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命令劉墉跳河自殺,劉墉半柱香後回來對乾隆說了句話,乾隆立即改變主意,為什麼?

瓜太郎


乾隆改變主意,是因為劉墉的話維護了乾隆的名聲,讓他老人家很受用。

劉墉又稱劉羅鍋,1720年生人,比乾隆小九歲,是乾隆在位期間頗受重用的一位大臣,與遺臭萬年的大貪官和珅曾經同朝為官。

要說起來,乾隆命令劉墉跳河自盡這件事,還與和珅有關。

據說有一天,乾隆心血來潮,與劉墉比起了作詩。乾隆的寫詩水平,不說有史以來最爛,倒數第二恐怕是逃不脫的,他一生寫詩幾萬首,幾乎和存世的唐詩總數差不多,然而這麼多的詩作,居然沒有一首出名的,可見他的詩是有多爛了。

反觀劉墉,則是清中前期有名的大才子,詩作水平也屬上乘,所以二人比試作詩,誰輸誰敗,根本就是毫無懸念之事。

最終的結果,也正是這般,乾隆絞盡腦汁擠出兩句自以為不錯的詩句,結果還是被劉墉費盡心思想出來的劣質詩句給比下去了,這讓乾隆很失面子。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不懷好意的和珅給乾隆出了個主意,一下子把劉墉逼上了絕路。聽了和珅的話後,乾隆就對劉墉說了兩句話:“父叫子亡,子不亡;君要臣死,臣不死。”

這兩句話,其實都只有半截,它的下半截,則是人盡皆知的,完整來講就是“父叫子亡,子不亡,是為不孝;君要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這兩句,在忠君思想盛行的清朝,隨便拉一個人出來都會知道,更何況大才子劉墉呢。

乾隆說完那兩句半截的話,劉墉自然就只能對出下半截,然而這正好落入了和珅的奸計之中。等劉墉一說完,乾隆就趁勢命令他去跳河自殺,很明顯,如果劉墉不照作,就是不忠了。

一般人到這個地步,恐怕早就嚇得屁滾尿流了吧,然而劉墉畢竟不是常人,乾隆下完命令,他就立刻轉身離去,過了半柱香,又折身而返,然後對乾隆說:“我本想跳河自殺,可就在準備跳的那一刻,卻想到了屈原。”

話到這裡,聰明的乾隆也知道是什麼意思了,屈原自殺,是因為他的君主是個昏君,如果劉墉也自殺了,豈非證實乾隆也是昏君?

所以他抗拒乾隆的命令,非但不是不忠,反而是維護了乾隆的名聲。就這樣,劉墉聰明地化解了和珅使下的絆子。


照見古今


有一次,劉墉讓乾隆吃了一個不少的癟,要知道,乾隆是皇帝,讓皇帝生氣,後果是很嚴重的,不過劉墉覺得自己是對的,還是堅持去做的。

乾隆生氣的說:劉墉,你以為你很聰明嗎?那你可聽過,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句話嗎?

劉墉一聽,心裡也是嚇一跳,但是還是得硬著頭皮說:臣知道,臣知道,您要我死,我不得不死嘛。

乾隆說:那行吧,我讓你去跳河,你領旨吧!

劉墉倒退著出去了,他也沒料到乾隆會這麼生氣,讓自己去跳河,這下該怎麼辦,劉墉一直在想,有了!他有一個好辦法。

他跑到家裡,然後跳進了自家的池塘,過了幾秒,又立馬上來了,衣服都溼了,也不小心嗆了幾口水,樣子也是蠻狼狽的。

恩,這樣子行了。

其實呀,乾隆那邊也後悔了,他知道劉墉是個忠臣,也是為了大清朝,可是他剛才確實是氣,而且皇帝說的話,是不能追回的,劉墉該不會真的去跳河了?

正當乾隆還在想呢,劉墉又回來了。

乾隆心裡暗喜,但是他不動生色的說:劉墉,你怎麼回來了?你敢違君命?

劉墉說:我呀,我在河裡遇到了一個人,他讓我回來了。

乾隆說:誰呀?

劉墉說:春秋的屈原呀,他碰到我,他好奇的問,你怎麼也來跳河了呀?難道你也碰到了一個昏君嗎?我一想,這樣不對,我死不要緊,那皇上,豈不是變成了逼死忠臣的昏君,這個可不行,這不,我就回來了,證明您不是昏君。

乾隆哈哈大笑!還賞了劉墉絲綢一百匹,白銀一千兩。


歷史簡單說


劉墉,是百姓口中的平民宰相,一身羅鍋背在身上,曾經被和珅取笑,結果被一句“胸藏治國方略,揹負萬卷詩書”噎個半死。乾隆也喜歡這兩個臣子鬥嘴,自個兒也常常參與進去,幫和珅出氣,順帶給點劉墉點顏色看看,別把皇上不當領導,我這個皇帝也是個風流倜儻,詩書五經略懂的大才子好不?所以有一天,乾隆就命劉墉跳河了。<strong>

1、

三人出遊,和珅一路嘀嘀咕咕,眼神兒瞄著劉羅鍋跟個小媳婦似的,乾隆就覺得奇怪問道:“和二,你這是做啥子呢?”

