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營養”戀愛,往往具備這三個要素


成年人的“營養”戀愛,往往具備這三個要素


古人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一段感情剛開始的時候,誰都希望面前的人,就是對的人,是能陪自己走到最後的人。

可是到了最後,很多時候就像張嘉佳說的一樣:“故事的開始總是這樣,恰逢其會,猝不及防;故事的結束總是這樣, 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於是身邊人變成了陌生人,兩個人的未來變成了祝你安好。

只是那些沒能在一起的愛人,並不能證明愛情不可信,只能證明曾經的那個人,並不是對的人,那段感情,也許不是一場有“營養”的戀愛。

因為真正有“營養”的戀愛,往往具備這三個要素,當你具備了,才會發現,原來兩個人的白頭,不需要誰努力,也轉眼就到了曾經說過的以後。


成年人的“營養”戀愛,往往具備這三個要素


一、情感上的認同感

兩個人在一起的基礎條件是什麼?

很多人覺得是金錢,但說金錢的人,把愛情複雜化了些,也把感情膚淺化了些,因為兩個人在一起,其實喜歡才是最基礎的。

就像一樣東西,你要買回家的原因,首先是自己需要,或者是自己喜歡,如此你才想擁有。

感情的道理千千萬,但一定的感情基礎和情感認同,總應該是第一位的,因為你只有真的喜歡,只有真的想要得到,才會和對方長久堅持下去。

薛之謙在《曖昧》裡唱:“反正現在的感情,都曖昧,你大可不必為難,找般配。”

不知道愛情從什麼時候開始,曖昧成了主流,反而專一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未來,可是缺了情感上的認同感,愛情裡的每個人都能成為替代品的時候,一段感情怎麼可能真的有營養。

好的感情,不需要你們之間有多麼合適,因為是否合適可以磨合,但一定需要你們相愛,因為有愛,才有可能有未來。


成年人的“營養”戀愛,往往具備這三個要素


二、三觀上的相適應

很早之前就聽人說過,三觀不合的兩個人,生活起來很累。

可是愛情裡,沒有從一開始,三觀就很合適的兩個人,只有因為愛,彼此改變和尊重的兩個人。

跳水冠軍郭晶晶和霍啟剛於2012年結束了8年的愛情長跑,兩個人在結婚後一度十分恩愛,當初沒結婚之前,很多人說郭晶晶嫁入了豪門,並有很多人不看好他們。

畢竟郭晶晶的出身一般,也就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而霍啟剛是真正的有錢人家孩子。

在很多人眼裡,他們兩個人的三觀不合,畢竟從小生活的環境和消費層次都不同的時候,怎麼可能有完美的婚姻。

但現實是,郭晶晶結婚後很幸福,並且兩個人結婚的時候,霍啟剛家沒有看不起郭晶晶,當初的媒體寫的標題是:“郭晶晶下嫁霍家。”

一個“下嫁”,足矣證明郭晶晶在霍家的地位,從此就算郭晶晶生了三個孩子,也沒有人寫她是霍家的“生育機器”。

兩個人結婚之後,郭晶晶仍舊用自己3塊錢的頭繩,還是會買打折的東西,還是會去便宜的地方給家人添置東西,甚至連霍啟剛都在結婚後,變得“勤儉持家”起來。

她的經歷說明什麼?說明三觀不合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彼此不能接受和認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三觀,可是一段有營養的戀愛中,最重要的是你能和對方的三觀相適應。

你覺得三塊錢的皮筋夠用,對方不會說你愛用廉價品;他覺得幾千塊的東西質量好,對方不會覺得你太物質。

不管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但凡你想有一段有營養的戀愛關係,就需要你們三觀上的相適應,這種適應,並不是讓你們完全一樣,而是願意接受對方的不同。


成年人的“營養”戀愛,往往具備這三個要素


三、生活上的促進性

再愛一個人,也需要生活,再好的愛情,如果不能讓你生活變好,都會缺少一些價值感。

愛情裡有一首很傷感的歌,就是張靚穎唱的那句:我們說好決不放開相互牽的手,可現實說過有愛還不夠,走到分岔的路口,你向左我向右......

和愛的人走不下去,一段感情最後不得不分開,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不愛,而是因為想去的地方不同,只能放手。

我們不能提前知道,誰才是自己的最終搭檔,但是有營養的戀愛,會讓你在一起的時候共同優秀,就算分開,也會感謝他曾經來過。

那個能讓你變得更好,那個能被你變得更好的人,也許不會陪你走到最後,但一定會成為你這輩子都忘不掉的人。

所以有營養的戀愛,不可缺少的一個要素,便是你們在生活上,可以互相促進,共同努力,這樣就算目的地不同,但誰都不會後悔。


成年人的“營養”戀愛,往往具備這三個要素


愛情裡的遺憾,不是最後沒能在一起,而是在一起的時候沒好好愛;是自己的真心沒給對人;是一段愛情,讓兩個人都變得很累很累。

生活本身就是無數個選擇題構成的,選擇一個人,選擇一種生活方式,選擇一個目的地。

那些有營養的愛情,帶來營養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在這個過程裡,你們能夠互相陪伴,相偎相依,共同成長,這就是最好的愛情故事。

人生沒到最後一刻,誰也不能保證身邊的人是誰,但是結果不能猜測的時候,還有過程我們可以改變。

因此,一場有營養的戀愛,往往具備這三個要素,有愛,有適應,也有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