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菁華——天津博物館藏南宋精品冊頁解讀


方寸菁華——天津博物館藏南宋精品冊頁解讀

唯一帶款識的蘇漢臣作品

張珩《南宋名畫冊》精選全國各大博物館收藏的60幅宋人名畫冊頁,其中,天津博物館選有4幅,即宋揚無咎《墨梅圖》、宋蘇漢臣《嬰戲圖》以及宋《金明池爭標圖》和宋《月下把盃圖》。原天津市藝術博物館館長崔錦說:這四開冊頁是韓慎先(著名書畫鑑定家,曾任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副館長)在1959年工業抗旱時購自張叔誠(注:工業抗旱對文博界來說就是號召收藏家出售家藏文物,再拿出售文物的錢投資工業建設)。原冊頁有三本,真偽混雜,除以上四開冊頁外,還有兩開南宋冊頁,沒入選張珩編著的《南宋名畫冊》。

《圖繪寶鑑》中說蘇漢臣是開封人,宋宣和(宋徽宗年號)年間畫院待詔,師法劉宗古。釋道人物具臻妙,尤擅畫嬰兒。紹興間(南宋高宗趙構年號)復官。孝宗隆興年間(1164 ~1165)畫佛像,受皇帝賞識,被授予承信郎。他的老師劉宗古也是開封人,亦是宣和畫院待詔。

方寸菁華——天津博物館藏南宋精品冊頁解讀

宋 蘇漢臣 嬰戲圖

《嬰戲圖》頁,高18.3、寬23釐米。描繪兩個幼童撲蝶的情景,一童微微貓著腰,雙手前伸,小心翼翼地要捕捉一隻落在花上的蝴蝶。而另一小童手持一扇,坐在地上,似乎是剛撲蝶時撲了個空,跌倒在地上的樣子。兩個童子的眼神都在專注地盯著那隻蝶。作者畫兩童子並不是“施朱傅粉,綠金佩玉,以錦為工”的樣子,而是寫二童撲蝶時形神之態,表現了二童子的可愛。

工筆畫即如同寫楷書一樣,“求端莊不難,而難求活”,此圖二童子的紗質衣服可以看到肌肉,尤其是倒地的小童,其紅色褲子,薄如蟬翼。硃砂為實色,此圖渲染技藝高超,成功地表現了紗的透明感,大大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方寸菁華——天津博物館藏南宋精品冊頁解讀

宋 蘇漢臣 秋庭戲嬰圖

被視為蘇漢臣作品還有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雙孩玩棗圖》《嬰戲圖》等,但皆無款識。張珩認為“不能定其為漢臣之筆”,只是因為這些作品“傳世即久,世亦無異辭”而被認為是蘇漢臣之作。而天津博物館藏《嬰戲圖》上有款識“蘇漢臣”三字,張珩認為“此圖款寫非出後人添署”,應該是蘇漢臣真跡。

揚無咎創畫梅新法

揚無咎(1097~1169),字補之,別號逃禪老人。自稱是漢代文學家、哲學家、語言學家揚雄的後代,所以他的姓從才而不從木。揚雄是成都人,傳至揚無咎已遷居江西省清江。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以“不直秦檜,累徵不起”(《圖繪寶鑑》卷4),又自號清夷長者。揚無咎善畫水墨人物,學李公麟(1049~1104),尤擅畫梅竹松石水仙,筆法清淡閒雅,為世一絕。

方寸菁華——天津博物館藏南宋精品冊頁解讀

宋 揚無咎 墨梅圖

墨筆畫梅的技法出自於北宋晚期的釋仲仁,揚無咎學仲仁而又有所發展,變水墨點瓣為白描圈線、再點花蕊的技法,因此成為一時風尚。天津博物館藏《墨梅圖》頁(高22.7、寬24釐米)即用此法。同時此圖還以墨色的深淺表示梅枝的遠近,色深者為近枝,色淺者為遠枝,層次感異常分明。

