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简介古人的名与字(2)


传统文化:简介古人的名与字(2)


关于名与字的称谓,一般秦汉前称姓字,如屈原、项羽,秦汉后称姓名,如杜甫、苏轼。

名,现在一般称为小名。古人的名是父母给的,故可由父母称呼,或自己向父母长辈自称;平辈之间一般互相称字以表示尊敬。

字,现在一般称为学名,是正式名字。但,古代人物,一般以名为正式名字。

《说文解字》说:“字,乳也。”字就是生育的意思。所以古人将汉语里独体象形的,如人、目等叫做文,而由“文”组成滋生的符号就叫做“字”,人的字是从名儿里滋生出来的,当然叫做字。

字是从名儿上派生出来的,它对名儿有表述、阐明的作用,所以又叫“表字”。

要了解名与字的关系,先了解一下古人的成人仪式。

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冠(guàn)礼”(或叫“加冠guān礼”),称为“弱冠”,如“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冠者”指的是成年人。

为什么男子成年要“冠而字”呢?因为名是幼年用的,长大成人了,别人不宜呼叫他的小名,所以得另取字。

另一个原因,就是在周代有避讳的习俗,人死之后,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不再称他的的名儿,这叫做“以讳事神”,为长远计,所以成年之后,就“敬名称字”了。

《礼记·冠义》还说,以冠而字,“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原来取字并不仅仅是“敬名称字”,还有深意存在,他是贵族中对一个成年男性承认并接纳为正式成员的一种表示,自此以后,便可以“治人”。

女子则在15岁成人,举行“笄(jī)礼”, 盘发插笄,表示成年,可以出嫁,称为“及笄”。

《礼记·曲礼上》称:“女子许嫁,笄而字。”女子出嫁(成年)之时可以盘发插笄(簪子)了,也要取字;故后来亦称女子许嫁为“字”,如:待字,字人,等等。

看起来,这取字的规矩最初是囿于上层社会的圈子,但后来渐渐打破了界限,一般平民也多取字,相沿成习。

传统文化:简介古人的名与字(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