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学习始终处于动力不足、随性的状态,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

别来无恙枫


可能他找到了他喜欢的东西兴趣一直都在上面自然就对学习是随性的状态了,先养成个习惯吧让后在坚持


薇v薇v安n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动力也同样来源于兴趣,那么如何培训兴趣是需要家长花时间,细心观察,用心培养,在这里分享一个我的事例。

小孩一年级的时候不愿意自己读绘本,没有读书的兴趣,因为小时候都是我在读给她听,在7岁之前由于识字能力不足,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后就有拼读能力了,但是读起来很慢,并且不熟练,读了前面的句子再读后面就忘了前一句的意思了,所以整篇文章读下来完全忘了什么意思,期间有段时间就是让她读绘本就只看图片,不愿意读了,一提读书就不愿意。

她不愿意读有两个原因,第一,读的过程内容无法吸引她,因为她读不懂,第二,文章或句子太长。因此我在超市买了几本小绘本,5页一个故事的那种,每页一个图片再附两句话的那种,一看这书她就喜欢,当然还是先喜欢图片的[捂脸],为了培训兴趣,开始我每天陪她一起读,读了1个星期,后面就是她自己放学第一件事就要读了,后面又在网上买了100本,已经读了70多本,后来又培养她读长篇故事。

我们自己上学的时候都会有惰性,他们也会一样,并不是他们不愿意努力,家长想帮忙就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解决,需要自己先去体会才能更好的帮助她。



家庭课


学习是一个不断尝试,不断改进学习的过程。我记得我小学时就不爱学习,当时甚至有退学的打算,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初中的时候就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而且知道学习可以改变以后的自己,让自己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到了高中时更尽全力的学习。我觉得家长可以做到心里上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孩子知道学习的根本,让他打心里知道学习以后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而得到提升,而不是一味的打骂,那样的话只会让他更加厌学,从而适得其反。


水蜜桃d大白


学习是人的本能。从婴儿出生起,人无时无刻不在学习。

孩子表现出不爱学习实际上是孩子不愿意以当前的学习方式学习。孩子厌学、对学习随性,难倒仅仅是孩子的问题?这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是孩子的自我保护行为。

如果学校、老师、家长,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问题在早期可能得到解决。然而,现实情况是,学校、老师、家长,作为强势的一方,往往不想、不愿、不能换位思考,一味的纠正孩子,结果大家都看到了,厌学大概是普遍情况,并非个例。这个时候,家长往往批评孩子不成功、不独立、不孝顺。越来越多的孩子虽然身体长大了、甚至学富五车、光环加身,心理却可能千疮百孔,不堪重负,难以创造幸福的人生。名校毕业,杀母亲,与父母断绝联系,这些是悲剧可能会越来越多。我那么爱你,我的孩子,我不知道怎么我们就走到了这一步!痛彻心扉的父母怎么想也想不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我写过一篇文章《孩子是如何学习的》,欢迎读者移步我的微信公众号“诚明父母成长乐园”阅读。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很多父母做了天使的折翼人,却还沉醉在“我是多么爱我的孩子”的幻觉中,执迷不悟。我希望做一点事,帮助迷途的父母走出迷雾,收获自我成长的快乐,然后,他们的孩子得以获得自然成长机会,成为有用的人,快乐的人。


姚杰说家庭教育


人生最可怕的是无求。

孩子不爱学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做。

如果孩子学习无动力,我们要找到孩子他喜欢什么?兴趣点是什么?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我们要认真观察,分析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把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情,最喜欢的东西,最愿干的事情,一一罗列出来。可以把罗列的这些内容,作为学习上的奖励,来刺激孩子的学习,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其次。我们还要认真研究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寻找原因,对症下药。

再次,我们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屡令不行。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在家里家长要多读书,少玩手机,孩子长期受到家长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影响,肯定会取得很好教育效果。

