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張愛玲這本書,戳中了多少中國式愛情的真相

《半生緣》,改編自張愛玲的小說《十八春》,作為張愛玲經典作品之一,該書曾經先後被翻拍過多次,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版本,當屬1997年許鞍華執導,黎明、吳倩蓮、梅豔芳、葛優、黃磊等主演的電影,該劇被評為最符合“張式”風格的作品,並先後獲得了最佳造型設計獎、最佳女主獎,我想這便是該劇年代久遠,也讓人愛不釋手的原因吧。

《半生緣》:張愛玲這本書,戳中了多少中國式愛情的真相

《半生緣》主要講的是舊上海幾對年輕人的悲歡離合的愛情遭遇, 世鈞和曼楨、叔惠和翠芝,他們本是真心相愛的有緣人,卻因為命運的無情捉弄,最終陰差陽錯,與不愛的人捆綁在一起。


對於三十歲以後的人來說,十年八年不過是指縫間的事,而對於年輕人來說,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半生緣》之所以這麼多年仍被讀者念念不忘,因為它不僅勾起了我們心底最柔軟的美好回憶,還因為錯過的戀情,會更容易讓人感同身受,難以忘懷。年輕的時候以為自己的愛情會不一樣,後來才發現這世上的人來人往,故事大抵都一樣。


本文會從《半生緣》中世鈞和曼楨感情發展的緣起緣滅、時代背景下的人生悲苦、張愛玲創作《半生緣》背後的心路歷程三個部分來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

《半生緣》:張愛玲這本書,戳中了多少中國式愛情的真相

01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而戛然而止的戀情讓人“耿耿於懷”

1、世鈞和曼楨之間的愛情,是命運捉弄也是人為的過失,最在乎的人,總是在誤會和錯過之間擦肩。


世鈞和曼楨因為共同的好友叔惠而結識,三人同在一個工廠做工。世鈞是世家子弟,儒雅敦厚。曼楨,是市井之家,溫柔而堅強,世鈞說不清何時開始愛上曼楨,他會大半夜的拿著手電幫曼楨找丟失的紅手套,只是想滿足她的小心思。你喜歡的人也喜歡你,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


兩人相愛,世鈞想過與曼楨結婚,曼楨覺得家累太重,想過幾年再從容的結婚。曼楨還有個姐姐曼璐,因父親早年去世,17歲的姐姐離開了初戀,做舞女養一家老小,隨著年歲漸長,曼璐美貌不再,為了後半生的安穩,嫁給愛投機倒把的祝鴻才。


曼璐沒想到,這倉促的一嫁,竟然毀了妹妹曼楨一生的幸福。婚後老公祝洪才發了財,在外花天酒地,在家耀武揚威。曼璐想通過孩子留住丈夫,可惜曼璐年華老去,因往日墮胎過多而不能生育,焦慮的她竟然生了借腹生子的蠢念頭。


當看到老公覬覦妹妹,甚至連初戀愛人都愛慕妹妹時,曼璐抓狂了,這麼多年她忍受家人和外人的冷眼,用青春養家,如今年老色衰無人愛戀,妹妹曼楨美麗貞潔,倒成了老公和初戀的“心尖肉”。她嫉妒曼楨。

作家亞米契斯說:“不要喂嫉妒的蛇,這蛇要吃你的頭腦,壞你的心胸的。”

她誆騙妹妹來祝家,祝鴻才強姦了曼楨,曼楨被姐姐鎖在小黑屋,期間世鈞找過曼楨2次,被曼璐謊稱曼楨已到他人結婚,並退回了世鈞的戒指,世鈞以為曼楨移情別戀,失魂落魄離開,轉眼便遵從父母的意願,與門當戶對的翠芝結婚。


曼楨被姐姐囚禁9個月直到生產,她趁轉機時逃出,第一件事便是找世鈞,才知道世鈞已與翠芝結婚,曼楨傷心離開。


世鈞因為誤會曼楨的“離開”,賭氣與翠芝結婚,自此,曼楨失去了世鈞,叔惠失去了翠芝,這世界上不過又多了一對傷心人兒。


試想如果世鈞能信任曼楨對他的感情,能找到曼楨再質問為何要嫁與他人,而不是遵從父母之命而草率結婚;如果叔惠能放下門第之見,給翠芝多一些愛的肯定和信任,而不是一次次的拒絕,兩對人的結局是否會不同?這一切是命運捉弄也是人為的過失。


《世上每一座孤單的島》寫道:“最在乎的人,總在誤會和錯過之間擦身,不能怪命運不公,是你沒有付出足夠的信任,是你沒有為愛情義無反顧的決心。

《半生緣》:張愛玲這本書,戳中了多少中國式愛情的真相

2、短的是人生,長的是痛苦,一次錯過是緣起緣滅,一錯再錯是個人選擇,半點怨不得人。

曼楨得知世鈞結婚後,逃去外地教書謀生,不久曼楨的姐姐曼璐,含恨而終,祝鴻才做生意破產,親兒子也生病了,曼楨不忍心看到親生兒子無人照顧,決定委身於當初最恨的人-“那個不笑像貓,笑起來像狗”的姐夫祝鴻才。


而在祝鴻才的眼裡,曼楨看起來是“可口的蝦仁”,相處起來是木木的麵粉,沒有滋味。

一對沒有任何感情基礎的婚姻,一個為兒子的周全,而犧牲後半生的曼楨,當然是糊塗的。祝鴻才並未因曼楨的犧牲而懂得珍惜,一樣花天酒地。曼楨最終花了極大的代價離婚,爭取到孩子的撫養權。