和珅說:“劉大人學識淵博,就是有點小氣!”

劉羅鍋看了一眼和珅說:“我小氣又怎麼了?又不上你家端碗吃飯!”

乾隆好奇問道:“劉墉怎麼就小氣了?”

“皇上您想呀,咱三人一起出行,沒有千回也有百回了吧?這劉大人一到結帳就上廁所,一到喝茶就買單,飯錢都是我掏,這不是小氣是什麼?”

乾隆一思索,還真是的,自己這個皇帝都掏過幾次銀子,這劉羅鍋還真是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朝和珅使了個顏色。

“劉大人,今兒你請了唄?”和珅有氣沒力地說。

看來今兒是脫不了身,劉墉大手一揮說:“走,滿盛樓!我請!”

和珅趕緊上前摟著劉墉袖子一陣搜查,口裡還嚷嚷:“你帶銀子了嗎?”

劉墉推開和珅說:“兩個大男人拉拉扯扯成何體統,放開肚子吃,扶牆出來都行。”

隨手掏出幾十張千兩銀票,在手上拍的啪啪響,然後帶頭走得那個是威武瀟灑。

“皇上,這羅鍋怎不駝了?”和珅很納悶。

乾隆一看,咦,還真是,因為長期伏案讀書寫字,劉墉背就有點駝了,如今意氣風發還真直了不少,看來男人呀,兜兜裡有錢,腰板才能挺得直!<strong>

2、

和珅一上桌,先點了八個海鮮,乾隆呢,也不客氣點了一堆補品,主要前晚吃火鍋鬧了肚子,得去下虛火補補身子。劉墉破天荒點了個“天下一統”,說白了就是十二禽獸舌頭大雜燴。

三人酒盡餘歡,劉墉起身上廁所,卻被和珅按住了。

“咋?又想跑?皇上,你看這劉大人又想跑人了!”

“跑個屁,銀票你先拿著。”劉墉順手把銀票塞給和珅,然後哼著小曲去上廁所。

和珅數了數,居然有五萬兩,對著乾隆說:“這劉大人呀,還真省,這都省出五萬兩了。”

乾隆不動聲色的“唔”了一聲,眼中冒出一道兇光。

這時店掌櫃跑了上來,拿了一壺好酒,趕緊給乾隆、和珅滿上,才對和珅說道:“您大駕光臨,怎不知會小的一聲,您看您日理國事,這腰都瘦了。和大人呢,您健康才是百姓的福氣,真要病了,咱老百姓肯定也不答應啊,和大人還請你多保重,這頓我請了,來來來,走一個,小老兒先乾為敬!”

和珅一看,開心了,這店掌櫃會說話,在乾隆面前有了面子。於是很爽快的說:“老人家,都是皇上的功勞,這頓飯啊,吃的舒心,錢分文不能少的,你不收就是看我不起!”

店掌櫃擺手拒絕,和珅硬是塞了一張銀票結賬。

劉墉這時走過來,向和珅要銀票,仔細數了又數,又向和珅攤開了手。

“和大人,這數目不對呀?我給的可不是這數!”

店掌櫃看看手中的銀票,又把目光投向和珅。

和珅趕緊掏出一張千兩銀票,一臉肉疼的說:“我說劉大人,過個手而已,至於這麼小氣嗎?”

“和大人英明!”劉墉收回銀票,拍拍店掌櫃的肩膀:“下去吧,不用找了,和大人有錢!”

店掌櫃千恩萬謝走了,然後三人一路扶牆走了出去,和珅這才明白上了劉墉的當。<strong>

3、

三人走到河邊,歇息。

和珅眉眼兒一轉,就對乾隆說:“劉大人作為內閣大學士,肯定對三綱五常很熟悉的,不妨考較一下,皇上,閒著也是閒著,是吧?”順帶給乾隆使了個顏色。

乾隆呵呵一笑,還在為五萬兩鬧心,就對劉墉說:“劉愛卿,就當湊個趣,說來聽聽,哪三綱?”

劉墉張口就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和珅在旁邊說:“啥意思呢?”

劉墉嘆息了一聲,說道:“和大人呢,錢多也要多讀書呀!君為臣綱就是說君為主、臣為從,做臣子的都要聽從君王的意見。”

乾隆說:“哦,你都聽我的?不管對錯?比如我要你去死呢?”

旁邊和珅撲通一聲跪下了,把乾隆、劉墉嚇了一大跳,和珅口中大呼:“謝主隆恩!”

乾隆一聽,納悶了說道:“我說啥了?”

和珅喜笑顏開說:“皇上要劉墉去死,君無戲言,劉大人趕緊去死吧!”

乾隆這才明白和珅的坑在這裡呢,於是也想看看劉墉怎麼辦,就說道:“劉愛卿,這兒有河,要不你就跳河死吧,我倆給你做個見證!”

