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朝鮮文獻裡的中國故事:只因對大明愛得深沉

自從公元650年,新羅開始奉行中國為正朔(此時為唐高宗時期)以來,朝鮮歷代都成為中國的藩屬國,國王需要中國中央王朝冊封,國內使用中國王朝的年號紀年,一直到甲午戰爭之後,持續了1200多年。要論朝鮮人最尊崇的是哪一個朝代,毫無疑問就是明朝,朝鮮對明朝的愛那真是深入骨髓,愛得深沉。


隱藏在朝鮮文獻裡的中國故事:只因對大明愛得深沉


明朝之於朝鮮,是父母之國,君尚之國,有“三大恩”

  • 大造之恩——明太祖親賜國號“朝鮮”

明太祖建立明朝的第二年,高麗國王王顓就遣使到南京恭賀登極,並請求封號。明太祖正式冊封為王顓為高麗國王,兩國宗藩關係正式確立。到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高麗大將李成桂廢了高麗宗室自立,實行對大明“事大”的基本國策。在得到明太祖的認可後,李成桂請求明朝賜予國號。明太祖以“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矣,可以本其名而祖之。 體天牧民,永昌後嗣”,定國名為“朝鮮”。在莊重的場合之下,朝鮮會冠以上國名號作為全稱“有明朝鮮國”。自此,朝鮮建立具有合法性的政權,延續五百餘年的李氏朝鮮王朝就此奠定。

  • 再造之恩——明神宗抗倭匡復朝鮮宗廟

萬曆二十年(1592),已經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正式發佈命令,出征朝鮮。入侵朝鮮的日軍一共十八萬餘人,舟師數百艘,分為九軍,於朝鮮釜山登陸。此時朝鮮軍隊的戰力遠遠不及在戰國時代拼殺的日本軍隊。僅三個月,日軍就幾乎佔領了朝鮮全境。朝鮮國王宣祖李昖逃往義州(今遼寧義縣),嚮明廷告急,請求支援。


隱藏在朝鮮文獻裡的中國故事:只因對大明愛得深沉


於是明朝應朝鮮之請,發精兵相助。此戰前後長達七年之久,最終明朝聯軍趁著豐臣秀吉病亡,日軍撤退之際,在露梁海一舉全殲日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明朝“喪師數十萬,糜餉數百萬”,可謂是傾國相助才使得朝鮮復國。

朝鮮舉國上下為此感激涕零,對明朝的尊重之情達到了極致。

  • 東援之恩——明毅宗危難之際發兵思救

崇禎九年(1636),皇太極希望朝鮮能夠勸進自己稱帝,引起了朝鮮的不滿。以此為藉口,皇太極率兵親征朝鮮。形勢緊急,朝鮮王子和妃嬪全部送到江華島,朝鮮國王與世子百官避往南漢山城固守待援軍。


隱藏在朝鮮文獻裡的中國故事:只因對大明愛得深沉


此時的明朝已經是風雨飄搖,內有寇亂,外有強敵。但是崇禎皇帝在得到消息後仍然派兵馳援朝鮮。可惜的是,在援兵到達朝鮮前,皇太極已經攻破江華島,俘虜了島上的全部朝鮮宗室,押至南漢山城,最終迫使朝鮮與清人簽訂城下之盟。

因為消息阻隔,崇禎發兵救援朝鮮的事直到1749年才為朝鮮君臣所知。朝鮮國王說“試思崇禎時景象,清兵滿遼陽,流賊遍中原,然猶欲涉海出師,遠救屬國,中夜念此,不覺淚下。毅宗德意,無異神皇。”將崇禎皇帝的恩義與神宗皇帝的再造之恩相提並論。


迫於無奈,朝鮮忍痛斷絕與明朝的宗藩關係


隱藏在朝鮮文獻裡的中國故事:只因對大明愛得深沉


天啟七年(1627,後金天聰元年),後金皇太極親自率兵入侵朝鮮,史稱“丁卯胡亂”,朝鮮軍隊不敵,朝鮮國王仁祖李倧和群臣逃往江華島。最後朝鮮與後金議和,雙方約為兄弟之邦,朝鮮向後金歲貢。


