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現在開實體店都是為房東賺錢,開網店的都是為平臺賺錢,是這樣嗎?你怎麼看?

光輝154917406


商鋪和電商平臺都是重資產投資,其市場價值是供需關係決定的。

好的商鋪和平臺價值高,你所需付出的成本自然就大。

沒有閒置的商鋪,只有不合適的買賣,街上商鋪今天倒閉明天就有人接手,這就是市場在競爭淘汰。

在目前大形勢下做電商和開商店20%賺錢、50%持平、30%虧損是大致的比例,

有這樣的提問,你大概屬於80%那一類,

原因很多,大形勢不可改變,能變的只有自己,要麼爭取進入賺錢的20%,要麼關店歇著。






五味十字


所以,要做社交電商,自己即是消費者也是經營者,消費能夠真正做到省錢,經營能夠真正做到賺錢。

個人覺得社交電商還是挺不錯的,為什麼做社交電商呢,很簡單,我月薪3000,做社交電商月入4000到6000,我不是全職做,而是邊兼職邊做,雖然累,但是現在回報我認為很豐厚。我認為做社交電商有好幾個優點

第一,時間自由我上班的時候根本做不了,只能利用下班或者早起來做社交電商

第二,不需要投資,我沒有閒錢,只能做這些0投資的

第三,不傷人脈,除了幫人省錢沒有壞處

第四,可以擴大自己的圈子,認識更多優秀正能量的人


輝煌使者A


電商平臺,宣傳幹掉中間商,讓利於民!確實把實體店逼上了絕路!電商們正在高興之餘,電商平臺已經開始露出了真容!它才是真正的中間商!真通車燒錢、高額的流量費、佣金、推廣費、除了人工,比房租便宜多少呢!原先的免費,低成本運營,是為了電商平臺吸引用戶,現在紅利期已過,吸血模式開始了!電商平臺信息透明化,將電商和廠家利潤減的太低。那怎麼辦,只能是劣幣驅良幣!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案例!在東北有一座小城,一天一家新開的飯店推出菜品買一送一活動,導致顧客爆滿,其它飯店也紛紛效仿,初期,相關飯店營收顯著增加,慢慢發展所有飯店形成一個模式就是必須買一盤菜送一盤菜!長久以往,那家飯店受的了,但是你不幹就沒人來,怎麼辦,那就在菜品的質量上下功夫了,上地溝油,死豬肉,全是劣質食材!現在,我去那必須由本地人陪著,不然真不敢吃,寧可吃方便麵!電商平臺影響也類似!利潤低了,廠家只能降低產品品質,本來能用2年的材質,換成能用6個月就行!電商也是,只要價格便宜,質量上面要求不高!那麼,高品質的產品就越來越沒有人去做了!這不是倒退嗎?!電商平臺,對社會的經濟真的沒有起太好的作用!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真的應該警惕,別等著實體店都倒光了,才想起來補救!就和現在豬肉價格無法有效掌握一樣!


射程2200米


說得很有道理,大多數的實體店老闆開門店都是為房東打工。開網店,特別是在美團上開網店,現在都在給美團打工了。

現在的門面房稍微位置好一點的,起步價都是200多到300多塊錢一個平方。並且90%以上的門店都是8%~10%的遞增。很多實體店,比如說餐飲店,美髮店都在給房東打工。還有一部分門面連租都租不出去,房東也在給房地產老闆打工。這些都是高房價引出的後果。

現在的網店不管是淘寶店,美團外賣,還是今後的拼多多。商家都會被割韭菜都會給這些網絡平臺打工。我們以美團外賣為例。美團外賣之前引進了很多資本投資,現在這些資本家為了回籠他們的資金,為了獲得他們的利潤,外面的提點越來越高.一份外賣,商家一般是50%的毛利,租金低一點的可能有60%的毛利。現在美團提25%的營業額。那商家為了達到自己的利潤,肯定只有提高外賣的價格。再等一段時間,可能美團要提30%的營業額了,到那個時候,商家會繼續提高自己的外賣價格,進而餐飲店的價格也跟著提高。那麼都是消費者來承買單。而消費者大多數都是打工者。那麼慢慢他們就會減少外賣的買入次數。一部分打工者可能會自己帶飯,甚至會養成自己做飯的習慣,到最後受傷的還是商家。形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散戶觀市