劉墉拿出銀票,遞給和珅道:“這是維修內閣的撥款,我死了也用不上了,皇上、和大人,我去死了。”

說完,轉身就走。

4、

劉墉跑回家,吩咐夫人準備洗澡水,舒舒服服洗了個澡,去去酒氣。

夫人在旁邊問:“相公,你咋上朝跑回家了呢?”

“都是和珅使壞,搞出什麼三綱,皇上命我跳河自殺呢!”

夫人一聽嚇壞了:“這可咋辦,皇上金口玉言,要不我找爹去說說情?”

“夫人莫怕,為夫早有對策,讓他倆多等會,曬曬太陽,不急不急!”劉墉答道。

“不急啊?可是我急,相公,要不打個尖吧?你看我這肚子還沒見影兒,我這什麼時候才有孩兒?”夫人倒是比較急,沒個孩子心底不踏實。

劉墉這下真急了說:“夫人啊,這事急不得,你看我臉,腎都虧在臉上了,明天,明天吧!”

劉墉趕緊把舊衣穿戴整齊,吩咐夫人又當頭淋了一盆水,這才匆忙跑去見皇上,這時的步子比回來時狼狽多了。

夫人站在門口的身影很孤單,眼神很哀怨,劉墉跑出幾十步還聽到一聲嘆息。

<strong>

5、

乾隆正搖著扇子,額上一層層汗珠,看見劉墉回來,站起來就是一聲大喝:“劉墉,你還敢回來?”

和珅一旁痛不欲生的說:“皇上,這劉墉大逆不道,抗旨不遵,該定死罪!”

劉墉鄙視了和珅一眼,說道:“皇上,不是我不死,你看我這身,溼漉漉的,剛才河裡爬起來,有個人讓我給你捎句話。"

“啥話?”乾隆也覺得有點意思了。

“我跳到河裡,眼睛一閉,哪知道到了一個地方。我睜眼一看,我的天呀!”劉墉搖了搖頭,很是唏噓。

“見到什麼了?”和珅都覺得來了興趣。

“我看見屈原、楚懷王、龍王在打麻將,我以為三缺一,也好有幾個伴,這在水下也不寂寞。哪知道他們玩的是四川麻將“血戰到底”,不怎麼歡迎我,我加入反而使他們玩的不痛快,屈原就讓我給你捎個話。”

“什麼話?”乾隆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我當初投江是楚懷王昏庸無能,剛愎自用,導致國破家亡,我不忍江山塗炭,便將自己沉江,不再看一眼讓我絕望的紅塵世間。你要跳河,你去問問你的君王,他是個昏君嗎?如果是,歡迎再來,就是麻將要換個玩法。”

旁邊楚懷王也嘆息了一聲:“也幫我問一句,他還要江山嗎?”

劉墉一臉正氣的問:“皇上,你是昏君嗎?皇上,你還要江山嗎?”

乾隆一聽,這話還說個屁啊,都扯上屈原、楚懷王了,自己再為難劉墉,豈不是要做昏庸無能的楚懷王,被千世萬代謾罵。因此只能假笑一聲說道:“朕自然不是昏君,雖比不上始皇大帝的偉績,也比不上皇祖父的豐功,但自認使得國泰民安、政通人和、盛世得以延續,人們得以富足,和珅啊,你覺得朕是昏君嗎?”

和珅也覺得這劉墉太可惡,只好勉強笑道:“皇上自然是大大的明君,誰敢說昏君我就給誰急!”

乾隆、和珅都被劉墉這話氣得不輕,明知道劉墉瞎扯卻只能當真,誰敢把自己跟昏君拉上關係,這老百姓的口水還不得把人淹死,那時就不是劉墉投河,而是自己找死了。劉墉完全憑著機智又將了和珅一軍,讓和珅心服口服又完敗一次。


西遊夢紅樓


1,君叫臣死

乾隆命令劉墉跳河自殺,劉墉半柱香後回來對乾隆說了句話,乾隆立即改變主意,為啥。

首先乾隆讓劉墉跳河,本就是考驗他的應對能力,並不是真的讓他去死。

如果乾隆皇帝想整死劉墉這樣的大臣,蠻可以用賜他白綾賜他毒藥等各種方法,未必讓他去跳河。

明清時候皇帝想要整死大臣簡直太輕而易舉了,在民間和劉墉紀曉嵐齊名的明朝大才子解縉,也是的一個以機智聞名的人。

小時候,解縉家對面住著一個財主,財主家種了一片竹林,解縉寫對聯曰:

門對千杆竹,

家藏萬卷書。

對門的財主一看,你個窮棒子,竟敢用我家的竹子做對聯,命家人把竹子砍短了,一棵竹子都不能露出牆頭。

第二天財主一看,解縉家的對聯加了一個字,改成了:

門對千杆竹短,

家藏萬卷書長。

財主一看更生氣了,窮小子和我槓上了是吧。

命人把竹子連根都刨了,拉著從解縉家門口走一圈,讓他看看竹子沒了,短的也沒了。

第二天再一看謝解縉家門口,對聯沒摘,只是又加了一個字:

門對千杆竹短無

家藏萬卷書長有。

這段故事叫《解學士》,是劉寶瑞說的單口相聲,當年和《官場鬥》一起聽了無數遍,那時候郭德綱還沒有出名。

解縉怎麼死的?

