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體透明度與水質調節

專注水產適用技術,奉獻實用養魚信息!

水體透明度與水質調節

魚塘調水,最近幾年除苗種投放、飼料投餵這兩個必須環節以外,調水工作似乎成了水產養殖的重要工作之一,其實,生產調水劑(含生物製劑、化工調節制劑等)是一個技術含量並不高的產業,因此,生產廠家才會如雨後春筍般林立且借勢又一片形勢大好。

但是,縱觀最近幾年的"調水"工作似乎並不盡人意,調水劑質量的優劣,業務員的工作不熟悉,加上部分人的不良動機,有些媒體或公眾號的推波助瀾,養殖戶的技術成份又低,很多人花在"調水"上每年上千千元上萬萬元的投入後,基本無效或收效甚微,讓本已利潤微薄的養魚業也似乎有點不堪重負。

當然,效果不好,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不能單純責怪哪一個方面,但有一個共性即水體的“透明度”是很受忽略的,也許很多人本身是知道水體透明度的重要性的,但又在有意或無意間又疏忽漠視了它,可能這才是調節水質效果不好的主因吧。

水體透明度與水質調節

一、水的透明度與養魚的關係

池水透明度的大小取決於池水的渾濁度(指水中混有各種浮游生物和懸浮物所造成的渾濁程度)和色度(懸浮生物和溶解有機物造成的顏色)。說通俗一點,水的透明度,即陽光在水中的穿透程度。

水的透明度跟養魚的關係非常密切,它是衡量水質肥瘦的重要指標。透明度的大小由水中浮游生物、有機碎屑、泥沙或其他懸浮微細顆粒的含量所決定。

在正常天氣條件下,其透明度大小主要取決於水中浮游生物(主要是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大小。因此,透明度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日變化和水平變化。

季節變化

夏秋季節,池水中浮游生物繁殖快和有機物含量多,透明度小;冬春時季水溫低,池水中浮游生物含量少,遊生物生長受到抑制甚至死亡,水質清新,透明度大。

日變化

早晨浮游生物在池水中分佈均勻,因而池水透明度較大;下午因浮游生物具趨光性(特別是一些魚類易消化的鞭毛有機體)而趨向上層,它們對太陽輻射光的吸收進一步增大,池水透明度變小。

據測定,上午(8:00)和下午(14:00)池水同一測定點的透明度一般可相差5--15釐米。因此,可根據透明度的大小及日變化的情況來初步判斷池塘水質的優劣。

水平變化

颳風、下雨時有波浪,水中泥沙泛起,透明度低;無風、晴天時,透明度高。由於風力的影響,將水中浮游植物和懸浮有機物吹向池塘下風區域,故下風處水濃,透明度變小,上風處水清,透明度相對增大。在風力3--4級時,池水上下風處的透明度一般相差5--20釐米。

水體透明度與水質調節

二、適宜的水體透明度

最適宜的透明度

在正常情況下,透明度的大小直接反映的是水體的肥與瘦。一般情況下, 精養魚池的透明度最好控制在20~40釐米之間,最好為30釐米左右。池水最適宜的透明度為25~30釐米,其日變化及水平變化(上、下風變化)大,表明池水溶氧條件適中,魚類易消化的藻類多。

透明度過小

透明度過小(<20釐米),說明池水中浮游植物生物量過大,光照能力降低,池水溶氧量較少,這時養殖品種對飼料的消化能力降低,抗病能力減弱,此時應及時加水、換水、利用生物製劑改良水質。

透明度過小,表明水中有機物過多,池水耗氧因子過多,上下水層的水溫和溶氧差距大,水質容易惡化,應加強水質調控工作。

池水透明度過大

池水透明度過大(>40釐米),說明池水中浮游植物生物量過小,水質偏瘦,天然餌料欠缺,這時就要適當投施一些肥料。

透明度過大時,表示水中生物量少,水太瘦,更不利於濾食性魚類生長。

水體透明度與水質調節

三、魚塘水體透明度測定方法

透明度盤(塞氏盤、薩氏盤)的製作

1、取直徑為30釐米的圓形鐵皮1張,在鐵皮的一面用油漆漆出黑白相間且互相平行的4個色帶,鐵皮中心穿一根繩子(鐵絲也可以)。

2、用黑漆在繩子上塗刷。塗10cm,間隔10cm,再塗10cm……作為長度標記。標記段取150cm左右。這樣,塞氏盤就做好了。

3、測量時,將鐵皮垂直沉於水中,然後觀察黑白色帶,直至見不到黑白色時停止下沉,取出測量其水面以下部分繩子的長度,即可得到此水體的透明度。

水體透明度與水質調節

透明度盤測定水體的透明度

測定透明度一般是將黑白兩色圓盤的透明度盤沉入水中,肉眼剛好看不見圓盤平面時的距離就被稱為所測池水的透明度。

在水體無直射光照射處將透明度緩緩放入水中(注意觀察長度標記),當圓盤下沉到恰好看不見盤面白色時,記錄水面以下繩子長度。此數據即代表了水體透明度。反覆測幾次,以求準確。

透明度盤測定時的注意事項:

