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一些单位招聘时都要求年龄不超过35岁?超龄了怎么办?

小白爱臭美


为什么都要求年龄不超35岁?这是普遍的社会现象,究其原因,我分析和回答如下

1.工作单位的思考点

工作单位招人的目的就是用人干更多的事,创造更多的价值!现在社会竞争非常激烈,产品生命周期很短!那对人员的要求就会非常的高,具体如下

1)员工的知识结构要新,不能太旧

2)员工的学习能力要强,要能满足快速的变化并不断创新

3)员工的精力要够旺盛,否则无法承受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4)员工的可塑性要够高,心理素质要够好

5)员工要具有一定的野心,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6)员工的家庭负担要越小越好,服从度越高越好

以上六点是用人单位的想法


2.年龄在35岁或略大一点人员的思考点和特征

到了这个年龄段,无论男女基本都应该有家庭了!父母年龄应该在60岁往上,小孩年龄应该在10岁左右(稍大些或稍小些)!这时候的人们考虑更多的是家庭稳定,那么他们的特征大致如下

1)知识结构老化,至少老了一代

2)学历能力欠佳,因为知识结构老化了,并且记忆力大不如前

3)精力不够旺盛,这是客观事实,承压能力不比当年

4)可塑性下降,到了这时基本都有10年左右的工作经历,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思维逻辑!同时,希望受到尊重。一般人碰到新鲜事物时有一定的本能排斥效应

5)不再像年轻人那样野心勃勃,勇于挑战!更容易有“一亩三分地”的心理

6)上有老,下有小!家庭事务繁多,比如请假会比年轻人多,上夜班的意愿低于年轻人,长期出差的意愿低于年轻人,对薪水的期望高于年轻人等等,这些都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配合度

以上六点是这一群体的基本特征(特例除外)

通过以上工作单位对人员的需求和这一群体的基本特征对比,我们就不难找到“

为什么现在一些单位招聘时都要求年龄不超过35岁”的原因


当然,并不是超过35岁在职场就没有了出路!客观分析如下

1.发挥自我优势 这个年龄段的人们,一般都有一定的人脉,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积累,有一定的资金实力。我们应该避开和年轻人在人才市场上投简历/面试这样的竞争,可以通过朋友介绍;我们应该避开和年轻人竞争普通岗位,可以竞选更高的技术岗和管理岗位,因为我们有技术有经验,这些是年轻人没有的;我们甚至可以放弃打工的道路,进行自我创业

2.深耕和总结自我 我们可以在某一领域做到大咖级别,现在公司返聘退休人员的例子比比皆是,只要你足够有实力,不怕没人用你


综上所述,35岁以上的职场老人,要避开与年轻人竞争普通岗位,要去竞选更高的岗位或创业!基本上经理级岗位年龄上限是40岁,总监/副总上限是45~50岁,越高级别年龄上限越高,有些顾问干脆没有上限,只要你有能力和精力就可以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如有不同观点,随时交流


每天学点权谋


第一个问题:经常关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公告的朋友都知道,正常招聘的简章都规定,一般不超过35周岁。35周岁确实是一个坎,因为正常情况下,一个大学生毕业时22岁,到35岁,出社会发展已经13年了,如果有能力,已经是部门骨干或者中坚力量,如果过了35岁还在找工作,说明能力有限,招聘过去也是没什么用处。另一方面,单位新招聘人员是因为老员工退休或者年轻员工考调到别的单位,确实缺人了,需要补充干活的人,35岁的年轻人更有精力,追求上进心要强烈,且大部分未结婚,没有家庭负担,工作更加投入,而35岁以后,人的精力不充沛,且人过了35岁,得过且过的思想比较多,上进心没有年轻人强,所以用人单位自然会考虑年轻人了,一句话就是年轻人好用。

第二个问题:如果确实过了35周岁,不满足报考条件。那也没必要在纠结,充分发挥自己拿手的技术、技能,现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很好,只要有一个技能在手,加上勤劳努力,月薪过万的工作也很多。同时也可以通过考证的方式,给自己镀金,比如一些注册师、会计师等都有比较好的发展。

现在是好时代,只要努力都能赚到钱,没必要太看重某种行业,说实话,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也就是一份工作,现在没干公职人员过的好的大把人在。放宽心态,健康快乐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幸福小橙


企业招聘一般不超过35岁,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身体原因和工作经验

还相对年轻,精力充沛、抗压能力强,同时学习能力相对会比年龄再大的强。如果配合工作经验招聘的话,实际上这个年龄段是人的黄金工作期:既年富力强,又有工作经验,性格也沉稳。