永樂八年,解縉進京彙報工作,恰逢朱棣北征蒙古,於是解縉按照程序覲見了監國的太子朱高熾。

和朱棣一起遠征的漢王朱高煦得到消息後,和朱棣說:

伺上出,私現太子,徑歸,無人臣禮!

解縉就是瞅準您遠征的機會才回京覲見太子的,見了太子他也不等您回京就走了,明顯沒把您看眼裡啊。

朱棣大怒,以無人臣禮的罪名,把解縉逮捕下獄。

五年後,有一天朱棣翻閱卷宗,看到囚禁犯人名錄中有解縉的名字,問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

縉猶在耶?

解縉還活著呀。

紀綱心領神會,當天夜裡解縉就被埋在大雪之中活活凍死。

所以皇帝要大臣死,真的不用搞那麼多噱頭說辭,君教臣死的意思是有時候皇帝連一句話都不用說,自然有人給他辦的妥妥當當的。

所以劉墉和乾隆這個故事註定只能是傳說。

2,故事裡的事

這個故事編因為編的巧妙,流傳很廣,成了單口相聲中的經典橋段。

後來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也引用了這段故事,不過只是一筆帶過,沒有按照傳統相聲濃墨重彩的渲染。

這段故事大致情節是這樣的:

劉墉仗著其聰明經常把乾隆和和珅搞得下不來臺,和珅鼓動乾隆,讓他殺一殺劉墉的威風,讓他吃點苦頭,於是有了讓他去跳昆明湖的橋段。

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

如果劉墉真跳了,未必真讓他死,但是可以滅一滅他的氣焰,以後他想再依仗聰明戲耍和珅,讓皇帝承認自己偷墳掘墓時,和珅和乾隆就可以拿跳湖這事兒來噁心他。

劉墉當然沒跳,他在外面轉悠了一圈,回來和乾隆說:萬歲,我在湖裡看見一個人,他不讓我跳。

乾隆自然問:你看見誰了。

劉墉說:我看見了屈原了。

乾隆問:屈原和你說什麼了?

劉墉說:萬歲爺,屈原託我給您帶個話,他說自己保的楚王是個昏君,走投無路才投江自盡。當今萬歲您英明神武,你劉墉不應該來湖邊溜達,萬一失足落水豈不讓皇帝蒙上枉殺忠臣的罪名,成了千古昏君了嗎。所以我趕緊回來問問萬歲,昆明湖我還跳嗎?

乾隆一聽,還跳啥呀,一跳自己就成了楚王一樣的昏君了,算了別跳了,朕賞你個扳指壓壓驚。

3,和珅和劉墉

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劉墉考科舉時就和和珅結怨了。

歷史上劉墉在乾隆十六年參加殿試,考了二甲第二名進士,被授予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這一年和珅一歲,當然無法和劉墉結怨。

劉墉和和珅第一次有大的交集,大約是乾隆46年,查辦山東巡撫國泰貪汙一案。此後和珅劉墉都在朝廷為官,眼見和珅權勢日隆,劉墉則一改年輕時剛正不阿,眼裡不揉沙子的風格,變得應付差事,得過且過和朝臣皇帝相處惟以滑稽悅容其間。

後世那個詼諧幽默的劉羅鍋大約是這時候煉成的。

在京城任職期間,劉墉小錯不斷,乾隆經常下旨申斥他,有時候把他的官職連降幾級,這就是相聲中張成劉安經常調侃的:老爺您又把官丟了?

從乾隆四十八開始,劉墉因為小錯不斷,官職如坐過山車,起起伏伏但是他卻始終高居京畿,從沒有被乾隆貶出京城過。

我總覺得的劉墉是乾隆留的一手厲害的棋,為的就是制衡和珅。



薛白袍


事情起因並非答主所言。

是乾隆早聽說劉墉此人十分聰明,機智過人,且為人正直,作風正派。一天乾隆召劉墉晉見,當時乾隆皇帝坐在殿堂外,大學士鄂容安陪伴一旁。倆人遠遠看見劉墉一步步拾階而上,累得劉墉氣喘噓噓,再加上劉墉年紀尚大,可能經常伏案讀書所致,背有點駝,劉墉這種爬臺階的樣子讓乾隆皇帝皇帝忍俊不禁。

劉墉頭一次上金殿見到皇上,往乾隆帝面前一跪,皇上順口說道:“劉墉,你簡直是個羅鍋啊”,劉墉聽罷,當即磕頭:謝主隆恩。乾隆納悶,我叫你羅鍋,你謝什麼恩?劉墉道,謝萬歲封我為羅鍋啊。皇上一聽,更覺得奇怪:我封你羅鍋有什麼用?

