,如何才能學得更好呢?如何才能發揮網絡教學的功能呢?

首先是針對性。

學生需要知道,自己需要學習什麼知識。這就需要學生大致瞭解知識的整體框架,然後在這個整體的框架中辨認,分析自己哪些地方比較擅長,哪些地方比較薄弱,然後合理分配學習時間。最高效的方式不在於在相同的時間內,做了多少題,那只是一種“機器效率”。真正的效果在於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程度,這種效果是很難量化評價的,需要學生自己感知、把握。考高分的關鍵也不在於“做得快”,而在於“做得好”。

研究錯題是最具有針對性的學習方案。原因很簡單,“做錯一道題”意味著學生沒有按照標準回答問題。那麼,學生要麼沒有理解答題標準,要麼是做題狀態不佳,在理解標準的情況下,沒有按照標準答題,或者是讀題不仔細,把某些題目的標準理解成了其他題目的標準。而無論是答題標準,還是答題習慣,都是學生學習的一部分。學生只有掌握了答題標準,並養成了良好的答題習慣,才能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下,取得優異的成果。

然後是沉浸度。

有時候,搞透一道題,學生就感覺自己“悟”了,這樣的做題效果,是做幾十道題也不能達到的。關鍵在於,學生願意探索,願意刨根問底。看起來,學生在某道題花了更多的時間,但這些時間,才恰恰是用在了“刀刃”上的時間。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不同的題目,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學生“想要”去鑽研。

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的作業體系是“定量”的。這其實並不利於學生提高自己的沉浸度,因為作業數量被規定了,早點做完,就可以早點玩耍。所以學生不願意“沉浸”。

但是這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利害關係。正是那些願意“沉浸”的學生,把知識掌握得更透,反而越學越輕鬆,也就有更多的時間去“鑽研”。而那些不願與沉浸、不願意鑽研的學生,在一開始沒有打下堅實的概念基礎,在以後就更加磕磕絆絆,連完成家庭作業都變得困難起來,也就更不可能去“鑽研”了。所以在學習領域,往往有著明顯的“”——那些學得好的,往往玩得也好;那些學得累的,既不能學好,也不能玩好。

沉浸也不是一個“一廂情願”的過程,而是一個“身心交互”的過程。有時候,學生覺得思維很難集中,那麼,可能他認真地閱讀一下題目中的關鍵詞,就進入了學習狀態。有時候,學生事先做了比較充分的心理準備,也能一下子找到學習的狀態,沉浸進去,所謂是“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

有針對性地選擇學習內容,然後沉浸進去,就應試而言,其實是足夠了。有的時候,道理真的很簡單,但是,事在人為。

畢竟,一切都在變化,學習習慣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一方面,全新的學習環境,需要學生用全新的心態去適應。但學習習慣也不是完全改變。在另一方面,傳統的考試製度,也意味著需要按照傳統的學習模式去行動,仍然需要學生認真讀題、積極動手、仔細確認。


有字派


網課相較於線下課,必須解決幾個關鍵問題:

1.老師和學員無法面對面,沒有同學相伴,缺乏現場氛圍和監督,學員注意力容易分散或被打擾。

2.作業無法書面提交和批改。

3.學員歸屬感不強。

建議:

1.課程設計注意圖文、視頻有機結合,增加趣味性。

2.教學方式注意上課時長管理,一般20分鐘左右引入一些輕鬆話題或互動。

3.網課系統要支持作業線上提交和批改。

4.支持課程回放。

5.安排答疑環節。

6.為學員分組建群,可以互相交流和討論。

7.老師建立學員表現記錄和積分、獎勵機制,並可系統展示和查詢。


麥老師媽媽成長圈


第一個從教案開始改革,利用多媒體設備,製作更生動形象內容,(指我自己數學學科)利用多色彩將原來的內容豐富多彩起來,因為網絡教學如果還是跟線下一樣,很難讓學生接受,本來對著屏幕就很枯燥了!第二個就是講課風格,一定要幽默,風趣,切記平白秩序去講課,說話一定注意語音語調。第三個就是必須跟學生互動起來,溝通做的好,及時收聽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授課方式。第四就是設備方面,建議有條件可以利用微軟的surface筆記本上課,自帶手寫功能,比較好操作,比任何手寫版寫字都流暢。所以網絡授課更多的對於老師的要求更多了,需要老師熟悉辦公軟件,還有就是設備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下面就是我上課內容用設備和方法!一個是我這段跟紙寫上去一樣,另一個是學生段,一樣、跟下線授課沒有什麼區別![害羞][害羞]




敦敏數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