最后,家长还要进行赏识教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生活中发现孩子有点点滴滴的进步,尤其是学习方面的进步,我们就要不吝惜我们的语言来大力表扬孩子,及时进行兴趣爱好奖励,以此来提高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我相信,通过以上四点做法,孩子的学习会有很大进步的。


强哥在四方


说句实在话,这种心态也许是很多人学不来的,家长应该庆幸孩子的平和呢!要有什么办法就更无从谈起了。

大众心态是孩子从小就应该有竞争意识,考试就进前十名,比赛就要进决赛?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只要孩子有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懂进退、识大体就可以了。这个社会不是只要坐办公室的做大事的人,也要有万事随和,能够知足常乐的平常人。自己家的孩子与世无争,自得其乐也是很好的。只要我们正常引导,认识到自食其力就ok了。

如果非要孩子和那么多的“变态”一起拼个你死我活的话,有可能使孩子变得张狂或自闭或自虐或自惭形秽,反而毁了孩子的一生,因此谈改变孩子的性格是不妥当的。


读数学


对于小学生还处于一个比较贪玩的年纪,特别是男生会更加调皮,不爱学习,做作业拖拉的情况是大多数小学男生会存在的问题,此时家长不应该用打骂的方式逼迫孩子去学习,应该用一些小妙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方法一:学习态度训练

态度是做一切事情的前提和基础,学习态度就是学习好与不好的分水岭。态度积极会带来优异的成绩,态度消极就会造成学习上的被动、懒惰、凑合,成绩不理想。要想提高成绩,如果不首先解决学习态度的问题,就是学习条件再好,学习方法再多也是无济于事。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所以学习态度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只有帮助学生改变态度,变消极为积极,实现从不想学到想学,从厌学到爱学的飞跃,激发学习动力,增强自信心,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体验学习进步带来的愉悦感受,从而大幅度提高成绩,最终成为自己自豪、父母骄傲、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方法二:学习方法训练

学习方法就像是帮助学习的一把利器,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掌握先进、有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竞争力,在同等条件下比别人领先一步,胜人一筹。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各科学习方法、专注力、记忆能力、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变死学为活学,变苦学为会学、巧学,从此踏上学习高速路。

方法三:学习质量管理

学习不仅仅只是“学”,而是要“学会”、“记住”、“会用”,这才是高质量的学习,考试只不过是对学习质量的检测而已,好成绩来自于学习高质量,而对学习质量进行管理是提高成绩的致胜法宝。学习不好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只要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但是越早改变受益越大,尤其是学习这件事。对待学习,缺乏的不是道理,而是实际行动。抓住一次机会,做出一个决定,或许就会改变前途、命运,人生从此精彩纷呈、与众不同。


jxky喵小姐


  孩子个体因受所处的周围环境影响及其本身条件的制约会表现出不同的内在需求。不过,个体所具有的社会意义的内在需求是通过学习而产生的,而学习途径又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对于学习主体的个体学生而言,除了学校教育是其成长阶段必然经历的过程外,家庭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方面,它们对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也是相当重要的阶段。

所以为了培养与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调动他的积极性,作为家长,要充分运用好监督和辅导策略。父母的身体力行比言语更能影响自己的孩子。一旦孩子尝到学习的甜头,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另外提高学习动机的最好方式是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方面,而不是动机方面,使孩子从内心体验到学习本身的乐趣。

  外在诱因主要是指行为目标和奖惩等。让孩子在自我约束和自我计划的要求下自觉完成学习任务似乎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必须通过目标设置和必要的奖惩强化手段来培养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目标的制定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前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与目标要求进行设置。目标设置过高,不易于实现,反而会更加使孩子在失败中产生自卑感,对学习发生抵触情绪;而过低过易、唾手可得,毫无挑战性,也会导致学习动机无从激发。因此,可将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如将大目标分解为一系列短小的目标,而且小目标之间有层次和梯度,正如玩过关游戏一样,每过一关成功自然豪情满怀,斗志昂然。这样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正是向大目标方向一步步迈进。