劉墉趕忙答道,當然有用,臣每年可多拿兩萬兩銀子的俸祿。劉墉隨後補充道, 清朝有個規矩,皇上親口封一個字,每年加一萬兩俸祿,所以說“羅鍋”兩個字,每年得多拿兩萬兩。乾隆一聽,嘴都氣歪了。咋辦呢,說出去的話又不能收回來,乾隆憋了一肚子氣,心想,一年多花兩萬兩,十年就得二十萬兩,這老傢伙多活一年,我得花多少錢出去,不行,我非得想辦法收回來不可。

乾隆旁邊的大學士鄂容安見此情景,靈機一動,偷偷在乾隆耳邊給出了個餿主意,乾隆一聽,心滿意足,於是乾隆說:劉墉,我問你,父要子亡,子不亡,謂之何?劉墉回,那是不孝。那好,君要臣死,臣若不死,謂之何?劉墉回,那為不忠。“既如此,朕為君,你為臣,我叫你死,你死去吧。”劉墉一聽,臉下拉得跟苦瓜相似,他看到鄂容安在旁邊偷笑,心就明白了。

劉墉眼珠一轉:“臣,接旨”然後按在那不動了,乾隆說,你咋不動呢,我不是叫你去死嗎。回萬歲,您只是叫我去死,卻沒告訴我怎樣去死。乾隆看到前面就是太液池,說,那你就跳下去死吧。乾隆心想,你要真跳,我就派人把你撈上來,你沒有死,抗旨,那就取消“羅鍋”兩字,你要不跳,也是抗旨,照樣取消“羅鍋”兩字,簡直妙哉!

劉墉聽迅,立馬回應:“臣遵旨”劉墉慢騰騰走到太液池邊,轉了轉圈,又用手招著耳朵,對著池嘀嘀咕咕了幾句,叩了三拜,轉身又回來了。

乾隆一看,大膽劉墉,你不是叫你跳池去死,你咋回來了呢

劉墉說,臣剛要跳,水裡有個人把我給攔住了,他說讓我問您再跳。

乾隆就納悶了,怎麼,水裡還有人,誰呀?劉墉說是屈原。皇上就問,那屈原跟你說什麼了。

“他說,我遇昏君該當死,你逢明主應當回”,說我劉墉遇到您是位明主,我不應當死,於是就回來了,萬歲,您看臣還死不死呢?

這下好嘛,乾隆聽罷,啞口無言,於是說:“好吧,那你就別死了,你要死了,我還成昏君啦”

乾隆回頭看看鄂容安,搖搖頭,看你出的這個損主意。

爾後,乾隆一心想取消“羅鍋”二字,處處讓鄂容安出主意為難劉墉,比如為難劉墉戴自己心愛的板指,卻被劉墉給機智的收了,

從以上看,劉墉此人,十分機智,遇事不慌,這也讓乾隆又愛又恨。




萌萌噠魯肅


乾隆皇帝看見劉墉之後,便問劉墉,你剛才已經死過一次了,在跳河自殺的時候都看見誰了。劉墉說,我按照皇帝的旨意,想跳河自殺來著,可是當我跳到河裡之後,便在河底看見一個人,起初我沒有看清此人是誰,當我近看的時候,才看清楚此人是屈原大夫。我還沒有主動打招呼,屈原就開口和我說話了,他這樣說,劉墉啊劉墉,你怎麼也跳河自殺了,眾所周知,你是一個清官,難不成你也遇見昏君了嗎?當屈原說完話,臣一想不對啊,皇帝是明君,並非昏君,我也不想讓屈原誤認為皇帝是昏君,所以我就對屈原說,我是一不小心掉到河裡的,我這就回去。

當劉墉說完此話之後,乾隆皇帝十分高興,還說,愛卿真是為國為朕的好功臣,不論在任何時候,都會為朕著想,朕要賞賜你。劉墉的一番話,讓乾隆皇帝,臨時改變心情,還遵從了乾隆皇帝的命令,以及為乾隆皇帝維護了面子,後來跳河自殺之事便不再提起。可見,劉墉的聰明才智,以及乾隆皇帝並非是斤斤計較之人。

總之,從乾隆皇帝讓劉墉跳河自殺,到劉墉的一番話,讓乾隆皇帝改變主意,說明了劉墉也是非常有才之人,還是一個詼諧幽默之人。乾隆皇帝是一個愛才惜才之人,也是非常明事理


之君。


書生奪命劍ゞ935


劉墉(1720~1805)是乾隆時期的內閣學士,書法家,人稱“濃墨宰相”。

劉墉是乾隆十六年中的進士,那一年他31歲。進士又稱為“天子門生”,由於劉墉博學多才、滿腹經綸,因此很受乾隆的賞識,於是乾隆就把這個“門生”留在了身邊,從此他與和珅成了皇上身邊的紅人。

我們從電視劇中可以看到君臣之間經常鬥智,詼諧幽默的段子令人捧腹大笑。“乾隆命劉墉跳河”這件事就是其中的段子,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劉墉雖然妙筆生花寫就一手錦繡文章,但長得其貌不揚,並且是個羅鍋。