2、社保的潜在原因

我国的《社会保险法》规定,养老保险缴纳最低年限为15年,按现在通行的一般50岁退休,35岁入职,缴养老保险至退休正好15年。但这个原因稍有牵强。

3、岗位性质原因

一般这样的招聘,都是些比较中端的踏实工作的岗位,对体力、智力、学习力、工作能力都有一定要求,但也不能像保洁、物业一样,对知识储备基本没什么要求。

4、对于超过35岁的人

如果超过35岁,尚未在事业上有起色的,可能有平庸之嫌疑,同时家庭任务也可能稍重,年龄大了,在工作上少了一些拼搏进取精神。

对于招聘,不是一概而论的!有些精研岗位,是没有年龄限制的!

许多著名企业家,均在40后才开始创业路,比如宗庆后,陶华碧,曹德旺等。

只要不断提升自己,总有更好的职位等待你!


简茧


今天这个问题,我从两个角度来回答:一是为何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要求年龄不超过35岁;二是,35岁以上的求职者要如何应对。

 

01   为何用人单位设置35岁以下的求职条件

先来看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用人单位是怎么想的。也是今天的核心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如果要解决一个问题,他会花55分钟去定义这个问题,然后用5分钟时间去找答案。对应到今天的问题,我们要定义的问题其实是,用人单位到底关注什么?

分析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问题的背景,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以在职员工为例,我们需要认识到,不要以为和大老板在一个桌吃过饭,一起患过难,就忽略了我们和公司之间的雇佣关系。

雇佣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呢?用人单位花钱购买我们的时间,并根据劳动产出价值支付个我们工资绩效奖金。在同样的工作时间里,在支付的工资一样的前提下,自然是产出价值更高的人更受公司欢迎。

理解了这一点,就容易理解为何用人单位更倾向于招聘年轻人,因为从他们身上得到的收益更大,同时风险更小。

第二个问题,我们需要界定清楚,年龄是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不要被35岁以下这点一叶障目,而抓不住重点。企业招人最看重的是工作能力,不是其它东西。

具体从以五点分析:

1.  年轻人,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整体上都比35岁以上人要好。

这里的潜台词是,不论加班或出差,甚至长期驻扎国外,他们的承受能力更强,有更大的“使用空间”,更容易满足“公司需要”。

2.  35岁以下有可能未育甚至未婚,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工作上。而35岁以上大部分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重,精力被分散得多,像请假的频次不可避免地会更高。对用人单位而言,这就是潜在的损失。

 

3.  年轻人对工作的适应能力更好。尤其当对方是新人的时候,白纸一张,好培养。

 

年轻往往意味着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积极进取,不断学习等,特别是当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时候,敢于试错,勇于探索的状态是公司最希望看到的。与公司同频同节奏,不掉链子,这样的人,容易受到青睐。

 

在一些知识结构更新较快的行业,大龄员工虽然有经验优势,但也有落伍的可能。企业根据成本收益的分析,希望“以新换老”,并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

4.年轻人更容易管理。

相对35岁以上的人,他们还没有中年油腻,还没有成为“老油条”。更容易接受批评建议,这样便于管理,尊重领导,不会损伤到领导权威,这点也是用人单位希望看到的。

5.设置年龄这个条件有助于提高面试效率。

设置年龄条件其实是用人单位占主动权的一个表现,通过年龄可以无形中筛选掉一部分人,这样留下的人员的质量更高。对用人单位来说,这也是节约人力成本的一种方式。

 

02  35岁以上的人要如何破题

首先需要提醒的是,不要欺瞒。即使求职成功,后面一旦被发现就是诚信问题,直接影响个人名誉。如果因此让个人名声扫地,有可能对以后的个人发展都有影响。这个代价太高,实在不可取。

年龄不可逆,期满又不可行,所以不能从年龄这个角度去突破。我们不要被年龄限制了思路,它只是求职中的一个不那么重要的条件,用人单位招人,最看重的还是工作能力。

怎么做呢?我认为可以从2点着手。

1.  精准定位,优势竞争

根据二八法则,花80%的精力清晰,准确的告诉用人单位你的价值。

具体来讲,是根据招聘需求,结合岗位、行业、个人发展规划等,扬长避短,重点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突出核心竞争力,明确自己能为公司带来什么价值,强调为什么这份工作非你莫属。尽量用数字、权威人士背书等加以佐证,提高可信度。