除了開實體店為房東賺錢,開網店為平臺賺錢。還有,存錢讓銀行賺錢,炒股讓上市公司賺錢,拿工資讓老闆賺錢。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的讓你心有不甘,可是偏偏卻是又無法改變。而且,馬太效應更是激烈,有錢人越來越有錢,而沒錢人賺錢越來越難。全世界最有錢的28人的財富相對於最窮的38億人(超過一半人口)的財富總和。

在如今經濟增長率逐步趨穩的時期,也就意味著時代的變化也會減緩,普通人暴富的機會也會減少,生意也會更加難做。很多人的一點小小積蓄根本就跑不贏貨幣貶值,而做些小生意很多人賺的也是辛苦錢。甚至,有些辛辛苦苦忙到頭,最後還是顆粒無收!

可是,看著平臺的市值是一天天的往上漲,阿里、騰訊的市值都快3、4萬億了。而且,連虧損1000億的美團的市值都是超5000億。這是一個虛擬經濟財富超過實業經濟的時代,一個固定資產5000萬而利潤僅1000萬的企業市值可以達到3~5億。而一個網店忙忙碌碌一整年沒有賺到錢,道是客戶的購買流量和點擊量被電商白白拿去賺了大錢。

而且,如今很多有些前景的商業項目,會發現突然之間開出了很多連鎖店。可連鎖店的本身就是資本在後面推波助瀾。甚至,可以以更低的價格或品牌優勢衝擊市場,讓很多小店都無法生存,通過先低價擠壓,再掃平市場後提價收購,普通的經營者根本就沒有抵抗的能力。等到規模一做大,馬上就可以通過上市等方式獲取鉅額回報。

總之,未來的小生意還會越來越難做,不論是在線下租店銷售,還是在網上開網店,同樣難以輕鬆獲利。只有極少數具有產品特色、稀缺性、營銷特色或創新能力的小店才可以獲得高回報。而看著電商賺錢、房東賺錢,那都是沒有辦法的事。未來的出路就是更加勤勤懇懇地工作,希望來年更好!


鞅論財經


實體店給房東賺錢,網店給平臺賺錢,這不是絕對。但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就是大眾都在創業,而且創業門檻極低,創業前沒有經過系統規劃和測試。

大部分普通創業者,覺得租了一個門店或者開一個網店就是創業。其實呢,這只是掉入坑中的第一步。這種情況如果放在十年前可以說:都是穩賺不賠的,而現在太難了。

都在創業,都在用老辦法,並且同質化嚴重,這樣的經營能否長久,在開店初期就能感覺到。現在的電商運營的獲客成本已經到達400多一位,實體店房租更是每年遞增。

所以為了維持成本只能降低價格提高銷量,這就是太多同質化品類所造成。薄利多銷帶來的卻是惡性循環。要想解決這個現狀就必須要改變現有的經營思維。

近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張勇在第二屆ONG商業大會上說出了一句話:現在已經分不清線上線下,只分是否數字化。那麼現在的實體店與電商就要考慮兩者怎樣結合起來。

實體店的場景優勢,電商的獲客辦法都是可以互相借鑑。線上的引流落腳點可以放在電商,也可以轉化為私域流量,那麼線下實體店完全可以作為體驗、服務、售後的地方。

按今年的發展趨勢,2020年實體店如果能想清楚線上電商的優點,完全可以大翻身。而線上電商的經營也要進行創新。

現在連微信都已經開通直播了,很直白的說這就是為那些微商賣貨開的,大家也應該想想這與自己能不能扯上點兒關係。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1016102317723985"} --}

福巖


【靈獸山】觀點:從財務核算角度看,房租、流量是實體店和網店最大成本,在經營開始階段這些經營者都是算過賬的,支出這部分費用本也無可厚非。事實上房租和流量也是房東和平臺的成本。既然都產生了成本,因為自己沒賺到錢,而認為是房東和平臺賺錢,反倒邏輯有點說不通,並且這還只是事情的表象。

不過問題本身是存在的,在回答這個問題時,要考慮以下幾點:(1)無論何時,做生意就是有成本的,賠錢賺錢只是比率有所不同。(2)要關注為何不賺錢和如何賺錢,減少對利益獲得不公的注意。(3)在傳統實體店和傳統電商之外,也有更多的選擇。