隱藏在朝鮮文獻裡的中國故事:只因對大明愛得深沉


崇禎九年(1636,清崇德元年),皇太極在這年正式改汗稱帝,改國號“大清”。他事先把這個事告訴了朝鮮,希望這個新收的小弟能夠參與勸進。朝鮮聽說此事,國內譁然,朝鮮國王仁祖李倧拒不接見後金使團,也不接受其來書。在清廷的朝鮮官員在皇太極的稱帝大典上也拒不下拜。這些行為都讓皇太極很不滿,考慮到朝鮮如此態度,終將為後患,於是舉兵再徵朝鮮,史稱“丙子胡亂”。


隱藏在朝鮮文獻裡的中國故事:只因對大明愛得深沉


最後的結局也很清楚了,迫於無奈的朝鮮只得斷絕和明朝的一切往來,向清稱臣納貢。

朝鮮人教你如何花式思念“老大哥”

“丙子胡亂”對於整個朝鮮的社會衝擊非常巨大。一向以“小中華”自居的朝鮮淪為清朝的藩屬國,令朝鮮君臣黎民為之痛心疾首。終朝鮮之世,整個社會思潮依然是以“思明反清”為主。明朝徹底滅亡後,當時的朝鮮上下皆視清朝為“犬羊夷狄”,私下稱清朝皇帝為“胡皇”,稱清使為“虜使”。

  • 採用崇禎紀年

朝鮮國王仁祖李倧被迫下城向滿清投降這件事,一直被看作是朝鮮歷史上最屈辱的事件之一。朝鮮宗室高層一直以此為恥,但是自身實力實在是無法讓他們挺直腰板,叫囂清朝,只能用其他方式噁心清朝。除了對清朝的官方公文賀表之外,一切的內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廟、祭祀祝文,仍然使用崇禎年號。


隱藏在朝鮮文獻裡的中國故事:只因對大明愛得深沉

《璿源錄》


《仁祖莊穆大王實錄》裡,在明亡之後使用趕製紀年和國王在位年號,拒不使用清朝皇帝年號。自仁祖之後的朝鮮歷代國王也不使用滿清所賜諡號。官方記載李氏朝鮮宗室譜系的《璿源錄》、《璿源系譜記略》裡所載孝宗李淏(1649-1659在位)的繼位年份為“崇禎乙酉”,而不是使用清朝順治六年。


隱藏在朝鮮文獻裡的中國故事:只因對大明愛得深沉

《李朝實錄》


朝鮮國王哲宗李昪(1849-1863在位)的碑文內容就更是“過分”:“哲宗熙倫正級粹德純聖文顯武成獻仁英孝大王,崇禎紀元後二百四年辛卯六月十七日誕生......”這時候連八國聯軍入侵北京都過去好幾年了。

在民間,對於清朝的年號抵制就更加厲害了。純祖三年(1803),忠清道懷德縣的知縣姜世靖在主持地方祭祀時,將祭文中的“崇禎”年號改為“嘉慶”年號,導致群情激憤,以成均館儒生李近源為首的七百多人上疏抗議,最終使得姜世靖被貶。

至於私人著作,直到清末仍然有人書寫崇禎年號,以至於出現“崇禎百幾十年”、“崇禎二百多年”的紀年。


  • “反清復明”可不是嘴上說說而已

朝鮮國王孝宗李淏(1649-1659在位)以光復大明江山為己任,這可不是隨便說一說而已,他還真的是實際這麼做了。他在位時,花錢擴充軍備,同時結合當時的形勢,打算聯合南明,鄭成功等各路反清勢力,策劃夾擊清朝。

等到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時,朝鮮就有大臣上書給當時的國王顯宗李棩,認為出兵反清的時機已經成熟,是時候完成孝宗的遺願了。全國上下紛紛響應,此時顯宗有些猶豫,在還沒做決定時就突然死了,留下肅宗李焞這時才13歲,反清大計只得擱置。

後來朝鮮財政困難,軍備更是難以為繼,“反清復明”也漸漸成為空談。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武的不行,朝鮮人只好來文的了。