而另一邊的叔惠遠走異國,最終娶了如翠芝一樣的大小姐,只是比翠芝還要有錢。


十年後叔惠回來,對翠芝說:“她跟你有幾分像,但她跟你沒法比,你終究是懂我的,你害我這輩子只能吃這碗飯” 翠芝露出悵然而釋懷的微笑。


對叔惠來說,當年的翠芝是大小姐,出身一般的叔惠,自知配不上,若干年後,叔惠可以娶到跟翠芝一樣富有而相似的女子了,但到底意難平。


十年後,命運的兜兜轉轉讓他們再相遇,曼楨經歷這半生坎坷,塵埃落定後,她在小酒館裡面對世鈞說:“世鈞,我們回不去了”。張愛玲在《一別就是一輩子》說:人生有時候,總是很諷刺。一轉身可能就是一世。

《半生緣》:張愛玲這本書,戳中了多少中國式愛情的真相

02主線感情線下的呈現的人生悲苦

1 婚姻的悲劇就是把原本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

魯迅說:所謂悲劇,就是把所有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

  • 世鈞與翠芝結婚,不是出於愛情,而是出於家庭的壓力和個性的懦弱,既然沒能與愛的人在一起,跟哪個翠芝又有什麼區別呢?結婚時,剛退婚又結婚的翠芝淚眼婆娑:”你也是不喜歡我的,我也是不喜歡你的,我們怎麼辦?“

兩個人就像犯了錯的孩子,兩下心茫然。兩個尚未反抗,就懵懵懂懂走入世俗婚姻的人,大概都少了一點追尋自由和自我的勇氣。只怕是縱是舉案齊眉,到底意難平。

  • 曼楨是個溫柔獨立的新時代女孩,她歷盡辛苦逃出姐姐和姐夫的魔掌,又為了兒子,重新回到當初仇恨的祝家,委身與當初強暴她的人,曼楨以為自己跟姐姐是不一樣的,最終明知道不對,還是追隨姐姐曼璐的老路。

這對姐妹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一條自我犧牲的道路。既然曾經錯失一段婚姻,未來的婚姻更應該對自己負責。

這世界上不幸的婚姻何其多,為了成全孩子而委曲求全的婚姻,看似是為了孩子周全,其實是把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童年寄託在他人身上,一錯再錯的婚姻,最終只會陷入無止境的惡性循環中。

《半生緣》:張愛玲這本書,戳中了多少中國式愛情的真相

2時代洪流下的家庭悲劇

曼璐是個該劇最大的悲劇性人物,曼璐放棄了摯愛的初戀,她為了養家去做舞女,外人指指點點流言蜚語也就罷了,連受她恩惠的家人,都覺得曼璐是家庭的汙點。

曼璐用青春造就了曼楨,也因嫉妒親手毀了曼楨,曼璐被姐姐誘騙被姐夫糟蹋後,曼璐的母親知道此事,一心想找世鈞,救女兒出去,曼璐給了母親一筆錢,並承諾送幾個弟弟出國唸書,母親便默許了,有時錢能使鬼推磨。

在電影《寄生蟲》中導演說:錢就是熨燙機,熨平了一切煩惱。

同樣那個時代,赤貧可以磨平良知,加上重男輕女的愚昧思想,一家人成為摧毀曼楨幸福的元兇。可悲可嘆。

曼楨逃出姐姐和姐夫的魔掌後,世鈞已經按照家人意願娶了翠芝,曼楨給世鈞寫了一封封信,都悄悄被世鈞家人銷燬了,曼楨經歷黑暗般的痛苦,情無處訴,冤無處申,連得到一封回信的溫暖都是枉然,人性的冷漠與自私,可見一斑。

世鈞、翠芝、曼楨和曼璐的悲劇,是個人選擇的悲劇更是時代促成的悲劇,其中問題對我們的現實生活仍有警示意義。

《半生緣》:張愛玲這本書,戳中了多少中國式愛情的真相

03張愛玲把《十八春》改編為《半生緣》背後的內心世界

《半生緣》原名《十八春》,《十八春》的結局是世俗意義上的團圓喜劇,主角分分合合後,最終世鈞、曼楨和叔惠來到東北為國貢獻自己的力量,迎合了當時的時勢背景。1950年後,張愛玲旅居美國後,再次刪除該結局,改名為《半生緣》。

《半生緣》和《十八春》一個悲劇一個喜劇,同一部作品卻結出不同的結果。為什麼呢?

桑弧曾評價《半生緣》:“張愛玲的文章比以前來的疏朗,醇厚,在思想感情上,她顯出比以前沉著而安慰”

張愛玲改編《半生緣》時,恰逢與胡蘭成結束了21年的婚姻,這一年張愛玲48歲,張愛玲第一次細心刻畫了愛情的美好,她仍渴求的那份不可及的愛情,又給主人公的愛情以磨難。


不久後,胡蘭成曾託人寫信給張,希望複合,張拒絕了,也許如同曼楨那句“世鈞,我們回不去了“一樣,張愛玲對胡蘭成的心境亦然。


張愛玲的筆下的文字愈發清冷而深刻,也許是“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的轉變,也許是那份“過盡千帆皆不是”的感觸,曾經那份“一見到他便低到塵埃裡”的感情,也如同《半生緣》一般結局已定。

《半生緣》:張愛玲這本書,戳中了多少中國式愛情的真相

總結

張愛玲的《半生緣》雖然是一部愛情婚姻中的悲劇,也不乏對愛情婚姻的啟發和警示,對後世非常有參考價值。不同的人讀張愛玲的文字,會有不同的感悟。

關於愛情,張愛玲說:“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一個人。” 這部電影唯一的“糖”,送給你,願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

關於婚姻,張愛玲亦說:“如果我跟世鈞真的結了婚,生幾個孩子,那一定不會是個故事了”。瑣碎的婚姻也有迷人的煙火氣,一切都在於自己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