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默默无闻的湖南人,为什么会盛产伟人?为什么他这么厉害?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救亡图存”一直是个主题,尤其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虽然西方列强一直欺负满清,但好歹还把满清当作东亚秩序的“话事人”,甲午战争后,日本动摇了满清的地位


历史上默默无闻的湖南人,为什么会盛产伟人?为什么他这么厉害?

甲午中日战争纪念馆

很多有志青年,在对朝廷失望的同时,远涉日本,尝试从日本那里学习振兴的经验。


面对日益不堪的局面,一位湖南的义士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并且痛心疾首得写道:“这土地,哪一寸还是我国人所有;这朝廷,原是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为了唤醒麻木不仁的国人,他选择了自尽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陈天华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却激励着其他人。


历史上默默无闻的湖南人,为什么会盛产伟人?为什么他这么厉害?

杨度

他的湖南老乡,清末民初的大才子杨度壮怀激烈,写下了《湖南少年歌》:


“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莫问家邦运短长,但观意气能终始。”


该诗歌通篇气势磅礴,慷慨激昂,尤以“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一句,对湖南的爱国青年产生了强烈的鼓舞作用。


杨度的这句话很有底气,事实也证明了这句话是名副其实的。


从太平天国起义开始,宣告了湖南人的强势崛起。


湖南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人以团练起家,几乎以一省之力,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历史上默默无闻的湖南人,为什么会盛产伟人?为什么他这么厉害?

影视剧中的曾国藩

曾、左、胡等人不同于以往历代的地域性军功集团,不仅出力,还出思想,出体制,编练了一支迥然于清朝军队的新军队。


被誉为第一位职业外交家、主张全盘西化的湖南人郭嵩焘,是中国洋务运动的先声,也是第一位从政治层面看到中国症结的旧知识分子。


此后洋务兴起,湖湘风气趋向开放,俊杰高才更是如同过江之鲫,源源不断地涌现。


戊戌六君子最有刚骨的谭嗣同,孙中山发起革命的左辅右弼黄兴、宋教仁,讨袁护国的蔡锷将军


历史上默默无闻的湖南人,为什么会盛产伟人?为什么他这么厉害?

谭嗣同

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湖南人更是数不胜数,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十位开国大将,湖南人占了6个:粟裕、黄克诚、谭政、萧劲光、陈赓、许光达,这个比例相当恐怖。


湖南人不光男人如此彪悍,女性同样也争先恐后地参加革命。


湖南特别重视教育女子教育,开办于长沙的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是清末鼎鼎大名的女子专科学校,中共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就出自这里。革命英烈向警予、杨开慧这两位也是该校的学生。


历史上默默无闻的湖南人,为什么会盛产伟人?为什么他这么厉害?

影视剧中的杨开慧

大革命时,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宣布招收女学员后,仅长沙一地就上千人报名,被录取的女学生包括,曾宪植(曾国荃的玄孙女)、谢冰莹、胡筠、黄静汶、陶恒馥、彭援华等数十人。


如此英武的湖南人,也让骄横不可一世的侵华日军吃到了苦头。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经说过,只要侵华日军大本营在地图上圈下一座城市,那么这座城市必然失守,直到遇见了一个硬钉子——长沙


历史上默默无闻的湖南人,为什么会盛产伟人?为什么他这么厉害?

长沙会战

三次长沙会战,歼灭日军十万人,虽然有国军将士的浴血奋战,薛岳将军运筹帷幄的原因,但湖南乡梓舍弃小我支援前线,源源不断的兵源和物资支持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当日本宣布投降后,受降地最初选在江西玉山,但鉴于国民政府许多高层人士的异议,以及中国战区的美军参谋长魏德迈的建议,蒋介石临时将受降地点改在湖南芷江。


八年烽火起卢沟,受降之日落芷江。这是对抗战期间付出重大牺牲,做出重大贡献的湖南人的肯定。


为什么湖南人这么不怕死?


大浪淘沙,英雄辈出。湖南人用他们的血性,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近代湖南并非是第一个思想开化的省份,相比广东、福建、上海等地,湖南的开放要晚许多。


网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中国近代史,广东人革命,浙江人出钱,湖南人流血,笼统地总结了各省人在民族危急存亡之际的贡献。


历史上默默无闻的湖南人,为什么会盛产伟人?为什么他这么厉害?


连孙中山评价辛亥革命历次起义说,“一个人去打一百个人,像这样不可以常理论的事,还是你们湖南人做出来的。”


为何湖南,能孕育出如此强大的革命精神?