有一天乾隆有心要調侃他一下,看看他的反應能力。眼珠一轉,拿起筆來寫了一首詩:“人生殘疾是前緣,口在胸膛耳垂肩,仰面難得見日月,側身才可見青天。臥似心字缺三點,立如彎弓少一弦。死後裝殮省棺槨,籠屜之內好長眠。”

乾隆寫罷,故意一本正經的大聲說道:“劉羅鍋接旨”,乾隆把寫好的詩交給劉墉。劉墉不明就裡,急忙跪下口中說道:“臣接旨”。

等劉墉接過詩一看蒙圈了,心想,這分明是皇上挖苦我是個羅鍋。既然如此,我就不客氣了,劉墉提筆也寫了一首詩,然後交給了皇上。

乾隆一看,劉墉的詩是這樣寫的:“駝生脊背可存糧,人長駝背智謀廣。文韜伴君定國策,武略戍邊保家邦。臣雖不才知恩遇,承蒙萬歲賜封賞。別看羅鍋字不多,每年白銀兩萬兩。”



說實話這首詩不卑不亢,柔中帶剛把皇上挖苦自己的話懟了回去,不僅如此,劉墉還白得了兩萬兩白銀。

原來按照清朝的規矩,凡是皇帝賜封了名號的官員,吏部每年要給2萬兩的賞銀。

乾隆看到劉墉的詩後很佩服他的機智,但心中不服,他要想法扳回一局,於是引出了“乾隆讓劉墉跳河自殺”的段子來。

乾隆是一個心高氣傲的皇帝,不容許別人超過自己,這一點和珅最瞭解。

乾隆為了顯示自己的才華,每次都讓和珅和劉墉一同寫詩作賦,和珅每次都故意寫錯一個地方,目的就是讓乾隆為他糾錯,這樣一來就顯得乾隆比別人高一籌。



和珅善於察言觀色,深得乾隆的喜歡,為了乾隆鬥過劉墉,和珅為乾隆出了這個讓“劉墉跳河”的主意。

等到第二天散朝後,大殿裡只留下了乾隆、劉墉與和珅三人。

乾隆依照和珅的主意對劉墉說:“劉愛卿,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間的關係解釋有這樣幾句話我不太明白”。

劉墉說,“皇上哪句不明白”?

乾隆馬上說。:“父叫子亡,子不亡”謂之何如?劉墉說:“此子不孝也”。

乾隆又問:“君叫臣死,臣不死”謂之何如?劉墉答道:“此臣不忠也”。

乾隆等的就是這句話,於是說:“既然如此,我是君,你是臣,你必須聽我的,劉愛卿,你去死吧”。



劉墉心中暗暗叫苦,原來皇上在這挖了坑,一抬頭看到和珅抿嘴偷樂,心中明白是他搞的鬼,狠狠瞪了他一眼,和珅就當沒看見。

劉墉愁眉苦臉站起身來往外走,走到門口回來了。

乾隆問“怎麼回來了?”劉墉說“皇上還沒說我怎麼個死法呢?”乾隆想了想說,“你去跳河自殺吧,城外有護城河,去吧”。

劉墉轉身走了。乾隆當然不是讓他真死,如果劉墉不去跳河,乾隆就以抗旨不尊為理由,取消劉墉每年額外的兩萬兩白銀。

假如劉墉真的去跳河,他暗中派的保護他的人,就會馬上把他救上來,劉墉就算輸了這一局。

乾隆在大殿裡坐等結果,大約半炷香後,劉墉又回來了,乾隆以為劉墉輸了,於是問“劉愛卿怎麼又回來了?難道要做不忠之臣!”

劉墉不慌不忙地說:“皇上,我到護城河準備要跳的時候,突然從河裡走出來一個人”。



乾隆很好奇,急忙問“這個人是誰啊?”劉墉說:“是楚國大夫屈原”。當時屈原對我說,當初我跳河是因為遇到了昏君。你遇到的是明君為何也要跳河呢?”

我一聽尋思,我跳河事小,但讓皇上背上昏君的惡名事大。所以我就回來想問問皇上,我是跳還是不跳呢?

乾隆立馬改變了主意,他不想當昏君。於是說,劉愛卿忠心可嘉,真乃我大清的屈大夫也,今端午節,咱們君臣一起過節吧。劉墉用他的智慧和機智又贏了一局。


秉燭讀春秋


劉墉、和珅和乾隆,在民間的各種演義中,簡直就是相愛相殺的三個活寶。劉墉總是戲弄和珅,還愛佔乾隆的便宜,和珅就總是挑撥乾隆為難劉墉,而乾隆也總是想找機會戲弄一下劉墉。

劉墉曾經借乾隆一句“羅鍋”的稱呼,就趕快謝主隆恩,謝乾隆賜稱號。原來,乾隆賜號,一個字值一萬兩一年,劉墉這就讓乾隆每年多付了他兩萬兩白銀的俸祿。乾隆那個氣呀,好吧,你就跟我耍小聰明吧。