《墨梅人名錄》轉記《洞天清錄》中說:揚無咎“遊臨江城中,作折枝梅於樂工矮壁”,“士大夫多往視之”,看來,揚無咎畫的梅花成了招攬顧客的最好手段了。

方寸菁華——天津博物館藏南宋精品冊頁解讀

宋 揚無咎 四梅圖卷(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墨梅人名錄》中記解縉《春雨集》中說:揚補之所居之地“有梅樹大如數間屋,蒼皮蘚斑,繁花如簇,補之日臨畫之,大得其趣,以進之徽廟(即宋徽宗),徽廟戲曰‘村梅’”,因此,揚無咎自署“奉勅村梅”。揚無咎對花寫生,創造了新的畫梅方法,但宋徽宗卻沒把此法看作是對畫梅技法的發展,而視之為不入時流的“村梅”。看來,這位畫了一輩子畫的皇帝當年並沒有看懂揚無咎的畫梅技藝。《春雨集》中還說,南宋時,“宮中以其梅張之壁間,有蜂蝶集其上”,因此,宮中上下驚異,想找補之再畫,但這時揚無咎已經去世了。

方寸菁華——天津博物館藏南宋精品冊頁解讀


方寸菁華——天津博物館藏南宋精品冊頁解讀

宋 揚無咎《雪梅圖》

揚無咎之子揚季衡、甥湯正仲,皆得其畫梅技法,尤其是湯正仲,與揚無咎被後人合稱之為“揚湯”。湯正仲字叔雅,江西人,後居黃岩,號閒菴。

方寸菁華——天津博物館藏南宋精品冊頁解讀

南宋 趙孟堅 歲寒三友圖

揚無咎的畫法對南宋趙孟堅影響很大。趙孟堅的弟弟趙孟淳說,“幼侍兄遊,見其得逃禪(揚元咎)小軸及閒(湯正仲)寶卷,坐臥未嘗去手,是以得揚湯之妙。”上海博物館藏趙孟堅《歲寒三友圖》體現的正是“從頭總是揚湯法”。

《盥手觀花圖》及其收藏者的故事

方寸菁華——天津博物館藏南宋精品冊頁解讀

宋 盥手觀花圖

周叔弢1961年將《盥手觀花圖》捐獻給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此圖絹本,縱30.3、橫32.5釐米,描繪了古代一位富家女子在兩位侍女服侍下,在幽靜的庭院欣賞花卉。

畫面之中,女主人身後是一塊綠色的幔帳,幔帳上方露出後面茂密竹林。女主人穿著粉色繡花上衣、白色長裙,正一邊洗手,一邊側身扭頭看向正前方。捧水盆的侍女著藍衣,另一位綠衣侍女手持繪滿花卉的巨扇侍立主人身後。女主人身旁的繡墩上繡著花團錦簇。面前的桌上放著鏡臺、粉盒,還有一小瓶插花。桌前几上置一大瓶盛開的各色花朵。桌右側的高几上放一盆綠色的花卉。桌的前面是靈石花卉。女主人左側是巨石梅花,花或正在怒放,或含苞待放。整幅作品用筆工整細膩,色彩豐富而不凌亂,描繪了女主人優雅閒逸之態。此圖的人物形象為摹仿唐或五代人物畫的風格,靈石等物卻稍遜一籌,因而天津博物館定其為南宋畫家仿品。

方寸菁華——天津博物館藏南宋精品冊頁解讀

宋 盥手觀花圖

該圖右下角有一“竹窗”陽文印。竹窗是清代康熙年間著名的書畫收藏家高士奇的號。高士奇(1645~1703)字譫人,號瓶廬,又號江邨。曾任內庭供奉、禮部侍郎。康熙二十八年(1689)隨康熙皇帝南巡,至杭州,康熙書寫“竹窗”賜予高士奇,高遂以竹窗為號。高士奇曾於康熙三十二年(1693)整理其收藏出版《江邨銷夏錄》。書中將藏品分九類,各注真贗,以贗而廉者為進呈和贈送之用。俞劍華由此言其人心術本不正,故有此欺罔之行為。

兩宋藝術在中國藝術史上是一個後世難以企及的高峰,這不單單是技法層面,更是精神層面的。兩宋藝術引導了整個中國藝術史的走向,為後世藝術精神裡注入了“中和”之美。

方寸菁華——天津博物館藏南宋精品冊頁解讀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908期《方寸菁華——天津博物館藏南宋精品冊頁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