一、所有的生意不賺錢都是經營的問題,房租和流量都是成本,也是經營的一環

生意賺錢不賺錢都不奇怪,當現金流和利潤不能支撐成本時,就會出現賠錢的情況,反之就賺錢,這本來就是商業基礎規律。

實體店和網店不賺錢,核心原因是由流量牽引的銷售額,實現的利潤不能夠消化成本造成的。而最大的成本就是實體店的房租,網店購買流量的成本。

若是因為生意賺不到錢,就認為給別人打工了,錢都讓房東和平臺賺去了,是不合理的或者是視野狹窄的表現。

對房東和平臺而言,他們的成本也是不低的,甚至有些投資性的房東還賺不到錢,而平臺也需要大量的技術支撐和維護成本。

看本質,不賺錢的生意都是經營的問題,是核算的問題,是能力的問題,是缺乏系統商業思維的問題。有能力利潤就多,沒能力利潤被成本吃掉,理所當然。

二、分析不賺錢原因,找到如何賺錢的路徑是正確方向,而不糾結於外部因素

互聯網的衝擊,房租和流量成本高,的確都是影響生意的核心原因。而更重要的是,很多經營者一直在用傳統1.0的商業思維,來推動現今新商業模式的落地,這個明顯的思維方式錯配,賺不到錢就說得通了。

從根源上說,不賺錢先要找到原因,再通過提升自己的能力,找到有效的方法完成經營動作,過多糾結於外部因素,以後賺錢也很難。

比如,有開便利店的朋友,社區競爭對手不少,生存壓力都很大。營銷方法用的是傳統降價促銷引流,看起來有一定吸引力,但很難長久,利潤下降但銷售額也沒有大的提升,房租成本依然堅挺,這樣的實體店堅持不了多久。

看本質,賺不到錢是因為思維、方法、工具、技能的缺乏,沒有系統思維來推動。而又因為認知缺失,過多糾結於其他因素,反而找到更多失敗藉口。

三、實體店和網店需要破除傳統模式,才能實現賺錢

實體店和網店成本那麼高,難道都不賺錢,未來生意都不要做了嗎?當然是否定的,人還是要消費的,那是從哪裡購買?難道都是電商平臺頭部的品牌嗎?肯定也不是,是因為模式變了,渠道和營銷方法變了,也更因為數字化趨勢的改變。

實體店和網店在沒有相互融合時,獨立運營都有困難。實體店往往受限於商圈流量與競爭,網店不購買流量就會被淹沒,因此需要融合和另尋出路。

一是實體店需要雙線同步運營,二是網店需要與實體店結合,完成雙線合作和引流。 三是通過社交電商(拼購、社區團購、S2B2C)來打通線上和線下,從而突破傳統實體和傳統電商的瓶頸,實現轉型。坦率地說,傳統實體和傳統電商的時代都已完結。

看本質,房東房租和平臺流量成本是事實存在的,也的確是最大負擔。但有一點,即使經濟環境有所改善,也不代表它們的生意就會有多好,因為一切都變了。只有基於自身和現實的結合,才能走出適合零售歷史走向的道路。

四、結語

總之,關於實體店和網店都是給房東和平臺賺錢,這個觀點我是不認可的。因為在大趨勢之下,社會分工的每個環節都在承擔壓力和付出成本。

不否認巨頭更有發言權,但商業運營的本質,就是要在流量實現的銷售和成本之間進行博奕,而這個首要選項是經營者自己,而不是外部因素。

深度理解了這些,也許有一天你的生意更關注資源和渠道,而不是成本。

我是靈獸山,20年零售踐行者,100餘家零售諮詢項目!關注戰略、增長、升維轉型、社交裂變、流程再造、供應鏈管理。歡迎關注!皆是原創!期待互動!

靈獸山


1.雖然現在實體經濟不好,但還是會有很多人選擇去租門面做生意,這些人裡面,有些人會開店成功賺錢,有些人會失敗血本無歸,不管開店成功與否,都得給門面房的房東付房租,這樣一看,貌似題主說的,開實體店是為房東賺錢很正確,但仔細想想這種說法背後透露這多麼狹隘膚淺自私的想法。

開實體店為房東賺錢?——房東給你提供了場地,不管你生意成功與否,你用了人家房子給人付房不是應該的嗎?你可以計較房租高低,但是說為了房東賺錢?這話也太扯淡了,你做生意原本不是為了自己賺錢才去做的嗎?換位思考,你自己的房子你願意免費給人去做生意嗎?——你也不會吧。你可以做生意不成功,可能入不敷出,覺得賺的錢都交了房租,但是那也是你生意不成功而已,你仍舊是為了你自己在賺錢,並不是為了房東賺錢。

