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滸之戰中,朝鮮軍隊扮演了什麼角色?《李朝實錄》中自打自臉

薩爾滸之戰是明朝與後金之間的一場關鍵性戰役,對於後來明金之間的對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薩爾滸之戰後,明朝對遼東的控制已經名存實亡,而後金的勢力迅速暴漲,成了明朝的一塊巨大心病。由於這場戰役的重要地位,近些年來,不少人都對它進行過深入的研究,所以,咱在此也就不多贅述了,今天,咱重點聊聊朝鮮在薩爾滸之戰中的表現。

咱這裡所說的“朝鮮”指的是十四世紀末期建立的李氏朝鮮,從李氏建朝以來,就和明朝建立了藩屬關係。兩百年來,雙方互派使節,來往密切,可以說關係非常好。明朝也把朝鮮評為藩屬國中的模範代表,對其相當器重。正是這層關係,後來朝鮮的壬辰倭亂,明朝才花了很大代價幫他們趕走了倭寇,可以說,明朝是李氏朝鮮的救命恩人。


薩爾滸之戰中,朝鮮軍隊扮演了什麼角色?《李朝實錄》中自打自臉

萬曆援朝

然而,歷史的發展總是出人意料,正當明朝與朝鮮處在蜜月期的時候,遼東的局勢悄然發生了變化。努爾哈赤悶聲發大財,一步一步地統一了女真各部,成為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更加令朝鮮慌亂的是,努爾哈赤公開與明朝作對,對撫順、東州一帶進行了大肆燒殺。如此目無君主,萬曆皇帝的老臉往哪兒放啊?於是,雙方就這樣進入了互掐模式,一場大戰在所難免。既然要開戰,當然是加強自身實力比較明智,於是,明朝就想到了朝鮮這麼一位小兄弟,讓他也出兵幫幫場子,一起去對付女真。那麼,面對這種複雜的國際局面,朝鮮對明朝的態度是怎麼樣的呢?


薩爾滸之戰中,朝鮮軍隊扮演了什麼角色?《李朝實錄》中自打自臉

後金形勢圖

面對明朝的徵調,朝鮮先哭窮,後耍賴

起初,按照明朝的要求,朝鮮需要出兵四萬人,獨當一面,北上進擊遼東東線。可是,朝鮮的態度非常消極,先是大加哭窮,《李朝實錄》是這樣記載的:

小邦積弱之餘,南倭北虜之備,常患不贍,此外調出數千之卒。事極不易。況此虜巢穴密邇我國,天兵征剿之日,其勢必當乘虛迸於小邦。顧此形勢,必也嚴兵關守,可免隳突之患。若分兵遠赴,則不教之卒無益於應援,而小邦自守之兵尤極削弱,恐貽天朝東顧之憂。

什麼意思呢?這段話算是半文言吧,大部分朋友應該都能讀懂。大概意思就是,我們是個小國家,實力有限,而國家內憂外患,能調出幾千士兵已經非常不容易了,更何況是幾萬人。我們這些不入流的士兵,即使去了也難以形成外援,你們天朝也不差我這點兒力量。總之一句話:俺們弱,別讓俺們出頭。有些朋友肯定該費解了,如今的韓國,狂妄自大,善於攬宇宙於己胸,他們的先民居然如此謙虛嗎?那也得看是啥事兒,兵者,兇也,誰也不知道前方是不是火坑,不裝可憐,怎麼能夠逃脫戰爭呢。


薩爾滸之戰中,朝鮮軍隊扮演了什麼角色?《李朝實錄》中自打自臉

後金崛起

那麼,面對朝鮮的哭窮,明朝朝廷會被“感動”嗎?當然不會,事關朝廷存亡,幾句哭窮怎麼可能就能矇混過關。不久,明朝新任經略再次向朝鮮檄調兵力,眼看著這事兒躲不過去了,朝鮮無奈,最終答應出兵,但對於出兵的數量卻採用耍賴的調調。明朝堅持讓朝鮮出兵幾萬人,能夠擔當起東線全部任務。而朝鮮的光海君繼續強辯,困難說了一大堆,理由找了一籮筐,得出結論:只能出兵七千人,打打醬油。這種態度遭到了明朝官員的大怒斥責,眼見著明朝要發火,光海君最終答應出兵一萬多人,離明朝朝廷的要求相去甚遠。