需要注意一点是,一定要让年龄背后的经验,成为你的加分项。要注意打消对方的疑虑,最好用事实证明你的经验是有价值的,是紧跟时代的,不可或缺的。事实胜于雄辩。

如果用人单位不是那么死板,并且你有突出能力,也做了足够充分的准备,后面的年龄问题基本可以解除。

2.有效沟通

我不排除有些公司还是会有卡年龄。针对这一点,我认为重点是进行有效的沟通。再次简要陈述自己的价值,因为毕竟用人单位招人是干活的,年龄这个虚无的东西又不能做什么。

如果不是什么特别好的单位并且一定死死限制年龄,你可以告诉自己,这家单位格局太小,不去也好。

如果求职不成,需要和对方沟通,弄清楚是工作能力欠缺,还是别的原因,稍后复盘调整,继续求职。不如意时安慰自己,好事多磨。

我们心里要有数,用人单位设置年龄是用来筛掉一部分人的,但并约束不了人才。

你优秀的时候,所有标准都是扯淡。

有很多35岁以上的人照样求职成功,所以对自己要有信心,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任何时候都不卑不亢,纵情向前。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所启发。





进击的北月


第一从体力上来说,35岁以后人的体力开始下降,就不能适应很多繁重加班的工作。
第二,从智力上来说,35岁以后,人的记忆力会下降很快,不能够接受新的事物新的知识。
第三,从情商上来说,35岁以后的人都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价值观,社会观人生观,所以不容易接受公司的文化价值,这一点对一个企业来说很致命。
所以综上所述,企业一般很少接受35岁以上的人,如果题主35岁了,不要担心,可以自己创业试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f740001844ab668c60f\

闯荡义乌


我特别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也是这种尴尬。

35岁现象,有人说是美帝的殖民思想,你看美国最崇尚的就是年轻,因为年轻有100万样可能,然后就崇拜金钱,没有办法他自己就是一个年轻的国度。我觉得崇洋媚外的这种思想,多少有点关系。

然后就是现在年轻人创业很多,他不可能希望一个老的员工在他的团队里面,他所用的招那些老员工都知道,他使不开,不方便管理。

还有就是现在大型企业里面都希望管理团队年轻化,每一个季度都要上报这种报表,这种才是主流思想,那领导班子都要年轻化,员工是不是要更加年轻化?

其实年纪大不一定要有一技之长,不一定要对一个行业又专又深,老板敢用,用得好事半功倍。

只不过中国的老板大多数都是想着如何赚快钱,也可以说中国的老板不用功,没人教他们做老板,老的员工是可以教老板如何做老板的。



小小团长1


我觉得招人有年龄限制也很正常,一方面是年轻人正是人生最好阶段,也是出力的好时候;再者年轻人可塑性强,培养出来对企业感情也深,所以喜欢招年轻人。但除了公务员等职务外,其实各企业招人不会严格卡在35岁这个杠杠上,只要能为企业做贡献或者是企业缺少的人才,年龄并非决定性因素。具体说以下几类人即使超龄也容易被录取:一是在本专业方面有真才实学和丰富经验,无论是管理型的还是技术型的都会受企业欢迎。二是创新型人才,特别是能开发新产品的人才。三是销售人才(包括投标方面承揽业务方面有专长的)。四是法律方面业务优秀,能真正胜任企业法律顾问的人才。五是有水平的技术工人。六是对某些企业讲外贸人才外语人才也会受欢迎。总之一句话,年龄大一些关系不大,可是要有真本事才行。所以如果年龄超了还要找个好工作,那就在上面几点上下功夫吧!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长金老者


首先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关于一些单位招聘时有35岁年龄的限制,确实存在。

我部门之前招聘时虽然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但我还是会从身体和管理两个方面综合考虑的。

首先,不得不承认,人类年龄上到30以后,身体机能会逐渐退化,35后更快。一些强度大的工作,真的还是年轻人更好一些,年长的人更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年龄大的人,一般工作年限都很多了,容易产生思维定式,遇到问题经常会放不下面子,相对固执,他的领导可能比他/她还小,不利于管理和团队融合。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经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wang老家在农村


35岁是一道分水岭,招聘单位会考虑有干劲的年轻人,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有所帮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ef5000108c652325af3\

铁栅栏


这是一般流水线,一线作业人员的要求,要求年龄轻,手脚灵活,对于高技术/科技类的人才当然年龄限制是非常松的,能力是第一位的!太多能力是学习与时间积累磨练出來的,他们的年龄一般都稍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