2.開網店也是如此,什麼叫為平臺賺錢?——平臺逼著你開店了?平臺逼著你交錢了?你可以選擇不做啊,你做了也可以選擇不給平臺交錢啊,只要你有本事利用平臺的資源賺錢,比如我現在做的網店,基本沒有給平臺交過什麼錢,我不開車,不做鑽展,不做任何付費推廣,但是我有自己的技術能獲得流量,我很感謝平臺,如果有一天我覺得不好做了,需要給平臺交錢了,那也是我現在的方法不適合了,需要改進,而從來不會說是給平臺交錢的。

3.這種問題有人提出,還有這麼多人收藏,說實話感覺挺複雜——如果做任何事,都以自我中心出發,我覺得不用活著了,你現在工作的單位,你在給他們賺錢,趕快把工作辭了吧,你買的任何一樣東西,都給別人貢獻了銷售額,讓人賺到錢了,趕快別買了,。。。。。所以說,我覺得成年人做任何事,你得知道你是為了自己出發,三觀正,積極向上,懂得感恩,生活才會越來越好,而不是這樣做什麼事情都覺得自己虧了,別人佔了便宜似的,甩鍋給別人是輕鬆,但是不會讓你自己變得更好!


進擊的電商巨人


對錯參半吧,我是老王,我來回答。

在我看來,開實體店也好,經營網店也罷,我們最終的目的是為自己賺錢,賺錢的目的我們不去深究,我們只談為誰而“創業”。

從我們接觸一個行業,到調研瞭解,再到籌資,再到下定決心開店,思想上、行為上都做了很久的鬥爭才決定開始創業。而在這個過程中,房東、平臺是與我們沒有發生任何聯繫的,相反他們還給我們的創業提供了援助,比如房子、流量、工具、資源等。

所以,與其說創業開店是為了房東和平臺賺錢,不如說房東和平臺在幫助創業者實現夢想。

眼下的實體店和網店競爭非常激烈,因為電商的抨擊,導致這幾年實體店生意並不好做,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一個新鮮事物的誕生必然會淘汰一些舊事物,但同樣也會滋生一些新興行業,這是自然規律,也是法則。

很多人把實體店不賺錢歸咎於房租過高,又把網店生意不好歸咎於平臺不給流量,總之他們有一百個理由去轉移根本問題。說他們幼稚吧?都是成年人了;說他們給自己找藉口吧,說的好像還有些道理。但事實真的如此麼?

就拿房東的門面房、平臺投入的維護成本來說,這不是錢?房東也好、平臺也罷,本身就是商業化的平臺。自己開店是賺錢,難道平臺與房東就不需要養家餬口?再說句打臉的話,一個地區的房價、一個網店的流量傾斜真的是房東和平臺能左右的?難道跟門面房的位置、網店的運維沒有關係?這不是搞笑呢麼?

有房租便宜的門面房為什麼不去租?平臺自己也可以研發為什麼不去研發?因為這些人也知道,便宜的門面房和自己研發的平臺沒有別人的優秀,也沒有別人的那麼高。之說以那麼說只不過是道德綁架,打著自己開店、為自己賺錢的幌子,轉嫁仇恨而已。


實體店老王


先說大背景,這幾年經濟下行,不只是國內,全球大環境都不是很好,加上人口眾多,市場飽和競爭激烈,大家普遍反映錢不好掙,這是事實。

其次說創業,無倫是開實體店還是網店,都屬於自己創業,而且大部分做的都是門檻低重複競爭的同類業務。創業本來就是失敗率極高的事情,一般是大半虧本一小半保本,賺錢的就是一小部分,賺大錢的更是少之又少,這是市場規律。

抱怨開實體店是給房東賺錢開網店是給平臺賺錢這一波人還算不錯了,至少是達到保本甚至是微利水平,這時候抱怨解決不了問題,最重要是提升自己的優勢和競爭力,總結經驗和尋找對自己更為有利的資源,這樣才有利潤提升的空間,才能走得穩走得快。

客觀的大環境就在那裡,高房價和平臺成本就在那裡無法改變,只能改變自己去適應競爭,才能走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