和珅在奉乾隆諭旨,修建皇宮到宮廷取水的玉泉山御道時,原本想投機取巧,搏乾隆歡心。他就將原本預算二十萬兩的費用,跟乾隆說交給他修,僅用十萬兩白銀足以。和珅難道肯自己墊錢,或者有什麼生錢的絕招?和珅的確已經盤算好了,直接將被壓出溝槽的條石翻面,磨光就行了,也就是幾千兩銀子的人工錢。領十萬兩白銀,和珅還可以賺九萬多兩。可是,這事偏偏被劉墉識破了,於是翻穿朝服把和珅給告發了。最後,和珅只能自己又貼了十餘萬兩,把到玉泉山的路給修好了。乾隆覺得自己可以省錢,也是睜一眼,閉一隻眼,看著劉墉戲耍和珅。同樣的,乾隆也樂意看和珅戲耍劉墉。

和珅賠了十萬兩白銀,心裡那個氣呀。他就天天準備著找劉墉麻煩,竟然還被他等到了。劉墉過四十五歲生日,原本很低調,結果百姓知道了紛紛送來了“萬民傘”、“萬民旗”,以及牌匾之類的,甚至還給劉墉立了長生牌位。

和珅一看機會來了,跑去乾隆那裡添油加醋的打劉墉小報告。乾隆一聽立刻火了,比我人氣還高,叫劉墉回話。劉墉接到傳召,一路小跑的奔入了皇宮拜見乾隆。乾隆說,聽說你壽誕,今年我四十五了,你高壽呀?其實乾隆不是四十五歲,劉墉是四十五歲,乾隆就等著劉墉說跟他同歲呢。那樣子的話,劉墉就犯了忤逆之最,大不敬,當處死。劉墉機智的避過了,說去年四十四,明年四十六。

乾隆一聽,嗨,狡猾呀,接著問,你屬啥。這次劉墉犯難了,直接在乾隆面前說屬馬,又是忤逆大罪,處死。劉墉一著急,說臣屬驢。乾隆一聽,十二生肖沒有屬驢的。劉墉趕快說,臣不敢跟皇上同屬相,只能屬驢了,求皇上賜臣屬驢。

和珅一聽,趕快提醒乾隆,賜劉墉屬驢,每年又要多給他一萬兩的俸祿。沒有屬驢的,只要判劉墉欺君之罪就行了。

乾隆一聽,對呀。於是,判劉墉欺君,賜劉墉自盡。乾隆知道劉墉肯定不會去死,就等著看劉墉為難的。結果,劉墉在大殿上蹦了半天。乾隆說,劉墉,朕讓你去自裁,你在這蹦什麼。劉墉答道,臣在自裁呀,可是跳來跳去,都沒能摔死呀。乾隆一聽,鼻子都歪了。

和珅在乾隆耳邊嘀咕,讓羅鍋投河。乾隆一聽,好,劉墉朕賜你投河自盡。劉墉一聽,臣遵旨。於是,劉墉回家洗了個澡,穿戴整齊,一副準備自盡的樣子,跑到了紫禁城的護城河邊,站了差不多一炷香的時間。然後,還對著水面不聽的點頭,嘟囔。

乾隆早就有點等的不耐煩了,就派小太監去查看劉墉的情況。小太監回報說劉墉在那對著水面自言自語呢,還不停的點頭。正說著呢,劉墉也回來了。

乾隆一看劉墉回來了,衝著劉墉喊道,朕讓你跳河自盡,你怎麼回來了?

劉墉說,我在水中看到了一個人,就是投水殉國的楚國夫子屈原。屈夫子對臣說,我逢昏君須當死,你遇明主自當生。

乾隆一聽,嘿,還算你小子識相,說朕是明主。好吧,朕既然是明主,那就不能再做昏君乾的事,這次就放過你個劉羅鍋吧。於是跟劉墉說,還是屈夫子說的中肯,朕自然是萬古明君。既然屈夫子都說了,那今天你就回去繼續過你的壽誕去吧。乾隆還賞了劉墉一碗長壽麵。

旁邊的和珅一看,兩隻眼睛都被氣圓了。嘿,你個劉墉!


奕天讀歷史


劉墉出生於1720年,是一個擁有大智慧的人,也僅憑自己的智慧就做到了宰相這個官位,極為的了不起,但由於劉墉生平特別的喜愛讀書,比較擅長舞文弄墨,所以老百姓們都喜歡叫他“濃墨宰相”。

自從31歲那年,劉墉中了進士之後,他便成為了“天子門生”,乾隆皇帝因為看重他博學多才、滿腹經綸。便將這個“門生”一直留在了自己身邊,並且給了他一個可以和和珅比肩的身份。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電視劇當中,那些關係比較親密的君臣經常會在一起互相鬥智。他們時不時就會弄出一些詼諧幽默的段子,令觀眾們看了之後捧腹大笑。

而“乾隆命劉墉跳河”的這件事,也在電視劇裡出現過的一個段子,當時是這樣描述的。

一次早朝的時候,乾隆皇帝忽然想要和劉墉來鬥智,於是便互相比起詩作來,可要知道,乾隆皇帝最出名的就是他在詩作上面的水平了,他不僅沒有絲毫這方面的天賦,寫出來的詩也相當於小學生的水平。就憑這種實力乾隆皇帝肯定是幹不過劉墉,所以很快他就輸了。