薩爾滸之戰中,朝鮮軍隊扮演了什麼角色?《李朝實錄》中自打自臉

影視劇中的朝鮮君主形象

行軍拖沓,遠遠落後於明軍,消極情緒嚴重

在明朝政府的逼迫下,李氏朝鮮無奈,最終派遣了一萬三千人,協同明軍作戰,由都元帥姜弘立率領。在光海君的指示下,姜弘立故意降低行軍速度,讓明軍走在前面,而朝鮮軍隊走在後面。三天過去,朝鮮軍隊距離明軍已經有幾十裡之遙,這很明顯是怯戰的表現。由於朝鮮軍隊速度緩慢,明朝監軍喬一琦甚至拔刀威脅姜弘立,朝軍無奈,留下一些老弱看管輜重,其餘軍隊加快速度,追趕明軍。


薩爾滸之戰中,朝鮮軍隊扮演了什麼角色?《李朝實錄》中自打自臉

明朝軍隊

除此之外,朝鮮的消極態度還體現在備戰方面。萬曆四十六年冬,戰爭的準備工作已經接近尾聲,明軍已經陸續抵達了指定位置。這時候,朝鮮的徵兵工作才剛剛完成,其拖沓的態度一目瞭然。朝鮮當時實行的是兵民合一的制度,戰時為兵,平時為民,這種制度雖然節省了國家的開支,減輕了財政負擔,可戰鬥力卻不能保證。一幫拿鐮刀的農民,缺乏訓練和實戰經驗,你突然讓他們去殺人,顯然沒那麼容易。當時的朝鮮士卒就是這麼個情況,招募完成後,基本上沒有什麼訓練時間,直接就出徵了,這幫人不拖後腿就不錯了,還能指望他們打勝仗嗎?《李朝實錄》對於朝鮮的準備工作是這樣描述的:


薩爾滸之戰中,朝鮮軍隊扮演了什麼角色?《李朝實錄》中自打自臉

行軍圖

甲冑則不堅不密,重且齟齬;弓矢刀槍則歪弱鈍弊,不堪射擊;炮銃則四五放,多有毀裂者。其他諸具,皆非著實可用之物。

從這段文字可以發現,朝鮮當時的武備之鬆弛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文字表面不難理解,甲冑都已經腐朽了,弓箭刀槍幾乎不能用,就連銃也都成了面子貨,開個四五炮就能裂開。不僅武備不行,連後勤供應都成了大問題,大軍開拔後,沒有棉衣,沒有糧食,甚至靠搶掠村莊度日。這樣的軍隊,簡直與土匪無異。


薩爾滸之戰中,朝鮮軍隊扮演了什麼角色?《李朝實錄》中自打自臉

後金騎兵劇照

面對前途未卜的戰爭局面,朝鮮當起了兩面派,瞞著明朝私底下與後金曖昧不清

要說前兩條只是朝鮮的實力使然,那麼,這一條就是朝鮮的劣根性使然了。面對明朝的大兵壓境,後金也不傻,生怕腹背受敵,萬一正跟明朝玩命,朝鮮在背後捅了一刀,那可真是陰溝裡翻船了。於是,大戰之前,後金就曾經威脅了朝鮮,對此,《李朝實錄》的原文記載是這樣的:

朝鮮則與我朝有信之國,若遼東請兵於朝鮮,則會寧、三水、滿浦等處,我將當以一支兵馬,發送攻擊。朝鮮與我將無嫌怨,謹守封疆,勿使動兵。

細讀一下,這段話的威脅意味還挺重。面對新勢力努爾哈赤和老宗主國,朝鮮陷入了兩難境地。最終,迫於明朝的壓力,朝鮮還是出了兵。按理說,既然出兵了,立場就應該堅定下來,否則很可能兩面討打,可是,朝鮮偏偏不這樣,尚未開戰就已經向努爾哈赤拋出了媚眼。李氏朝廷通過前往會寧貿易的後金商人向後金政權秘密通報了自己被迫參戰的實際情況,企圖獲得努爾哈赤的諒解。而這種不義之舉,恰似從明朝背後捅了一刀,成了明朝東線全軍覆沒的重要原因,實在是無恥之極。


薩爾滸之戰中,朝鮮軍隊扮演了什麼角色?《李朝實錄》中自打自臉

慘烈的薩爾滸之戰

薩爾滸之戰後,朝鮮開始對明朝陽奉陰違,對後金政權態度友好,這些細節都能從史書中找到蛛絲馬跡。如今,薩爾滸之戰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但關於朝鮮參戰的一些細節往往容易被忽略,希望能夠有更多的研究成果,讓我們更加接近事實真相。

參考文獻:《明史》、《明神宗實錄》、《李朝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