  对于目标的实现,还需要制定一些相应的奖惩措施,运用适当的奖惩手 段,实施必要的奖惩。这样孩子就会在一种有成功、有压力


大鱼传媒剪辑


我认为应该让孩子多知道一些知识,多看些什么样的人在干什么,再让孩子看下汽车站,火车站,动车站,飞机场,各个车站都是什么样的人,问下孩子想成为哪类人,怎样可以成为,如何去做,让孩子有个目标和方向,最起码孩子可以想象自己的将来会是怎样的,汽车站都是背着行李箱去外地打工的人,火车站都是农民工背着大麻袋带着自己被子去工地打工的人,动车站都是带着公文包去谈业务的人,飞机场都是身边配有秘书的人

孩子会为自己不想成为怎样的而去努力做自己想成为的人,我认为这就是最大的动力



鑫源妈妈生活家


大人们总是希望孩子能自动自发爱学习。研究也显示,学习动机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动机强大的孩子,更懂得利用有效率的学习策略,能有较长时间记忆已经学过的内容,拥有学习的正向循环。

  问题是,点燃动机之火的驱动程序到底是什么?家庭和学校,该如何采取行动?家长和老师对动机的期许甚高,但了解却甚少。

  当孩子面对一个任务,在他脑子会经过四个维度的评估,再来决定花多少力做这件事。

  动机就是引起并且维持个体持续做一件事情的力量。“动机”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引起,一个是维持。当孩子面对一个任务,在他脑子会经过四个维度的评估,再来决定花多少力气做这件事。这四个维度就是:

  价值:做这件事情“有没有用?”“重不重要?”

  预期:去做的话“我会成功吗?成功机率有多高?”

  如果成功率太低,就算这件事很重要,也不一定会去做。当然,这种预期也和每个人的个性息息相关,例如从小饱受批评责骂的孩子,就较容易有偏低的成功预期。

  情感:做这件事情“好不好玩?”“愉不愉快?”等情感上的考量。

  很多人认为强调学习很有趣,会有助学习。大方向是对的,但学习本来就有不快乐、充满挫折的一面,如果只靠着快乐来驱动学习,恐怕效果不够恒久。

  执行意志:就是“我有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去做该做的事情,而且把事情做完、做好?”的意志力和责任感。

  当两件事同时到来且互相冲突时,比方说觉得念书很重要,但看电视比较好玩,就要靠执行意志来战胜电视的诱惑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缺乏学习的热情,家长需要考量四个问题:

  价值:他是不是不知道学习和成绩的重要性?

  预期:他是不是觉得目标很难实现?

  (身为家长,我的预期过高、给他的压力太大?)

  情感:他是不是觉得学习太辛苦、没有乐趣和成就感?

  执行意志:他是不是没有一定要努力学好的意志和觉悟?

  前三点,都是属于“引起”学习动机的方法,但执行意志能让动机及学习行为“维持”下去。

  台湾清华大学师资培育中心副教授研究了480位国小学生后,发现了有趣的现象:大部分孩子都知道念书很重要,也普遍认为自己有能力可以办得到。因此,真正影响学习行为积极与否的因素是“情感”以及“执行意志”。

  要提升孩子最学习的“情感”,学校和家庭的任务就很清楚了。对老师来说,让这门课变得好玩,或是做个让孩子愿意为之奋战的老师;对家长来说,帮助孩子克服对某门课程的畏难情绪,或者间接传达给孩子某位老师对他的欣赏,都是可行的方式。

  然而,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好运,可以永远遇到有趣的课程和值得奋战的老师,这时候“执行意志”就要出面督促。毕竟,学习不见得都是快乐的,当面对不有趣的任务,以及其他诱惑时,拥有执行意志的人,还是可以努力把任务达成。

  这个时候家长要做的就是做好表率,也要在平时多给孩子讲些坚持不懈取得成功的名人故事,给孩子树立榜样。同时培养孩子一项运动技能,在体育锻炼中增强意志品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