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人的血糖、血脂、血压、心率控制在多少合适?

医学小侦探


冠心病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心血管疾病。冠心病一经诊断,需要将各项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以减少对冠脉的损害,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风险。那么,冠心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及心率应控制在多少合适呢?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冠心病患者之所以需要将上述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是因为超出目标范围的血压、血脂、血糖、心率等指标均会加速冠脉病变,不仅会增加心肌梗死发病风险,好会增加死亡风险,尤其是多项指标同时升高时,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会产生协同作用,远远高于单项指标异常对心血管的损害,因此所对应的控制目标也更加严格。

  • 对于血糖的控制,普通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10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下,但如果是病情严重的心肌梗死患者,由于预期寿命有限,且需要长期护理,故相应指标应适当放宽,重点预防低血糖的发生,预防跌倒风险,降糖方案据病情制定,较重者应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 对于血压的控制,普通冠心病患者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但应注意舒张压(低压)不能太低,否则会影响冠脉灌注,加重心肌缺血,降压药优选ACEI(普利)或ARB(普利),以及倍他受体阻滞剂。
  • 对于血脂的控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应控制在较低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正常范围,必要时可稍高。重点控制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心病患者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已经控制在1.8mmol/L的患者应再次降低30%,较高者难以控制在1.8mmol/L以下者应降低多少50%,药物选择他汀。


  • 对于心率的控制,冠心病患者心率过快会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因此应将心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控制在55-60次/分左右,但最好不要低于50次/分,常用药物有倍他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综上,冠心病患者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应控制在10mmol/L以下;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心率应控制在55-60次/分左右。

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周一收了一个患者,孙女士,66岁,心绞痛入院,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

最近出现发作性胸痛,每次持续5-10分钟,活动后明显加重,入院后很是担心,怕做支架。王医生解释,我们先用药控制,看效果怎么样,不是每个心绞痛都得支架,而且您现在还有量。



啥意思?孙阿姨问王医生,啥叫有量。

因为孙女士的血压140/80,心率85,空腹血糖9.8,低密度脂蛋白3.8。这些指标都没有达标,我们想办法把这些指标控制理想后,大部分心绞痛应得到控制。

现在孙阿姨病情得到了控制,每天下午还去医院楼下花园转一转。孙阿姨的血压,血糖,心率都控制在多少呢?

血压现在120/70左右,对于冠心病的患者,我们尽可能把血压降到理想水平,这样对于缓解心绞痛有很大帮助,尤其如果合并心衰,更应该把血压控制在120/70左右。



血糖基本正常,血糖要按照糖尿病的要求,不但空腹血糖达标,餐后血糖也要达标,空腹血糖小于6,餐后血糖小于11是比较理想的水平,当然一定避免低血糖发生。

心率更为重要,为什么孙阿姨发生心绞痛,和其心率快有一定关系,道理比较简单,心率越快,心脏需要的氧越多,就会缺氧,其实就是缺血,就会心绞痛,当心跳慢下来以后,心脏需要的氧就会减少,心绞痛就会得到一定控制。无论是心绞痛还是心衰,我们一般都会把心率控制在55-60次左右。不但能缓解心绞痛,还能延长寿命。



至于血脂,我们不可能几天就把血脂降下来,而且血脂对于冠心病的影响是长期的危害,我们只能定个目标,一个月后复查,我们的理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是低于1.8。


所以,冠心病的理想血压120/70,理想心率55-60,理想低密度脂蛋白低于1.8,理想血糖空腹低于6,餐后低于11。

这样冠心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才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才能减少支架和搭桥。

【有任何心血管、高血压、高血脂的问题,可私信我,我会尽快回复您。】


心血管王医生


冠心病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有哪些合并症共同决定了,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的控制目标值。不同的医学指南和专家共识,对不同指标的推荐控制目标值并不完全一致,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几个在临床上被应用比较多的目标值:

1.心率:冠心病患者的心率控制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心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够使得心肌收缩力减弱,血压下降,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绞痛的发生。一般,冠心病患者的心率控制目标一般设定在55~60次/分的范围,这一范围在多种指南和专家共识中都是高度一致的!并且,心率控制,主要依赖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2.血脂:血脂水平尤其是LDL-C的水平,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密切相关,血脂的降低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减轻血管炎症,抑制斑块进展。对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而言,LDL-C降至2.6mmol/L以内即可;而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有其他合并症的冠心病患者,则LDL-C需要降至1.8mmol/L以内。降脂治疗,则主要基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

3.血压:根据高血压的管理指南推荐,对于有高血压病同时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而言,血压降至140/90mmHg以内是不够的,而需要进一步降至130/80mmHg以内。冠心病患者的降压效果一般来自于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CCB);

4.血糖:对于冠心病不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而言,目前的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并未过多的提及血糖控制目标值,也就是说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只要血糖处于正常范围内,不需要特别的处理;而对于合并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则血糖控制满意的水平至少需要达到:空腹血糖水平在7.0 mmol/L以内;非空腹血糖水平在10.0 mmol/L以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7.0%以内。


家有好医


我国冠心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对于冠心病的治疗目的,一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二是要预防再次发生心肌缺血事件。

如何预防呢?就是要很好的控制与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当的运动锻炼、控制体重,以及做好血糖、血脂、血压和心率的管理。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是非常高的,但血糖的控制水平与冠心病无关,与年龄有关。一般建议6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6mmol/L,餐后2h血糖<8mmol/L,对于老年人,低血糖发生率较高,因此标准放的宽一点,空腹血糖<8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