可乾隆皇帝一想到自己好不容易絞盡腦汁才想出來的一首詩,竟然就這麼輕描淡寫的被劉墉給比過了,就氣不打一出來。雖然說這還是劉墉故意放水的緣故,要不然只怕是乾隆皇帝會輸得更慘。但不管怎樣,乾隆皇帝心中就是很不服,他一心覺得自己貴為九五至尊,肯定沒有那麼弱,輕易的就被人給比下去,於是乾隆皇帝便又開始去想別的辦法,想要讓自己扳回一局。

但是想了半天之後,還是沒有想出一個所以然來,於是便吩咐和珅來為自己想想辦法。和珅聽後眼珠子一轉學,很快便想出來一個很陰損的辦法出來,那就是“乾隆讓劉墉跳河自殺”。

乾隆聽到這個辦法後,倒是並沒有覺得有哪裡不妥,他是一個心高氣傲的皇帝,他才不允許有人會超過自己呢,於是便又叫回了劉墉。當時的乾隆是這麼說的,他先是問劉墉:“劉愛卿,你已經讀過了這麼多書了,想必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間的關係也有所瞭解。我對其中的幾句話不是很明白,你來給我解釋一下。”

劉墉這時候知道乾隆要出計了,但是他卻並沒有感覺到絲毫的慌亂,只是平靜的問道:“皇上所指的是哪兩句?”。

乾隆皇帝想了想,上前走了幾步緩緩道:“父叫子亡,子不亡;君叫臣死,臣不死。說實話,這兩句詩聽起來倒是挺文雅的,但是我卻怎麼也搞不明白他的意思。”

劉墉想了想,如實回答道:“這兩句話的意思很簡單,父叫子亡,子不亡,是為不孝。君叫臣死,臣不死,是為不忠。意指不孝不忠耳。”

乾隆聽後立馬做出一副受教的樣子,然後又板著一個臉對劉墉說:“既然如此,那我是君你是臣,現在我想讓你死,你不聽我的就是不忠之人了。”

劉墉聽到乾隆皇帝的這句話後,立馬臉色就變了,他知道乾隆皇帝輸了自己一局肯定不會善罷甘休,但是沒有想到他居然會讓自己去死。就在劉墉變臉的時候,他忽然又看到了站著一旁壞笑的和珅,這一下子他瞬間什麼都明白了。

於是便自信一笑,轉身就朝著門口走去,只不過還沒走兩分鐘,他突然又折回來了。乾隆皇帝問“你怎麼又回來了?”

劉墉聽後,當即就解釋道:“皇上還沒有告訴臣,臣的死法呢。”乾隆想都沒有想,大手一揮就說道:“城外不是有個護城河麼?你跳下去不就完了,快去吧”。

劉墉聽了點點頭,也沒有反對轉身就朝外面走去,可大約過了半柱香之後,他竟又折了回來。乾隆問道:“你這是幹嘛,不是讓你去跳河麼?”

誰知劉墉聽後卻是忽然感嘆了起來:“我到了護城河之後,忽然就想到了屈原,曾經屈原跳河是因為君主太昏庸了,可我的君主明明是一個明君啊,我怎可像他一樣就這麼跳河呢?”一番說詞聽得乾隆啞口無言,立馬改變主意不讓他跳河了。


貓眼觀史


劉墉何許人也?看過《宰相劉羅鍋》的朋友大概知道,劉墉是清朝乾隆時期的官員,官居高位,為人正直,嫉惡如仇,最重要的是幽默風趣。

對於乾隆要求劉墉跳河則是電視劇中的一個段子,當然,真正歷史如何,現在大概已經不可考了,那麼劉墉又是如何面對乾隆皇帝的刁難呢。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酷愛寫詩,當年乾隆皇帝曾和劉墉比寫詩的水平,以劉墉的勢力,乾隆皇帝自然不是對手。但是呢,乾隆皇帝不服氣,畢竟自己身為九五至尊,豈能敗給臣子。

於是乾隆想出了一個主意,這個主意就是讓劉墉跳河自殺。在古代,最講究君臣之禮,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乾隆讓劉墉去跳河,自然,按理說劉墉沒有拒絕的理由。但以劉墉的聰明才智又豈會束手就擒。

只見劉墉出門在外面轉悠了一圈便回到殿前。當乾隆皇帝問他為什邡沒有自殺,劉墉說了下面一席話。

劉墉說自己在護城河便看到了屈原,屈原告訴他自己當年保的楚懷王是一個昏君,自己走投無路之下才選擇了投江自盡,如今清朝的乾隆皇帝英明神武,功蓋千古,你在河邊亂走,萬一落到水中,豈不是給乾隆皇帝安上冤殺忠良的罪名嗎?

因此劉墉稱自己不敢跳,而乾隆聽了劉墉這樣一席奏對,自然也就不再強迫劉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