人类一切精神,都要从文化中探源。


湖南人坦荡、决绝、坚韧的革命精神,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湖湘文化


湖湘文化最早形成于先秦两汉,其源头包括楚文化、南蛮文化、三苗文化等,屈原的《九歌》《天文》等辞赋,鲜明地代表了湖湘地域最早的文化形态。


历史上默默无闻的湖南人,为什么会盛产伟人?为什么他这么厉害?

影视剧中的屈原

秦汉之交时,楚文化是迥异于中原、关中、齐鲁等主流文化的自成一家的文化派系。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俚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楚地自强不息的文化概貌。


北宋时,别号濂溪先生的湖南道州人周敦颐开创了理学,南宋理学家胡安国、胡宏父子等人在南岳书院和岳麓书院开坛讲学,人称湖湘学派,近代湖湘文化于此开始聚核成形。


历史上默默无闻的湖南人,为什么会盛产伟人?为什么他这么厉害?

岳麓书院

可以说,从胡安国父子开始,湖湘学派就有了鲜明的地域风格,他们阐发《春秋》等儒家经典,不主张一味在坟典中扒拉古奥之义,而更倾向于经世致用,用古文经义为当下提供理论支撑。


到了明末清初,经过大思想家、史学家、哲学家王夫之(湖南衡阳人)的加持,湖湘文化进一步形成了以改造社会为主要目标的价值观。


评判一种文化的生命力,主要标准就是其价值观


外向者富有张力,内敛者趋向消亡,而湖湘文化,无疑属于前者。


历史上默默无闻的湖南人,为什么会盛产伟人?为什么他这么厉害?

岳阳楼

这种价值观,其具体的精神表象就是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经世致用、视死如归、爱国救亡等强烈鲜明的特质。


所以,到了晚清近代,强烈的民族危机之下,湖湘文化迅速焕发了强大的感知力,湖南邵阳人魏源主张“睁眼看世界”


魏源撰写的《海国图志》,被誉为近代东亚最有思想威力的著作,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甚至说,《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都起到了巨大影响,是“不龟手之药”。


历史上默默无闻的湖南人,为什么会盛产伟人?为什么他这么厉害?

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

有这样强大的思想文化内核,湖南人才能在风云激荡的近现代民主革命中,表现出舍我其谁、强悍刚毅的性格。


湖南人常被称赞有“骡子”精神: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舍得死、不服降。


这种精神,在曾国藩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之时,曾国藩自力更生办团练,撇开意识形态不说,单是这份精神就难能可贵。


历史上默默无闻的湖南人,为什么会盛产伟人?为什么他这么厉害?

太平军之所以能起事,基础条件是社会已经糜烂,清廷的公信力、组织力、财力、物力都趋于崩溃,朝廷的力量不足以平定起义。


但曾国藩就是能从不可能之处,靠地域关系、血缘关系和文化纽带,自力更生,逆势而起,创造出一支强大的湘军,硬生生把太平军镇压了下去。


从历史的维度看,曾氏的军事谋略、治军思想、强狠性格都只是小处境界,时间拉得越长,其坚韧不拔的文化属性体现的愈发明显。


近代以来,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对曾国藩推崇备至,这说明了什么?曾氏的过人之处已超越意识形态,而是在文化上占领了制高点。


湖南人精神分析


湖湘文化奠基于北宋,但无论是周敦颐还是后来的王夫之,都是大学问家,而不是宰辅名臣,因为他们治学态度太认真,性格有点执拗。


历史上默默无闻的湖南人,为什么会盛产伟人?为什么他这么厉害?

周敦颐塑像

被后世捧上神坛的曾国藩,天赋其实不佳,甚至可以说是很笨,读书做事全靠湖南人那种倔劲硬啃。


正因为湖南人内在的执着与坚守天生的闯劲,加上外来的刺激和影响,湖南人虽然不是率先踏出了变革的步伐,但却后来居上,引领风气之先。


如今的湖南人性格里延续着那股“不怕死”的精神。


他们不重虚名重实利,更看不起形式主义,手上有真功夫的人最吃得开。


历史上默默无闻的湖南人,为什么会盛产伟人?为什么他这么厉害?

橘子洲头毛泽东雕像

湖南人比较独,为了追求真理不怕牺牲,这是一股无所依傍、特立独行的宝贵精神。


他们的性格火辣,也反映在爱吃辣上面,有道是“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


今日之湖南,仍是最有生机的湖南,今日之湖南人,仍是最有活力的人群。


湖南人为我国近代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冲锋在前的革命精神照耀了中华大地,你印象里湖南人是什么样子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