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主要是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个指标,要求<1.8mmol/L,对于血脂不高的冠心病患者,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下降30-50%。他汀药物可有效降低胆固醇,并减少今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部分患者看到自己血脂正常,就停药了,这是很危险的,徐医生遇到一位停药数月后再发心梗的患者。

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目标,一般来讲<140/90mmHg,能耐受者(没有头昏乏力等不适)<130/80mmHg,但也不宜过低,尤其是舒张压,因为心脏灌注主要是在舒张期,不建议<110/60mmHg。

冠心病患者的心率管理,建议静息心率<55次/分。静息心率是指清晨醒来后活动前的心率,良好的心率管理有利于减少心肌氧耗。

以上就是徐医生关于“冠心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心率管理目标”的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注健康,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心血管徐医生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病理基础是血管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阻碍血流,引起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受损甚至发生坏死的一种疾病。在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中,高血糖、高血压是导致血管内皮受损最主要的原因,而高血脂尤其是其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会将更多的脂肪运送进受损内皮而导致脂肪沉积,进而引起一系列炎性反应,脂肪发生变性形成粥状物,破坏并取代血管正常组织,最终导致血管病变的发生。

因此,冠心病人要对血糖、血脂、血压进行严格的控制,且需要尽可能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有效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进一步发展,这是冠心病最根本的治疗,目标要求是:

  • 血糖:理想目标是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糖尿病人至少应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
  • 血压:理想目标是控制在120/80mmHg以下;一般目标是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至少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 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应控制在1.8mmol/L以下,且是必须要做到的。除此之外,对冠心病人的心率也需要控制达标,特别是同时患有高血压的人,应将心率控制在55-60次/分钟。多项研究证实:当冠心病人心率大于70次/分钟时,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将大幅上升,如果心率超过了70次/分钟,心率每增加10次/分钟,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将增加8%。

但我们身边相比于对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很多冠心病患者并没有对心率的控制引起重视,临床统计发现能将心率控制在70次/分钟以下的患者只达到了一半左右,这一点应当引起特别重视。需要提醒的是:这里所说的心率是指静息状态下的心率,并非运动时的心率。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天天听健康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心脏部位的冠状动脉出现硬化狭窄,痉挛或阻塞等,而导致心肌供血不足,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疾病的总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都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因素,而对于已有冠心病的患者,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也尤为重要,控制好这些指标,能够有效的控制冠心病的进一步发展,减少致命性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风险因素,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有研究发现,及时未确诊为高血压,血压处于正常血压高值时,其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也大于正常人。

而对于已有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朋友,控制好血压就更加重要,通常情况下,一般建议将血压至少应该控制到140/90以下的达标值,如果身体耐受,能够控制到130/80以下则更好。

对于60岁以上的患者朋友,很多都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问题,即收缩压高于140,但舒张压却偏低,低于80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控制好收缩压的意义更大,但也要注意低压不要降的过低(比如舒张压低于55),以免影响身体各个脏器的血液灌注。举个例子来说,比如80岁以上的老年人,这种压差大的情况则往往更为显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本身不用药舒张压就比较低,仅仅在60甚至还要低的水平,因为降压药往往是高压低压同时调节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应该强调把收缩压降的过低,如果身体耐受,在保证舒张压压不要降的过低的情况下,把收缩压降到150以下,就是可以的。

高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用药方面,CCB类药物,包括各种地平,还有具有减缓心率作用的地尔硫卓、维拉帕米,β受体阻滞剂类,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还有各种普利类、沙坦类药物,都是可以选用的降压药,根据冠心病患者的个体情况不同,可以选择单药或者组合药物来控制好血压。

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控制目标

高血脂合并冠心病也非常常见,对于有这种情况的朋友,控制好血脂达标,也是减少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梗风险的重要方面。

控制好血脂指标,我们通常强调两个血脂指标,一个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另一个叫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常化验单上的达标值是3.4以下,而对于冠心病患者,把血脂降到这个值,还远远不够,通常情况下,对于已有冠心病问题的高血脂患者,应该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1.8以下,实在难以控制的,也应该把这个值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低50%以上。

对于另一个值,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个值血脂报告单上没有,但也很容易计算,是指总胆固醇减去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所得的就是这个值,一般我们建议把这个值控制在2.6以下更佳。

用药方面,他汀类药物还是最常见和首选的药物,它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最明确,如果对于他汀类药物耐受性不好的朋友,选择低剂量的他汀,再加其他药物,如依折麦布等联用也是不错的用药方案。

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

如果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情况,冠心病的病变在心脏外膜下的冠状动脉,而糖尿病对微动脉影响较大,二者并存将使病变更加严重和广泛。控制好血糖,是让冠心病患者减少血管性病变,减少心梗风险的重要方面。

对于血糖的控制目标,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单纯糖尿病患者并没有区别,最佳的控制就是把空腹血糖控制在6.0以下,而餐后血糖控制在11以下,除了要控制好血糖指标以外,对于糖化血红蛋白也要定期检查,控制好这个值,是减少糖尿病引起并发症的重要指标,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也要注意定期进行糖尿病肾病的筛查。

用药方面,建议选择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降血糖药物,二甲双胍,还有较新型的列净类药物,如恩格列净等,都是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的药物,如果口服药物不能使血糖达标,也可以使用胰岛素来协助降低和控制血糖。

总之,冠心病患者除了要针对疾病本身改善心绞痛、心肌缺血等相关症状外,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减少这些慢病对于心血管的进一步影响, 是减少心血管疾病进一步发展风险,减少心梗发作几率的重要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