(1)、本方法適用於現場測定水體的透明度。

(2)、塞氏盤使用時間較長後,白漆顏色會逐漸變黃,須重新塗漆。

(3)、測定水體透明度時,測定者視力必須正常。

(4)、測定水體透明度時,應儘量選擇晴朗的天氣進行。

手臂簡易測定水體的透明度

最簡便的測定透明度的方法是將手臂放入水中,水淹沒至手肘處時,再反轉手掌以隱約可見掌心,即為很好的透明度。

在無透明度盤時,可將手臂伸直,掌心對著臉,使掌心與胳膊成直角,慢慢將手由水面垂直伸入水中,直到恰好看不見掌心(來回多試幾次),測定入水手臂的長度即為透明度。

水體透明度與水質調節

四、水體透明度與水質的關係

池水透明度的大小不僅直接影響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也可大致反映池水溶氧量的補充數量、浮游生物的多少和水質的肥瘦程度。因此,透明度與水的肥度有直接關聯,正常情況下,透明度的大小直接反映水體的肥瘦。因此,水體透明度大小可以對水的肥瘦有三個判定。即:

中等肥度的水:一般透明度30釐米左右為中等肥度的水。

肥水:透明度小於20釐米的為肥水。

瘦水:大於40釐米的為瘦水。

水體透明度與水質調節

透明度大---瘦水

在精養池塘中要求水質清新,但不是透明度越大越好。透明度越大,說明水體越瘦,水中浮游植物越少,光合作用也越弱,池塘中溶氧含量的絕大部分來自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透明度大時,光合作用的產氧量就會減少,會經常出現亞缺氧或低氧狀態,影響生產力。

一般養殖池塘的透明度在20-40釐米,超過40釐米時就要適當施加肥料,使水體有一定量的浮游植物,以維持光合作用增氧的強度。

水體透明度與水質調節

透明度小---肥水

透明度過小,說明池水中浮游植物生物量過大,光照能力降低,池水溶氧量較少,池水耗氧因子過多,上下水層的水溫和溶氧差距大,水質易惡化。這時魚對飼料的消化能力降低,抗病能力減弱,此時應停止施肥或者加註新水以沖淡肥度。

水體的清渾

水是清是渾,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一般說在不颳風的天氣,水的清渾可以表示浮游生物的多少。

水清,水的透明度大。水渾,水的透明度小。

水中的浮游生物多了,水的透明度下降,就表示水肥,

浮游生物少了,水清了,透明度大了,就表示水瘦。

但是,水的透明度除受浮游生物量影響之外,還受泥沙、天氣的影響。有時由於某種原因,天氣雖然無風,但土壤中的細泥懸浮在水中,使水變得混濁,經久不能澄清,透明度很低,不僅影響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會影響魚的生長,可加一些生石灰水潑灑,使水澄清。

如果風浪大,水被攪渾,透明度就降低。這種透明度與浮游生物的含量無關,不能代表水的肥瘦。魚池養了鯉魚,鯉魚喜在池底鑽泥,尋食泥中的食物,泥沙也會泛起來,水的透明度也會下降。同時,陰天光線不好,觀察的透明度偏低,但都不一定就說是水肥了,這些例外因素也是要考慮的。

水體透明度與水質調節

五、水體透明度與養魚的關係

透明度是表示水質肥瘦的最簡單也最易為大眾所接受的指標,也關係到養殖魚類是否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內容。

養殖花、白鰱的池塘透明度以20-25釐米較為理想,在這樣的池水中,水質穩定,餌料豐富、花、白鰱就能生長得很好。專養鯉魚、鯽魚的池塘對水的透明度沒有大的苛求,但草魚、武昌魚等對水質的肥度較為敏感,特別是草魚,喜歡清水,透明度適當大一些就好得多。

水體透明度與水質調節

六、水體透明度與水質調節

調節水質不要一味的使用水質調節藥(菌)劑,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相應的方法才是真正的"調水",否則,事與願違,花了錢費了力也"調"不好水。

在水體透明度大時,本身也代表水體瘦弱營養物質相當睏乏了,如果不投肥只被"忽悠"使用生物調水製劑這也是不妥的,因為大多數生物製劑只會對水質的惡化加以改良有一定的效果,但沒有"肥"水的功能。因此,對於水瘦即水體透明度大的水體以施投腐熟的肥糞或生物肥料為好。

在水體透明度小時,本身也代表水體產氧能力很弱甚至沒有產氧能力了,水體的"欠氧"狀態本已岌岌可危及水中生物(含魚類)的生命了,在這個時候如果盲目的投下生物調水(含改底)物質那就是錯誤的了,因為大多數生物製劑在投下水體後,它本身也首先需要氧氣來維持自己的活力才會繁衍生物菌落後才會對水質加以改造,對本已"欠氧"的水體豈不欠上加欠了,可想而知,調水改底的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的。

因此,對於水質惡化水體透明度過小時,應首先補足"溶氧"(如加水、開啟增氧機)後,再使用相關的調水改水(底)物質,可能才有一定的效果,當然,以加水、換水來調節水質是最有效果也是最好的辦法。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養殖生產者只有正確掌握關於水的“透明度”的原理,只有經常觀察池水的透明度變化,及時而合理地對池水透明度進行科學調節,才能為水產養殖奪得高產高效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劉文俊 2018.04.10)

水體透明度與水質調節

水產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或請登錄:西南漁業網。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或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