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形象的变迁与来源:千里眼和顺风耳也有原型

文 |林屋公子

除了以上这些实名的商纣一方奸臣外,其实还有几个人物有历史原型,但不太容易被发现。

一个是邬文化。《封神演义》对邬文化的记载是“身高数丈,力能陆地行舟,顿餐只牛,用一根排扒木”,“邬文化”这三个字在先秦秦汉典籍没有记载,但是在《武王伐纣平话》里,却提到“乌文画独拽此船,逢间道,岗坡或旱地,力如水中,拽亦然。邬文画者,即奡荡舟”。“奡荡舟”见于《论语》南宫括问孔子说“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不过,“奡荡舟”不是人名,而是说“奡”这个人力能荡舟。

“奡”又作“浇”,是夏朝寒浞之子。据《左传》,夏王太康被后羿篡位,后羿又被寒浞杀死。之后寒浞又派长子浇攻灭斟灌、斟鄩,杀死在那里的夏后相,然后将长子浇封于过、次子豷封于戈。后来浇又派椒追杀夏后相子少康,但少康已经逃亡有虞氏。少康长大后,派女艾到浇这里获取情报,派儿子季杼引诱豷,最终灭亡过、戈及寒浞,夏朝成功复辟。但浇作为大力士的传说,还流传于春秋战国,也就是邬文化的原型。

神话形象的变迁与来源:千里眼和顺风耳也有原型

壁画《神荼、郁垒》,出自山西大同帝君庙

还有两个是高明、高觉。在《封神演义》中,这是两个小鬼托于轩辕庙前的千里眼、顺风耳木偶,他们又被称为“神荼、郁垒”。同样在《武王伐纣平话》,提到千里眼、顺风耳叫离娄、师旷。

这一形象起源于《孟子》说的“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所以后世离娄、师旷被传说为千里眼、顺风耳,在《西游记》中也有提到。据说离娄是黄帝时人物,师旷是春秋晋平公乐师。至于“神荼、郁垒”本是《山海经》记载的把守鬼门之神,后来黄帝制作他们的画像辟邪,成为最早的门神;明代《列国志传》中提千里眼、顺风耳和神荼、郁垒把守鬼门,但《封神演义》明显混合为两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