隱藏在朝鮮文獻裡的中國故事:只因對大明愛得深沉

《東闕圖 大報壇遠景》


事情發生在1704年,當年的肅宗李焞也長大成人,在“甲申國難”60週年之際,他先是以太牢之禮祭祀了崇禎皇帝,之後他下令修建“大報壇”,供奉明神宗。等到他兒子英祖李昑繼位,更是將崇禎和明太祖的神位請進大報壇。大報壇祭祀成為朝鮮王朝後期最隆重的祭祀典禮。祭祀活動一直持續到朝鮮被日本吞併後為止。


隱藏在朝鮮文獻裡的中國故事:只因對大明愛得深沉

萬東廟


除了大報壇,朝鮮儒生所建的萬東廟在民間的地位也很高。明朝遺民後裔建立的大統廟,至今仍然在祭奠明太祖、明神宗和崇禎皇帝。


  • 文化上的尊明鄙清

1.同樣的事,不同的用詞

身為小弟的朝鮮去朝見大哥中國,明朝和清朝在記載用詞的待遇上也不一樣。明朝時,朝鮮人把去大明朝覲的所見所聞編輯成書,起名《朝天錄》;而到到清朝時,同樣的事,名字就變成了《燕行錄》,這其中包含的意味一目瞭然。

《燕行錄》中有一段關於康熙皇帝形象的文字描述,孰真孰假,這個還是讀者自行判斷吧。

《清聖祖實錄·卷一》:“上天表奇偉,神采煥發,雙瞳日懸,隆準嶽立,耳大聲洪,詢奇天縱。稍長,舉止端肅,志量恢宏,語出至誠,切中事理。”

《燕行錄》:“清主身長不過中人,兩眼浮胞,深睛細小而無彩,顴骨微露,頰瘠頤尖,其出入輒於黃屋中俯身回望我國使臣之列,性躁急,多暴怒,以察為明,懲輔政諸臣專權植黨之患。”該文字是由朝鮮大臣閔鼎重於康熙八年(1669)率團來北京時所記錄。

2.地圖裡的區別


隱藏在朝鮮文獻裡的中國故事:只因對大明愛得深沉

《大明一統山河圖》圖序


在康熙年間,朝鮮人畫了一本名叫《大明一統山河圖》的地圖冊。在地圖冊的圖序,朝鮮人就向清朝表達了一把什麼叫不怕死,“於是仰俯宇宙,治亂因革,凡有幾番棋局,依昔有明,忽焉夷暉,試觀今日是誰之天下。”如果這要是發生在大清國內,長多少個腦袋都不夠砍,但是這是朝鮮,朝鮮當局對此事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圖序的序尾落款日常不使用康熙的年號。


隱藏在朝鮮文獻裡的中國故事:只因對大明愛得深沉

《大明一統山河圖》局部


除此之外,這幅地圖上標註了南京。要知道在清朝統治時期,明朝的南直隸應天府(南京)已經被該成了江南省江寧府,後來江南省拆分成江蘇安徽兩省,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朝鮮人根本是不認滿清這種改制的,心裡保留的永遠是大明的南京。

隱藏在朝鮮文獻裡的中國故事:只因對大明愛得深沉


在清朝所有時期,朝鮮人對於清朝國界鴨綠江都有一個明顯的標註——野人界。因為朝鮮的文化人實在是按捺不住對於滿清的厭惡之情,一直暗地裡稱滿人就是建州野人,自然滿清龍興之地在他們看來也就是野人之地。


結語

朝鮮能夠執念幾百年堅持感激大明的恩情,這在國與國之間的交往歷史中極其罕見,特別是身邊存在一個強大的武力威脅時,還能保持這份堅持,這就顯得特別難得。

明朝作為當時的大國,以德服人,確實有大國風範。國與國之間,無論大小,相互尊重。在這種環境下生存了幾百年的朝鮮,對於以武力脅迫自己的滿清絕對有理由產生隔閡和鄙夷。

朝鮮用幾百年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真正的尊重”到底是什麼樣子,真正發自肺腑的真情是永遠不會被阻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